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1《笔记的力量》:如何聪明、高效、有体系地使用笔记?纵横四海

EP21《笔记的力量》:如何聪明、高效、有体系地使用笔记?

241分钟 ·
播放数187905
·
评论数888

本期的两本书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和《Building a Second Brain》,这是关于笔记系统,美亚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书。两个体系都很棒,尤其是《卡片学习写作法》,理念非常符合学习、思考、写作的特点。但两本书在怎么落到个人实操上,就不怎么好用了。实践门槛过高,实例有文化差异,落地的各种小瓶颈都没有讨论。

所以本期一半内容,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积累总结的XY笔记系统。XY系统结合了上述两个体系的优点,去掉不实用的部分,增加了许多落地的小细节。最重要的是,它是建立在刻意练习理念上的,是刻意练习的实践衍生,是把刻意练习融合在整个笔记的过程中。

刻意练习是高效学习的元规律,笔记想要也变得高效、促发创意、帮助思考、让人过一段时间就得到一次大的跃升,也必须要符合这个元规律。这样的笔记,我觉得才是真正好用的笔记。

如同《清单革命》中所说,一个体系要真正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需要不断扫除落地中的各种细节瓶颈。期待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各种落地实践的挑战、困惑、解决方案、创意,我们一起来打造一个刻意练习笔记系统。

📍本期内容:

  • 13:12 误解1:笔记是用来储存信息的
  • 35:52 误解2:笔记越全越细越好
  • 41:30 误解3:笔记是一次性记录的
  • 43:46 三个误解对应的三个学习问题
  • 56:41 卡曼卡片盒笔记系统
  • 1:08:30 卡片盒对写作尤其有用
  • 1:21:14 重要的笔记区分:房子 vs 森林
  • 1:30:20 卡片盒怎么使用:卢曼的三种卡片
  • 1:39:04 第二大脑笔记系统
  • 1:44:38 CODE:Capture & Organize
  • 1:59:13 PARA:一个不太实用的分类
  • 2:02:03 Distill:笔记要不断变化直至「消失」
  • 2:07:34 Express:输出是最好的推进方式
  • 2:13:00 第二大脑系统的优缺点
  • 2:18:59 XY笔记系统 & 第一步:立项
  • 2:38:19 第二步&第三步:接入+XY
  • 2:44:59 各种电子和纸质笔记工具和app
  • 2:53:20 我使用的几种工具
  • 3:10:13 我的BGM卡片分类法
  • 3:23:44 扫雷:maturing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 3:27:45 实战:我怎么做读书笔记
  • 3:41:22 实战:听友问题征集和回答
  • 3:59:26 总结

《卡片笔记写做法》ISBN:978-7-115-56467-2

《Building a Second Brain》ISBN:978-1-982-16739-4

📍相关阅读:

用Notion建一个超高效的个人管理体系!

万物皆可Notion | 旅行笔记、学习笔记和遗愿清单

📍本期片头曲:Come Back to Me - 宇多田光

歌单《纵横四海Chosen List》关注公众号:【携隐Melody

1.菜单栏点击播客歌单 or 2.后台直接留言「歌单」即可获取!

