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7|DeepSeek算命,AI能帮忙找到幸福吗?|嘉宾:刘擎×翟志勇

Vol.217|DeepSeek算命,AI能帮忙找到幸福吗?|嘉宾:刘擎×翟志勇

92分钟 ·
播放数60713
·
评论数75

在这个蛇年春节期间爆火的,不止有哪吒,还有DeepSeek。

这款国产AI大模型凭借全球领先的多模态能力和高性价比,迅速成为全球科技圈、投资界和普通用户关注热议的焦点。截至目前,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联想“小天”等平台相继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

DeepSeek的走红出圈,让人们再次惊叹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触发了关于AI如何改变未来的深度思考。

其实,在大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走到我们的视野中前,很多特定领域的AI算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类APP上的信息推送,比如媒体、新闻、价格;在线的AI问诊;学习或办公场景中的AI智能助手。但是,网络时代AI的快速普及也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AIGC(AI内容生产)模糊了真实与虚拟,我们如何确认眼见为实?有人在与AI聊天后上瘾或抑郁,要如何避免进入“情感茧房”?AI生成的内容明显参考了我的作品却处处有细微差别,如何保障内容生产者的版权和收益?智能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在司机还是在驾驶算法的厂商?ChatGPT的普及会不会让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失业?

当下,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迷幻、充满吸引力的AI未来正在招手,人类也面临如何去适应、驯服这个巨大未知力量的难题。AI的发展在初期是要遵循技术的理性逻辑继续挖掘未知领域,或者遵循商业理性的逻辑快速在应用领域铺开获取巨额利润,还是我们一开始就要做一些基础的人文设定,技术遵循人本取向,是否必须以牺牲效率和速度为代价?

今天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老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翟志勇老师,共同讨论AI技术的人本主义可能性问题。

* 特别感谢联想集团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 前往【东腔西调】公众号可查看本次对谈精华实录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刘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嘉宾: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43 “通往AGI之路”与“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

05:51 AI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进入了我们的话语系统

08:45 即便你不主动使用AI,你也会被动需要熟悉AI

一、回首过去:一个存续数百年的“老问题”

13:08 技术实现了我们的愿望,也重塑了我们的欲望

15:23 大工业生产解放了劳力,却也异化了人和工作

17:45 技术发展本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

19:55 技术产生的社会效应和法律的回应都是滞后的

二、审视当下:AI时代技术和人的关系的质变

22:26 人与AI的进一步绑定:AI内容生产的回音壁

25:46 对技术的认识:从“技术工具论”到“技术生成论”

29:03 无历史的时间感:同时活在不同的时间频度里

32:25 无实体的空间感:互联网既不存在也无所不在

33:25 无目标的体验感:意义的阐释结构已四分五裂

34:47 “三无”状态的技术原住民更愿意拥抱创新改变

38:14 法律:预防性立法、回应性立法、回应性执法

43:34 AI更多把人当做目的,还是只把人当做手段?

三、眺望未来:人本的技术和人本的制度

50:30 以为人本的“人本智能”:人本设计、人本向善

54:17 Meta公司宣布即将终止第三方事实核查计划

56:41 公共空间的民主化使得内容审查变得更不现实

01:00:19 既要隐私也要安全,具体需要公司自己想办法

01:05:36 不同社会文化取向对人工智能管理制度的影响

01:09:03 AI发展要走得多快:加速主义与对齐派的分歧

01:11:27 过度监管的妨碍vs资本主义和地缘政治的驱动

01:19:25 遵循以“人”为核心,为数字世界和数字空间立法

【工具箱】

01 节目开头提到AI领域的两篇重磅内容,分别为OpenAI CEO奥尔特曼发布的题为《反思》的1万字博客文章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发表的主题演讲

02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是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对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的反思和论述,分析了现代历史上贫穷的变化和社会后果,探讨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方式。

03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关于技术的进化和创新,布莱恩提出了技术是“自我创生的”(autopoietic)观点。所有技术的产生或使其成为可能,都源自以前的技术。技术是从已有的技术中产生的,是通过组合已有技术而来的。

04 《事故共和国 : 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是一本由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与历史学教授约翰·法比安·维特(John Fabian Witt)所写的美国法制史专著,其最初版本是维特在耶鲁大学历史系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不仅仅讲述了工人赔偿的兴起,还生动重现了19世纪晚期工业世界的社会图景:令人震惊的工人伤亡率、工人的互助保险协会、大规模的移民潮、泰勒主义管理的兴起、重塑自由劳动理念的斗争、欧洲的社会工程与美国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遭遇、进步时代劳动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这些材料,维特阐明:法律参与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小助手】

