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一、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将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只要能弄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方才罢手。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蘩漪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他关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更充分暴露了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诱骗了侍萍,安慰自己,给儿子取名为"周萍",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时的房间模样,要为她修一座墓。但是,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时,竟马上翻脸不认人。)🌱但曹禺并没有把周朴园作为一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的。他对蘩漪的冷酷,是因为他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是当时社会上日益激烈的劳资矛盾的反映;而对侍萍的翻脸,则因为他不敢正视自己心爱的姑娘重又嫁人生子的现实,最后,当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的客厅时,他怀着忏悔的心情,命令周萍前来与自己的生母相认。🌱而从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这正是易卜生的戏剧观。
🌸二、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蘩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曹禺在剧本的“舞台提示”中这样写道,“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她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她实际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
蘩漪来到周家18年,不但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摧残。她知道丈夫年轻时的荒唐事,知道周萍是丈夫与女佣的女儿生的“私生子”,也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为纪念这个儿子的生母所保留的房间。而丈夫对她,则仅仅是看作一个儿子们的榜样。🍬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她怀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怀着对周家的报复,疯狂地缠着大少爷周萍。而当她发现周萍喜新厌旧,想摆脱她转而去追求四凤时,她更不惜追到鲁家,在鲁大海将要发现周萍的关键时刻,关上窗户,断了周萍的后路,把他暴露在鲁大海面前,想借鲁大海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终于导致了四凤触电身亡,周萍也开枪自杀。
蘩漪形象的成功,主要就在于作者深刻地表现了她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她对周朴园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她追求周萍,不惜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可悲境地,这与其说是爱的爆发,不如说是恨的宣泄。”蘩漪是作者认为🍬“值得赞美”的人物,所以在创作中,作者着力描写了她因🍬“环境的窒息”而做出的一次“困兽的搏斗”,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生命里所交织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三、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被周家大少爷周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30年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为了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侍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就是现在的鲁四凤。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因此,她一直不准自己的女儿再蹈自己的覆辙,没想到🍬丈夫鲁贵又把女儿送进了公馆做使女。为了把女儿找回来,没想到自己又踏进了周家的大门。命运更作弄的人是,她的女儿又同样地与公馆里的大少爷不清不白,而这位大少爷竟是🍬周萍--四凤同🍬母异父的哥哥。由于作者在当时从来就没有看见过像侍萍这样的“下人”有何出路,他的所见所闻全是🍬无论怎样挣扎也不能改变自己境遇的人,因此,也就只能用🍬“命运悲剧”来替他们作解释了。
🌸四、受西方古典主义戏剧观的影响,《雷雨》在结构上十分讲究,🍬四幕戏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之内(从上午到深夜),🍬地点也集中在周鲁两家的范围内,出场的🍬八个主要人物全都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因此,作者自己也意识它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也运用得太过分。此外,作者还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现代悲剧观的影响,在渲染悲悯的🍬宗教思想和神秘的命运色彩的同时,又强调🍬距离的审美效果。在初版本中,特别设计了相同场景的🍬“序幕”和“尾声”,让人们早早在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十年后,周公馆成了教会医院,这里住着两个疯了的老妇人——蘩漪和侍萍,周朴园也成了基督教徒。让人们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原由后,能够再回味心中曾涌起的那份情感。
🌸五、诗化现实主义特征
首先,🍬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曹禺坦言在创作雷雨时🍬“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有着诗人般的🍬冲动与灵感。其次,采用了很多🍬象征性意象,并且分为三类:
🌱①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如《雷雨》中死气沉沉、充满压抑感的🍬周公馆,《原野》中的🍬黑林子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日出》中陈白露居住的🍬饭店,以及《北京人》冲曾皓的🍬棺材等等。
🌱②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北京人》中的机器匠是一种类型,而更为普遍的则是剧作家赋予人物以某种象征意义,从而人物本身即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例如有🍬"最'雷雨'性格"的繁漪,她那种极端和矛盾的性格,与🍬狂躁郁热的"雷雨"的象征意蕴是如此吻合。
🌱③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
如"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既是一个实存之物,同时又是某种观念的象征。
这些象征性意象从不同层面烘托、渲染了戏剧的🍬诗意氛围,就像一层厚重的天幕,笼罩着作品的一切事件与人物心态,从而成为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命运观"问题
《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是批评家🍬李健吾在1930年代首先发现的。他认为这种"命运观念"并不体现一种"天意",而是🍬"藏在人物错综的社会关系和人物错综心理作用里"。🍬曹禺把对人的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探索,落实到了他的创作中。剧中人无论是🍬有罪还是无辜,总是悲欢无常、生死无据,他们在人世间的际遇根本没有绝对的理由可言,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神秘性,才构成了曹禺剧作的丰富与生动。🍬启发读者在暧昧不明的生存状态中寻找"人为什么而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