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华彩系列 第1集:华人杰出创业者贾石琏(Jack Jia)的出圈记TSVC

硅谷华彩系列 第1集:华人杰出创业者贾石琏(Jack Jia)的出圈记

72分钟 ·
播放数29
·
评论数1

2月29日TSVC举办了《硅谷华彩》系列第一集。贾石琏(Jack Jia) 是在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也是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科技风险投资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他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二十四岁时怀揣50美元和美国梦来到美国求学,在硅谷大小公司工作了几年后,Jack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创业旅途。他先后四次创业,3年带领Interwoven从0做到70亿美元的市值。目前是Musel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自2019年,Musely经历了100倍的增长成为准独角兽,成为了美国发展最快的DTC远程医疗公司之一。

嘉宾:贾石琏 Jack Jia ,Musely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SR Ventures & TSVC 合伙人兼顾问。

采访:张于庆 Eugene Zhang,TSVC创始合伙人

讲座目录:

01 活动概要,举办系列活动的初心

02 认为创业这件事是天生的,还是某一天突然间变成要想创业的?

03 Jack你觉得创立公司是不是有点非人性的地方?

04 当时你启动这个公司不叫Musely,是叫Trusper。后来怎么变成Musely的?

05 有没有什么魔法,或者说在团队建设上怎么组建一个团队才能把它做大?

06 在这个行业里一开始肯定有很多的壁垒、困难和不熟悉的地方,是如何打破壁垒的?

07 将成功的概率提高十倍,有几个关键点?

08 除了创业四次等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还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大家分享吗?

以下为正文:

04:22  张于庆先生先来解释,“硅谷华彩”这四个字的其中含义:

前者的“硅谷”在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泛指北美;第二是代表科技;第三是代表创业和创业者。

中间的“华”代表了华人,或者说新一代的移民。移民也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比如Eugene和Jack两位来了美国有30年,特征是当时他们口袋里仅装了50美元就来到美国;第二梯队,偏向更年轻,到美国的时间更短一些,时间大概在10-15年;第三梯队,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梯队,比如近期1-5年之内。

后者的“彩”字是跟TSVC合作方WeShine相关的,“WeShine”翻译过来就变成了华彩,但更重要的是讲华人成功的故事(如同音乐里的华彩,创业经历中的华彩片段),希望给关心这个系列的大家一个互动和学习的平台。这个节目的中心是华人怎么在美国做大做强,我们希望三个梯队的大家齐头并进。

那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呢?其中一个原因,他们作为最早的新移民,基于这样的背景,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些事情。另外,Eugene也深有感触,觉得后面这十年是华人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创业的黄金期。所以,这个节目今天是第一期,他的愿景是希望这个系列节目能够做十年,记载之后十年的历史。节目邀请的嘉宾是做出相当业绩的,比如销售过亿。邀请的都是创始人,暂时不请高管,而且这些创始人他们代表的主要市场在美国。现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嘉宾已经准备好,后面希望对这个节目有兴趣的听众一起来参与,推荐你认为合适的嘉宾。

下面Eugene简单地介绍一下Jack。

Eugene跟Jack是认识25年的老朋友,因为他们各自的小孩初中和高中都在一起上学,所以正好是有25年的历史。Jack是代表了第一梯队,之前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有共事,也一起参与了很多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是2012到2013年的时候,Eugene创建了中美第一个跨境的孵化器Innospring。整整两年时间,他们做了一个小基金,当时Jack是他们5个大兄弟里代表金沙江创投,Eugene代表的小兄弟叫TEEC Angel Fund是在2010年成立的(就是今天的TSVC,2017年正式易名)。他们一起在这个基金里,关于投资案例上做了很多讨论,给Eugene留下深刻印象,在这期间他们有过很多的争论,事后复盘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Jack都是对的。

10:31 这是一个从0到1创业的问题,Jack在这30年里创立了四家公司,也是活跃的投资人。你认为创业这件事是天生的,还是某一天突然间变成要想创业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Jack表示,其实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想过很多年,大概从5岁就开始就在想这件事了。在美国大家可能听说过一句话是说“Nature vs. nurture”,创业的愿望和冲劲,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出现的。我自己做了四家公司,也投资了上百家公司,看了很多创业者。最后总结来说,应该80%的创业者都是天生的,很小的时候就想做这件事;另外20%可能是因为周围的大环境把他们给卷进去了。

我自己印象特别深刻大概8岁左右在中国的时候,当时可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没结束。我读了一本书,就讲硅谷的工程师怎么能够创业,从0变成1,或者是100或者是一亿,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说将来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硅谷。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先去了Ohio,再去了纽约,在纽约做了两年PHD,不想继续待在那个地方,觉得也是浪费时间,最后把做的那点研究换了一个master degree,驾驶汽车横穿美国来到硅谷。到了硅谷,发现跟自己十几年前想象的硅谷,和实际看见的硅谷是非常吻合的。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圣地,一个梦中人,到了这里大概两三年以后就开始做第一家公司,那时候也不存在大环境,没有什么互联网大潮,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当时中国的PC开始兴起,所以创业初期就把美国好的PC倒卖到中国,第一家公司就是这样做起来的。

