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5. "韩国新年",这是可以说的吗?马上开摆

vol 25. "韩国新年",这是可以说的吗?

62分钟 ·
播放数6843
·
评论数96

在欢快的春节假期期间,网上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音符,从大英博物馆庆祝"韩国新年"到韩国明星祝愿"新年快乐",一系列事件再度点燃部分中国网民的情绪,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矮化、盗用以及侮辱。

这一期内容的大纲其实已经写完好几天了,但我选择过完春节假期再来录也有现实考虑。显然,不那么激进的声音在热度非常高的当时容易被批评,"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我又是一个不喜欢被情绪裹挟的人,所以还是等大家稍微冷静以后,狂热分子差不多散了,再和大家来聊聊我的观察和理解。

当然,就算仍然会挨喷,至少喷的人也会比正在热点时少一些吧。

这类"锐评"的内容我尽量少做,这样会显得我在不停说教,说教多了就会显得油腻。我尽量专注于"是什么"、"有什么",至于背后的原因和听完的想法就交给大家自由发挥啦。

不过情绪到位了也不是不能安排几期,"锐评"系列给我自己的情绪反馈还是非常正面的,通俗地说就是,喷得爽嘛。但必须建立在对一个事件的知识了解完整的基础上。我仍然坚持,要尽量整体地、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不要被碎片化的内容过多干扰,即使我这期节目说了一个小时,但在整个复杂的知识体系面前仍然是碎片化的,请大家听完以后抱着积极批判的心态去查阅更多资料。砖头留给我,美玉全拿走。

话不多说,马上开摆。

你将听到
  • lunar new year的说法从何而来?
  • lunar这个词的文化根源是什么?
  • "韩国新年"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 韩国人根据什么历法算日子?
  • 可以说"韩国人过中国新年"吗?
  • 中韩网友在网上到底在吵什么?
  • 争夺话语权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看图说话
  • 韩国人在宣传seollal的时候也有点没常识,你家新年(农历正月初一)能看到满月啊?你过的是哪个位面的新年?
  • 网友说农历是韩国人偷的,这倒真不是偷的,大清的时宪书有记载,每年颁行历法的时候是官方给朝鲜授历的。
几点话外思考
  • 韩国在全世界大力宣传Seollal(韩国新年),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宣传Chun-jie?
  • 捍卫传统文化属于内宣还是外宣?在微博超话刷屏能改变外国人的偏见和无知吗?
  • 文化自信强调的是"整体优越"还是"唯我独尊"?
  • 外国有自己的文化片段需要我们"允许"吗?
  • 在追求文化自信的路上除了原旨主义还有哪些逆流?
空降兵指挥部

