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母亲:给被驱逐的人尊严和声响

书写母亲:给被驱逐的人尊严和声响

72分钟 ·
播放数21490
·
评论数111

【主播的话】

“你不写,谁来写”,这是最终促使秋铭写下《被两地驱逐的人》的动力之一,但书写母亲,仍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是面对一个通过假结婚赴台、在卡拉OK工作的母亲,一个在漫长岁月的情感拉扯和世事奔劳中早已模糊和失语的母亲。你会忍不住为写作者担心,该如何落笔?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了作者林秋铭。秋铭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发布后能够触动这么多人,她感到她跟读者看见和温暖了彼此。阅读《被两地驱逐的人》的过程是揪心的。丽姗的”流动“,拉扯出了一个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写作者的克制和冷静,使读者时常忘记了,书写对象是她的母亲,但很快在下一个段落转角,她又在文字里呈现出身为女儿的情感波动和痛苦纠结。

她写人的困境、尊严和复杂性,写背井离乡的”流动“、写孤苦生命里的依靠和支撑、写死亡,她写下了「母亲」,也写下了「人」。秋铭在节目里强调说,她坚持使用现在的标题,因为她认为母亲是一直被「驱逐」的,无论在家乡的熟人社会,还是在身为异乡人的对岸,身为一位女性,一位普通的劳动者。“现在,我书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一样。”就如安妮埃尔诺所说,秋铭在文字里重新理解了母亲、疗愈了自己,也给了母亲尊严。

丽姗在家乡经营的小吃店就要开业了,秋铭说她近日就要回家去看看。她还会继续书写和记录,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更多其他人的生命经验。

【本期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林秋铭:前《人物》记者,现自由写作者,作品《被两地“驱逐”的人》获得“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一等奖。

【相关阅读】

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第三季获奖作品及手记

www.frontlinefellowship.io

《被两地“驱逐”的人》阅读地址

theinitium.com

《回归故里》

作者迪迪埃·埃里蓬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回归自己的故乡,结合自己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探讨故乡对自己的影响。

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法国女作家,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依靠父母经营杂货店收入读完大学,实现阶级跃升却无法真正融入。她的写作重新反思当下生活,和自己的两难处境。代表作有《悠悠岁月》《空衣橱》《位置》《一个女人》《单纯的激情》《耻辱》《事件》《占领》等。

【本期剧透】

01:46 《被两地“驱逐”的人》的故事从何而来?

14:13 既是作者,又是女儿,秋铭如何在写作中安置自己的身份?

18:11 写作完成以后,秋铭与妈妈和弟弟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转变?

21:8 爸爸在十年间是严重缺席的

25:02 台湾对于妈妈来说是赚钱,是挥洒血汗的地方

30:35 在那些地方正在发生的选举,影响的是人与人更具体的互动

38:28 在学习女性主义之后,秋铭如何看待妈妈的处境?

43:04 现在,妈妈终于要实现开店的梦想

52:05 接下来去台湾的话,秋铭会打算去什么地方?

