001 从上海到全国,《新青年》是怎样被青年读到的?

001 从上海到全国,《新青年》是怎样被青年读到的?

22分钟 ·
播放数9895
·
评论数81

- 本节目由小宇宙App与JustPod联合出品 -

1915年,《新青年》(首卷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一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式的刊物。在它的影响下,“新文化”由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洪波巨浪,成为一场空前规模的“运动”,推动着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刻转变。

让我们回顾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的过程,一窥陈独秀和众编辑们的传播策略,看看他们是如何将这一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刊物,办成红遍全国的“爆款”。


- 制作团队 -

策划:程衍樑、郑诗亮

顾问:姚霏

采写:顾依

编辑:杨一

制作:刘帆

《浦江往事:百年上海红色印记》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提供指导。本节目是2021年上海市“中国好网民礼赞建党百年”系列活动项目之一。


- 收听方式 -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App、新华社App“新知”版块,订阅收听本节目。


- 互动方式 -

微博@小宇宙播客App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小宇宙播客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展开Show Notes
深白色
深白色
2021.5.21
几个转折点,记笔记:

1.以更名《新青年》为契机,重塑品牌形象
2.借杂志《甲寅》的声望(《新青年》的注重实务与之一脉相承),获取种子用户
3.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复刊《新青年》,吸纳多位北大教授进入编委会,升级团队,有了名流背书
4.以一出双簧,引旧文化势力的代表人物林纾加入争论,学界名流开始就新旧文化公开论辩,于是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扩大曝光

BTW,传播策略固然重要,但那个年代的杂志内核,是真的在书写文化啊
最近在看《觉醒年代》,新文化阵地在北大建立后,《新青年》也搬到了北大,陈独秀作为北大文科的学长,在北大发表了一次讲座,我摘抄了下来,与大家共勉。

有人说,你陈独秀创办杂志,是为了唤醒国人政治的和伦理的觉悟。那么这个觉悟究竟是什么?大家知道,道光年林则徐禁了鸦片,英国人就打进了中国。人家船坚炮利,我们一败涂地,于是有人就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第一道觉悟。
知道自己技不如人,要向人家学习。后来,有人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不光技不如人,最重要的是国不如人。洋人有比我们先进的制度,于是就有了戊戌变法,晚清新政,直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这是第二道觉悟。
可是建立了民国又怎么样呢?洋人照样欺负我们老百姓,照样吃不饱饭,这是为什么?这就不光是我们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思想、道德、理念不如人的先进。所以我说所有觉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的觉悟,道德理念的觉,这是最后的觉悟。说到底,人的觉悟。这最后的觉悟就是要换脑子,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来塑造新一代青年,来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有六个标准
一 自主的 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 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 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 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 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 而非想象的
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科学与民主。

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学和民主并重。科学与民主就是检验政治,法律,伦理,学术自己社会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准绳。

凡是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遗留,圣贤之垂教,社会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

科学和民主是朝阳,而现如今国家却是一个被捂得严严实实的,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怎么样才能让科学和民主的阳光照亮房子呢?过去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推倒老房子,可是你推倒了这房子,那霉、那疮、那脓还依然藏在里面,长出来的还依然是腐朽的脏东西。

所以,中国要强大,我们不仅要推掉那所房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挖掉其腐朽的根源,来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用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来武装我们的青年。怎么武装,大家都在探索。我的意见是先让我们从入心入脑的日常生活做起,先从我们说话写字做起,提倡白话文,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写大家都能看明白的字。我们要用新文学的力量,来启蒙大众的思想。

——陈独秀
《觉醒年代》
xiaopang:太强了👍
03:10杨一老师的intro做得太吸引人了。画风和想象的完全不同,“然而并不存在王敬轩这个人”那里忽然又略带惊悚,大胆开麦:杨一老师是在炫技!
Ponty:对背景音配的也很好 有心跳一停的感觉
丁丁九:突然感觉到走进科学
最近如火如荼在看觉醒年代,顺带补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快要变成近代史专家了(误)
Narcissus野鬼:近代史专家,太棒啦!
七个梦
七个梦
2021.5.21
杨一老师真的很适合这个形式
富富JUJU
富富JUJU
2021.5.21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迟迟
迟迟
2021.5.21
01:37王敬轩这段故事在觉醒年代里有,特别有意思,没想到在播客里听到了!
深白色:正打算看这部剧!又种草一次
七个梦:打算加一
00:10 来了来了,前段时间看完觉醒年代真的太多感触了,还去图书馆借了好多《新青年》杂志精选
墨禹:没错!觉醒年代yyds!最近在读守常先生的文章,脑海里全是画面!
HD888801m
HD888801m
2021.5.22
希望杨老师多传播这方面的知识,您的评论与影视节目相得益彰
前段时间看了《觉醒年代》,其实就有点好奇在那个年代,是如何保证《新青年》全国发行的,先码住
云生羽
云生羽
2021.5.21
讲真,如果是主题讲座,我未必会进屋……然而这期听得津津有味!!
云生羽
云生羽
2021.5.21
19:33 “1920年春,陈独秀带着《新青年》杂志荣归故里,住进了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也就是今天 南昌路100弄2号。”打算去看看了
luozheng777:就在tx淮海边上
深白色:而且离OFFF好近
-Rhaenyra
-Rhaenyra
2021.5.21
想想新青年都曾经惨淡经营,好像自己的焦虑也少了点🤣 莫名被注入一些慢慢来也会柳暗花明的信心
深白色
深白色
2021.5.21
虽然做杂志的背景很不相同了,但想到初学者电台的这期: 初学者电台S2E6 做杂志的秘诀:把每期都当作最后一期
迟迟
迟迟
2021.5.21
看剧时也觉得《新青年》当时的编委会太🐮了!
老仙涛
老仙涛
2021.5.22
这个选题太棒了
云生羽
云生羽
2021.5.21
节目封面好看!
我不跑调
我不跑调
2021.5.21
😯
莎拉芭奇
莎拉芭奇
2021.5.22
好棒的策划!是学校里《中国新闻史》专业课没有涵盖的背后。
大半夜的,再次被杨老师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