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谈诺贝尔经济奖与40+消失在黄金阶梯上的女人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44. 谈诺贝尔经济奖与40+消失在黄金阶梯上的女人

54分钟 ·
播放数6895
·
评论数63

北京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给哈佛经济系教授Claudia Goldin,表彰她“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本集我邀请北大教授、经济学家赵耀辉女士做客。我们从Goldin和她的研究聊起,引申到很多中国女性面临的现实话题:

1. 我们观察到,现在在一线城市的投资/咨询/高校等职业中,站在事业起点上20+女性表现大大优于男性。2. 但与此同时,很多20+闪闪发光的事业女性,在40+消失在了黄金阶梯上。3. 对当代女性,晚婚婚育会不会是更优解?4. 社会怎么完善制度,帮助女性同时获得事业和家庭?

这集能给职场女生有很多启发。

【嘉宾小记】

赵耀辉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1995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1996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长期专注劳动经济学和老年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赵耀辉教授曾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也是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组负责人,《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副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联合主任。

  • 02:55 Claudia Goldin教授和她的研究和书(《事业还是家庭》):把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历程,分成5组做实证研究
  • 07:35 “性别歧视”在历史轨迹中的演变
  • 09:30 避孕药带来的“quiet revolution”(安静的革命)
  • 15:30 歧视少了,但女性面临的“生育惩罚”/“母职惩罚”持续存在
  • 18:14 在家庭内部,生孩子之后女性和她的丈夫收入差距拉大
  • 19:12 隐藏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要早5年,是一种性别歧视)
  • 26:25 初入职场,在许多行业内部,20+的女性表现优于男性
  • 30:28 然而,女性优势随着时间被慢慢消磨,以学校、企业、政府为例
  • 31:10 上述变化的根源?Goldin给出解释
  • 35:09 中国要防止出现Goldin研究中的第四组现象(女性为了事业牺牲家庭)
  • 35:58 社会怎么完善制度,能够帮助女性同时获得事业和家庭?
  • 37:12 为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频出,却没有提高生育率?
  • 40:39 晚婚晚育值得鼓励吗?这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 46:02 给职业女性、事业女性一些建议

【更多信息】

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节目视觉设计:阿崔

展开Show Notes
JustMe45
JustMe45
2023.10.29
女性不是非生孩子不可的 养老院是以有没有孩子为标准来提供服务的么?嘉宾也太不专业了
丁丁叫瘦:嘉宾还是比较传统的思维,不适合指导年轻人
sheldor:女性不一定要生孩子,但现实里养老院确实是以有没有孩子来提供服务的。要解决这个不是简单靠市场淘汰就能解决的。首先在我们国家就没几个真正市场化的行业,其次老年看护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信息的极度不透明和权责的模糊。
17条回复
qwerty777
qwerty777
2023.10.30
听感到后半部分有点奇怪。首先嘉宾对“家庭”的定义是模糊的,如果定义为婚姻但一直在强调孩子的重要性而非配偶的作用,如果定义为后代但并没有对单身生育的现状有所提及。其次,虽然不太清楚Goldin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但嘉宾讨论的重点都集中在生育对于女性事业的影响。然而生育是一种选择,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歧视和困难不与生育挂钩的部分似乎没有什么探讨,或者说生育就是对女性一种必然的预设呢?而且对于女性学业中取得的成就有点过于轻描淡写,毕竟大家都知道学业过程中尤其是中学阶段女性始终面对的话术是什么。
sheldor:goldin研究对象以oecd国家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女性,理由是只有她们的数据最全。 这些女性根据goldin的研究,还真不遭受什么直接的职场歧视。 比如丹麦的性别工资差异几乎完全来源于生育本身。
qwerty777:感谢解答,可能我对于这期节目的期待在于能够更触及中国的具体问题吧。
很棒的节目,期待能邀请华为的几位女性高管聊一聊。
Ireneee
Ireneee
2023.10.29
48:08 “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和男孩子一样…”类的表述太刺耳,嘉宾观点的底层逻辑还没有认同性别无差异,后面主播追问家庭的价值在哪儿,很想听到具象的解释,但很遗憾,嘉宾也是父母那辈的思考方式。
taofunny
taofunny
2023.11.12
27:21 听了半天,男人依然可以隐身于家庭。还给女性提供灵活就业,更好得照顾家庭,所以女性是跟谁组建了家庭?
沐雪啦
沐雪啦
2023.11.02
感觉这期嘉宾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以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已经有明确实验证明35岁左右生育跟二十多岁没有生育难度和婴儿健康方面的差别。对于职业和家庭的观点也比较陈旧,不太像是做女性劳动力分析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专家
自由是自己选择的,前几十年的自由潇洒完全可以掩盖余生的孤单🥳
轩辕道:我在急诊抢救间见到那么多被社区送过来的老人,没有哪个不是很遗憾没有孩子的,具体怎么想的就不清楚了。
米羔:因为他们把孤独和恐惧的原因都归结到一条自己没有选择的道路上。事实上儿女成家独立后基本没什么时间陪老人,急诊室没有几个儿女长陪的,很多儿女照料还没有护工专业,还看到有好几个孩子的老人也被扔给护工死了才来收尸
凌素
凌素
2024.1.25
赵教授是做gender和aging的经济学者,常年关注入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所以角度可能和年轻听众不太一样。
50:15 期待社区/互助养老和专业养老机构的进步,以及要是能有地方安乐死就更好了,谁也不麻烦,钱全捐了。
丁丁叫瘦:瑞士
阿修罗Ashura:中国人过去操作这个事情有点难,希望能有更多渠道。
HD863310j
HD863310j
2023.10.29
BGM:Keep Your Head Up Princess
丁丁叫瘦
丁丁叫瘦
2023.10.28
标准化的追求……本身就是压榨女性
砚y子
砚y子
2023.11.04
50:00 。。怎么和我家长讲的一模一样。就算出现这种情况,值得反思的也应该是养老制度和养老院水平吧?以这个为理由推断出“有孩子还是比没孩子好”,这是什么逻辑?因为个人和群体选择不同,所以就要承担公共服务不完善带来的后果吗?
Bo_baa:!同感,为什么不说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而把枪口对准“没有孩子”!??
猫三思
猫三思
2023.10.28
50:45 孩子的质量也是因人而异的…
为什么要谈西方女权呀?卖淫都能合法化
32:28 996未必学到很多东西…但要是资本家绝对满意,会给点升职加薪
小鬼_CvfB
小鬼_CvfB
2023.11.02
不用太杠,只能说有合适的伴侣,孩子确实值得生,非常重要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WHovo
WHovo
2023.11.01
这集很棒!
sheldor
sheldor
2023.10.28
边痛苦的改期中考试边听节目,一道大题就有关Claudia goldin的一篇文章🧐。 同样研究女性的Marianne Bertrand我觉得也值得一个诺奖,Goldin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就是跟她一起做的。但经济学还是太美国中心了,Bertrand作为一个本硕在比利时的经济学家可能还是有点被忽略了吧。
sheldor:而且Bertrand这辈子大概拿不了诺奖了…诺奖不可能短时间在一个领域发两次…
HD243291g
HD243291g
2023.10.30
50:12 这不是常见短视频喜欢灌输的观点吗,护工对老人的态度取决于有无孩子。这很特色思维了
sheldor
sheldor
2023.10.28
35:03 美国本来也没有那么多相关数据的,后来有了goldin,就多出来很多数据。很多数据都是她在没有电脑的年代,从某个阴暗的地下室里翻出来,再自己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整理出来的。 当然中国有很多问题不是靠经济学家的勤奋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