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两周年特别节目:在声音中联结,在阅读中相会跳岛FM

100 两周年特别节目:在声音中联结,在阅读中相会

69分钟 ·
播放数9760
·
评论数170

2022年3月31日,是跳岛FM上线两周年的纪念日。上线以来,我们制作了99期节目。在这反复被打乱的两年间,每周一次的更新成了整个制作团队生活中最为基础的秩序,也成长为一个个坚实的落脚点,150多位嘉宾,10万多岛民,很多人循着声音而来,在书籍和文字的岛屿上相会。

第100期节目,依然关于相遇与联结。我们请到19位跳岛的老朋友,来分享他们在阅读中偶遇的一个“共时性瞬间”——当他人写下的句子穿越时空,和你的当下发生奇异的共振,这种巧合总是让人惊喜。它可以点亮一段焦躁的排队做核酸的等待,也可以让京都与北京的两种春意重叠,或者还可以为迷茫的生活提供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而更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许在于,“共时性瞬间”的存在以及它恩赐般的频繁造访,是无数个“不确定”中的一种确证:存在“共时”也意味着存在“共识”。在喜爱阅读的人之间,在相信书籍的人之间,在不放弃创造的人之间,总归还是有着一些哪怕是微小的共同点,让你我之间的理解和共情成为可能。

再次感谢各位岛民朋友对跳岛的支持。最后,播报几则和节目有关的消息:

  • 新一轮的跳岛听众满意度调研点击链接,即可参与。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填写问卷,帮助我们做得更好。我们会抽取3位填写者送出跳岛周边礼品。
  • 我们将为跳岛制作全新的片头,此次向各位岛民征集一句话slogan,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投稿,描述你心中的跳岛,如经采用,我们也将送出跳岛周边礼品作为答谢!
  • 新的实习生招聘已开放,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到我们的公众号查看岗位要求和简历投递方式。

未来,让我们继续在声音中联结,在阅读中相会!

【时间轴】

02:12 大胡子阿细 《发光的小说》:莱夫雷罗的日记里有一只死鸽子,我的阳台上天天飞过一只鸟
5:12 拾壹《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阅读把我拉到高于我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7:35 赵阿萌 《上海胶囊》:当文学中的隔离生活与现实重合
10:15 苏枕书《燕京岁时记》:书籍与植物是能将我带回故乡的航船
13:26 梁希同 《斯人》:我会在地球的另一端想念密西西比河,想念我到过或者没有到过地方
15:35 张腾飞《到大厂到底有多远》:这本书出版的时候, 我正好去南京读大学
19:23 见师《命运交响曲》: 非这样不可吗?
23:12 李乌鸦《美好的七年》:哪怕生活是这个样子,我们也可以想办法把它变成更有趣的样子
26:51 我不跑调《俗女养成记》:我与书中的每个俗女都有“我懂你的”感觉
30:44 傅适野《规训与惩罚》:隔离对于我们的肉身、精神和社会性意味着什么?
36:45 许小凡《时光噬痕》和《距离》 :在同一天打开的两本书,无论他们有多么不同,总有奇妙的交叉出现
44:11 KTZhou 《金色梦乡》:哪怕不记得书中的具体情节,烟火的美仍重重地留在我的心里
46:43 文森特动物园《100个基本》:把手边的书变成答案之书,这是书籍进入我的一种方式
48:11 金鹏远《海子诗全集》:大理还是北京?城市与我眷恋的人有关
51:35 颜悦——冯·提尔、杰西·阿姆斯特朗和乔纳森·弗兰岑:我的生活被秃头之网捕获了
53:46 孟宵《革命之路》:当我被主流的评价和真实的欲望拉扯时,我看到自己身上有弗兰克的影子
56:47 方可成《新闻学概论》:实事求是,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经验
61:32 何雨珈 《全球真实故事集》:无论在文字中还是现实中,生活和历史都由普通人写就
63:56 杨大壹《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不断追问”,仍是我作为一个创作者的自我要求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桑瑜 黄鱼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陈景婧
展开Show Notes
跳君
跳君
2022.3.31
置顶
📢自101期节目起,跳岛将迎来全新片头啦,在此想向大家征集「一句话slogan」!
欢迎大家在节目评论区踊跃提议,如经采用,我们将送出跳岛周边礼品一份作为答谢!
方可成
方可成
2022.3.31
1:04:29 大壹推荐的这本书是我的硕士导师徐泓老师编写的。感觉应该把我的那段和大壹的那段放在一起,我们分别讲的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新闻业。在当下,我们都怀念着那个年代。
杨大壹:😭
李乌鸦
李乌鸦
2022.3.31
跳岛两周年快乐!感谢猫弟这次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好多喜欢的主播们音频同框☺️
猫弟maud
:
😘
SakuraaOo
SakuraaOo
2022.3.31
为乌鸦打call!!!!!
有一次看汪曾祺的《一食一味》,他下放的时候出过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里面描写一种马铃薯里面最大的品种“男爵”,一个可以当一顿饭。刚好我关注了一个好多年的播主的名字就叫马铃薯男爵,马上就去发私信告诉他这件事,播主也回复了我的私信,真的好奇妙。
沉静如海海:谢谢你呀 假期开始准备看这本书 开了一个好头真开心
Gokuu_凯亚:马铃薯男爵太好了
梧桐籽
梧桐籽
2022.4.03
36:00 适野:我自己是觉得居家隔离是一种宣告社会性的死亡,在你的健康码由绿色变成黄色的时候人就会像被检疫盖上紫色检疫章的猪一样,是经由认证的所谓危险分子。所以居家隔离其实意味着你在你日常生活的关系之网的悬置,意味着社交活动的全面停摆,然后封条,铁链,门磁,报警器,甚至是贴在门上的承诺书这一系列道具的单独出现或者排列组合其实就打造了一艘当代愚人船。而这些道具的排列组合可以造成他人的恐慌,也可以批量生产对隔离者的污名化,直到被隔离者把这种污名内化,而这种内化恰恰是权力运作最最理想的效果。