所以Jack认为,创业的愿望80%是天性,另外20%如果你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创业,突然间想做创业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你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难度可能更重要,更需要克服。

14:15  Jack你觉得创立公司是不是有点非人性的地方?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Jack提出,创业这个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为。

因为人是一个群体动物,不管很多年前是一个小的村庄,或者是一个社会团体。如果在一个团体里面的时候,你就会自动感觉安全。比如泰坦尼克号游轮快下沉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在船上更安全,因为还能看得见几百上千人都在船上。而下了小船儿去逃命的时候,就有点像是创业了。那反而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有很多自我保护的。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后来有很多人从心理和生理上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就是你一旦创业的时候,是离开你自己的村庄,你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其实创业就是你的大脑里原始的自然保护的东西被开启了,你没离开的时候不会觉得。比如你在Google或者其它公司上班时,觉得创业多好,多光荣,多辉煌。一旦你离开了,变成你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儿的时候,就会像刚才说的,离开了那个村儿,外面会遇到各种野兽,自我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时候你所有的心理和生理的保护机制会自动打开,你脑袋里就会想“oh my God,这是太危险了”,所以很多人其实是被吓回去了。实际上我也认识很多创业的人最后被吓回去的,但是如果你能够克服这种绝望或者是恐惧,那你才可能成功。

这种感觉跟你是否有钱没有关系。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你可能没钱,有经济上的困难。但你会发现每一次开始新的创业,特别是前面的一年到三年,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时候,在市场、技术、产品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这种恐惧感和绝望感,是一潮接一潮地向自己袭来。

也许你今天你可能发明了一件东西,觉得非常高兴,幸福到了极点。明天又发现这个问题解决的不对,一下又低潮到了谷底,想明天怎么办呢?这一点是需要你生理和心理上去克服的。首先需要自己知道这件事情,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下次出现同样感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已经准备好迎接了。如果能够把这种背水一战产生的副作用心理变成一个正向的能量,去解决你需要去解决的大问题。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当时Jack考虑投资一位创业者,他在Paypal里面准备了一年多,产品以及雏形都有,然后离开了本来工作的公司,变成自己出来创业。他的身体忽然之间就瘫痪在床上不能起来,导致之后的三个月没办法继续做下去。后来他回到Paypal以后,那些病全都自动没了,所以这样的人出来创业,确实是比较难一些,他的自我保护能力太强了。

Eugene认为,创业确实给少数人准备的,如果大家跟风看到别人创业,自己也要创业,实际上是需要考量的事情。并不是劝大家不要创业,这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19:29 Jack在Musely做了很长时间,从开始的idea到今天也很不一样了,赛道也非常特殊,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的有规模,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地位,销售也非常高,产品也多元化。但是我想换个话题让你聊一下失败的方面,当时你启动这个公司的时候不叫Musely,是叫Trusper。我觉得这段过程应该是挺珍贵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大胆的想法,后来怎么变成Musely的?

Jack表示,实际上我们公司是 doing business as Musely,公司注册名字是Trusper。这个名字实际上是英文的两个字拼在一起的,trust helper,它一开始的概念是做一个App让大家能够分享内容,分享生活上的小技巧,我们叫做tips。当时国内有一个公司,后来抄我们的就是小红书,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倒过来讲,我们当时看中的方向不一定做不好,也不一定没有市场。但是在美国的人口数量不够强的情况下,我们进入市场以后发现要做大非常不容易。当时三年大概有800万的App下载量,每个月大概有3000万的浏览量看我们的内容。

从最开始用户分享1个内容到100万个内容都跟生活技巧有关系,这个内容可以把它做成普通模式,可以是广告模式,也可以做成其它跟商业有关的模式,但是我们最终发现有更大的市场可以做。其实在做一家公司的时候,你最开始的想法也不一定是你最后成功的想法。如果现在我们做的是telemedicine medicine,然后做药方里需要处方的护肤品,这个市场比我们一开始看的市场要更大。

我们现在大概去市场上推销的是7000亿,美国本身的市场大概是1000亿。如果我们没有先进去做护肤的内容,作为我个人,是绝对看不到有一个需要处方护肤的药,这个认知根本就不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是一环套一环的,走了第一环以后,才能看得到第二环,后面才能看到第三环,他们也是走了三步路才找到现在真正最大的市场。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块石头不摸的话,肯定摸不到第二块石头,最后连河也过不了,都是一样的道理。

因字数限制,更多内容请收听音频

欢迎关注“TSVC”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早期创投相关话题的干货内容!

加入日常交流群请看海报右下角,添加TSVC小助手,获取更多分享。

展开Show Notes
阿白_tJWS
阿白_tJWS
2024.3.20
37:59 非常insightful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