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对谈|《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高考结束了,然后呢?雪案萤灯

双人对谈|《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高考结束了,然后呢?

26分钟 ·
播放数139
·
评论数20

00:24 我们在学业投入与社会性投入方面的表现更符合“直觉依赖模式”和“目标掌控模式 ”的叠加态

00:58《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为代表的经验帖、“选课交流群”、虎扑「最水」大学课程排行榜……你有参考过吗?为什么?后悔没有为提高绩点运筹帷幄吗?为什么?

07:06 在过往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和学长学姐寻求过帮助吗?绵羊与同辈群体组队参加“挑战杯”等比赛,虽然未能成功保研,但这一过程仍然对专业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0:44 本科文凭不足挂齿、个人简历乏善可陈,考研是就业的缓兵之计吗?道路千万条,可“好”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

13:48 阿Q联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养成游戏,查找攻略紧盯数值时游戏体验感大打折扣。本书作者援引布迪厄阐述教育不平等时使用的游戏比喻,认为在升入大学以后面对赛道复杂多样的“迷宫 ”时,“目标掌控者”游刃有余、“直觉依赖者”手忙脚乱。我们总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养成失败产物。

16:36 我们关心广袤土地上没能进入所谓精英大学的普通学生。绵羊毕设访谈了中职学生,阿Q感叹成功本就不是一个狭窄的概念。

19:23 初期样本选取过程的控制原则之一为北方大学(清华)、南方大学(复旦)学分绩点位于同班前50%,理论的外部效度并不高。然而,【余论】有关寒门学子如何突破文化障碍的建议值得每一位学生及家长认真体悟,高校教师和管理者也应在消弭文化障碍方面发挥能动性。

本期播客录制于毕业前夕的宿舍楼顶层,录制完成后不久,我们告别了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校园。单集封面上半部分来自学院升学推文的头图,迟来的正反馈固然可喜,未被言及的种种心酸挂一漏万,人生不会因为某一场考试而终结,我们仍然还在故事的中途。

我们亲身经历过迷茫的大学岁月,总想为将要踏上旅程的年轻人留下些通关文牒。诚如作者后记最后一句所言:“倘若这个初熟的果子能带给那些和我一样经历过文化障碍的学子些许慰藉和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愿你有理想也能实干,这两者并不冲突。

展开Show Notes
-梁爽
-梁爽
2024.6.29
依然会听上三遍,因为你们都是在非常真实的表达,我很愿意听这样的表达,对于我作为一个家长身份的家长来说,真的很宝贵。这几天之所以没留言,是因为孩子中考结束后,有好多事情需要在他去看爷爷奶奶前准备好,包括已经过期了半年多的身份证,港澳探亲证,考试前一周犯下的严重错误反省,思考,讨论交流等等。
摄躁融偏
:
😘一个阶段的结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辛苦啦~
摄躁融偏
:
我在前往云南的高铁上,接下来和舍友一起好好告别——毕业旅行
5条回复
自己大学毕业西北普通一本,理工专业,考量周围大多都偏向于直觉依赖模式,少数可以称之为目标掌控。原因可能有地处西北实习几乎没有,同时学校专业教育水平有限的缘故把。
同班毕业的选择似乎只有两类,西北的国企或者考研。站在毕业两年的时间线上看目前最难受的可能是实干和理想长期纠结而考研考公的多次失利的同学。
关于最后实干理想不冲突和幸福多样性自己一路挂科到大三才意识到/(ㄒoㄒ)/~~。
摄躁融偏
:
谢谢你的留言!在理想和实干之间纠结真的很痛苦,我到现在也没有调适好🥹有时会想也许那些很少谈论理想和现实撕裂的人也没有完全自洽吧,只是人生新的阶段有了新的操劳,不愿让自己陷入沉思徒增烦闷。
摄躁融偏
:
您描述的经历和我的大学生活很相似,本科期间浑浑噩噩过了几年封校网课生活没能推免;缺少相关实习经历/学生思维太重,直到现在多次投梦司产品岗(就是小宇宙啦)都没能实现愿望💦。大四我经历了考研和考公,考公一个岗位只招一个人,我的排名是九十多。这些年为数不多的正反馈就是考研一志愿录取了,不过现在也时常担心两年后再次面临择业时会重蹈覆辙。易熙人老师说「总觉得“上岸”被人说得太多太滥,何况没有一劳永逸的节点,浮浮沉沉的人海里哪里都不是岸。那就祝你永远都不要停止思考、想象和自我追问,永远不要停止探索任何可能。人生不是一方池塘,它是广袤旷野,晦暗或者皎洁,你都要奔跑,然后遇到很多小径分叉的花园,然后再继续疯跑。」祝我们都顺利一些!如果确实遇到了困难,也去学着欣赏弯路上的风景🥰
7条回复
-梁爽
-梁爽
2024.6.29
就要看家长们如何去看待主流的声量与小众声音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和感受,可能会产生和发现其中的一些差异项吧,但确实好些决定权是被更多的掌握在家长这边,或者更确切地说,家长想的和孩子想的其实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意见或意愿分离”,这种分离其中不但不可避免,且还是必要的。因为分离离包含着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这种自主性正是一代人与一代人自己的命运决定的。
摄躁融偏
: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意见或意愿分离”是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必经的过程。 我目前这个阶段设想的或者说受我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形塑的理想育儿观是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类似中庸之道:既不过度干涉,也不过于放任。)现实世界中育儿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理想育儿需要家长有非一般的智慧和耐心,不仅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期望和孩子的未来发展。光是说出来就觉得很难诶,所以有时候遇到困难就可以宽慰自己这张考卷很难拿满分,咱及格就成🤗
-梁爽
-梁爽
2024.6.29
因为要说对于每个个体上的经历体验,去听每个个体的真实声音,会相比社会学视角的田野调查和教育观念上的宏观分析,可能更加生动和更具具身性。共情的地方也会更多
摄躁融偏
:
是的~个体的真实声音和具体生命历程是任何数据分析或宏观理论所不能完全做到的(我个人更喜欢质性研究)。我们之前还考虑对谈内容进一步回归原著,后来考虑到我们并不那么擅长理论分析。而播客让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跨越差异、分享自身的真实经历。听众可以通过共情和体验来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理解个体和社会的多样性,这对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有重要的价值。
-梁爽
-梁爽
2024.6.28
来了来啦
摄躁融偏
:
🥰欢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