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医生眼里的那些选择、困境和医患关系

#269 医生眼里的那些选择、困境和医患关系

52分钟 ·
播放数26291
·
评论数142

医患关系大概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而医疗服务或许也是我们所能获取到的社会服务中最特殊的存在 —— 因为性命相关,它们如此重要,但也正因为牵涉死生大事,在众多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下,它们又显得如此微妙和脆弱。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任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承瀚,和他一起聊聊医患关系和医疗商品化的问题: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医疗必须商品化,商品化的同时又应该如何让医生不成为「商人」?过度医疗是否存在,我们又应该如何判断与行为?

作为患者或家属,我们可以在医患信任的搭建上有所实践,而作为社会的公民,我们或许也可以思考,怎样用好的制度来为理想的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吴承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一凡,「声东击西」监制

主要话题
03:45 如实以告还是安抚情绪 —— 怎样的医患沟通才是好的沟通?
21:26 早筛是必要的吗?早筛的成本由谁来承受?
29:28 复杂的医患关系:医患矛盾、投诉与医疗诉讼
40:03 医疗商品化的同时,如何让医生不成为「商人」
44:53 过度医疗?谨下判断

往期节目
#229 马伯庸聊《大医》:乱世之下的理想主义光芒
#101 民航总医院恶性杀医背后更多没被提及的因果链条

加入声动胡同会员计划
成为声动活泼会员,支持我们独立而无畏地持续创作,并让更多人听到这些声音。

加入方式
支付 ¥365/年 成为声动胡同常住民。加入后,你将会在「声动胡同」里体验到专属内容、参与社群活动,和听友们一起「声动活泼」。
在此之前,也欢迎你成为声动胡同闲逛者 ,免费体验会员内容、感受社群氛围。了解更多会员计划详情,我们在声动胡同等你。

幕后制作
监制:一凡、六工
后期:赛德
运营:瑞涵
设计: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商务合作
声动活泼商务合作咨询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正在招聘「节目监制」和「声音设计师」,查看详细讯息请 点击链接 。如果你正准备在相关领域发挥专长、贡献能量,请联系我们。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吃喝玩乐了不起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跳进兔子洞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期待你给我们写邮件,邮箱地址是:ting@sheng.fm

Special Guest: 吴承瀚.