展开Show Notes
又是四个小时,播客界卷王!
whisper肥
whisper肥
2023.5.13
38:26 最近找到啦一个比较适合喜欢的笔记方法,想跟大家分享分享。
由于我要备考的科目知识点繁杂(多且杂,一科的讲义都有700页左右了),但是知识点之间有连接(例如26 27章与第6章相关性很强),所以很适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所以我买了一本整理好的思维导图
第一天学习的时候就直接在思维导图对应的知识点上做笔记,补充的笔记记在卡片上,然后贴在思维导图对应知识点旁边。
第二天早上就拿着思维导图读/讲给自己听,大致就是“昨天我们学习了某某章节,这一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讲的时候录下来。
第三天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听自己昨天讲的东西。
这样几轮下来,对于已经学到的知识掌握得就比较牢固了,然后我就开始做题,我觉得做题过程就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的总结和没有学习的知识点的探索过程,对于不太清楚的知识点我就直接去百度、知乎上搜,把这个知识点弄懂。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觉得会收获很多。
再分享分享我以前比较低效的学习方法:以前我就是抱着几大百页的讲义学,老师讲哪里我就勾勾画画哪里,学完了一章就学下一章,也不总结也不复习也不做题,就像携隐说的,学的时候越轻松掌握得就越少,结果就是一轮学完了什么都没记住,时间也狠狠的浪费了。现在想想就是后悔后悔后悔😭,就一整个心痛我浪费的时间😭😭😭。
最近一直在听携隐的博客,讲得很好,干货满满诚意满满,更新速度也很快(狠狠夸一个),依旧感谢携隐的用心准备,依旧祝愿您发大财享大福哈哈❤️❤️❤️
whisper肥:哇偶,没想到这条评论这么多人点赞(我朋友圈都没有获得过这么多赞耶),首先感谢盆友们的认可,然后最近我又有了一些🍀新的心得,想跟大家分享分享(本次的分享主要针对考试)。 上次讲到了做题这一步,就我自己而言,我认为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有以下几个步骤:👉🏻了解知识点-通过做题强化已学到的知识点(例如课本中推导出的某一公式)-通过做题运用没有学到但是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例如习题中要求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某一问题)-反复记忆、练习,从而能做会其他类似的题。 因此光学习知识点是不够的,且学习了的知识点易忘/混。如果不进行刻意练习,很多知识学了跟没学一样,所以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刻意练习步骤(以下内容有很多是受了🍀携隐的刻意练习那一期的启发)。 如何解决学了知识不会做题/时间太紧总感觉来不及/对知识点记忆不牢固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个对我而言很好用的武器——“致命deadline” (一)如何做: 1.假设 要通过3.5-4天的时间通过某一科目期末考试。一直告诉自己,如果四天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就会挂科,可能重修/延毕/被辞退/被扣工资…。一定得把这个事情当真,不然不会有那种紧张急迫的感觉。考试的内容、范围一定得明确(建议4-5章内容,中等难度) 2.1对于已经学了一遍这4章内容的情况:①直接浓缩精华(去知乎、论坛、公众号搜),提取出考试占比最重的部分—②找题做(讲义上的例题,书后面的练习题,历年考试真题)—③如果实在不会做,就通过答案反推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步很很很重要,要努力理清这道题的考点在哪,做题的时候有什么逻辑) 2.2对于还没学过这4章知识点的情况:建议先筛选这4章中最重要的1-2章,找一份别人整理好的通俗易懂的讲义/知识点总结,先把重要的知识点过一遍,再进行2.1。 3.重复记忆。这一步相对第二步已经轻松很多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已经迈上新的阶梯了,这也是建立信心的一步。 4.模拟上考场。虽然是模拟的,但是也要当作真的考试一样来对待,做自己筛选出来的题,定个考试时间(根据考试题量定)。找一个完整的时间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做一遍题。 5.考完了核对答案,总结错误的知识点。寻找那种恍然大悟/痛心疾首/志得意满/发誓从明天开始发愤图强的感觉。 6.休息。 (二)用ddl的优缺点 这个方法起源于每一次的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每一次都惊讶怎么有那么多知识要学,怎么时间那么紧,怎么自己的脑袋瓜子一会聪明一会笨笨的。🍀但是我也惊讶于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1.