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母女关系成为一个颇具共性的叙事视点。我们反复看见母亲与女儿的身影重叠,反复听见母亲与女儿隔空诉说。
在 CHANEL 与 FIRST 携手开启的 “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里,不论是获得年度影像的《这个女人》,还是获得特别提及荣誉的《但愿人长久》,以及长片《洋子的困惑》《长谈》、短片《当我走近你的时候》《裂帛》等等,都或多或少地映照出母女关系的复杂性。
单元内唯一的纪录长片《金鸡冠的公鸡》更为直白,它用摄影机直面了一位强大的母亲吴军——吴军的大女儿十六岁时从家中一跃而下,后来的小女儿又罹患癌症,在如此艰难的两段母女关系里,一位怎样的母亲是如何度过的?
或者,用导演余红苗自己的设问——“母亲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于是这一期「螺丝在拧紧」,她和“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学术推介人戴锦华老师一起追溯: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女儿之所以成为女儿,她们各自脚下踩着哪些习性、权力与爱的土壤。
戴老师发现,“在独生子女政策、成功学、应试教育三重的高压结构当中,我基本上觉得我们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时代。”与之同步发生的,是母亲没有自由、没有社会角色之外的人生。余红苗在播客里将其称之为“西西弗斯式的母爱”。在两代人生存的重压下,母女关系是否有超越的可能?
电影的魔力就发生在这里。在看见问题、提出问题之外,它用细密的影像语言留出了希望的缝隙。这也是“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生命力所在。年轻的导演们将目光放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在类型叙事之外,寻找讲出真实而多元的故事的新方法。
作为“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创造和支持者,CHANEL 在电影行业内开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空间,容许年轻的电影人们共同在场、相互批评,持续地为电影输送富有创造力的声音。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这些电影人从短片走向到长片,从一个单元走向主流院线,从西宁的影展走向全球各地的影展,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力量。
戴老师也说,“公共艺术的手段就是人与人真实的相处。”我们需要去寻找那些真实的、共处的时刻——即便是剧烈的母女关系,即便是需要迂回与养护的跨越代际的对话,电影仍然给予我们机会,使个人的痛感变为共同的理解。





05:50 又一年 FIRST FRAME:女导演比例大提高,女性形象更多元
12:23 余红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18:55 当亲密关系成为噩梦性的存在
21:18 戴锦华:母女关系的剧烈还在于女性作为社会人的多重艰辛
29:55 西西弗斯式的母爱,无法呼吸的孩子
39:35 “我们的文化缺少一种反省,就是爱的侵犯性”
1:01:45 我们要如何忍受那些不完美的、有冲突的、有痛感的关系?
1:17:16 母女关系负载着典型的社会矛盾
1:19:29 吴琦:性别平等的历史化进程可能以令个体痛苦的方式展开
1:27:43 “公共艺术的手段,就是人与人真实的相处”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黄树立,导演、摄影师,螺丝在拧紧 #047 期嘉宾
山田洋次,日本导演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戏剧/影视作品
金鸡冠的公鸡(2023),导演:余红苗
阳光普照(2019),导演:钟孟宏
当我走近你的时候(2023),导演:刘雅琴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2022),导演:黄树立
黄昏的清兵卫(2002),导演:山田洋次
你好,李焕英(2021),导演:贾玲
妈妈!(2022),导演:杨荔钠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
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Everywhere All at Once,2022),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Daniel Scheinert)
风起前的蒲公英(2023),导演:梁君健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SorryWe Missed You,2019),导演:肯·洛奇(Ken Loach)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戴锦华,余红苗@余红苗,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 陈梓芸
剪辑:昂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