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小琳妹妹,你好哇~
今天给你介绍一下杭州~
西湖的美,钱塘江的潮,灵隐寺的禅意,大运河的繁华,要多少闪耀的标签才能让一座城被称为人间天堂?这就是杭州,半城堆金积玉地,半城清风明月香。可是,天堂不是与生俱来的。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杭州既不是中国先天环境最出众的城市,大多数时候也不是政策倾斜的重心,但就是这座温柔的江南城市,却在5000年岁月中历经波折,三次扭转了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了一座兼具财富和美丽的城市,一个拥有500里山水、5000年文明的人间天堂。那么,杭州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在接下来的播客里,我们会尝试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一场5000年前的创举讲起。不过在那时这里根本不是天堂。
实际上,坐落在山海之间的杭州地势并非一马平川,它的西部群山林立,四条主要山脉自西南向东北绵延,最高峰可达1700多米。这样的高差足以在垂直方向上造就不同的环境和物种,也能成为拦截水汽的天然屏障。由于杭州东部濒临大海,从海面奔涌而来的水汽被群山拦截,并塑造出潮湿多雨的气候,进而形成钱塘江,东苕溪等一众江河。而海潮和江河裹挟着泥沙又在山海之间堆积出平原,杭州的五百里山水格局至此奠定。与此同时,也注定了这片土地将饱受洪水和汪洋的淬炼。
直到距今五千多年前,一批被后世称为良渚人的先民在此定居,并开启了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击剑狂魔式的创造。他们在山脚下建起十多条水坝,组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蓄水量相当于今天的三个西湖,不但可以拦蓄雨洪,还可以调水运输灌溉稻田。水坝和稻田之间是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合而成的水上都城,面积相当于九个北京故宫。在城中,51条河道纵横交错出一张水上路网,工人们撑船行舟,往来穿梭。此外,良渚人还打造出种类繁多的玉器,以承载他们的信仰。这一切都表明,早在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已经代表中国率先推开了文明的大门,闪耀于世界古文明行列。然而不幸的是,剧烈的气候变化造成大规模的洪水和海清,最终还是淹没了先民们的家园,直到海水退去,才再次形成稳定的陆地。但是,诞生于这里的良渚文化却并未中断,他们不断向华夏大地各处传播,最终融入了5000年华夏的血脉。
是的,5000年杭州的历史远比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更加久远,它是一座与华夏文明同岁的城市,也向世界证明,中华5000年文明史并不是传说。但是,山海的淬炼注定在杭州生存不易。人们必须改变他的命运,才能将这片饱受水患的土地打造成天堂最初的模样。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创造莫过于西湖。是的,西湖并非一个完全天然形成的湖泊,而是一项水利工程。它的前身是钱塘江畔的小小海湾,随着泥沙堆积形成天然的堤坝,外加人们不断修建海塘阻挡钱塘江潮水,才渐渐成为独立的湖泊,按照自然演进的规律,逐渐淤积,彻底消亡,才是西湖的宿命。
但是,杭州城中一批最具先见之明的主政者显然意识到了西湖的长远价值。当时的杭州城作为江海故地,地下水又咸又苦,但唐宋时期的西湖已被雨水和山中溪流称为淡水。这样一来,它不仅可以作为饮用水源,还可以蓄水防洪,灌溉农田,沟通河网。因此,在许多城市的湖泊纷纷被开垦为农田时,李沘、白居易、钱镠、苏轼以及杭州的历代官民均强力治理西湖,以人力清理淤泥,修建堤坝、水闸,从而维持湖面,提升水质,大大改善了杭州人的生活。就这样,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湖变成了一个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而重获新生的西湖,回报给杭州人的也远远超出了水利的范畴。
曾经的西湖频繁到连数次游历杭州的诗仙李白都未曾有一言半语提及它。但到了北宋时期,西湖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风景名胜,人们在西湖边吟咏着白居易的诗,品味着苏轼留下的景致,传唱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故事。至于南宋西湖,更是成为了文人们的精神家园,它是诗人笔下的千古名篇,也是画家心中的西湖十景。而此时的杭州已成为南宋的国都,来自天南海北、饮食习惯各不相同的人们迁居于此。巅峰时期,整座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而人才汇聚的杭州又引领着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艺术、数学等领域取得领先世界的成就。自此,人间天堂的美誉开始广为传播,杭州成为了当时最风雅、最开放、最繁华的城市。然而,两宋的繁华终究有太多的家国遗憾,当王朝更替,时代变迁,这座人间天堂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又能否再次迎来新的转折?
