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6.妈妈,我们从来不会仅仅因为一部电视剧就恐育毛落胃

E06.妈妈,我们从来不会仅仅因为一部电视剧就恐育

41分钟 ·
播放数28
·
评论数5

本期节目我们以电视剧《亲爱的小孩》为起点,第一次尝试聊到我们母女俩对生育的看法。

尽管我们出于爱都在努力尝试理解对方,但我依然感受到了作为两代女性或者说两个价值取向有所差异的人之间存在沟通的鸿沟。在我问道妈妈是否真的能够接受女儿不生育的选择,妈妈表达了她较为强烈的愿望,无论是出于她自己的体验还是她所认同的幸福人生路径。但当我尝试这一“谈判公式”(我知道你希望我快乐,而这一选择会让我更快乐。你会真正站在我的角度考虑,我对你有信心)时,我们有效传达了对彼此的爱与理解,顺利达成了当下的共识。其实,我很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这场对话之后,妈妈依然会继续怀抱着她对女儿生育的愿望,但我试图乐观相信当我真正做出选择的那一天,她会给予她的理解。

我们一致认为身为女性的我们更善于反思,这让我好奇那些“普信”的父亲和丈夫们又会如何反思。

【一个在生养孩子过程中收获很多幸福的妈妈和一个对生育持有怀疑态度且缺乏两性亲密关系经验的女儿之间的对话,这同时也是一个更相信自身经验的妈妈和一个试图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女儿之间的对话 · 预告】

04:10 妈妈:担心女儿因为这部剧而恐育了

          女儿:警惕电视剧只展现生育焦虑的部分,但在看剧之前就对生育抱有悲观态度

06:55 女儿:大多数人对生育的态度是会变化的,现在的我不能断言

          妈妈: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11:16 女儿:母爱是天生的吗?

         妈妈:母爱也许是培养出来的,但父爱应该就是后天的

17:56 妈妈:我就是开个玩笑,你别想多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女儿:知道是玩笑,但我依然觉得不适,也不喜欢父母拿玩笑当挡箭牌

20:44 妈妈:我是个传统的人,我希望女儿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

          女儿:你是否想过所谓“合适”的人生道路是建构出来的

          妈妈:我承认

          女儿:但为什么你依然认同

          妈妈: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

28:48 女儿:妈妈的爱一度让我有负担

          妈妈:我这样听你说很愧疚

          女儿:我害怕会像妈妈一样付出太多

          妈妈:我很遗憾

32:48 女儿:社会对生育的女性就是不公平的

          妈妈:家庭责任分配的不平衡容易让妈妈充满“怨气”

36:45 女儿和妈妈:生育是选择,生育不生不应该产生阵营对立

【本期音乐】

亲爱的小孩 – 任素汐

温暖的路灯下 – 卿锋


展开Show Notes
王白水
王白水
2022.4.27
17:13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王白水:一种逐渐建立免疫的过程,城里孩子普遍体质比村里差,一个原因就是物质条件太好,应付过的致病原不多
沈沉周:所以小孩子一定要多带到农村里面去玩玩🤔我小时候在农村里也很野的哈哈哈哈哈
沈沉周
沈沉周
2022.4.27
我觉得感慨还是很多的。这个社会对需要生育、抚养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太不友好了。很多时候女性面对很多问题,自己外貌的变化,产后心理的变化,孩子的抚养,工作能力的恢复……这些问题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找不到那样一个靠谱、值得托付终身,甚至能够和你一起分担抚育下一代的男性,自己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撑自己能够很好的抚育小孩并且保有自己生活的完整性,我觉得是很难选择生育下一代的。

但我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包括我自己,我身边的朋友在内的很多人,大家都非常强调“面临选择时把每个选择对自己的优劣都一一了解清楚,然后选择自己最能够承受的那种,选择了以后就不要后悔”。我们很喜欢强调一定要做“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我很赞同播客里面妈妈说的,人是会逐渐成长的。所以我也在想,如果你当时坚定地选择了当时你不会后悔的选择,但是等你想法改变的时候,你后悔了,怎么办?很多年轻时坚持丁克的人,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就有点后悔了。这只是一个角度。我自己还没有想清楚。

还有我觉得我和播客里的女儿特别像,面对传统社会影响下的父母长辈,总是会以我了解到的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其实那些理论的背后的我什么也没有,空空的。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只是想到我们常常提到很多理论,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想清楚,我们只能依靠这些理论来面对那些宏大而令我们迷茫的人生命题。

我觉得我的爸爸是很少见的会对孩子付出很多的男性,起码一定是为了我付出很多的。我不知道他对传统男性的看法是什么样子,我也很少和他谈论起我对男女平等的关注,女性权益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抽个时间会和他聊一聊这些问题。
让我觉得熟悉的是他也会跟我说身边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之类的。我也会有觉得“我没有要求你付出这么多”的愧疚感和重负感,这样的重负感在我年轻的时候常常会让我觉得一定不要让他失望,毕竟他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现在不对他的付出做评价。因为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要求我有所回报(我觉得是有的,但凡一个普通人付出了非常多,ta不可能对此抱有得不到回报的期待)。我只觉得背负着这样的重负长大的我会有点辛苦。但高中以后我就渐渐坚持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以后一定会在这些地方多思考一下吧。但我也很赞同妈妈说的,“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养孩子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是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多了,我看到了更多更合适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我也相对地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我的父母而言,如果他们没有看到那些教育书籍,就能够这样教育我,已经很了不起了。沈奕斐的妈妈亦是如此。

大概就想到这些吧。但我觉得让现在的年轻人恐婚恐育最大的那个问题是经济能力。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就是没有办法确保男性的可靠和可依赖程度,以及婚育后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平等性和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问题。
现在年轻人更在意自我的需求,这没错,这很好。但我也觉得身在这个以“家”为重的传统国家,我们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父母和子女对于我们而言的意义到底何在。我相信这觉得不只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一定有很多更利于我们个人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东西。

希望大家都有一天可以找到能够共担风雨的伴侣,找到自己的“亲爱的小孩”。
王白水
王白水
2022.4.27
24:06 妈妈指出年轻人普遍是这样,因为他们正处在这种探索自我的阶段。这一点我比较认同,也有更多想法。

从自己出发,先考虑自己的需求,这是每个人的本能,不管处在怎么样的社会里都是如此。但在满足自己之上,还有一份满足别人的需求,满足别人所带来的快乐和单纯满足自己是不同的。

这两者应该同时被重视,传统文化下的父辈对满足别人的过度看重,导致人们忘记其实还有自己的需求需要解决。更会导致自己的快乐单纯来自于别人的需求,甚至变成别人不需要自己的付出就是犯错,因为这样会浪费自己的努力毫无收获

但其实传统文化一直有对个人的重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先实现自我的完满,再去考虑他人的顺序

现今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新人,则是对自我过度重视,忽略了他人,也是一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