优点:我自己感觉有了ddl以后效率会高很多很多,我也更会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舍弃一些本身就不太重要的事情,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2.缺点:可能会造成精神高度紧张,睡眠不足,或许会影响后续学习效率的情况(这个因人而异,对我自己而言,我大概调整一天就会恢复) 总得说来用4天的时间掌握dong多的知识点真的很爽耶! (三)整个过程要注意什么 1.忌浮躁,忌囫囵吞枣 2.要踏实,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 3.相信玄学的力量,考试既看重能力也看重运气,所以整个过程需要紧张,也需要平常心 (四)为什么是3.5-4天,为什么是4-5章,怎么分配时间 3.5-4天:这是我自己觉得比较适合自己的一个时间。3天有点少了,最后重复记忆那一步可能来不及,5天太多了,可能熬不了那么久,后面会很疲惫,所以就我自己而言,3.5-4天就很好 4-5章:我是按照1-2章重难点(主要考大题,如计算、论述、综合),2-3章考点较少(主要考选择、简答)这样来分配的 如何分配:如果是四天,就按照2.5(学知识点)+1(做题巩固)+0.5(强化记忆)来分配 说明一下下:以上分享的都是只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很多内容是受到了携隐《刻意练习》那一期的启发,最后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被逼到绝境你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牛!
这感觉_wRTB:你说是注会会计吧,哈哈哈 长投和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
24条回复
2:12:10 最近一个让社恐的自己输出的习惯,就是在b站看完视频后做评论区课代表,不做笔记纯靠回忆的把视频要点和自己的想法梳理一遍。事后每次评论区被人点赞了,我就能收到通知,然后再复习一遍自己当时的笔记(机智的INFP)
HD556069t:推荐:费曼学习法,布鲁姆深度学习模型,学习效率金子塔模型。根据学习理论这三个,最好是有小伙伴一起学习使用。做课代表就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然后通过不断的评价去调整,察漏补缺。
冬瓜霜_CGqa:好棒的方法!学习了
6条回复
四个小时我可以分四天来听🙋😂
D1:笔记的错误理解☑️56:40🔚
a.最大误解,自己之前记的很全很好看但是记了就不怎么复习和利用笔记是错误的,不仅是用自己的理解记忆重点笔记,更应该是用笔记服务于自己后续需要,直至消失于外,融会贯通使用;
b.怎么是好的笔记?
这个是我从未听过但是觉得好有道理的例子:书是最高级的笔记。
拿写书的要求,要求自己:
书的目录➡️相当于是组块
书的章节➡️相当于是串联
通过块迅速了解全部,通过串联来展开全部且连贯
2:51:25 超级推荐obsidian!其实obsidian用好了可以几乎代替notion的所有功能,因为markdown也是自带属性的,油管有很多教程,我现在已经几乎不怎么用notion了
April想睡觉:我一直觉得因为notion联网有一点卡顿的情况,obsidian所有的notes都直接存在电脑上所以我觉得非常丝滑!而且加上油管的tutorial和各种community plugin之后可以做的事情真的非常非常多(我很喜欢的plugin有一个是可以直接在obsidian用遗忘曲线背单词)
sevene:和notion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不用notion改成obsidian,我好担心大家说的nktion后期使用体验不太好或者导致笔记丢失什么的情况出现。
9条回复
周又又
周又又
2023.5.27
携隐能不能出一个XY笔记的demo视频啊,从0到1真的最难,用一个例子展示一下,会非常非常helpful!
携隐Melody
:
在写书了
玊皢:同意!
10条回复
二喜_Erxi
二喜_Erxi
2023.5.13
D2:大概了解了下前面提到的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和《第二大脑》的优缺点☑️2:19:00
A.《卡片笔记》
·怎么记?
a.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卡片笔记(最好是代入情境,自己更好理解和记忆,然后代入如何去使用,回到最开始说的,笔记重点不在记,在用)
b.让卡片具有相关性(这里其实还是回归到了melody不断重复强调的组块、串联,通过不断整理卡片,就会有刻意练习和重复的动作)
·通过卡片笔记形成体系
a.这里其实联想到工作中使用的知识库,能够极大提升整个部门或者是所在部门效率,对于自身而言,应该建立有一套自己的工作知识库,对于大量重复需要做的动作,可以梳理自己的sop(在讲体系这里的时候,melody关联到了之前“清单”那一期,还没听😂后面我要补上呀😂)
·卡片笔记方法适合写作
a.最近看完《长安的荔枝》,小说太精彩了,就联想到这里说的卡片笔记了,小说的故事结构/人物构造/历史背景/逻辑架构等等都是非线性的,通过卡片笔记方法可以先组块,而后再去一点点填充关联(当然,马老写作流畅就不说,自我代入用卡片方法确实会方便一些;就自己而言,记录一个生活日常也需要通过相册的照片去梳理时间线,再一点点去填充当时发生的细节,如果对于自身的生活记录而言,手机的相册就是我组块的那个线索)