在中国东部,家喻户晓的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逐一贯穿五大水系在杭州和钱塘江交汇。但实际上,早在公元7世纪隋唐大运河贯通后,杭州就已经是沟通南北的枢纽,商品经济也随之再次扎根,尤其是明清时期,杭州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的压力促使杭州再次做出改变。于是,从平原到山间,人们种桑种棉、种麻种稻种竹、种茶,今人熟知的龙井茶正是从此时开始声名远扬。从城市到乡村,人们造扇、造线、造粉、造笔、造纸、造剪、造伞,制药酿酒、织造丝绸,几乎可以在此生产一切。为了使商品高效运转,密集且灵活的市政替代了体量庞大的城市,各式商品从这里出发,穿越桥梁、穿越街巷、穿越村庄,汇入钱塘江、汇入大运河,继而流向全国,勾勒出一张古代淘宝网。
当家家户户被商品经济渗透,市民文化继续强势兴起,黄国旺在富春江畔酝酿出富春山居图,施耐庵在钱塘江潮来之时,决心让鲁智深圆寂顿悟。湖畔的雷峰塔留下了追求爱情的白娘子。山中的万松书院记述着凄美的梁祝。杭州的山水成为天然的、开放的、人人可触达的舞台,文人雅士、豪门商贾、升斗小民的悲欢都可以注入在这片山水里。于是,天堂成为了众生的天堂。在这里,人们爱山水,也爱凡尘,爱美丽,也爱打拼。
然而,天堂的命运依旧曲折。近代以来,随着运河走向衰落,杭州失去了枢纽优势,地位大为下降。他在等待一个更大的时代机遇,当那个机遇到来时,5000年的积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
每年农历八月,汹涌的钱塘江大潮都会迎来最壮观的时刻。海水在引潮力和地形的的作用下,逆流冲入喇叭口型的杭州湾,形成令人惊叹的奇观。尽管这样的钱塘江水浅沙多,无法满足现代大型货轮通行的要求,也让地处山海之间的杭州并没有太多海洋的优势。但被大潮冲刷了5000年的杭州,早已把迎潮而上写进了杭州人的骨子里。
到改革开放后,被商品经济浸润的杭州人很快意识到是在机遇的来临。从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民营跨国公司,到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基地,再到家喻户晓的申通、中通、圆通、韵达,不仅掀起了民营经济浪潮,还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又掀起了席卷全国乃至世界的电商浪潮和数字经济浪潮。大潮涌动之下,杭州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吸引力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更是接连举办G20杭州峰会、第19届杭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站在了角逐全球城市竞争力的舞台上。但更加可贵的是当杭州走向世界之时,依然是东方山水美学的典范。2002年,杭州西湖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五A景区,并在2011年成功申遗,随后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也相继申遗成功。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正向着现代版的人间天堂继续成长。
到这里,当我们再回想杭州城最初的样子,不得不感叹,天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5000年来,这座城市几经跌宕起伏,在原本饱受山海淬炼的土地上脱胎换骨,三次扭转了自己的命运。从此,西湖是它的美丽,大运河是它的财富,滚滚海潮是他的风骨。大地和众生共同创造了这里的山川湖海,而这些山川湖海又让众生拥有了一个人间天堂。最终,一代代杭州人用500里山水画了一幅杭州图,用5000年岁月造了一座杭州城,而这才是真正的杭州
那接下来就是歌曲环节啦~今天继续轻松的歌曲呀,希望小琳妹妹可以在睡前好好舒缓一下,美美地睡一觉,晚安啦,我的小仙女,来自爱你的小范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