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2 多谈谈公益:做点好事怎么这么难螺丝在拧紧

Vol.72 多谈谈公益:做点好事怎么这么难

80分钟 ·
播放数11308
·
评论数69

谈起公益,首先会想到什么?以名人为首的基金会,平台举办的募捐活动……

便利的技术似乎让人更接近公益了,但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办人梅若了解到,在刚过去的 99 公益日中,“78% 左右的捐赠款项进入了头部机构”。而曾与公益工作紧密相关的“志愿者”概念,如今更多地在电影节、音乐节的招募里被人认知。

二十年前,公益行业曾吸引也留住了许多年轻人。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环保公益的伟亚说,“今天我觉得那种(有责任和使命感的)时代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下沉时,找到一份保障生活的工作成了年轻人最要紧的问题。当梅若认为一个年轻同事可以接手鸿雁的工作时,ta 也在今年离开了,“ta 说 ta 不希望有一天活得像我,这么辛苦”。

今天,如果一个大学生说要以公益为职业,他会被劝退吗?仍然希望与社会联结的年轻人,还能如何参与公益?主播吴琦邀请梅若、伟亚两位长期身处公益领域的朋友来到「螺丝在拧紧」,聊聊影响今天做公益的那些变量。梅若的公益组织鸿雁创立于 2015 年,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活动,为在城市打拼的家政工提供一处可以休憩和相互支持的空间;伟亚是鸿芷文化协调人,多年来在北京做公益主题的公共空间。

社会在收缩,“非必要”的名单在变长,公益行动的个体化、向内探索……都是为了更有质量地活下去。主流之外,节日之外,我们仍然需要看见那些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着、在角落里韧性地生长着的公益组织,在向下的氛围里做向上的努力。