对于房子和森林的举例确实是自己的疑惑,因为自己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只能漫无目的的去尝试,有的时候会怀疑自己这样是否正确,现在就是广种树,多尝试,多了一些积极🙋

B.《第二大脑》
·总的来说:
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忆内容;不断重复记忆以及改造笔记;给笔记找到合适的位置
·书的介绍
CODE➡️捕捉重点;
把笔记放在正确位置;
提炼;(重要❗️)
表达;(重要‼️)

对于自身来说,现在脑中的重点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情境化的刻意练习,多重复,不断筛选出重要信息…

melody的这期不仅代入之前的播客说的内容,还延伸到在群里说的之后会说的原生家庭的课题,真的厉害,关联性真的👍

(脑容量不够,这篇还有差不多2h)😂
19:47 按照播客中逻辑,大概做了个可关联的阅览库和项目库notion模板,需要的可以在电脑上访问下面notion链接,复制到自己的notion中。https://zhangshi.notion.site/e075fc00f4ff4ec79d81bd48a7b96815?pvs=4
Echpo:感谢!
Ephemeral_sudN:哇感谢!
15条回复
HD761447j
HD761447j
2023.8.29
22:56“笔记的三大误解”思考:
1.①笔记的储存能力是次要的,索引能力、提取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提取关键内容,然后索引一条线穿起来)
→遮住内容 ,只看索引,回忆内容
②不想去回忆笔记,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新鲜感
→每次看笔记,都要报以这次能不能再简化?简画完了之后我再次回忆,能不能回忆完全。(让笔记变薄)
③获取与储存是成反比。储存越容易获取的东西越难!因为没有理解没有筛选。
→让储存变得困难。比如说听播客,就不要去求讲义,根据主播提供的索引,记下你的思考。
→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举例子
→联系生活实际,博主讲的这个能不能现实地解决我目前的问题?就可以写下思考
(eg.文理做笔记的思考
*文科笔记:不能抄书, 不能抄别人的思维导图.应该要提取信息,笔记上最好只写框架和思考
*理科笔记:概念性的东西,一定不要写。笔记应该写刷题的经验,如果觉得写错题非常的高门槛,你就得降低难度,让内心能够接受重复看。那我就不抄题目,一篇题写完了,我就拿一张纸把我的经验写下来贴在那一页,每一次看有补充我就再写上。但我觉得我的经验足够丰富,笔记有一些凌乱,我就拿一个本子,专门把我的经验和体系写下来)
2.笔记需要浓缩 ,但不是一次性。
①要专注于你经常出错的,你不会的地方
②坚信你每一次看笔记的时候,都一定会有新收获,都还可以再精简
3.笔记不是一次性的,纸质笔记如何精简
→eg.理科错题.(↑)(首次记笔记时一定要留足空白,期末的时候可以回家把最后精简的笔记做成电子版复习
→eg.文科笔记
老师补充的内容,在旁边提取的初级内容,勾画分层➺写在书上
背诵框架、索引、做题经验➺本子上)
*放轻松,首次记笔记,他一定是不会形成体系的。体系,它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就像修一栋房子,就在大楼通灯对那一瞬间你的体系才真正的形成,但不一定完善。
HD827697l
HD827697l
2023.5.13
听完这期播客,回顾了这几年的笔记习惯,真真的是储存信息,虽然我的初衷是用来使用的。笔记越记越多,使用的难度越来越大,我还一直以为是储存能力不行,或者储存的还不够多。携隐祛除了我的迷思。昨晚听完之后,一直在思考,我读书很喜欢摘抄,看到喜欢的句子就想收藏起来。摘抄带来的影响是我原封不动接收对方的内容,自己也不想破坏原本内容,尤其是小说故事。如何兼顾摘抄保存和自我发展呢?想了一晚上,我还是无法舍弃摘抄。可能我的工作量还是要更大点,摘抄之后,或者自己刻意学习之后再摘抄保存,两者并行不悖。方法论有了,实践还是要靠自己多摸索。听主播讲的时候,就想看主播实操给我们看下,但真的开四个小时的视频我又没有耐心看完😂
也好呀:我也喜欢摘抄。分享下方法:我以前是看完一本电子书就会写读书笔记,把这本书的笔记全部导出放入读书笔记中;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APP叫“一言”,刷微博知乎网易云音乐时遇到喜欢的句子就存进去,之后再看存进去的句子时,可以在这句子的下面写评论,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软件不能把内容批量导出,只能一条条复制,于是我放弃了这个软件;然后迁移到了flomo,标签和批注特别好用,可以把原始的摘抄存为一个卡片,选择批注,就能根据这张卡片写自己的感想了,但导出的数据不是Markdown格式,对我之后整合进OB增加了点麻烦;后来又发现个APP,叫 mysc. ,只有手机端,数据存在icloud里的,也是卡片,有标签,也能引用写想法,可以导出Markdown,功能上不如flomo,但数据在icloud里和导出markdown戳我痛点,但我还没开始用这个软件,不想当测试新软件的小白鼠,我还得观望下。
HD556069t:几个问题: 1:储存数量代表思考能力?没有分类整理,链接的存储只是囤积狂,笔记之间的连接关系,卡片,Notion双链笔记都可以处理,类似wiki的框架,成为体系,网状结构才是一个知识体系的真正价值 2:摘抄涉及的有几种笔记的方法,康奈尔是一种,具体可以自己搜索了解,大概都是左中右上下,还是上面的问题,记录之后的整理归纳 3:摘抄是不是必要的,具体问题无法具体分析,但是涉及的会主要是时间管理跟效率的问题,自己做好评估,取舍 4: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你要有自己的方法体系,如何建立,别人也是试错学习,慢慢走出来的,但是按照所说的,其实还是第一个问题,整理归纳总结,有点刻板印象?或者偏见,缺乏对自己的深度刻意练习,反思,懒,探索,尝试的可能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无任何评价意思,仅针对以上内容给出个人思考感受,祝你好运
8条回复
鹿鹿_kaCV
鹿鹿_kaCV
2023.5.13
4小时听完了,分享下我抽象后的笔记:
melody的笔记系统:
-立项(森林与房子)
-接入(怎么把现实要做的事与笔记系统接入)
-xy(组块与串联)
-bgm(note状态分类并区分处理,baby/growing/mature)