55:08 对于文章发表,秋铭其实心里面一直都有负担

58:59 作为前《人物》记者,秋铭希望能够写跟自己真正生命经验相关的事情

【本期音乐】

片头:Luiz Bonfá - Concerto for Guitar

片尾:Luiz Bonfá - Rai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展开Show Notes
Julia_Scott
Julia_Scott
2024.1.23
02:23 开头这一段,就想起了陈韵如和弟弟对妈妈职业的不理解,黄雨萱穿越过来后跟弟弟说“其实大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人只是比较知道,什么是比较重要的”
wantsin
wantsin
2024.1.23
秋铭说妈妈要开的店时语气里的兴奋也太可爱了❤️祝福秋铭和妈妈
Plussept
Plussept
2024.1.23
和秋铭来自相邻的小镇,仅仅听过长辈评价某家盖的房子“做鸡赚钱盖的”,当时只觉得这老头看不得女的赚钱就造女性黄谣。直到看了秋铭的文章才了解到这样的一个群体,而我也只是和秋铭弟弟差不多的年纪,就一点不知道家乡的这段往事。这十年来时代变化,本地产业发展,这样“不光彩”的往事也被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遮掩,不再谈论。这样的故事,你不写,马上就被遗忘了,没有人会记得,感谢你愿意写出来。三都澳是我们童年的海洋,但许多女性也在这里被驱逐,承受难以言说的苦难。
個人也很喜歡在場獎學金前陣子錄的秋銘、編輯、潔平的對談,那期標題叫「妈妈我要写你的故事!」,印象深刻。一起聽收穫double😭 希望給所有人所有人都推薦這篇文章!
Wenwwnn:谢谢你!一会也去读
Deerdddd
Deerdddd
2024.1.24
从作者那里看到,丽珊说回来后 在市场摆摊卖鱼,被熟人嘲讽别人去台湾的现在都在敷面膜你怎么还在卖鱼啊,她怼回去,“我的命和别人的命不一样啦!” 确实是更勇敢更具抗争性的生命。
树_xymz
树_xymz
2024.1.23
1:10:19 “但是我不同意!我要坚持用这个标题的原因是我觉得她们在大陆也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的驱逐。”秋铭好可爱,的确没有比这更好的标题了。祝福秋铭,也祝妈妈的小店每天都门庭若市。
Chloe_pt7y
Chloe_pt7y
2024.1.27
秋铭,30岁去读书是很棒的事,你会找到一种新的自由,也会更大地打开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三十岁听从内心,转换职业轨道去美国读研,现在三十四了,没有一天不为当时的勇敢决定而感激自己。那是我人生和事业的重新开始。当时妈妈也坚定地支持我,她年轻时成绩很好,却为了让我父亲读研究生,放弃了自己深造的机会。最后我父亲为了在职业上更进一步,选择了抛弃家人。从这个意义上,妈妈全力支持着我打破束缚,像是女性为女性解除枷锁。谢谢你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写一写我的母亲。
杨ss:支持你
21:07 女性总在反思 其实妈妈的不幸有可能是爸爸造成的 但是好像总是女儿在承担妈妈的不幸
幽人
幽人
2024.1.23
当时看那篇长文时,看到那句“我是在她的苦难之上长成的人”,一瞬间被狠狠刺痛,同步带入自己的母女关系,多年来反反复复得争执对抗、沉重的爱与拉扯,可事实也是如此,甚至到现在也无法回避,我所坚持的独立和自由仍在加剧着她内心无解的痛苦……听了这期内容之后特别感动,听的过程里联想到作者和母亲之间有点像角色倒置了的铃木凉美和她母亲,只不过,在这样一段母女关系里作者的母亲显得更伟大,能够协助女儿完成这样的创作并且还主动承担起后续的近亲舆论,真的特别感动。
黎晨:请问一下那篇文章在哪里看啊?
幽人:单读公众号《被两地“驱逐”的人》
3条回复
Lachfalten
Lachfalten
2024.1.25
听到这一段作者说妈妈帮助女儿去应对舆论,以这种方式支持女儿时候,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妈妈这个形象越来越具体:坚忍又勇敢,为拓宽自己的生命而挣命。当评价某一些身份或者工种低人一等的时候,评价者的前提是人生起点是平等和同一的:人都可以如他所愿的那样生活。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德国这边有些早年偷渡过来的阿姨,她们开按摩院做擦边服务,她们也都是来自生存环境特别苦的地方;她们接济国内的子女家人;有些人跟当地人假结婚甚至还周济这些男人。以前读一本书不知道哪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妓女足够年老的时候,也是会被人尊重的。书写者是男性,所以并不是女性视角。但我觉得这句话的可贵之处不是赞美女性,而是赞美生命力本身。这些女性在身上落满了社会鄙夷眼光的背后,她们顽强地生长。我希望这样的故事被书写之后,这些眼光会移开,会开始思考怎样的社会支持让她们不用背井离乡,不用耻于视人。
16:36 为养家糊口,做出牺牲的是母亲;承担母职,在痛苦中又开始自我反省的,是女儿。
22:28 好恶心的男的啊。。自己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却去指责一个晚辈没有照顾好另一个晚辈。虽然说痛苦的程度没有办法比较,那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姐姐和妈妈这么辛苦都没有说什么,弟弟得了抑郁症就是她们的错了?。。明明她们才更辛苦啊
Alison8896
Alison8896
2024.1.26
谢谢这期采访,让我知道这篇文章,让我有了继续了解妈妈的意愿。我的妈妈,从生下我,就漂泊四方,我在爷爷奶奶膝下长大,从他们那里听说她:是个东北老城纺织厂的女工,本该稳稳当当,却不甘心,去做销售,天天往南方跑,做到经理,不甘心拿死工资,还在街边卖过炸麻花,烤串,从小食店做到酒席餐厅,半夜被盗,爸爸车祸,压垮了婚姻,知道了一包衣服离开,那年我九岁,从此她的生活都是旁人的故事:听说她在外面做小姐,又做小姐们的“大姐大”,用化名,每年回到这个小城市一两次,看我,而我看到的是她身边走马灯似的男朋友。高中,有了固定男朋友,又是不甘心,去玩六合彩,把男人的房子赔进去,不辞而别。她好像很容易交朋友,贬低姐妹,跟我去大学报到,返程路上受不了长途火车站票,十几个小时后在一个有姐妹的城市下车歇脚,却再也没回故乡。不知怎的去了山东,我寒假去看她,她身后跟着“小弟”,不让我去家里,不告诉我在做什么。一年后,突然失联,此后9年,我不停打听,在第 4 年,我以为永远见不到她了,我和她的相处太少了,怕忘,就一点点写下,都写尽了,不过两万多字,她的故事,可能就这么多,就结束了。第 9年,得知她在山东的男朋友,做的是毒品交易,她进去了,没有我的联系方式,只好等到出来,狱警送了套衣服,姐妹借了车票钱,回老家,找到我爷爷奶奶家,问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而我远在南半球。。去年七月,时隔 13 年,我再次见到她,她在南方的小城打工看店,我以为我终于可以续写她的故事 ,可是时间并没有改变什么,一见面,就失去了交流的欲望,很排斥自己的生活与她有联系,甚至怀疑,故事在 13 年前结束会不会更好,听了这期,去看了秋铭的文章,让我有了一点期待,期待可以把我妈的故事,继续下去,谢谢你们
阿米读书:哇你的妈妈更是离奇,写下来吧
海豚会飞
海豚会飞
2024.1.24
听的过程泪流满面,听完力量满满。力量来源于各个层面。 一. 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得已?在如此艰难不得已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丽珊像女战士一样的勇敢坚强的生命力,以及不放弃寻找生活的美好。不禁反问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坚强勇敢的去追求相比之下easy model的人生? 二.超越狭隘,一念之间,世界变得可爱了。社会上对于丽珊这样边缘化群体有太多狭隘的偏见,以至于大多数会觉得分享妈妈这样的故事难以启齿。殊不知,在觉得难以启齿的那个瞬间,其实真正狭隘的是自己。所以,秋铭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女儿站出来分享这段经历更是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出版社行业/文化传播者因为受众之广,造的业在量级上是不可忽视的,而秋铭的分享我想大胆的说,善业无限。如果没有秋铭站在更高角度抽离出来取审视丽珊的人生,自己和丽珊的母女关系,那秋铭可能在迷失中对自己母亲存在怨恨而度过人生。但秋铭做到了,站在更高的角度,客观的去审视。我们看到她抽离出来,又进入角色,又抽离出来,然后不断循环。她冷静思考,但却有温度的分享。丽珊的人生有太多的不得已,但在这个命运的不得已面前,她仍然努力的给自己力量,也给他人予以力量。去对岸务工,看似是她主动的选择,但何尝不是她的不得已。 真正的主动选择是在不得已的时代背景下,她爱子女,爱小姐妹,爱身边的一切有缘人。对,她也爱自己,这样才有能量去爱世界爱身边的人。秋铭不是一人为伍,她的和解带来的是有同样遭遇,或者和母亲有类似情结的一大片群体的反思和重新审视。一念之间,站在更高角度去看,秋铭以及无数个类似的生命,获得了更有力量的人生,让他们更加勇敢坚定前行。 最近生命体验的反思,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要么转念,要么交给时间。今天听完分享的进一步思考,能转念解决的问题咱不交给时间了。再次真诚的感谢秋铭真诚的分享,感受到了能量的流动!
则改方
则改方
2024.1.23
秋铭太真诚太可爱了…听的时候很想抱抱她和丽珊💧
雎鸠
雎鸠
2024.1.24
1:00:05 妈妈太好了,没有给女儿道德责任的约束,选择自己去解释这件事。秋铭的讲述也非常动人,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告诉大家不必因为母亲的职业过多苛责,她去开拓生活、去勇敢地去挣钱养家,很感动!
舅妈
舅妈
2024.1.23
我一直想写一下我妈妈,秋铭的作品给了我鼓励。
Gaiyin
Gaiyin
2024.1.23
1:02:44 秋铭,请你写下去。期待你的下一篇文章
Gaiyin
Gaiyin
2024.1.23
45:42 秋铭,你能这么勇敢地剖析自己的心态,坦诚地讲出妈妈的故事,你已经足够勇敢了。祝你下一步的学习顺利,新生活宽广。
秋銘「我一直覺得我和弟弟是剝削媽媽的受益者,我們在她赴台的過程中不停地蠶食她的勞動果實;這樣的認知會讓我覺得好受一點,好像我成年畢業之後自己賺錢給她就可以把這個債償還掉就好了;但是打開她之後發現自己其實也是受傷害,承認自己的傷痕其實是一個難過的過程。」