00:01 先给大家拜年以及为什么做这期内容

05:11 从大英博物馆庆祝韩国新年说起

09:00 争议颇大的lunar具体指代什么

16:47 有明确发源的中国农历如何传播

21:13 古代中国历法如何影响朝鲜半岛

31:01 以农历新年为例了解语言传播的特性

34:53 "韩国新年"这个概念是存在的吗

42:08 文化原旨主义者的双标和灵活底线

46:33 刻意造假以及"骗廷杖"的韩国学者

50:20 傲慢的宗主意识vs自卑的藩属情绪

54:16 如何认识新年传统及捍卫自身文化

01:00:29 最近和半岛话题纠缠不清了

展开Show Notes
牧先生
牧先生
2023.1.29
置顶
相关内容也可以听一下之前的这一期: vol 2. 韩国人真偷了我们东西去申遗?
24:10 哈哈哈,中国农历相当于原生Android,韩国农历相当于miui,现在大家害怕的是以后大家只知道鸿蒙,不知道android是啥
牧先生
:
哈哈哈哈哈你这个比喻绝了!
本雅鸣:Android也是基于汤若望和利玛窦的Linux吧?🤔
4条回复
牧老师说的很详尽了,每次听都很有收获。古代东亚文化圈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辐射周边各国,而韩国作为曾经的属国也吸收了大量的汉元素汉文化综合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像母题子题都有一个核心,虽然内容大同小异。战后日韩崛起,韩国要宣传自己的传统文化,势必会与中国文化有所重合而产生争议。普通人人云亦云,或不清楚其中渊源,从孤立片面的角度看问题,生出歧义,也很正常。一方面说明咱们对外没宣传透,另一方面其实国内舆论也有不少搅混水带节奏凑热闹的,这就很需要专业人士,化被动为主动输出科普一下,正如牧老师所言。不过骗廷杖太贼了,越崇让君子越出伪君子,陛下的声名不要也罢,赶紧赏个斩首示众吧。
許较瘦
許较瘦
2023.1.30
得亏是小宇宙,要是微博,老牧不得被喷的自闭退网🧐
牧先生
:
去年底已经卸载了微博🤣 先下手为强
想入非非:保护我方牧老师😄
这期节目好棒!

分析关键词的来源很有意义,很多观点也很好。Shownote做的也特别精致,有图有证据,逻辑清晰,指路快捷。

1.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含义,很重要,不可以瞎用,但是也要看对谁用。同样是新年快乐,对不同的国家的人说,他会自己代入到自己文化的语境里。

2.哪怕是这样一期深度分析了lunar year用法起源的节目,就知识的系统化来讲,还是碎片化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听完以后,发掘更多证据并且梳理逻辑。

3.在社交媒体上吵吵偷或不偷意义不大,因为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交融的,不太可能每次都追溯到最原始的根源,然后以此命名。

尤其在现在,我们是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宣传自己的文化,那我们需要做的是两件事。

第一,正本清源。 让大家都知道东南亚文化,尤其是关于新年的文化,是由我们国家辐射出去的就行了。

第二,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让大家熟悉中国文化相关概念。因为现在我们好多传统文化的翻译都是按照英语世界的习惯来的,如果我们能创造词汇并且让其他人都接受的话,是更好地在宣传我们的文化。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感想。

我觉得有的时候不是我们太敏感了,而是因为大部分路人没有时间去追溯事件的始末。

好多带有煽动情绪性的表达和梗,比如说“偷国”,所描述的场景虽然详细但并不全面。

单从那一个场景来看,吐槽是对的,但其实它并不全面。

但是对于路人来说,没有时间和精力追溯整个事件的始末和全貌,尤其是在没有官方发声的情况下。

所以单次来看的话,在路人眼里,这种吐槽的逻辑是通顺的,而且次数一多,关于韩“偷国”的概念,可能就从一个梗变成了刻板印象。因此下一次他再看到相关的新闻的时候,会本能地调动关于这个国家的负面印象,情绪就会很激烈,觉得对方做事太过分。

比如说,我前两天刚看到有人在豆瓣上分享大英博物馆这事儿的梗图。

是一个韩国人,穿着古代的服装,但手里拿着一个十字架,背景是大大的“Merry Koreansmas”。

当时我觉得这个图太有梗了,连谐音梗都用上了,有创意,讽刺值拉满。

因为当时的文字介绍说的是:大英博物馆发韩国春节被中国留学生骂到删帖。

单看这个文字介绍,感觉大英博物馆好像就是故意把春节当做是韩国的节日进行宣传,骂它没毛病。

但是我今天听主持人在节目里的分享,包括评论区的观点看,意思好像是说这个是大英博物馆专门和韩国人举办的活动时,拉出来的宣传标语是吗?