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就像栽培一片森林,只要每天播种、施肥、除草、收获,森林自己就会长出来。
sevene:很喜欢栽培一片森林的这个比喻,所以小番茄这个工具用好了估计也是蛮有成就感的,尤其是看着一颗颗树木长出来的时候。
太赞了!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1. 原来是N个笔记软件同时用,各有各的功能,flomo记录原始的素材,notion汇编整理关联,xmind原来用在最后做整体框架逻辑的梳理。之前一直疑惑大家是怎么边阅读边做思维导图的……
2、解答了盖房子和建森林的关系!
x(笔记)y(组块串联)笔记
误解1.记忆是存储和获取,存进去然后找不到了,最重要的是获取力,要不断增加获取的桥梁,第一式是组块,第二式是回顾重复(每次要重新修改笔记,锻炼专注力,内化,每次都是新的旅程)(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用作者的话,不断整理自己的笔记,浓缩,前期痛苦就是在刻意练习的状态)第三式是
误解2:要不断组块
误解3:笔记绝对不是一次性的,不断修改浓缩,过程越难,整个思考的过程越难反而才是用对了方法,每个人的心理表征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可以参考,但是要内化
笔记应该是线性的,一次看到一个东西,可以自由向上,向下。
卡片盒系统(适合写作)
-要在情景中找到精确位置,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知识重塑
1.用自己的语言写(刻意练习)
2.找到自己的关联(串联)
第二大脑系统code
C
1.只记重要内容
2.过几天再整合,先放一放(它可能在很久 之前的脑子数据库已经有了)
O
1.当下的第一个反应的库放进去,随心所欲就好啦(费曼的12个问题)
2.自己先做
D
笔记浓缩(看到一篇文章,用自己的话简化它就好了,不然留下来就是整篇文章,输出总结三次)费曼方法最好先输出再总结❗️
E
表达【至少输出三次(不同的人、不同的渠道“微博、日记、朋友圈”、对着镜子讲),可以不断串联】
xy笔记
1.项目先立项
【(分大块,再挑少数几个先开始(把大脑所有焦虑的事情写出来,先从简单容易实现去执行)】个人图书馆→年度清单
要慢慢去建立,让自己有成就感,最后就会慢慢有一个大库,不要前期建一个听起来很宏伟的目标
2.接入
把错题截图在系统里面,然后立项,然后通过做六次把这个东西放出来,这就是一个慢慢把项目做完整的过程
3.重组串联
工具:(bgm)
flomo记录原始的素材(baby ),notion汇编整理关联(g进入大学的时候再加入库),xmind原来用在最后做整体框架逻辑的梳理。
披萨面包:笔记最重要是获取。 ①先组块②浓缩蒸馏,不断思考③找到自己的串联④输出表达 应用到最近的备考的做法:(中文系文科东西很多很碎) 上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先做笔记,然后看看都有先什么关联,可以参考别人的思维导图或者笔记,删删减减,在过程中不断思考,可以把概念讲给自己听,加深印象,然后总结。最后去做练习题目,制作错题本,按照遗忘曲线回顾复习,每次回顾一遍就是重新蒸馏思考,不断总结。 ①先大概做笔记,不断组块②不断整理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和笔记,多次回看,删删减减③讲给自己或别人听,可以把今天学到的东西有自己的感想然后发微博④在自己的库里找到合适都位置,与别的知识点串联
披萨面包:希望携隐姐姐可以看到我的第二次评论看看我有没有什么不足加以改进🥰🥰🥰谢谢携隐姐姐!
现在用的知识系统就是Notion+Pendo,之前用过Flomo但是没有时间轴用不惯,Pendo有待办、笔记、日记和日程功能,很方便我快速整合到Notion上面,还是很丝滑滴。本人学生党还会用飞鱼长计划,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把这个学期需要学习的项目量化,追踪执行情况比较方便。
二喜_Erxi
二喜_Erxi
2023.5.13
3:10:35D3:了解了melody自己的笔记体系:xy体系,以及常用的笔记工具3:10:00☑️

