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防止“用脑过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观”?识人识己

13 防止“用脑过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观”?

61分钟 ·
播放数5013
·
评论数59

在我们前面的播客,薛毅然老师经常会讲到一个词,叫做用脑过度。

这一次,我们就来展开聊聊“用脑过度”。

什么是用脑过度?用脑过度有哪些表现?为什么用脑过度普遍出现?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本期成员

 舒扬;薛毅然 


#内容概要

2:16 薛毅然认为“用脑过度”分“想法太多”和“想得太多” 

4:57 思考让你愉悦?还是焦虑?

6:03 薛毅然认为很多事情本就“想不明白”,人生是打移动靶,而不是瞄准了再射击

11:31 信息太多是一种困扰

16:07 让信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被信息扰动

17:59 “世界不像你想得那么好,但也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差”

22:34 “想得太多、干得太少”表现之一:喜欢滔滔不绝表达观点、且停留在观点

24:57 薛毅然用做管理咨询的案例,解释什么是“脑感”和“体感”

36:20 舒扬的疑问:为什么现在大家这么爱学习?

38:55 “终身学习”是在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为自己负责

42:53 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

44:18 舒扬认为“想得多、干得少”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机会缺乏

45:43 薛毅然用“三层楼”打比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结构

57:26 薛毅然会给没有“一层楼”生活的人什么建议?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


展开Show Notes
都挺好的…除了周末两天开会和年轻人不加班也没事儿干,这两点也太资本家了。
舒扬
:
哈哈哈哈
大橙子_OnWH:你好,你的微信加不上,想咨询下那个盖洛普那个,是可以付费咨询嘛
3条回复
王蓬
王蓬
2021.12.28
47:29 这期特别好,尤其是楼层的比喻。我是比较分裂的,人在一层,精神在地下室一层和二层之间上上下下。现在不得已先走出来,先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说的太好了
吃冰水
吃冰水
2021.12.29
21:35 分析自己是不是容易受到扰动的人 容易受到扰动说明你还是个特别善良 同理心特别强 你需要有一种叫积极的自我干预
乐陈
乐陈
2021.12.28
24:57 赞,三层楼的比喻确实很形象;我也许勉强算是个,大脑有时喜欢飘在二层的人。

想草率地尝试用二层楼的思维,来分析为什么通过汲取前人经验而建立的“脑感”,有时不那么管用。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类型的原因:

<1> 脑感所唤醒的,主要是前人根据「既往经验」总结的一般化规律,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未必覆盖了当下的应用场景。

用符号来表示,大概就如:
Old:前提A,对策B
New:前提a (A的变体) or C or A+D,再用对策B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了。

举一个贴近现实的例子,针对某种冠状病毒,以前开发过一些特效药;但当病毒变异后,药效就不那么显著了。

这大概和薛老师提到的大前研一的管理学知识相似,随着时间的变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理论也要做一些更新。

<2> 前人的理论提供了量化或具体的建议,适用范围也没有问题,但是相对来说仍属于一个简化模型,在执行层面存在一些困难。

比如,科学研究发现某种蔬菜在25℃的恒温环境下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农民伯伯”在栽种这种作物时,光知道这个结论也不行,他还得考虑怎么去落实。比如,栽种多少亩地、塑料大棚选什么材料和怎么去搭、光照强度怎么设置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气候去调节,才能尽量保持25℃的恒温。

<3> 理论只能给出一种定性分析、方向分析,何时发生、会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多长时间的作用期、对于不同人有什么不同影响等等均无法确定,因而也容易不知所措。

比如,超发货币会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人们为了对抗通胀,常常会考虑投资一些回报率高的理财产品。但具体买什么,从来都是个难题。

各种商品价格上涨是不同频、不同量的;总会有一些商品,上涨更快、涨势更惊人。可能没有任何前人理论,能给予准确的投资建议;这取决于资金率先流入领域、相关从业者的炒作及大众主观判断的变化等诸多复杂因素。