磬說《被兩地「驅逐」的人》是她在2023年讀過中文世界最好的一篇非虛構寫作,對我來說也是如此,它涉及到很多關於自己、家庭、母女關係的非常深入個體生命經驗的幽微,也牽扯到兩岸關係、經濟社會政治的對照等等大的時代命題。像秋銘所說「一個女性的成長似乎總是要踩在媽媽的脊背上」,意識到這一點並且令你感到痛苦,同時其實你又明白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最重要的也許是如何面對,如何在意識到這種生命關係之後再去重新調整和母親或他人的關係、如何自處。
秋銘是長姊,在媽媽赴台母職缺席的情況下,她就要擔負起照顧弟弟的職責;而我作為次女,一直覺得我的存在是對我的姊姊的童年生活的剝削——並且她也曾經說過因為要照顧我她的童年並不快樂。我到現在也無法抗拒來自她對我的威儀和偶爾的壓迫感,因為我對她的情感上的虧欠已經形成,所以似乎就要帶著這樣的負罪感去償還一樣。

「你不寫,誰來寫?」秋銘的表達能力真的好棒,但她也會擔心她對母親的「小姐妹」的講述會不會令其中一些想要隱瞞自己經歷的人受到傷害、對母親那個海峽對岸的「假丈夫」的書寫是不是也是對一個作為個體的「人」的單一化和「工具化」。這或許正是她的文本之所以打動人的地方吧:
即使是大時代裡的「邊緣的」「被驅逐的」「失語的」人們,每一個個體都應當有尊嚴地、立體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