通过立项➡️接入➡️xy(组块/串联)形成的笔记体系,这里记下最重要的是开始要去立项比较容易、短期能够实现且具体的项目

notion尝试了一下下觉得自己暂时还没太习惯,大概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做过笔记,对于组块和串联,目前希望自己能够把组块这一个先试试看,觉得flomo比较合适自己当前的情况😂

有点开心,感觉在扩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谢谢melody~
HD556069t:双链模型,类wiki,需要不断细化,前期能串联就好了,后面慢慢优化
HD556069t:可以看下评论最新的一条信息,跟chatGPT的一段回答
6条回复
HD556069t
HD556069t
2023.5.15
以下是一段针对性的调教回答,chatGPT的深度认知,在这个时代的变革前夕,好的工具助理,能帮助我们走的更快更远

作为一个知识管理领域的专家,我对建立有效的笔记体系有以下建议:

首先,新手需要明确自己建立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忆一些重要概念和事件,还是说需要建立一个知识管理体系来组织工作或学习中的重要信息。这两个目的笔记的要素和重点会有差异。

其次.选择一套理想的工具,可以是简单的文字笔记或更丰富的数据库、表格。推荐使用有层级和关联功能的工具,这在管理大量信息时更高效。但初期也不必太过注重工具本身,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笔记习惯和思维逻辑。

再者,创建一个整理清晰的目录结构,以便于信息的归类
和查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或主题类别等进行归类。也建议给不同级别的目录进行明确的命名。

最为重要的是写下笔记的同时进行归纳与提炼。不要囫囵吞枣式地记录所有的信息,要理清主题与要点重新组织和提炼信息,使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这样的笔记才具有真正的参考价值。

另外,定期进行回顾与维护,对目录进行更新,对已有笔记进行重构,并将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笔记体系更加成熟和清晰。

补充一点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工具记录非文本信息,比如图片、语音等。将这些与文字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使笔记显得更加丰富,这对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也特别有帮助。

