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呼兰河传》:在战火纷飞中祭奠故乡的亡灵荒野文化

EP.02《呼兰河传》:在战火纷飞中祭奠故乡的亡灵

53分钟 ·
播放数2939
·
评论数27

8月【萧红】主题月——第弹——《呼兰河传精彩篇

加入书友群:关注公众号【荒野文化播客】,或者添加V信justreading101。

主题月安排:

二十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呼兰河传》茅盾序

【书中那些打动我们的文字】

00:50 《呼兰河传》的成书背景

01:45 有茅盾的序引出来的读后感——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16:40 书中的那些“荒凉”

22:38 书中呼兰河人们艰难又平静地活着

33:10 书中那些活得异常艰难的女性们

39:00 书中那几处难得的反抗,却还是无意识的反抗

44:10 书中几处对爷爷的描写

47:40 书中有且仅有的一处温馨的画面

48:10 本期推荐:哈尔滨的俄式餐厅【普拉维奇俄式西餐】,中央大街附近的店。

                         菜品推荐:鲜酿格瓦斯,红菜汤。

                         强烈建议:美团团购28元/扎(外带1.5L)鲜酿格瓦斯

【本期人员】

内容策划:陈誉灵

主持人:陈誉灵

主播:薄荷酱  油辣子

音频对轨:陈誉灵

音频剪辑:陈誉灵

Shownotes撰写:陈誉灵

标题:油辣子

音频发布:薄荷酱

公众号撰写:陈誉灵

公众号排版、发布:薄荷酱

【和我们在一起】

加入书友群请添加V信【justreading101】,或关注公众号【荒野文化播客】,扫描底部二维码。

也可以关注小红书【荒野文化】了解节目周边动态。

展开Show Notes
王一宓Eva
王一宓Eva
2024.9.04
去自习室的路上,广场的大钟,突然发出闷闷的响声,抬眼一看,时针指向了第二格,应景似的,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伴随着耳机中的主播们对《呼兰河传》的解读,耳机外的钟鸣,整个环境都悲伤起来……为萧红写下的那看寻常实则残忍到极点的现实。

然后脑中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各种思绪占据了我的大脑……“活着是什么呢”“人们怎么总是说一套却又做一套呢”“人间荒诞不经,远比故事精彩”“我不信命,我只信我自己”“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简直太厉害了,以至于曾经受着规训的女性反过来却成了这套制度的帮凶”……

立马决定再读一下《呼兰河传》,期待找寻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抹茶薄荷酱
:
Kuku追的小伙伴🤓 有没有可能最大问题是自信呢。。 其实写得非常好👍
王一宓Eva:谢谢薄荷酱~可能是有这个问题!!
王弈鸣
王弈鸣
2024.8.31
其实想看很长时间了但上个月才看完。会想去是因为豆瓣的一句书评:“东北的小城里,人们稀里糊涂地繁殖,乱七八糟地死去。”因为这句书评太过残酷,所以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读完感觉这句话有太多现代视角下对黑暗愚昧的批判,相反书中似乎更多的是悲悯,而且是一种包含时空的悲悯——千里之外的故乡,支离破碎的时代…而且播客里提到那种书里书外的感觉,其实会让人想起《城南旧事》,只是更沉重、更悲凉,有种看老照片的感觉。想起那句:“温情,是成年带给我们的恐惧。”
陈誉灵
:
超级同感“像《城南旧事》,但更沉重悲凉”! 关于悲悯,《呼兰河传》里的悲悯,更像是一种循环。萧红作为作者,悲悯书中人物;但即将早逝的萧红,又觉得该被书中人物悲悯;我们作为读者,既悲悯书中人物、又悲悯萧红,还悲悯每个时代都有的无能为力。
glico0809
glico0809
2024.8.18
胡说八道,消灭零回复。
1.想问誉灵姐你一个问题,你现在看文学作品是更侧重于看作者说什么写什么,还是看她怎么写?个人理解萧红明显就是前者,实话实说蛮难接受后半部高于前半部的。他们这批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个人浅见一方面他们之前主流不这么写,这么写的不是主流,更重要的是时代需要他们这么写。今天经历过苦难文学伤痕文学的洗礼,后半部真有那么高地位吗?
2.鲁迅给生死场做的序对比茅盾这篇序,早早的死,孤独的死未尝不是件好事。
Ps:期待下星期油辣子解构清醒的萧红,那两部电影……
陈誉灵
:
天哪,你这一上来的“胡说八道”,看得我一惊!我们这是说啥了呀,被批是“胡说八道”,哈哈哈哈哈 你这也太自谦了,下面的话哪句是胡说八道呀 回答问题:单看一个作品,我会更关注内容;但如果深入研究作者了,就难免会考虑她是怎么写的。 至于后半部分高于前半部分,你也这么认为吗?其实当我有这个感觉的时候,还有点伤感,为自己不再能置身事外而伤感。 有时候真的觉得现在的环境有点矛盾,苦难不被推崇,但都觉得各有各的苦难;努力不被赞许,但都在暗暗拼命。所以我在想,或许萧红文字里的不叫苦难,就是当时的生活状态,我们觉得那是苦难,是因为参照标准是今天。
陈誉灵
:
下星期的电影聊长大后的萧红,我知道电影也是你的高地,周三周五会连聊两期,听听看,再给我们点高见
5条回复
江江浸月
江江浸月
2024.9.01
听这期触发了我之前阅读《呼兰河传》的记忆,真的无法不喜欢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都是值得复读的书!总会忍不住想,要是萧红的生命更长一些,还会有多少鲜亮的作品!
陈誉灵
:
是的,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人通过给她写传记的形式来怀念她。
喜欢💕欢迎再来哈尔滨哦,请三位吃更好吃的西餐🌹🌹🌹☕️☕️☕️