07:16 世纪之交的公益,从论坛、社团、互联网开始
15:50 二十年前,“整个行业把年轻人往前推”
27:34 现在,“我发现身边已经没有年轻人了”
35:15 如果一个大学生要做公益,你们会劝退他吗?
41:32 以个体化的公益行动,来适应这个时代
49:39 平台让人更接近还是远离了公益?
梅若:99 公益日的门槛越来越高
伟亚:技术把我们跟真实的公益区隔开了
1:03:54 收缩性的社会中,怎么做公益?
伟亚:放弃增长,向内寻找与人的联系
梅若:今天的条件下,要更有质量地活下去
1:11:13 主流之外,小众的公益开着“韧性的小花”
1:16:41 做公益必须面对生、老、病、死,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谈话中提到的公益组织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立于 2015 年,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做家政工赋能与创新服务的公益机构。2018 年,鸿雁首次提出了绿色家政的概念。
自然之友,成立于 1993 年,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于 1961 年,总部位于瑞士格朗,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
绿色和平(Greenpeace),1971 年成立的全球性环保机构,总部设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在世界 55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
根与芽(Roots & Shoots),1991 年,由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和一群坦桑尼亚青年创办,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的面向青少年的环境教育项目之一。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0 年,位于北京昌平区,是一个以关注和服务来京务工的打工女性为宗旨的非盈利社会服务公益机构。
北京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5 年,位于北京东城区,是一家专门为家暴受暴妇女儿童、性骚扰、性侵受害者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心理、社工等各类服务的 4A 级社会组织。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简称红枫中心,成立于 1988 年,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妇女公益组织,以热线为基点,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TRIPS 协议,全称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该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的组成部分,1995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它明确了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
第三部门,指除财政拨款的政府(第一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部门)外的其他社会组织。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本期音乐|
生命相遇,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展开Show Notes
雎鸠
雎鸠
2023.9.21
理解这位姐姐的失落失望,社会变化了年轻人的选择也会变化。作为94年人,我虽然有意愿在工作之余参加临时性的公益活动,但不太会选择作为全职。要付房租、赡养父母、支付医药费、日常开销,成本很高…家境不够优渥的话,收入难以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现在现实生活或者社交媒体营造的压力和焦虑都比以前大很多,年轻人要面对这些peer pressure和生存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越来越功利或者说以好的生存为导向。
HD583028z:泪了,生存压力
为什么不找一些年轻人谈这件事呢?年轻人的选择却让他们的领导、长辈去评价,其实他们也无法感同身受,也不要提理解了。
当然如果找年轻人,最好是匿名形式。
闲鱼干
闲鱼干
2023.9.21
最近看了《人类世的“资本论”》,从事公益方面的工作意愿越来越强。自己刚毕业,先经济独立维持下生活,后续想掌握些技能找公益的工作,希望顺利🙏
susanwwen
susanwwen
2023.9.25
非常有感两位嘉宾描述的公益行业这十多年的变化,我也是从业者,经历了从热情投身,感觉能够看到和参与到很多改变,到今天越来越收缩和政治化的过程,确实产生了很多怀疑,也越来越难,鱼龙混杂的事情非常多。两位嘉宾是入行时最钦佩,最向往的公益人的样子,希望他们未来能走出一条路。
崖岸
崖岸
2023.9.21
我是00后。高中在学校参与了学生自己组织的慈善组织,在大家都在努力准备考试的时候我们花很多的时间用来办义卖义演活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是又辛苦又快乐。本该是精彩的大学生活因为疫情丧失很多色彩,大部分时间的确都被关在学校,很多活动也被砍了许多。大家都很焦虑。很难过的一个点是现在许多公众号好像都在举办“能为你简历增添光彩”的所谓的公益活动。有时候会不知道哪些公益活动是真正有意义的,值得参加的,分不清楚。加之现在大环境本身不大好,普通公司可能都很难存活下去,公益机构其实也就更难了。现在自己也只能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小小的善事吧。
显河芋
显河芋
2023.9.21
37:17 这里有感觉大家对这个行业对这个社会没有底气,也会怀疑在没有利益收获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宣传,真的不可以么~~到底是年轻人胆怯了还是我们社会人胆怯了呢
舟寻:因为螺丝拧紧了呀,空间都变窄了。
显河芋:可是前面很长一段内容,嘉宾们更多的是在质疑年轻人呢,年轻人她们也刚迈出校园或者毕业没几年,她们没有资本对抗这个社会
3条回复
不太建议刚毕业就去做公益,因为做久了之后再想到职场就没任何竞争力了。还是商业做好了,财富自由了再去做公益吧。——来自一个年轻的老公益人的经验
43:40 听到这里感觉这是结构性问题吧,个人能承受的真的有限
昭河
昭河
2023.9.21
谈谈我刚刚加入社工机构的朋友现状吧。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一腔热忱加入社工机构想要帮助他人,做好了工资不高、幸苦劳累的准备。然而开始工作以后,发现根本接触不到实务,每天都在写会议记录,写“成长日志”,写推文,剪视频……一直在搞非她专业的业务。还要面对领导PUA,同事背后搞小动作。繁琐和无意义的工作早就把她的信心耗没了,现在的她只想离职。
派新新
派新新
2023.9.24
我毕业后就加入了,公益是有门槛,也是一种特权
Copy小姐
Copy小姐
2023.9.24
公益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度」,作为个人不是想用太多的时间,精力去透彻了解每个项目,但是近些年媒体上,大到国字头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的不作为还是以公益之名行利益之实的类似水滴筹的私营组织,都一次又一次的损耗对“公益”的信任,探讨公益行为,公益难做,不应该抛开大众对公益的认知及意愿,虽然做公益本身不可能大富大贵,但如果每次活动都能得到正反馈至少真正为公益付出的人会更积极的做下去。
如寄23
如寄23
2023.9.23
我是04年上大学,这个时候是论坛bbs还很火聚集了很多人的时候,后边几年虽然有了校内网,但论坛上那种聚众讨论交流的氛围在校内网也有,我记不得什么时候还在校内网加入过一个叫“北斗”的文学群体(后来别的青年作家文章里还提过这个组织),是一群大学生们自发出的电子文学期刊,有原创有搬运。 到硕士的时候,人大的校园青年报有一版讨论身边的社会现象和群体,比如东门摆摊不停被驱赶的小贩,我很惊讶有这样的讨论,因为我方式还处在“苦苦求学的路上”,感觉自身都顾不过来,更何况去看到周边群体。 2011、2012年左右北京这些先进一些的大城市涌现了706青年空间,而我刚好出国留学。反而是留学结束毕业后,我似乎后知后觉在工作后才真正开始探寻自我,走的路几乎是04年开始那些公益人走的路(心理上),她们说的学习和创造的感觉,以及“收缩”阶段的社会有更多个人探索的空间(相对地比较少职业上风生水起的空间),以及收缩回到人与人关系上,跟我的感受一摸一样。 听这个节目,一开始是想听听转行全职做公益的可能,听着听着发展特别多的共鸣。
圆圆海
圆圆海
2023.9.23
42:12 抱抱梅若姐姐,好真实的失落。但也像你在后面说到的,每代人每个人都有ta们参与公益、释放情义的方式,给过的鼓励不会飘散,那些走向不同方向的年轻人应该也会在心里珍藏这份被用心用力拥抱过的感受,也许某天开出花来。不想乞求关爱,但我们这些“最后一代”也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或ta的后一个,那些被看见被鼓励和被支持,也许我们继续在身边传递它,也是一种公益,一种没有分别的关照到眼前这个生命的公益。
一木yimu
一木yimu
2023.9.21
25:25 年轻人被看见被鼓励被支持🥹
南瓜王籽:现在好难😭
无聊的猪
无聊的猪
2023.9.21
31:48 这个三个部门理论,另外有两个控制权的人认可吗?如果不认可,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梅小若周二-周五在线:实际上,民间公益的兴起是借着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早年是自上而下的一场运动,很多体制内的前辈站出来发起了民间公益,他们很多人是双重身份,是他们推动了民间公益的发展。另外,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当时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和今天的资本不一样。我的理解那个时期,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三个部门的状态
梅小若周二-周五在线:你说得对!他承认不承认不重要。位置可以自己创造!
7条回复
穆子睿
穆子睿
2023.9.21
我来啦!!周四快乐!
Frannie5
Frannie5
2023.10.09
44:48 感觉来自鸿雁的嘉宾对青年公益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些局限在纯粹的公益领域了~个人认为当青年拥有一段真正浸润于公益之中的全职经历时 ta在其中所获得滋养和启悟会深刻影响着ta的问题意识和行动逻辑 即便已然超越了ta的行动能力 因此 即使ta不再作为全职公益人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具有了在更广泛层面上传播和实践公益理念的可能性 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背景训练的毕业生同理 当然 可能是我过于乐观了又或是幸存者偏差
南瓜王籽
南瓜王籽
2023.9.23
30:23 可能因为现在看不到什么希望
我也是从大学开始接触公益的,也曾经参加过ngo组织的实习和兼职,只是在国内,公益组织的职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力也很受限。但是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益机构,他们的专业化能力更强,也可以吸引更多有才华创意的人加入。
别喊我玩
别喊我玩
2023.9.21
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小众机构呢
Yang07:公众号: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非常努力地更新账号,但没多少人看
舟寻:当局者表示一点没觉得自己是小众……
3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