综上,建立一个高效的笔记体系需要目的明确、工具适宜、结构清晰、内容提炼和定期维护等要点。如果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那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受益终生。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我也很乐意提供更加具体的选择建议和指导。
HD556069t:《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本书介绍了笔记卡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将需要记录的信息划分为离散的卡片,每个卡片记录一个信息单元。这有利于信息的分类和重新组织。 2)卡片内容要简洁明了,注重提炼信息要义。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达。这使信息易读且便于记忆。 3)根据内容关联,在卡片间建立连接。这形成一个信息网络,有利干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分类和重新组织卡片,以发现新的关联和创意。这推动了持续的学习和思考。 该方法注重信息的提炼与关联,有助于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它主要依赖纸质卡片,操作上较头麻烦,不太适应数字化时代。 需要借助其他工具进行补充和运用。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这本书阐述了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二脑或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内容为: 1)将广泛的Inputs(信息输入)进行分类、提炼和组织。形成一个整洁的知识结构。 2)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和链接。这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发挥出网络之间相互联系的威力。 3)定期检讨和优化知识体系。发现盲点,更新过时信息,建立新连接。使知识保持活性。 4)将知识应用到工作和学习中。这是建立第二脑的最终目的,也推动了体系的不断完善。 该书描述了构建一个实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所需要的要素与原则。但是过干概括,在具体操作上提供的指导较少。需要结合其他工具和方法进行实践。 所以,两本书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卡片笔记法的思想,并根据《Building a Second Brain》的框架进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这需要对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灵活运用,最终形成一个系统yet保留个人风格的知识结构。 这也是我在知识管理上的一点体会。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兼收并蓄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格进行融合与应用。希望这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与进步!
HD556069t:建立笔记和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目的和要素是有差异的。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笔记的目的主要是记忆和回顾,重在记录信息,侧重短期使用。 其要素主要为: 1)选择简单易用的工具,如Evernote、OneNote等。注重录入信息的便捷性。 2)信息内容以文本、图片、语音等多形式出现。形式不限重在记忆。 3)信息结构松散,只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和标记,便于查询和回顾。 4)信息源自学习或工作等实际场景。短期有效,需要定期审阅和清理。 知识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构建信息网络,推动长期学习和创新。 其要素则为: 1)选择功能强大的工具,如Obsidian,Notion等。注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链接。 2)信息内容以概念、理论和范例为主。去除轻重缺失,提取精华与要义。 3)信息结构清晰按照逻辑关联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构架。形成稳定的架构。 4)信息源自广泛并深入的学习研究。长期积累、更新和完善。 5)定期检讨体系结构,发现盲点,建立新连接。不断推进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明晰这两种方法的差异与目的。 笔记更侧重操作和记录,知识管理更强调理解和应用。 笔记可以商业机密等短期信息,知识管理更适合概念、理论等长期知识。 两者也可以结合使用,比如在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对某些信息采用笔记的方式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提炼和归纳,输入到体系中。但进入体系的信息需要遵循体系的组织逻辑和结构。 这可以使知识管理体系兼具记录和理解的功能,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二大脑。 所以对两者的理解不能割裂,要在总体的知识管理中找寻笔记与体系的位置与作用。明确各自的目的与性质,在实践中发挥相互补充的作用。 这也是我在知识管理上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在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或工作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8条回复
GammaWoood
GammaWoood
2023.6.10
48:14 歪个楼,携隐老师用zoom in zoom out的表述,一下子让人想起了Jessie的歌😂😂😂earworn出现哈哈哈哈哈哈哈
携隐Melody
:
非官方钦点成为刻意练习的BGM哈哈哈
Judyyyyyyy:哈哈哈哈哈对 我听到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歌 旋律也在脑子里响起
3条回复
我天!马上就要期末了,但我熬夜也想听完这四小时的播客啊啊啊melody我的救命神哈哈哈
阿白_ajI0
阿白_ajI0
2023.7.29
23:04 好像意识到为什么我可能比部分人学东西要快一些,因为我喜欢在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向现实运用靠近,比如,学到化学元素,我会联想它的物质形态长什么样子,或者它化合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现实中有哪些物质含有这些元素/化合物等等。其他学科同理。这大概就是增加“桥梁”的作用?
2:13:12 CODE4元素 1-capture 2-organise(哪里用放哪里)3-destill 3次(划线 高亮 最重要是自己的 summary)4-express 费曼的理解过程(环)1 concept 2-teach 3-review 4simplify(用自己的语言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