我觉得除了一种社会性的死亡之外,其实居家隔离也公布了一种生理性的死亡。我觉得它的体现形式就是它会扼杀一切形式的欲望,不管是你言说的欲望,情感的欲望,或者说你追求快乐的欲望,在可能你隔离到第七天或者第八天你就会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交流,能面对的就只有你和你自己的影子,然后在这个时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你心中黑暗就会全部释放出来,你就会被那种黑暗的深渊吞噬,然后你就会觉得惊惧,自我厌弃。

我觉得除了以上的两种形式之外其实居家隔离也会切断共情的可能性,在我的理解和观察范围之内,我就会觉得被隔离者和未被隔离者其实已经处在两个完全割裂的世界了。在这种情况下共情只在极小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并且这种基础是非常易碎的。那它在切断人和人的共情的可能的同时,其实也会催生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厌弃。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这种对阳性患者的流调的公布以及对时空伴随者的大数据筛查,虽然说时空伴随者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它背后其实是一种当代的连坐,而且基础不是血缘也不是利益关系,而是单纯的建立在一个重合的时间和空间,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人存在在这个世界的基础,所以它的核心其实是威胁了我们作为肉身存在的一种前提,然后又由于技术的加码其实对这些存在前提的监管,入侵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出现的,禁锢我们的肉身也监管我们的赛博肉身,并且这种禁锢会长时间与我们共存。所以我觉得这种形式的相互厌弃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本质上都是在本来可以共情和相互理解的群体中制造混乱和分裂,让我们去划分自我和他者,划分是敌是友,那它本质上都是弱者对弱者的斗争。
effii
effii
2022.3.31
11:50 听这一段春天、花的讲述好喜欢,想起来一句诗“当我心旷神怡,我的身体允许全部花朵开放。”
野狐馋
野狐馋
2022.3.31
“核酸用书”或成书籍营销新趋势(bushi
栗子圆
栗子圆
2022.3.31
27:41 天!我也是前两天排队做核酸的时候看的这本书,宇宙的琴弦又震了一下(其实它应该一直在震动吧
Yuzi_8023
Yuzi_8023
2022.3.31
12:52 哇,枕书来了呐,春天与故乡的联系,书籍与植物所带来的安慰~喜欢枕书
菲比93
菲比93
2022.3.31
听到了乌鸦,而且她推荐的书我也是我看过的,开心😊
麟之为灵
麟之为灵
2022.4.05
关于阅读中的共时性时刻,最常见的,我觉得无论普通人还是学者都会有的,是处在大自然中看到某一个景致,突然脑海里会吟诵读书时代学的古诗。原来不曾多思考,直到最近,在春日清晨,躺在床上听见鸟鸣加之想到前夜的狂风,不由自主背诵出《春晓》这首诗。一下子觉得触动颇大,千百年前的古人,他有感而发的记录(其实像日记一般)在时空都巨大变化的今天与我契合,是多么感动!不禁觉得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一斤橘
一斤橘
2022.4.05
57:50 听到现在正好在看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第七版,这算不算一种共时性!
Siiiiiid
Siiiiiid
2022.3.31
①keep bouncing, keep living
②风从岛上来,文自潮里行
slogan想了两条捏🙉
两周年快乐!🥂
我不跑调
我不跑调
2022.3.31
来了!两周年生日快乐~
猫弟maud
:
谢谢跑调!❤️
我不跑调
我不跑调
2022.3.31
52:27 三倍速浪费时间哈哈哈哈,颜悦太可爱了
effii
effii
2022.3.31
08:22 这个月也看了《上海胶囊》,因为跳岛相识的朋友送我的礼物,谢谢她也谢谢这本书。
筱雁
筱雁
2022.4.05
以前读森见登美彦的小说《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提到“书都彼此相连”的说法,我还不怎么明白个中奇妙之处。最近有了顿悟——
我读了“Interpreter of maladies”,作者是Jhumpa Lahiri,她除了印度语和英语之外,也用意大利语写作、翻译。她所编辑的当代意大利作家短篇小说集收录了Domenico Starnone的作品,后者为她的这本书用意大利语撰写了前言,并由她本人翻译成英语。后者的代表作《鞋带》的中译本我已读过。而说起后者,又貌似与近年风靡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神秘作者埃莱娜·费兰特颇有渊源,因为有人怀疑从不露面的费兰特要么是多梅尼科的妻子,要么就是多梅尼科本人的化名。突然发现了这三位(两位?)作者以及这三部(六本)小说的渊源,我内心感觉极为奇妙。
所以,结论是——还是要多读书啊!
烧酒哲
:
真有意思!我们讲意大利文学的那期节目里提到过裘帕·拉希利编的这本短篇小说集和那篇前言,写得超级好,到现在还有印象。
筱雁:对,我就是听你们那期种的草,读完了她自己写的小说,就去读了她编的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多谢种草,丰富了我在阅读中的共时性体验。
4条回复
考狄利亚
考狄利亚
2022.10.19
03:05 居然在这里看到阿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