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目 | 如何理解“中国茶”申遗成功?岁时茶山记

特别节目 | 如何理解“中国茶”申遗成功?

23分钟 ·
播放数354
·
评论数1

主播/陈重穆,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北京大学博士,制茶人,《岁时茶山记》作者


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因为近期疫情带来的影响“茶话404”第11期内容不能如期上线,预计顺延至下周更新。我们会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更新状态,各位听众朋友也要多多保重身体。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相关内容持续占据各大平台的热榜。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申遗成功后,除了庆祝、转发,我们还可以关注什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陈重穆老师,为大家深度解读此次事件。

据介绍,本次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包含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之中有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有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适用于不同茶类的制茶技艺,也有“潮州工夫茶茶艺”“庙会(赶茶场)”等茶俗。概括来说,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乌龙茶制作技艺—摇青(《岁时茶山记》书第188页)


▲黄茶制作技艺—闷黄(《岁时茶山记》书第19页)


▲红茶制作技艺—发酵(《岁时茶山记》书第131页)

陈重穆认为作为文化符号的茶多少有些不接地气,一款茶好不好,始终要回到物质层面去讨论——即是否好喝、是否符合时人的审美,而这背后是一整套关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种植方式、加工工艺等领域的学问。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茶呢?身为一线的制茶人,陈重穆在多年考察的经历中遇到了哪些行业乱象?产出一款好喝的中国茶,需要哪些条件?更多关于“中国茶”申遗成功的解读,欢迎大家在本期节目中了解。



“岁时茶山记”是三联中读携手三联爱茶推出的精品茶播客,每周三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欢迎订阅我们的节目,及时追更。

展开Show Notes
依水
依水
2022.12.23
18:25說的太中肯了。我們需要注意這些非遺的本質延續和保護,以及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