可能得基于对当前市场环境及趋势的深入了解,才能得到相对靠谱的结论。我觉得,因为太过复杂,有时也只能靠“信仰”和“运气”了。

应该说,涉及到人的思想维度的理论,应该都属于这一类。人的思想和观念,就是千差万别和时刻变化的。同样的输入信息,很可能对A来说是正反馈,对B却是负反馈。为了使不同的人都愿意来配合,还得费心思考虑不同的方法。

-------------------------

说这么多,也并不是否定一般化规律的作用。毕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舒扬
:
补充一点:绝大部分事情,是不能光靠脑子的,比如上期说人际交往是体感的学习,再比如这期说的管理的例子,也一样。不涉及跟人打交道的,一个人动手完成的,绝大部分也要体感。唯独阅读或写作,基本上只用到脑。
Edward羽
Edward羽
2021.12.30
这三层楼我似乎知道在说什么,但到了后面又觉得指向越来越宽泛模糊,请问有没有明确的概念。我就佩服评论里似乎对这三层楼的理解已经完全达成了共识。
舒扬
:
我的理解,从上到下:生活在精神世界,生活在职场/商业世界,生活在抑郁状态
方糖心
方糖心
2021.12.30
积极情绪可以靠自己生产,我很幸运有现在的机会

看到,明白,践行这些思想。真实世界给我们的正反馈是最重要的
舒扬
:
对!我们都很幸运!
这一期深受启发!
HD692672x
HD692672x
2022.3.10
23:32 江湖智慧👍
米香
米香
2021.12.27
三层楼的这个说法太有画面感了,我有段时间情绪常住地下室,后来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每日必读的小tips,其实就是一段类似“这个世界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我在哪里,正反馈就在哪里”的鸡汤...每个月会根据自己栽坑的点更新...
在每天开工之前自我洗脑,洗着洗着,遇到不好的事也能快速翻篇,情绪逐渐好起来了,现在就常住2楼...
大概率不适用于所有人,听起来有点奇葩,哈哈哈,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舒扬
:
2楼和1楼怎么能够有更好的接口,是我时不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chaos热寂:我觉得艺术家的二楼和一楼是时常能够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在二层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再在一楼通过自己的方式把他抽象或具体地表达出来,于是便成为了他的作品。
感恩两位~非常喜欢这期^_^
舒扬
:
谢谢你的喜欢!
CC小姐
CC小姐
2023.2.21
59:15 增加体感活动,有点类似于增加生活行动,做一些别人看得见的行动。学习的话,不建议纯看书和线上学习,经济允许的话参加线下学习,包括线下瑜伽。多创造一层楼生活状态,从地下室和二层楼抓出来,跟真实世界互动,找到在一层楼可以做的事情,如果只有二层楼,很容易掉到地下室,因为真实世界给我们的反馈是最重要的。
lilu_lulu
lilu_lulu
2023.2.10
16:21 想到自己的一个不好的习惯
每次想一个事情想不清楚或者做决定做不出的时候
就去网上刷很多相关信息、总认为是自己收集的信息不够、多看看就能做决定了
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静下来、发会呆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lilu_lulu
lilu_lulu
2023.2.10
12:52 确实感觉现在的人真的很缺乏勇气
很多事情都不敢迈出那一步(可能那一步在外人或回看来是跟简单的一步
lilu_lulu
lilu_lulu
2023.2.10
打移动靶的这个观点
可以理解为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先抓住些确定性
LY20255
LY20255
2022.12.09
测完盖洛普再来听这篇~
然气罐
然气罐
2022.5.14
14:39 完全说的就是现在的我,接受了太多的二手观点,就丧失了自己的判断。😢
__k1fo
__k1fo
2022.5.09
49:30 这就是现在的我诶😂
44:19 我就是无效学习,感觉学的内容跟自己的生活脱节也有关系,当下学的内容最好是可以立马用起来!!以及动起来,先去尝试着做做试一试
好棒啊这期,最近刚好很需要
重寻
重寻
2022.3.27
这期节目的关于生活状态的楼层模型很形象,脑感与体感的区分也与日常体验相近,很适合作为思考问题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