那要是这样的话,确实没有必要对着韩国人专门强调一下Happy Chinese New Year。

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只能说以后长点心吧。

不再把网上的信息都当做是全面真实的,虽然这样默认的话,脑子会很省力。

同样的观点和情绪多次上头以后,自己也多点怀疑,查一查是不是每次的事件都像是网上传的那样,它是否全面。
牧先生
:
感谢长评!简直就是全集内容省流版🤣 另外再聊聊一点个人的感悟,就是很多网友在了解一件发生在国外的事件时,他不是自己去搜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看一些短视频营销号或者时政kol的点评等等,就完全接受的二手信息,包括评价都是别人做好了预设给他的,这样怎么能知道到底发生了啥呢?同样,我也不双标,即使是我自己的内容,我也认为很片面,都是我自己的输出,我也希望大家听了以后也多找一些佐证,这样收获才能完全被自己吸收。
松月栗子:知识点的整理不是很专业,我想按照您在节目里提到的语言学方面的专业词汇整理,但是已经记不住了,怕自己瞎说有错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复述了一遍🤭。 其实我在感悟里面说到的路人主要说是我自己…… 好多时候我是根据比较相信的人的观点去了解事情 。因为对我来说很多信息,大概有个印象就可以了。而且因为已经比较信任kol了,就没有必要再过多的整理信息,这样的话太耗费时间。 但这里面就引出来两个问题和思考🤔。 第一,对于网上随机刷到的信息,是否应该保持一个全然相信的态度,尤其当对方是以玩笑及梗的形式出现的时候。 像我当时看到的那个梗图,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分享一个梗,她并不是我平常关注的kol,那她说的话是否客观,从来在我这里都是没有经过检验的。我不能因为她说话的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就觉得所有人都在说真话或者在对事情进行全面、客观、冷静的评价。 第二,即便是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的kol,我是不是应该全盘信任他们的观点。 从第一个问题引申来看,网上总有一些人的观点是我不认可,一听就觉得在胡扯,或者是认可当时觉得这些东西没必要听,亦或者是觉得认可,但是不太喜欢他的表达方式,兴趣不太相同,所以就没有关注的。 那就证明我关注的up主,我全然相信的up主,其实我选择他的很大原因是和我自己的体验和风格喜好相关的。 我就是某种偏见的使用者,我又找了一个和我志趣相投的人,那他的观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我的信息量和思路,但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角度客观地展示和评价事物全貌,我依然是要保持怀疑的。 总而言之,以后对于所有接收到的信息,听过以后,如果感兴趣自己可以深究。 如果只是知道就行了,也要明白这只是一家之言,抓不到表达者的逻辑漏洞,也不代表他说的就完全是正确的。不要把它慢慢地形成一个对事物的标签或者是刻板印象就好。
编号2538
编号2538
2023.1.30
这个争论面对的是英语世界和西方社会的“其他人” -- 韩国人不会反对中国人在中国怎么称呼春节,中国人也不在乎越南人在越南如何谈论农历新年(至少尚未发生)。

中国人的担心是从Chinese New Year改为Lunar New Year后,长此以往,“其他人”会忘记了中国新年的来历,我们会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命名权和解释权(哪些习俗才是正宗的);

韩国人和越南人的体验则是,“我们一直需向‘其他人’说明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亚洲不是一个由中国代表的整体。” 对于坚信中国新年的说法应该保留下来的人,至少可以去Reddit多了解一些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认为改名是更包容的做法的人,也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愿意接受的“包容”的边界在哪里?假设现在的悉尼市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澳币庆祝农历新年,而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向中国相关的社区组织表演舞龙舞狮、功夫、艺术创作等等,你愿意让出多大比例的资金接纳韩国或越南社区组织一同庆祝?我很庆幸当下的争论还没有到这么具体的阶段。

