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鱼翅与花椒:食物和语言均可表达自我释卷

18 | 鱼翅与花椒:食物和语言均可表达自我

69分钟 ·
播放数1704
·
评论数28

第18期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语言习惯是性格最直接的外化。当我们初识新人,初次约会,或者因为兴趣爱好结识新朋友,最常做的事情便是一起吃饭。选择共同喜欢的食物,或者亲自下厨招待对方,约摸一餐之后,便会对对方建立起外形之外的印象,比如是很擅长引导话题的开朗外向的人,或者不善言辞的腼腆害羞的人,对诸事都有自我的评价体系的果断坚决的人,或者温和谦逊更具包容心之人。喜辣之人大约直爽,清淡口味之人或许自律,会做饭的人更加注重享受生活,经常吃快餐的人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本期你将听到三位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有关食物的故事:

● 不同语言如何描述食物口感

● 饮食文化能否定义身份边界

● 无所不吃的中国人

● 父母辈的饥饿记忆

作者扶霞·邓洛普写到:”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我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

愿大家好好吃饭,认真生活。

【我们有听友群啦,欢迎来玩儿:添加小助手微信:shijuan-rheya】

>聊天的人

Rheya < 不喜欢吃醋的山西人

Tando < 刚从美食荒漠英国回到美食荒漠瑞士的四川人

Yves < 在茶餐厅被广东阿姨嫌弃吃太多的瑞士人

>相关推荐

《风味人间》(1-5季)

《人生一串》

《寻味东西》[英] 扶霞·邓洛普

《you are what you eat》

>音乐

成都 © 韩红&黄绮珊

>Highlights

02:15 四川人和瑞士人一起来聊美食

09:37 英国国籍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性在四川当厨子

10:12 在英国买到签名版之后在扶霞的ins看到了照片

11:52 瑞士人第一次中餐的经历

13:38 山西人第一次吃tata

19:35 处理食材的刀法影响食物的口感

20:48 瑞士人不太会用很多形容词描述食物的口感

26:15 白人饭也有人爱?

27:29 Only barbarians eat salad

31:19 “一个农民没有吃过的东西他一辈子都不会碰”

37:02 当我们都走出成长的地域,味觉的癖好有改变吗?

39:33 社交媒体上证明自己在瑞士的照片:雪山配泡面

45:08 喜欢阿拉伯的菜但不认同他们的文化

50:20 发现世界的丰富性,用入乡随俗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饮食

52:29 什么都吃的中国人却总是”病从口入“

56:21 根深蒂固的饥饿记忆导致报复性饮食再导致吃出病来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展开Show Notes
黑皮诺
黑皮诺
2025.4.24
不同文化视角聊食物聊出了好多新观点,受到了启发~同时惊叹嘉宾的中文😱
Rheya
:
终于有人发现了嘉宾其实是瑞士人 并且不是亚裔 中文水平惊人!哈哈
黑皮诺:对!我看了一圈评价,好奇怎么没有人提这件事,同样惊讶哈哈哈!
3条回复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3.12
瑞士挺好吃啊 除了吃不起以外
大力强:40:44 奶制品 巧克力制品确实最厉害
Rheya
:
哈哈 很多人无法接受chess
5条回复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3.12
1:02:14 从小到大都是光盘(虽然小时候经常吃撑
Rheya
:
好习惯 值得大力赞扬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3.12
53:32 在瑞士,第一次从朋友那里吃到马。。
Rheya
:
哇 没听说过瑞士人吃马😂
大力强:哈哈哈 朋友是德国人
3条回复
大力强
大力强
2025.3.12
47:42 难道我很瑞士饮食?哈哈
Rheya
:
应该是了
言岩yeah
言岩yeah
2025.1.21
08:21 我也好久没吃到油条了 感觉油条都是菜市场才会出现 其他餐厅很少会出现油条
Rheya
:
上海点外卖能买到吗?
言岩yeah:可以 但是很多都是预制菜 没有那种小时候菜市场现炸油条的感觉了~
3条回复
何幸好
何幸好
2025.1.14
对肉的“双标”,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Rheya
:
对的 我当时也很惊讶这个说法
momo_CBmw:独树不成林“做鸡”那一期从哲学角度出发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
3条回复
晏离_Wayne
晏离_Wayne
2025.1.14
中餐不会把蔬菜炒熟吃?海鲜生吃?北方有蘸酱菜,北方海鲜生吃不多
Rheya
:
中餐普遍是需要炒熟的 生蚝什么会生吃 (这里说的应该还是生食和熟食的频率 白人饭经常是每天都在吃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