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微信公众号 Medium 的商业模式--Medium是如何赚钱的?
Medium 是美国一个博客平台,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类似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平台,普通老百姓和专业作家都能在上面写博客写文章。
Medium 的盈利方式是向用户收取订阅费。付费内同在美国确实很成熟。它有 5 美元月费或 50 美元年费订阅套餐。部分订阅收入会与内容创作者分享。
Medium 在 2012 年由前 Blogger 和 Twitter 的联合创始人创立,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博客和自媒体平台之一。Medium 成立之初,就已经筹集了超过1.32亿美元的资金,估值达到6亿美元。
- Medium是如何运作
理念:创始人埃夫-威廉斯(Ev Williams),他也是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在早期的一篇博文中写道。"Medium 不是在乎你是谁或你认识谁,而是在乎你要说什么"。
Medium 平台主要内容和文章的类别包括商业、健康、政治、计算机、体育和其他许多方面。
Medium 还与大型出版集团合作,让让它们内容。包括《体育画报》、《经济学人》、Hacker Noon 或 Twitch.tv博客等。
Medium 既使用编辑来筛选优质内容,还使用AI,向特定用户展示潜在的感兴趣的内容。 用户可以关注作者和收藏文章,Medium 会进一步根据其喜好推荐内容。算法和抖音有点像。
Medium 网站设计采用极简主义,留白,留出大量空白,干净无广告。
Medium 所做的一切都以简化内容创作过程为目标。创作者只需在平台上注册,就可以开始发布自己的内容。发表的文章会经过一个简短的审查过程,以确保质量水平。
- Medium 的历史
Medium由埃文(简称 "埃文")威廉姆斯于2012年创立,他至今仍是 CEO。
埃文·威廉姆斯生于1972年,在距离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约90分钟车程的一个农场长大。他继续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但后来退学了。
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升温,他向父母借钱,开始了多项技术投资。他的业务范围从销售有关他的母校足球队的信息CD到发布教人们如何连接互联网的视频。
不幸的是,这些生意都没有成功。因此,在24岁的时候,他搬到了加州,学习网络技术,梦想在科技界大展身手。
他被 O'Reilly Media 雇用,在那里他帮助向美国各地的程序员销售编程和软件手册。几年过去了,威廉姆斯终于搞到了第一桶金。
1999年,他与Meg Hourihan(他曾短暂约会过)共同创建了 Pyra 实验室,开发针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的软件工具。Pyra 实际上没有完成此类软件的创建,但在这个过程中,它成功地建立了Blogger。
对于所有太年轻而不记得的人来说:Blogger是第一个互联网博客服务网站,允许任何人创建和发布内容。
不幸的是,威廉姆斯和霍里汉的公司非常不走运。就在 Blogger 发展壮大的时候,网络泡沫破裂了。虽然公司的运营成本并不高,但他们周围的所有风险投资公司都在破产。
他们不得不解雇员工,并耗尽了投资资金。2001年1月,霍里汉辞职,公司的其他人也跟着辞职。插入一个简短的题外话:Hourihan后来创立了Kinja,即Gizmodo或The Onion等公司所使用的博客软件。他们算是跟博客杠上了。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威廉姆斯试图通过签下一些小合同来维持公司的生存。同时,他不断发布 Blogger产品的更新。后来,他发布高级版本的付费 Blogger。
而在2003年2月,谷歌以未披露的金额收购了Pyra实验室。威廉姆斯在谷歌呆了半年后转行。2004年9月,他与人合作创办了Odeo,一家早期的播客公司。
Odeo 是允许人们发布音频内容,类似于Blogger 发布博客。不幸的是,带宽和基础平台(如苹果iTunes)仍然太不成熟,无法支持该公司的崇高目标。
到2006年初,Odeo 的一些员工开始试验他们在当年早些时候开发的一个软件。该工具将允许创建一个短文,并通过短信将其发送给联系人。
这个小噱头于2006年7月推出,最终成为Twitter。三个月后,Odeo 的用户群增加到6万多人。到2007年2月,Odeo正式将自己重新命名为Twitter。
- 回溯机
Twitter 立即起飞了。在推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2007年4月,Twitter的用户数超过800万,在五个月内增长了13倍多。而这一次,Twitter 的时机绝对是完美的。
就在几个月前,谷歌以16亿美元收购了一个18个月大的初创公司 YouTube。Facebook向所有类型的用户敞开大门,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苹果发布了首款 iPhone。
所有这些趋势的高潮帮助推特实现了指数式增长。2008年,在杰克-多西(现在再次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卸任后,威廉姆斯成为Twitter的首席执行官。
