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7 对话陆晔:令人窒息的舆论场,我们拿什么去抵挡螺丝在拧紧

Vol.27 对话陆晔:令人窒息的舆论场,我们拿什么去抵挡

75分钟 ·
播放数36197
·
评论数160

“新闻”这个词的含义,在过去十年的本土语境里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当我们深陷于这个对立、层级和算法搅拌在一起的舆论场,看不清事实的结构,我们不可避免地去寻找过去的新闻理念和方法在今天的意义。或者,是否有新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信息,甚至在信息环境的迷雾中看见社会的变化?

“带着一点机构媒体的基本素养去使用社交媒体”的主播吴琦,在最近的舆论场中也感到了疲惫。借着去上海的机会,他找到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教授陆晔老师,上了一堂适时的新闻小课。新闻权威的建立与失效、抖音代表的信息民主化、普通人参与公共讨论的方法、我们与媒介的肉身关系,这些论述都是我们跋涉于信息泥潭时可以使用的重要参照。

05:19 怎么度过一个月的密集信息轰炸?

——人人都是乌克兰专家

13:53 “大量的好友被我双向屏蔽朋友圈”

19:05 机构媒体主导的传播秩序,掩盖了很多真实情况

25:25 “有专业主义,我们新闻业不见得会变得好,但是没有我们一定会变得更糟”

32:10 为什么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世界?

——群众有低俗的权利,低俗就是我们的现状

38:40 对于不 fake 的 news,我们还有共识吗?

42:07 温和的公共讨论,需要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49:49 接受现实:情绪正在推动信息的大潮

52:34 吴琦:肉身才是真正的经验主义

57:54 陆晔:现实是杂糅的,是被重新整合的社会经验

01:03:01 网络交往之外,还是需要一顿火锅

01:04:57 “我并不想要永生,不想要一个脑机接口,但请在现实社会给我一打帅哥”

01:09:31 审美的公共领域是超越日常生活的

——甚至还包含了英雄梦想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沈志华,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仁科,五条人乐队成员

十年砍柴,作家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曲卫国,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学者、洛杉矶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美国文学理论家、洛杉矶加州大学讲席教授

W.J.T 米切尔(W.J.T.Mitchell),《批评探索》主编、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和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塔拉斯·谢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1814-1861),乌克兰诗人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文章

《血战长津湖》,何楚舞、凤鸣、陆宏宇著

《最寒冷的冬天》,[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著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第 71 期,陆晔、潘忠党著

《共享视角的瓦解与后真相政治的困境》,《探索与争鸣》,2017 年,第 4 期,刘擎著

《网络社会的崛起》,[英] 曼纽尔·卡斯特著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美] N. 凯瑟琳·海勒著

《从“新京报”刘学州寻亲风波报道谈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业态》,《探索与争鸣》,2022 年 1 月微信公众号专栏专稿,陆晔著

《遗嘱》,[乌] 谢甫琴科著

-谈话中提到的新闻机构

India Today,创刊于 1975 年的印度英文杂志,2015 年推出新闻频道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一家立足阿拉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媒体

-谈话中提到的社会活动

一个鸡蛋的暴走

乐施毅行

|本期音乐|

Natalka Poltavka - Viyut' Vitry (The Winds are Blowing) (Natalka), Zoya Haidai /Kiev Shevchenko Theatre Orchestra / Boris Chistyakov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陆晔@beauty_valley,与主播及嘉宾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本节目将在每个月的某些周四上线,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冯琛琦 菜市场

