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王春彧
“自由/不自由、无用/有用”矩阵
坐标跳跃者
#正文
各位听友好,进入2022下半年,《空间》第二季也无缝衔接地如约而至了。所谓季播节目,就是一季接着一季播。甚至第三季的主题我都已经在文档里列的七七八八了,请大家期待明年。
首先我要说说第一季的成绩。
在第一季的十期正片中,有3期被选入了小宇宙app首页的编辑精选推荐,分别是第一期认知症老人的空间环境研究、第四期转行冬奥组委的建筑师、第九期从美国东边搬到西边的照明设计师。其实10期3中,在新播客里已经是绝无仅有的好成绩。同时,在喜马拉雅播客的首页上也有4次推荐。一方面我非常感谢这两个播客平台,我要对编辑给予我的肯定表示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我想我做得还不够,应该做出更多精品才是。
第一季上线以来,10期节目的全网播放量已经接近百万,在苹果Podcast上的排名一度也冲入了中文播客的前五十名,甚至超越了我从小听到大的声东击西。在小宇宙上的粉丝数此时有11500,也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我知道这些数据和微博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我却从每个听友的互动与鼓励中感受到了做播客的价值。
然后我想简单谈一下第二季的策划。
我观察了网上对于之前节目的一些反馈,改进意见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觉得建筑学的学术研究与职业相关内容太垂直了,不是所有人都关心都想听;一种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就想听建筑的,稍微聊一点生活就觉得不应该。
这一季,我将主题定为“无用之用”,既表达我对于未来十期节目的兴趣点所在,也是对这两种观点的回应。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我认为播客不是讲座、慕课或者TED Talk,更多是一种听觉上的陪伴。我们不应追求听个播客还要学多么密集的知识,那会很累;应该在一些“有用”之嘉宾谈论的“无用”话题中,放松地感悟。
在这样的主题下,第二季我将主要聚焦学术人、名校毕业生和所谓社会精英背后,更加鲜活可感的“生活”面貌。如果第一季的空间是“建筑空间”,那第二季的空间就像一个丰富有趣的“QQ空间”。当然第三季还会回归建筑,会以“城市空间”为主题,所以希望想听建筑与学术的听友们不要取关,容忍我这种有用和无用之间跳跃的怪诞行为。
昨天看到小宇宙app的官方微博上,提到“空间”是“可以听着入睡的”播客之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夸奖,而不是说我语速慢、声音平缓。我自己有时候睡不着也会听播客,能陪伴进入梦中,不就是播客最有用的用处吗。
#音乐来源
[1]片尾钢琴版《梦中人》来自b站博主“退学园园长Susie” BV1SS4y1N7jz
出品:巨有文化


第二季引言:应知“无用之用”也
4分钟 ·
1788·
35
终于把王老师的播客追齐进度啦,来第二季开头的评论区留个听后感。
虽然称呼为“您”显得好像有点陌生和疏离,不过您也确实担得起老师的称呼,所以文字中还是使用敬语吧。
虽然您可能对名侦探学院这段经历未置可否,但是那确实吸引了很多人来认识和喜欢您,包括我。
很感谢您愿意开这一档播客,因为《空间》我才了解了播客的形式,下载了小宇宙app,也发现了不少其他有趣的内容。
今年在准备考研,每次在去自习室和回家的路上都会打开播客听十分钟,虽然我本科与建筑毫不相干,但是能从您的播客以及B站分享的视频中体会到您对建筑学的热爱,也能感受到建筑学本身的魅力。以及真的很喜欢听您与自己各行各业的优秀朋友的闲聊,感觉见识到了很多本“小镇错题集”这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所体验的生活方式。
第二季第一期和火老师一起聊的这段播客也非常有趣,更期待后续会有什么更多方面的内容了。
最后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空多多更新!
虽然称呼为“您”显得好像有点陌生和疏离,不过您也确实担得起老师的称呼,所以文字中还是使用敬语吧。
虽然您可能对名侦探学院这段经历未置可否,但是那确实吸引了很多人来认识和喜欢您,包括我。
很感谢您愿意开这一档播客,因为《空间》我才了解了播客的形式,下载了小宇宙app,也发现了不少其他有趣的内容。
今年在准备考研,每次在去自习室和回家的路上都会打开播客听十分钟,虽然我本科与建筑毫不相干,但是能从您的播客以及B站分享的视频中体会到您对建筑学的热爱,也能感受到建筑学本身的魅力。以及真的很喜欢听您与自己各行各业的优秀朋友的闲聊,感觉见识到了很多本“小镇错题集”这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所体验的生活方式。
第二季第一期和火老师一起聊的这段播客也非常有趣,更期待后续会有什么更多方面的内容了。
最后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空多多更新!
王老师刷QQ空间吗!QQ空间真的很好刷!嘿嘿最近又把小宇宙下载回来了,准备开始听第二季了!希望2023年,大家都能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
#你王哥,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