之前自己读《呼兰河传》就被爷爷带花那段深深感动过,刚才听着却流下泪来,主持人用“高光”这个词,让我很多理解了萧红后面的颠沛流离不容易!
荒野文化播客
:
哈哈。。谢谢喜欢也感谢邀请,小本本记上了🥰🥰 是的,萧红的一生太苦也大短暂,在看了她相关电影传记再回来看作品,我们的感触也更深,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她会在生命尾声,创作这样一部跟当时时代主流背道而驰的作品
哎呦来啦
哎呦来啦
2024.9.20
32:24 我理解你说的又当又立,还是觉得不恰当。其实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就是避讳七月十五。
幸运小海星:emm,我理解友友的意思,但我反而觉得不过分。 救火的人却是纵火者;为自己看不见的“冤魂”落泪慷慨给予善良,却对身旁苦难中“垂死”的人视而不见……为亡者欺负却转身逼死生者……这是我理解对于村里人“又当又立”的解读,个人觉得不过,这是莫大的讽刺,比人血馒头更可怕,因为他们甚至本来没有那喵呜死比人的需求,可他们就这么构建出来逼死一个又一个女性
陈誉灵
:
确实是避讳的,我们现在都在说七月十五晚上尽量别出门。
王一宓Eva
王一宓Eva
2024.9.04
人都渺小又很伟大。
风声潇潇
风声潇潇
2024.8.31
主播分享的挺好的,我要听完所有的节目。我要去看看《呼兰河传》。期待继续分享更多好的作品。
油辣子姐姐
:
感谢喜欢呀~我们再接再厉
抹茶薄荷酱
:
下个主题月【松弛感】已在途,下周三0点上线,请一定要收听🤓🤓
3条回复
王一宓Eva
王一宓Eva
2024.9.04
想问一下主播们:是怎么把这好多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呢,我每次读书总有很多感受,动笔或者尝试表达的时候却常常词不达意,无法准确表达,主播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表达的这样精准又恰当。
油辣子姐姐
:
非常开心收到这样的评价,关于把感受表达出来这件事,可能我要说的听起来就比较官方了,你完全可以把你想到的一切都写出来,然后在写的过程中你自然的会思考如何把这句话写的再完美一点~(只是个人小小的想法哦~) ps:你上一个写自己感受的文字就写的非常好!我看的时候就已经有画面了,而且完全能感受到你的状态
王一宓Eva:谢谢油辣子~了解啦!!
HD115217u
HD115217u
2025.4.02
32:00 感觉有点悲哀…封建迷信对女性的压迫被总结为另外一个侮辱女性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