国内首份聚焦科技行业AI创新自律与治理的《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报告及《人本智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首次提出“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倡导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应以人为本,智能向善。该报告及倡议由财新智库、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联想集团等机构联合发布。

秉持人本智能理念,联想集团在业内率先提出兼顾创新与安全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技术路径,致力于实现“AI for All”——让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企业和个人。去年,联想在业内率先推出具备五大特征的AI PC人工智能电脑,搭载了联想个人智能体“小天”。在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携40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设备与解决方案亮相,包括10余款联想AI PC产品。近日,联想个人智能体“小天”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AI交互体验。据未尽研究观点,坐拥DeepSeek、联想与庞大知识工作者群体的中国,个人AI渗透率及其增速,将有望领跑全球。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关注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AI能否去到最需要它们去的地方,而非是最赚钱的地方?“以商业盈利为首位发展AI”和“以人为本发展AI”,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对“人本智能”的看法。感谢联想集团对本期节目的支持,前往【东腔西调】公众号可查看本次对谈精华实录。
大观天下志
:
https://mp.weixin.qq.com/s/NuA890iMPRH1J6wIz_VITw
感觉标题有点蹭热点了,跟deepseek的关系也就只有标题了
格兰多:但并不影响老师那么好的观点输出!
大观天下志
:
谢谢你的善意。这次标题“蹭热点”本意是想让更多人可以听到老师们的思考,因为这期内容是在DS出圈之前录的,所以确实没有提及DS,但我们传达的是“DS这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让人们过得更好”。未来拟标题的时候我们会再多斟酌一些
admin_test
admin_test
2025.2.07
讲道理,和AI关系不大
顾奔驰:我最近一直在想,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是否成立。“讲道理”面对人性,或者说面对人性的镜像,是否能让我们避免彼此毁灭?
卿卿如月:感觉定位不一样吧,硅谷101这个播客,或许有点帮助
4条回复
内容是真得好,跟标题是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何苞旦
何苞旦
2025.2.07
大家好,我是何必。录这期的时候,DS的高性价比还没技惊四座,其实主要是受到奥特曼和黄仁勋新年演讲的震撼和感召,也感谢联想支持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AI。~问题来了,春节已过,DS会改变大洋彼岸年初的技术设想吗?经济场域对技术决策的影响如何呢?我们还可以继续看看
StevenZhang1:刘擎老师是学者,学者的责任是对社会和技术现象和影响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甚至是批判,往往他们的观点是对立面的,他们的存在非常必要,我们需要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也是古往今来学者的存在的意义。
讲得挺好的,嘉宾输出有深度。ds或ai一方面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行为、思考方式,它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延伸,它或许正在慢慢决策着人类的发展,我们手中的火把是会照亮前方还是会反过来烫伤我们自己,都需要思考。
wekind
wekind
2025.2.10
很深刻的一期节目👍🏻
李叨叨
李叨叨
2025.2.08
其实这种非技术从人本方向思考和阐述的内容,在这时,格外重要
wekind:赞成
小猿3721
小猿3721
2025.2.13
32:13 “三无”这里的解释特别好
这两天一直在算 😂 来听听嘉宾的见解
35:14 嗯?竟然能听刘老师输出这么多 这是我不付费能听的吗
纪见青
纪见青
2025.2.07
紧跟热点😧
格兰多
格兰多
2025.2.27
1:09:42 是的,为什么不能允许慢一点,这个世界太快了
卿卿如月
卿卿如月
2025.2.12
我觉得 身为年轻一代,年轻的尾巴还在。一开始会有一种撕裂感,但是偶尔的整合会弥补也许是学期作为时间的记号,或者是喜欢的某个领域,某些课程作为时间的衡量。
但是莫名感觉,如果到了刘擎老师的年纪,也许会比刘老师更加的无法把控
雪沂
雪沂
2025.2.11
37:16 听到这里想感慨一下,老师们聊的话题确实给了我很多视角,很多现象我都没有察觉到。例如时间的碎片化和第三方ai的出现,我才意识到我确实会不自觉的想要去看看ai的思路也好或是给我意见
35:56 感觉老师想的很深刻
小李_N9go
小李_N9go
2025.2.09
今天的内容很棒啊!值得多听几遍
26:03 最近正在看他的《機器之心》,大預言家
听多了技术类的讨论,其实听下思想上的一个讨论也是个启发,在这个ai快速发展的时代,文科越来越落寞,议题的讨论容易被简单标签化,但我还是觉得这集让我有点意识到我为什么精神焦虑与痛苦,技术我用不到而恐慌,但我也无从反抗,仿佛只能等着被淘汰
咸魚Frank
咸魚Frank
2025.2.17
31:23 多条时间线共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