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儒林外史》客观冷静充满悲悯的讽刺

吴敬梓《儒林外史》客观冷静充满悲悯的讽刺

16分钟 ·
播放数64
·
评论数0

⭐讽刺风格类答题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中第1个能“秉持公心”的讽刺作品,风格“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鲁迅评价+观照现实,蕴藏悲悯与同情→果戈里含泪的笑

叙述视角转换成的助力+马二先生游西湖

加缪的感觉“不动声色,客观冷峻”,调整安排叙述秩序→严共生吹嘘+伯格森喜剧理论,人的僵化被察觉,使人发笑)

⭐《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 (新颖复杂)

🍒六个群体

①没有灵魂的儒生(范进,周进,马二先生)。②可恨可怜的乡绅(严贡生,严监生)③游手好闲贵公子(娄三,娄四)④坑蒙拐骗为业者(权勿用,匡超人)⑤虚伪可怜妇女(赵姨娘)⑥正面儒生(文人榜样杜少卿,魏晋风度王冕)

🍒人物特点

🍐首先,平实生动,烟火气,开写实传统。🍐其次,彻底摆脱“类型化”而“个性化”,脱离“扁平化”而“丰富性格层次”🍬(严监生自己吝啬,对亡妻有情,本性善良)🍐再次,极短篇幅展现性格变化。🍬(匡超人 中秀才后被社会影响而堕落,孝子变地痞)

🌸二、叙事方式(视角转换+主观感受)

🍐是章回体,但叙述者声音减弱,摆脱“说书感”,拉近人物和读者距离,客观冷静,接近现代,红楼不及。🍬(赵姨娘三次哭)

🍐第三人称🍬全知和限知视角切换自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叙述者对西湖的盛情赞美与马二的“走也走不完”只“妇女,美食,功名”对比,科举是灵魂,讽刺之中见悲悯。

🍐叙述者由单纯“客观叙述”过渡为“主客观参杂”。“客观”是事件,外部动作。“主观”是情感、思想、心理活动。“马二先生游西湖”🍬(只知 “食色性也”,羡慕燕窝海参,香炉请仙,不知李清照是谁)。

🌸三、叙事结构(理念)

“科举摧残心灵”🍬理念贯穿全书,不像《水浒传》以“人物,事件”贯穿,《西游记》以“孙悟空”贯穿,被学者批评🍬“有枝无干”,结构松散。其实不然,第一回🍇楔子与结尾幽榜首尾呼应。三部分:🍬一儒林群丑相(周范进,二王,二严)、🍬二理想儒者(杜少卿)、🍬三世风日下,德化理想破灭。

🌸四、风格(世情)和语言(讽刺)

🍐1.继《金瓶梅》后,从“传奇性”→“世情化”的重要推动者。🍬题材平凡日常,淡化故事,突出生活细节倾向。🍬语言风格由“刻意造作 套话频出”→“纯熟白话”。

🍐2.最突出风格是优秀讽刺艺术

🍒(鲁迅 公允 果戈里)

讽刺独特,不像《西游记》诙谐调侃,《官场现形记》犀利尖锐…而是🍬“秉持公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不偏见,不针对,不幸灾乐祸,不轻蔑,🍬公允将生活中可笑而可悲的现实用简淡的笔墨勾勒,🍬关照现实的同时,又将🍬悲悯和同情蕴含其中,使作品在可笑之外透露着伤感,充满人文关怀和更高审美品质。(含泪的笑)

🍒(原因)第三人称全知 限知视角转换,使讽刺中蕴含悲悯成为可能。“马二”

🍒(加缪+伯格森)

讽刺不动声色,冷峻客观(不刻意讽刺,而通过调整🍬“叙述秩序、节奏,时间,用语 副词”让人发笑),与🍬伯格森的喜剧理论不谋而合,他认为喜剧效果的产生:🍬“人的僵化和机械性被察觉。”(举例而言,严贡生给范进吹嘘 从不占人便宜,小厮进来说 严贡生抢了邻居的🐷,排布让虚伪立现)

🌸五、思想

🍬批判科举制,儒者爱功名富贵,不顾文行出处,丧失独立人格。🍬追慕魏晋名士,提倡颜李实学。

🌸六、后世影响

🍐1.日常性 叙述视角 人物心理感受 新风格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现代气息最浓郁的小说,它🍬脱离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写出了日常平淡的🍬市井生活和普通人物;

它🍬改变了传统叙事视角中"全知叙事"、"客观叙事"的特征,而大量使用🍬"限制叙事",加入了🍬"主观叙事",写出了人物🍬心理状态与感受;

它创立了全新的文学风格﹣﹣🍇冷峻客观而又充满悲悯的讽刺,还将白话文第一次运用得这样纯熟。

🍐2.晚清 近现代 影响

在它之后,🍬晚清出现了一系列🍇讽刺小说,如《孽海花》、《官场现形记》等,而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现代,🍇钱钟书的《围城》被称为🍬"现代的《儒林外史》",而🍬鲁迅的杂文与小说很明显受到《儒林外史》的影响。

⭐伯格森的喜剧理论

🌸·1、理论前提:精神 soul 和肉体 materialism 的二元论。

🌸·2、"喜剧效应"的最终来源:物质躯体的机械化、僵化被我们察觉。

🌸·3、"喜剧效应"的具体两个来源是:生命自带的机械化,社会规则造成的机械化。

🌸4、影响喜剧效应的因素:"司空见惯"会影响喜剧感,所以.喜剧感需要我们去激活,去发现而不是去创造(喜剧感就在生活中,不需要被创造"。

🌙《儒林外史》相关真题 520

⭐·一、讽刺风格类

🍎(鲁迅评价+观照现实,蕴藏悲悯与同情→果戈里含泪的笑+叙述视角转换成的助力+马二先生游西湖+加缪的感觉“不动声色,客观冷峻”,调整安排叙述秩序→严共生吹嘘+伯格森喜剧理论,人的僵化被察觉,使人发笑)

🍐赏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简答)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什么特色。简述之。(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简答)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论述)

🍐《儒林外史》的艺术创新及对后世讽刺小说的影响。(山东大学2016年论述)

🍐鲁迅说《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中部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请以鲁迅论断为出发点,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论述)

⭐·二、全面考察类

🍐你是怎样看待《儒林外史》艺术特色的。

(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论述)

🍐你是如何看待《儒林外史》艺术成就的。(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简答)

🍐试述《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南开大学2012年论述)

+后世影响

·⭐三、其他类型

🍐儒林外史的社会意义(南开大学2016年简答)

🍐分析儒林外史的布局结构特点及其作用(扬州大学2010年论述)

🍐分析《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形象和意义。(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