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对谈|第0集 由“读书的料”说开去雪案萤灯

双人对谈|第0集 由“读书的料”说开去

11分钟 ·
播放数41
·
评论数16
展开Show Notes
-梁爽
-梁爽
2024.6.04
认真听了两遍,很适合我当下听,有点相当于你们就好比我长大后的孩子的心声。对你们的信任正是基于你们的身份,还没完全进入到社会,所以足够可以代表这一届还再读书的孩子们,表达你们对于“读书的料”和“不是读书的料”的读书人也是同龄人间的看法,而不是从家长和从社会视角去看。
摄躁融偏
:
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子女们迟早会应答父母的心情,那些细微的关怀最终让孩子长成了善良体贴的大人。作为家长,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社会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经常看到您分享升学阶段孩子的日常,我觉得那是很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会对他的人生充满助益的~祝您的儿子能够在您的支持下不断成长和进步!「最近的祝福是中考大吉」
-梁爽:收到祝福
-梁爽
-梁爽
2024.6.04
07:17 特别认同你朋友说的这一段,“人是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能做什么是不能做的,但还没能完全有一个自我意识之前,他只会先模仿,比如孩子们在学校或班上有一个认同的群体,而这个群体一直是在正向且好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不太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但当他所在的那个群体做出来的行为让其他同学感觉到受到了伤害,但他们在自己的那个小群体那里得到的是正反馈,他们可能就会去重复这个行为。在他们那个阶段可能没办法去界定他们为什么要去做的”。

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是懵懂的,就像我儿子爱开同学玩笑,但这个尺度他把握不好,只能从同学给到他的反馈中去修正,但他得到的反馈是同学直接向学校纪长写投诉信,当我告诉他这个事情时他是惊讶的,他说没想到这么严重,他就是简单的开玩笑,可能尺度把握不好,不知道对方的边界在哪里。这个事以后,他几乎不再主动和除了他的那个小群体之外的同学做出更多的互动行为。他那个小群体给他的反馈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他认为的正反馈,至少是他那个时期的情绪所需要的。

因为他知道自己身材胖,学习不好,在校中的一些行为反馈告诉他,再加之他自己的性格和个性使然,他自然就会回到了 他那个小群体里,去 得到至少让自己不那么难受还能是开心的在校生活。我是这么理解和看待他的。
摄躁融偏
:
联想到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到的观察学习,即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往往会模仿周围人尤其是同伴群体的行为,如果他们所处的群体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也会倾向于模仿,甚至在得到群体内部正反馈的情况后重复不良行为。 谢谢您分享儿子的经历呀~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玩笑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这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得到适当的反馈来指导行为。我们上学那会儿“告老师”是一句口头禅,给级长写投诉信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增强诶(成年后再看到无伤大雅的同学冲突不禁赞叹孩子们的生命力🤣)孩子需要更多的指导来理解人与人边界感、认知程度的差异。小朋友需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培养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这也是社会化的一小部分嘛~
-梁爽:是的呐
-梁爽
-梁爽
2024.6.04
08:12当你们提到如果学校能有成熟一点的学校社会工作的话,也许处于幼年心理的孩子,会在学校得到的是不一样的心理成长辅导。但你朋友把话接过去那段说出了我的心声,在我看来,孩子会向督导员甚至班主任倾诉是有前提的,至少他们是懂得怎么处理且有能力处理好的,但在他们都没有这个能力,且他们只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真的去走进都曾经是孩子的心里去,是没用的。甚至如果出现这个角色还成为或者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来源,那心必定是封锁的。所以,可以说每所学校(我还不说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就应该要有社会学工作这方面的需要的意识,更别谈重视了。
摄躁融偏
:
我们曾学习过学校社会工作的课程,然而实际上能够将学校社会工作者纳入常规招聘流程的学校却寥寥无几。我和朋友都考了高中语文教资,但非师范的专业背景在实际求职中成为了难以跨越的门槛。所谓“读书的料”在求学过程中都有着难以言说的、以稚嫩心智无法排遣的烦恼,那些“家伙们”该如何应对来自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的“夹击”呢?有些孩子挺了过来,有些孩子的花样年华却止步于新闻报道,我每每想到这里,就充满了无力感。
-梁爽
-梁爽
2024.6.04
学校考核或者说招聘的,好像并不看这个老师有无能力,是否配当老师,而是只看数据,而这个数据就是看成绩,完全不看师德和软技能。就这点我一直觉得是很致命的硬伤,最后完全就要看运气了和老师的“发挥”了,能遇到一个性格好且价值观正的老师已经越来越是运气的事,而不是应该如此的事。但我始终还是认为制度的事情归制度,人的事情归人。如果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最终是由制度决定和左右的,那我们可能还是环境的产物和制度的产物。制度让人很难受,但人可以做到自己对自己有个划线,这点很重要。而不是用自己的特权和制度来我作自己可以如此肆意妄为的挡箭牌。
摄躁融偏
:
是的,我求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校往往依赖数据来评价老师的能力,而忽略了师德和育人软技能的重要性。希望好老师多亿点再多亿点~
-梁爽
-梁爽
2024.6.04
太短了,没听够。(播客名和图片改了差点没识别出来)
摄躁融偏
:
🥰好滴!我来剪辑下一期啦~充满动力❤️❤️❤️
-梁爽:下一期聊啥
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