展开Show Notes
听这一期总有一种台湾偶像剧的感觉。吴医生的口音,甚至措辞都很台湾,病人应该很喜欢跟他聊天吧。
徐涛丨声动活泼
:
是一位台湾籍的医生呢
HD239759w:难怪!我也有同感
7条回复
吴大夫讲话好清楚易懂啊声音也很有耐心的样子 本医学喵呜也听得很舒服!
小王小王小王总:笑死我写了什么 医学喵呜!医学喵呜是什么鬼哈哈哈哈哈
排档养鹅碗:但我感觉我看懂了😺
7条回复
霏大
霏大
2023.9.16
难得有聊医生的内容,但是还是聊的有点浅。可能也是主持人不够了解医疗,没有办法问的那么深入,可惜了
徐涛丨声动活泼
:
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呢?
排档养鹅碗:以后有合适的话题和嘉宾还会继续关注的🤝
5条回复
Lesleyleeeee
Lesleyleeeee
2023.9.14
19:37 一个新观点:医疗必须要商品化
Xinyu_t1vK:…… …… 从很早以来,医疗就是商品化的,几乎成为了一个默认的存在,人类社会一直试图将之非商品化而不得
Lesleyleeeee:19:36 因为医疗是有代价的
12条回复
不想说
不想说
2023.9.14
患者倾向住院很可能是医保报销比例高,属于趋利避害。
排档养鹅碗:嗯是的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878那年:真的,身边有这样的亲戚,不住院觉得自己吃亏了,特别抠的一个人
云本
云本
2023.9.14
1⃣️关于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可能会是看似冷漠(不够共情患者的),此前稍微有所了解,所以在真实问诊中遇到此类情况也可以理解。(如果遇到一位能够共情患者的医生我会觉得很安心,很感激。)2⃣️关于我国医疗效率的相关对比,我还是觉得挺意料之外的。此前觉得至少发达国家的医疗会是既高效又充分的,可能是我乐观了🥲。3⃣️我国市一级的三甲医院🏥(至少我了解的)效率一直都比较高,可能因为患者实在是多,不高效不行,但还是点赞👍🏻!如果医生能有时间和精力分配给每个患者更多时间就好了。
Xinyu_t1vK:医疗不可能三角:便宜、高效、服务好
momomom:目前了解到的只有极个别地区以上三者都能做到
4条回复
欢喜不愁
欢喜不愁
2023.9.14
今天早上刷题,看到了一道有关高血压测量的题目。想起了我在上个科室遇见的一个患者家属,帮助我绑血压袖带,用一根手指来判断松紧程度,她说我看你平时绑完都伸一个手指,我也就学会了。突然就感到了自己做的细节是有意义的。
Lesleyleeeee
Lesleyleeeee
2023.9.14
27:57 医生:沟通是最重要的 医疗的原则:do no harm不伤害原则 无论如何医生不能成为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人
vanillalala
vanillalala
2023.9.14
47:05 过度医疗这段讲得很好,现在国内还是行政干预太多,以运动整治形式,比如不合理医疗检查及用药问题整治行动来进行所谓“纠正”,而忽视了政府投入不足、以药养医的根源性问题。
Jokerlv:不是忽视,而是从发展模式的根源上造成了无法处理。我国所有的发展总结成一个不是很贴切的话说就是“借钱发展”,这个问题全世界相对开放的国家都有,但是咱们因为建国的本源思想,在做这个操作的时候矫枉过正了
LWY_Kvcm
LWY_Kvcm
2023.9.16
前段时间去看牙医,后来才知道是实习生给我看的,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我牙龈肿痛时期还让我拔了两个智齿,让我一个星期都疼痛不已,尤其是夜晚,夜不能寐,我在想,只是个牙疼都让我觉得对医生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更不要说那些罹患重疾被耽误或误诊后的患者的绝望,导致紧张医患关系!
徐涛丨声动活泼
:
啊这种的确会令人很生气
小淼
小淼
2023.9.14
吴医生真的好优秀!条理分明,娓娓道来!国内有国内的问题,大家都是螺丝钉,社会运转的一环,不能过高的要求来要求医生。医生也是要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各种考核,相互体谅,相互信任,抱更大善意来面对世界吧
荒原兔
荒原兔
2023.9.15
18:59 可能还要提到一点的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其实应该理解为相当的自然,换位思考一下吧,医生有问题,那病人对他只是一个病例,而对患者来说,信任错医生,最高代价可能是自己的死亡。站在医生的角度,当然可以说,病人们啊,我知道坏医生、差医生存在,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啊,所以你应该信任医生。但对病患者来说,这样的几率其实是不愿意承受的,在生命攸关的情况,哪有什么所谓信任几率可言?不信任医生是正常的,可,患者抱有怀疑,不代表患者就不能信任医生,我们要知道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事情。信任确实是需要慢慢建立的,这在什么地方,换一个情景,都是如此发生的,更何况这是生命攸关的信任。
排档养鹅碗:是的,我在节目中也提到了,哪怕是接近于零的几率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个体在情绪上可能都不好承受。某种程度上医患之间的信任有一定内生的脆弱性。不过也有一种案例是,医生现在需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这个「证明」可能会有比较复杂的结果,其中之一是进一步瓦解信任。
HD951414z:说得很对
GTFresh
GTFresh
2023.9.14
正如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书,还有通过言行育人,医生的责任也不应停留在看病的层面,愈人同样重要。很多病人明白自己的病不好治,但是被医生态度言语怼到心里崩溃,比病没有治更感到绝望。
蕾老虎
蕾老虎
2023.9.24
27:41 中国病人爱住院,可能是因为住院报销比例高于门诊。
刘艳
刘艳
2023.9.15
吴医生讲得很好,娓娓道来,有理性又不乏感性情理。声音是真好听、舒服,是台湾的吧
排档养鹅碗:是滴
momomom
momomom
2023.9.15
国内医院门诊是不是都是五分钟以内必须结束?挂特需号或者国际部这种价格贵很多的号也是一样的必须五分钟内结束吗?
小淼:因为普通门诊量导致5分钟一个病人要看到十二点半一点,国际门诊一上午可能就十到二十个号子……
HD951414z:应该不是吧
4条回复
芒小菓
芒小菓
2023.9.14
我爸妈都是医生,从小在医院家属院儿长大的,周围的邻居、家里的几个亲戚也都是医疗系统相关的,看到这个话题感触还是蛮多的,很多问题也要辩证地看
PLMAY
PLMAY
2023.9.18
喜欢吴医生娓娓道来的儒雅
霏大
霏大
2023.9.16
对于病人在医院住院的问题,不同的医院是不同的情况的。一线二线城市的大医院是不缺患者的,医院希望患者能尽快出院,只要达到能出院的程度就尽快沟通想让患者出院,为了能收新的患者进来。但是下面的地市级县级医院因为患者不足,有些时候就尽量让病人多住一下,确认完全好了再出院,所以这些可以出院也可以不出院的情况,不同的医院做法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三甲医院和病人很少的二乙医院完全是2个样子。就跟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一样大
荒原兔
荒原兔
2023.9.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还有普遍启蒙的背景,医生的“安慰说法”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可能让人觉得我是真有事而医生瞒着我而已,这对诊疗来说是件不太好的事情。在信息渠道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的不再局限于医生能给的信心,而是应该放在理性的权衡和更为密切的诊疗沟通关系上,这不再是医生能够说了算的事情。既然患者能够有能力理解和沟通病情,那么这对诊疗过程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啊。
有一些医生可能会觉得患者懂个一星半点就跟自己沟通,好像很冒犯医生的专业水平,但其实作为患者哪会想到冒犯不冒犯啊,这完全是因为病情在他自己身上,这正是他尝试理解,尝试自救的一种途径,只要合理地沟通,这对病人自身理解自己和作出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病人最了解自己身体情况,也能及时根据用药反应来反馈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