他在这个职位上又干了两年。2010年10月,威廉姆斯从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下来,把精力放在公司的产品战略上,同时担任董事会成员(他于2019年离开董事会职位)。
在Twitter为其IPO做准备时(并因此在2013年上市,使威廉姆斯成为亿万富翁),威廉姆斯已经在开始他的下一个冒险。2012年,他创立 Medium。
Medium 的创建源于威廉姆斯在社交媒体世界中观察到的发展和习惯。越来越多的重点,被放在使内容博眼球和点击量,标题党横行,文章质量堪忧。这最终导致了博客的毁灭。
2013年,它收购了长篇科学新闻网站 Matter。此外,曾担任 Wired 主编的埃文-汉森(Evan Hansen)作为高级编辑加入了该公司。
2013年10月,Medium 终于向更广泛的公众开放了。在此之前,Medium 只通过邀请来注册使用。
随后,Medium 开始尝试不同的收入来源。给宝马公司发布了一系列的营销软文。同时,它终于允许创作者拥有自己的自定义域名,这带来了新的内容合作的火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Medium 对其增长并不激进。相反,其声称关注的唯一指标是用户花在内容上的时间。
Medium 在2017年宣布大规模裁员,令人惊讶,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员工(50人),同时关闭了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办事处。威廉姆斯认为,"很明显,破碎的系统是互联网上广告驱动的媒体"。
由于这些变化,许多出版物接着终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相反,Medium决定追求一种新的创收模式——订阅。在未来,选定的优质内容只对订阅者开放。
5. 竞争和危机
到2019年,Medium 吸引像前总统候选人伊丽莎白-沃伦以及杰夫-贝佐斯这样的高知名度名人来创作,他在 Medium 上发表了一个爆炸性的声明,称《国家询问报》曾试图勒索他。
这是必要的,因为Medium正面临着来自Substack等平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Medium通过宣布与Cheddar或前NFL四分卫和社会活动家Colin Kaepernick(他也在2020年6月加入了该公司的董事会)等许多公司的合作进行了回击。
除了外部竞争对手,Medium 还将面临来自内部的麻烦。2021年2月,其部分员工宣布打算成立工会,追随Gawker、HuffPost、BuzzFeed等公司的脚步。然而,这些努力在几周后就被阻止了,因为Medium工人工会未能赢得简单多数票。
更糟糕的是,Medium 还在3月宣布了更多的裁员。从2019年开始,该平台曾推出自己的一套出版物,包括OneZero、Elemental或Zora,并为其聘请了编辑。不幸的是,这些出版物从未真正起飞,这导致了该公司的又一轮裁员。
首席执行官威廉姆斯在4月发布了一份内部备忘录,他在其中表示,"没有冒险就没有成长,没有偶尔的失败就没有冒险",*"反馈是一种礼物,即使是严厉的反馈也可以而且应该以同情和优雅的方式传递。" *
然而,该备忘录只会使情况恶化,导致该公司大量人员离职。据称,接近50%的员工决定辞职,这批人中还包括 Medium 的首席运营官。
- 发展
尽管发生了内部动荡和竞争加剧,Medium在其平台上仍有超过70万的付费用户。
Medium 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向客户收取订阅费用。只要每月支付5美元(或50美元/年),用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内容和出版物。
其他高级功能包括。
访问Medium的月刊、独家专栏作家和主题文集
热门博客的音频版本
从领先的出版商和杂志中精选的每日内容
当用户阅读订阅者才有的文章时,用户的一部分会员费会直接给作者。其平台上的一些作家在该平台上发表内容,每月可赚取超过25,000美元。
(作者的报酬是根据他们的内容积累的阅读时间)。
7. 订阅
Medium 在2017年转向订阅,是大势所趋。
许多其他主要出版物,如《纽约时报》或彭博社,在多年挣扎于显示广告收入降低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还有像Patreon或Quora这样的技术平台)。
Medium的资金、估值和收入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Medium在三轮风险投资中共筹集了1.32亿美元的资金。在2016年4月宣布的最新一轮C轮融资中,Medium能够积累到6亿美元的资金后估值。
该公司的投资者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Spark Capital、Google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由LinkedIn & PayPal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领导)、Chernin Group等。
由于Medium是一家私人公司,它不承担公开披露任何收入或利润数字的义务。鉴于Medium的上一轮融资是在四年前,可以假设它要么是在盈利水平上运营,要么至少是非常接近盈利水平。
Medium 所作的这些都是极具开创性的,也非常值得国内的自媒体平台学习。我也希望国内出现这样的自媒体平台。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