视觉设计:李政坷 杨濡溦

节目运营:张博雅 曹岳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汪书婷 乌兰图雅

展开Show Notes
传播学者聊抖音是种不一样的体验,站在高位贴个“精神毒品”的标签实在太容易。但是进一步思考“为何如此”的时候,可能真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洞察。
大懿
大懿
2022.3.17
43:11 所有人在公共讨论都留有余地,分寸感,对他人的道德预设低一点,不要有那么强的优越感。 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承认自己的无知,公共舆论场会不会变好一点。
若言_97mT:只能是个美好愿景
Immermuede
Immermuede
2022.3.17
新一季好高产而切近时代
57不拧紧
:
在努力中
陆晔来了,黄旦还会远吗
biuiu:严锋老师也可以安排吗
收到桃乐茜的来信:提名胡翼青老师!!!!!!
3条回复
Banadia
Banadia
2022.3.17
35:52“ 中国大众的审美平均值就是这样 老百姓有低俗的权利” 啊 总结得真好 我们不能因为受过一定的教育就来剥夺没有这个机会或者没有选择向上的人群的娱乐和表达权
11:53 “由于你螺丝拧得过紧”哈哈哈哈🙊🙊🙊
Banadia
Banadia
2022.3.17
新社交媒体对公共生活的推进真的很有用 五年内可以把妇女节污名化商业化的趋势扭转过来(热搜可见)法律道德和社会道德的普及我自己相信 终会“下沉”到春草遍地生
HD692820z:在我的朋友圈确实没看见明显的扭转。众多男女仍然在发女神节快乐。
30:06 这期的浓度过高。在谈及观点、情感、审美的公共性时彻底击中了兴趣。无论是在谈肉身体验还是共同在场,在传递一种沟通的有效性(面对面交流)的同时也似乎扩充了无效信息(刷抖音被吸引了)的价值。那么关注的点好像已经脱离了信息本身而回到人自身的感受上面。
1、从这个角度看,抖音是不是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感受(情感)公共性?如果是,那么平台是不是可以通过流量池的分配规则操控着公众的情感(让你看到指定的某类视频的频率变高)?
2、怎么看待每天无效信息的摄入后产生的焦虑(特别是在疫情隔离期间有大量的时间支配信息的摄取)
3、播客说到:每个人都能发言不能保证中立和客观。那么在公共场所(线下或线上)进行公共参与是否应划定一个界限。讨论的界限应该怎么划分,由谁划分?
用户小烟花:第一点我想的是,固然抖音有这个能力提高你看某一类视频(正能量)的频率,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比较大,人家可能完全不想看此类视频。而且短视频时代视频质量参差不齐,优质内容还有待加强;又或者信息茧房……个人而言,抖音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池荷田,上面是荷花荷叶,下面是淤泥
不听不是新传人
想听57和董晨宇老师一起聊天
Monday_Lisa
Monday_Lisa
2022.3.17
15:31 是的,善用屏蔽,订阅自己的朋友圈,提高用户体验
08:58 信息来源≠现场。值得思考的问题
Lilian涟
Lilian涟
2022.3.17
45:11 哈哈哈这两个人太可爱了吧!一句话夹了十个问题,一句答案夹了十个维度
Jeannn
Jeannn
2022.4.20
44:13 “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于大多数参与讨论的网民太难了。即使是不了解的领域,即使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他们也能在有限的材料里用旁人的牙慧拼凑出自己的观点,喊得那么大声又坚决
1:11:13 广场舞真的特好,襄阳公园的叔叔阿姨脸上那种快乐和满足,太真实了。吃完饭,不用花一两个小时装扮自己,不需要刻意社交,不在意酷不酷,甚至不关心音乐合不合心,只是跟着音乐跳两圈,就足够了。我27岁,去了两次,完全迷上了。等这波疫情过去,准备学几个简单的交谊舞步,叫上我的舞搭子,咱就是广场舞的新生力量。
不听不是传播人
Lilian涟
Lilian涟
2022.3.17
好喜欢陆老师!也还希望刘擎老师来哈哈
Mooomooo
Mooomooo
2022.4.21
15:24 老师太可爱了哈哈哈哈哈“我也不想有这么多猫要赞美”。
Wler:真的笑死
英俊的伊
英俊的伊
2022.4.10
表白陆老师,思维清晰,表达利落,逻辑之王
aimer-r
aimer-r
2022.3.18
关于舆论,关于社交,关于买卖人口,关于元宇宙,内容太丰富!很喜欢这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