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来自春天的“认真听讲”~
我们都是正在一线或者曾经在一线中小学工作的教育行业从业者,关注中小学及师范生教育问题,提供一些体制内体制外的视角,偶尔活泼,偶尔严肃,偶尔犀利。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期待大家的留言~
开学以后,我们几个纷纷投入了充(mang)实(lei)的工作中,所以播客正式录制的机会比寒假期间少了许多。好在,工作带来的感受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想要一起讨论。今天,我们聊的就是落地已经半年、影响极其广泛的“双减”。
“双减”半年,我们有了不少的困惑,对于现状也多了不少的矛盾之感。这一次的讨论,除了让我们更好地交流了彼此的感受之外,也给了我们一起契机更好地去理解这个政策。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带给大家一点思考的空间,也非常希望可以在评论区看到大家对于“双减”的感受。
🎙️ 主播:
大海(一个正在一线挣扎的教师)
阿Q(一个曾经在一线,现在脱离这个环境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的思考者)
王总(一个喋喋不休的一线班主任)
本期还有一位神秘的“场外观众”加入哦~
当然对于我这种10086线乡村+山村的老师来说,双减我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小学一二年级不能有书面作业,声母韵母都读不好,三年级往上怎么办啊。在学校过关,每天语文课只有也只能有那么一两节,只有在各种活动课程时间喊过来过关。
对于三年级往上,减的就是作业数量。作为一名班上一半处于及格线挣扎的小学语文老师,我真的不知道咋去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老师减少了,学生自己还给自己减。只要不写字,等于没作业。之前学做吹肥皂泡,这么好玩的事儿,我们班娃都不做。
而且我在的学校对口初中是第二中学,约等于职业初中,他们成绩没考好从初中就开始混日子。别说三年后双减前景了,三年后他们能不能考上好一点的初中我都不太能看到。我有个朋友和我一样都在学生基础很差的学校教书。前年他们区领导来看,说他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体力劳动者。这样的培养目标,怎么去落实双减?
但是我还是觉得双减政策很好,至少强行要求老师去动脑筋布置作业,设计教学活动,尽可能的去符合双减要求,即使我们做不到,即使我们在抱怨,但是我们仍在努力。当没有约束的时候人都是鬼,当有约束的时候鬼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