以上讲的是我认为双方最为合理的一些观点,目的是希望不同立场的人至少能够彼此理解。
爱来自修罗道:第二段的假设前提就有问题:默认两派人都认为节日“名称”的价值超过具体的“习俗”,并认为习俗之间竟然具有了“著作权”之类独占的权利客体。同时默认两派人都会承认一种很明显的滑坡:消极行为的去中国化,竟然能缺少动机证成地直接导向积极行为“剥夺中国的命名权和解释权”(一种霸权焦虑,譬如美国围堵控制日本、荷兰、中国芯片行业) 底层逻辑还是默认两派人都保留了“天朝上国”的思维,不容许“蛮夷”拥有自己的“民族礼制”,涉及文明的东西就得是天朝授予的,本质是默认都是民族主义的。 于是你便猜想持“包容”观点的人的边界,会是“担心澳洲政府拨款给越南人和韩国人庆祝Tet和Seollal”。但或许人家根本不care,毕竟“包容”本来就是国际主义的,包容地支持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叙事选择,那人家的社区接受拨款自己庆祝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又有什么问题?至于拨款,更不是什么政府义务,政府要拨款给对应族群的社区,也没人有权阻拦不是?
WJoel
WJoel
2023.1.30
你问中国人,一百个人里九十九人不知道圣诞节来历。但只要你想查随手就能查到。中国人过的也不是真正传统的圣诞节内容。所以我想的是强调中国农历新年快乐真的重要吗?以或者我更想问我们农历新年到底有什么值得别人喜欢?现在年轻人都不再爱过春节。与其争吵农历新年的冠名权不如去想想我们与时俱进怎么传承它
牧先生
:
这也是我在本期内容里讲到的一点,一个节日的核心,还是在怎么过它,庆祝的方式决定了这个节日的意义。
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
2023.1.30
早上刷到这个更新我听了两遍并且激动雀跃了一整天!!!强烈建议教育部把牧老师东亚文化历史相关知识普及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国家的小粉喔,就算小学没毕业,就算没知识没有常识,也应该有父母教养吧?!怎么没有家长教他们说话要分对象和场合吗?!人家对话对象是韩国人,英国人若祝韩国人“happy chinese new year"那不是纯纯有病?韩国在大英博物馆搞活动,人家英国人当然要写祝韩国人春节快乐,并没有说春节来源于韩国。怎么文化原教旨主义者要纯纯找虐,自虐式的硬翻和理解为“来源韩国的春节”,把自己气哭了然后搞团建抱头痛哭到英语舆论场狂轰滥炸:春节是我的我的!小偷你们不许过春节!😂小粉全球出征的终极梦想,就是到英文舆论场按头韩国人:承认吧!我就是你爸爸!😇西方都在以尊重多元文化为政治正确了,你还到外面发泄天朝上国大国中心主义,不让别人过春节,这不是在给中国招黑?!这才是他们经常给别人扣的大帽子~乳 化 了 呵呵!这么个愚蠢的抢夺文化话语权实则给中国抹黑的打法,官方都不敢认领!语言都是会随时代发展变化,以前是幸存者偏差也好,是时代变了也好,LNY的时代既然已经来了,那么我们当然要迅速接受这个词,并科普它的来源!然后各国过各自的传统新年,韩国的,中国的,越南的,皆大欢喜!既然各国学术上都没有争议,民间自己树靶子大战风车不是很可笑?自虐~引战~招反感~反向自虐~民族情绪爆棚…无限循环!
牧老师已经把这个争议背后的文化、语言的知识讲得很细致了!非常感恩!也十分的敬佩!过年那几天舆论狂轰滥炸,微博就不说了,美推上“happy chinese NY”和“happy LNY”两个词条在打架,b站曾经喜欢的文化类up主也随大流打民族悲情牌!都在发 泄 情绪!我只有到相对理性冷静小宇宙避避风,想看看有没有关注的播主会聊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话题,当然最期待牧老师,因为我是听牧老师的第二期节目入坑的,在我的认知里愿意在大众舆论场作韩国相关科普的学者现在全网真的屈指可数,今天终于被我等到啦!!!我要认真的做笔记!再次的感谢!期待下一期更新!
HD377639r:画靶子打。都能在春节概念源流方面理客中了,也请分清学术讨论和公众传播的区别。把现在这波打成民族情绪,以后好莱坞拍春节吃泡菜,西方品牌把韩国元素的春节特供卖到中国时的风浪只怕会让你更难以理解。这么多年还认不清吗,你不争就是别人骑在你头顶,你指望官方争就是投降
IQ博士:这些话也希望你对韩国人说
7条回复
商宿
商宿
2023.1.30
国内封闭守旧势力在抬头,外国的文化过来,为了不让人学习一刀都切成文化渗透。中国的文化要出去除非有他们惹不起的官方免死牌保护,其他的一刀切成我们有些人投敌,别人偷我们。
问题根源不在于春节怎么样,
