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电问答 • 61 | 请不断轻看“精神探索”和“精神世界“的价值

翻电问答 • 61 | 请不断轻看“精神探索”和“精神世界“的价值

55分钟 ·
播放数10187
·
评论数102

问题是:

明明在进行中的自我教育竟不知怎么全盘毁掉了?

自我教育首先似乎要求意识到自身和公共教育现存的问题,而已我的经验来看对这种意识的确知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我的感受是至少对于我现在的精神生活的状态来说是不大明朗的,如何在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中找回好的这种精神生活以自我教育呢,这是我的问题。

在初二时候像很多人一样,我通过很多网络中能够接触到的知识分子对一些东西有了了解,世界变得有趣得多,一些童年的疑惑也开始似乎有了可解决的脉络。

比如看到罗振宇和许知远的那一期我知道了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那本书;

后来读到他摘录的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的导言部分就很惊喜 发现斯宾诺莎对于在生活中保持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我那时的对于良好生活的看法和做法几乎是一样的;

就更加坚定要检验人类思想脉络 至少要走向良好生活,那时似乎也有了一点对于我生活的社会的一点点想法比如我们现在的伦理就很飘摇无根基;

但我对于世界的兴趣在消退;

在一种恐惧中从原来的状态滑向了一种比较愚蠢的虚无主义 在《十三邀》里认识了李诞还一度对他很有兴趣觉得不失为一种办法 买来他大学时的小说来看。后来连恐惧也失去了彻底的不多想什么;

完成了一种表面的倔强到随和的转变(别人眼中),我当然知道这不好 可是一直找不到方法回到那个关心问题 关心良好生活的状态里去 不知道卡在哪里了?

今天的内容是:

01:00 一个终止的自我教育历程

03:42 自我教育:一种精神探索和精神改变

12:48 忽略点对点的思想共通和应和

22:50 自我教育不是建立“精神王国”和“糟糕世界”的城墙

31:55 自我教育不凝结在“自我”的脑子里,而在“自我”与世界的实际关系中

36:27 自我教育就是不读书,去生活吗?不,一种“有主动策略性的生活”

如果你要提问请将问题邮件发到 ask@flipradio.club 非常感谢提问!

展开Show Notes
路易2077
路易2077
2021.11.01
《对青年李厚辰的批判》—中年李厚辰
35:40 不要高看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自我教育重在获得新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
-梁爽
-梁爽
2021.11.01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在一开始就明白,头脑和情绪里的一时想象性共鸣,和只是单纯凝结在头脑里的想象式图景,与实际生活,与实实在在的家庭工作生活、与人相处打交道是两条并没有产生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平行线这个道理的。似乎都得每个个体自己去亲历过,行走过一段足够长的路之后,方可体悟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而且这个是对有过这两条思想和生活平行线的那类人,不包括只是单一生活路径情景的那类人。前者接受的是历经头脑自我和生活自我后的自我教育,后者接受的是表层因果生活的单一情景的生活式教育。
ubew
ubew
2021.10.30
这期来的太及时了
go_MetN
go_MetN
2021.11.05
记录一下理解:自我教育不是为了寻找自己生活的共鸣感(啊,作者表达了我想说的!),而是通过自我教育(书籍电影)了解不同问题的解法,或者无解法只是一种未成行的思想,这些会和你本身的想法形成对比或者关联,而你了解了,并且在生活中使用它来改善自己单一的生活经验。想到了类似的观点是:看理想常说的【看见另一种可能】。所以不要用自我教育来筑起墙,而是用自我教育来开辟可能性的小路
棒棒棒糖
棒棒棒糖
2021.11.02
33:14 “自我教育的成果凝结在你与世界打交道之中” “自我教育保持的不是自我,保持的事你与世界打交道的某种关系。”

最近时不时想起《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说到的“all problems a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好像人生就是由种种关系组成的,和自己的关系,和外部的关系。
留意到自己过度一头扎入独立封闭的精神世界,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用来作为回避和外界打交道的d r u g
鱼籽OvO
鱼籽OvO
2021.10.31
想法不等于行动,行动才是我们自己。
寄存大腦
寄存大腦
2021.11.02
确实,很多人或者说自己很多时候确实把自我教育当作自我感动了,仿佛对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念上一百遍就透彻感悟了,那样更像是唯美地活在梦里,知道应该醒来去生活,但刻意地不醒来。
HD187562n:书看得太少而且尽信书
Novalis
Novalis
2021.10.31
所有文艺青年都应该听听这期。
用户名li:太对了
betha
betha
2021.11.03
25:36 共鸣是一种很不自我超越的东西。共鸣是一种自我的愿景和追求。
WalkAsParadise
WalkAsParadise
2021.11.01
真是精神解毒剂,特别期待下一期,持续维护良好目的的能力才是良好生活绕不开的核心
李猜猜
李猜猜
2021.10.31
16:55 离开一个思想本身的语境和内容,去感受到你与一句只言片语的关系,是非常容易的。
棒棒棒糖
棒棒棒糖
2021.11.02
44:28 “自我教育不是理解,就是道路。道路是用来走的,想象中的攀登不是攀登。”
31:35 自我教育不是念咒语。
结束背景音乐:Crumble - Craig Armstrong/Scott Fraser
treeback
treeback
2021.10.30
木心先生的狱中手记不应该作为关注内心精神世界的例子吧,他是在写作,也是一种实践,现在的关注精神世界更多是看和想
Birdling:关于“实践”感觉可以再有很多讨论。作家、教育家、学者,“边做边想”,到底什么做什么想才算呢?先问一个粗暴的问题,比如“边”读洛克“边”做些什么呢?
Birdling:对于学生来说,粗暴的回答是,学生又不能做什么,当然是要先学习了。还有类似的问题,张五常教授也是一个例子,他肯定是边做边想,但感觉我们(还是就说我吧)动身去做太难了,我们总是想着还是“先”读吧,一个丰富的做和学要怎么做呢?
5条回复
琦-宇
琦-宇
2022.3.26
25:02 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突然的感同身受片面地投射到名人著作的其中一句话中。这样大概率只是自我感动,而如果这样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我们可能愈发清高与自满,但都是有些虚伪的。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平静心态去阅读与理解整篇文章,而不只是理解文章中的只言片语,那样就可能太肤浅了。(思想有限,主管感受,勿喷。)
Rola_
Rola_
2021.11.12
20:16 这段真的点醒自己 离群索居的倾向其实也带有一种自大和盲目
想知道结束背景音乐哈哈哈
Novalis
Novalis
2021.10.31
我觉得八零后这代人有太多是这样的了包括我。如果我大学时能听到这期播客也许会改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