在于如何客观对待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传播。
牧先生
:
道理都懂,唉,但现实趋势确实是越来越不乐观,保守势力抬头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国家的事情了。所谓“客观对待”这种事情未来几年只会越来越罕见。
商宿:主要国内这波民脆,实际上专门折腾国内,折腾中国老百姓, 欧美那波民脆专门折腾其他国家,也包括中国的老百姓。 中国老百姓被这两波人两头折腾也真是离谱。
3条回复
野鸡一只
野鸡一只
2023.1.30
谢谢牧老师冒着被喷的风险讲了新年这个话题。
45:11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虽然但是,当一个双标🐶太快乐了。5678年前的微博上的我就是。。。。。。。。。。。。。。。不要反思自己,要责备他人🐶🐶🐶
欧美政治正确+韩国民族主义的结果。
想入非非:我认为是欧美政治正确+韩流+韩国现代化+中国民族主义🤔
商宿:切,欧美诞生之前就没这些事?中国古代士大夫就对他们嘴里的所谓蛮夷穿中华的衣服用中华的制度多有怀疑,责难,想防止他们做大,朝鲜也素来都有一些反抗情绪。美国难道坐时光机去影响他们吗。
4条回复
SherlockN9
SherlockN9
2023.1.30
通告一下,我又拿到了牧先生老朋友禁止携带的100+😄
肖申克的舅妈WM:那你真的厉害死了!!
穿林打叶
穿林打叶
2023.1.30
50:55 能在公共场合说出文化沙文主义非常勇敢啊。文化自信和天朝上国思想是一体两面,只是现在更主推文化自信,多思考一下天朝上国思想就是反思怪了。自醒和自信并不冲突
Yina_L
Yina_L
2023.1.31
给这期播客点赞。
真的很好奇为这事跳脚、平时动不动叫别国“偷国”的爱国人士们有没有文化之间互相交流影响的常识。起码,知不知道现代汉语与日语的渊源,知道了之后作何感想😂
牧先生
:
这个在网上也有说法的,认为那些不是从日语里的借词,而是还词,毕竟那些字本来就是中文里的,只是还回来而已😂 我个人的观点是借词借的不是词,而是表达,虽然那些字在古代中国的典故里早都存在,但近代日本给那些词语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是借回来了这个新意义的表达。
萝卜_mThS
萝卜_mThS
2023.2.28
“老张,我祝你中国农历传统新年以前叫元旦现在叫春节的这个节好”笑出声!
静格静Uma
静格静Uma
2023.2.26
感谢分享。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说,不要随便在网上怼人,除非你对一个问题真的感兴趣并做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否则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凡事多看多听少说为宜。
MariaCai
MariaCai
2023.1.30
37:39 是的 我记得小学低年级我的英语书是有用过Spring Festival的
_Blackswan
_Blackswan
2023.1.31
牧老师真的很博学,每次节目的知识输出干货满满!! 就有个小小小的想法,可能因为牧老师文思如泉,所以语速稍稍有点快,密度很大,听感上稍微有点累的,是不是可以考虑慢一点呀~
牧先生
:
感谢支持!另外语速这个问题别的朋友也提过,我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不知道咋回事😂 可能思路比较快,想到就马上说出口了,一说嗨了语速就更快了。以后一定注意,特别是输出干货的时候一定要说慢一点,那种分享生活或者吐槽的快一些倒无所谓。感谢你的意见和建议😂
_Blackswan:哇哇哇谢谢牧老师回复! 其实能感觉到确实是说嗨了 就像是和朋友面对面聊天 所以不由自主语速快了,非常理解的。期待牧老师下一期的分享☺️
MariaCai
MariaCai
2023.1.30
18:00 一个国家发源的 不一定是一个国家独占的 确实
牧先生
:
民俗这东西,或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容易吵起来的就是发源说,背后往往牵扯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现实的因素,很难纯粹讨论。"大是大非面前你居然讲道理"?!
MariaCai:哈哈哈哈 这种陈述确实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