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 vol.24:蓝信封算法工程师访谈录 | 杨雅君:公益给我的生活续航蓝信封三百六十行,行行在写信

三百六十行 vol.24:蓝信封算法工程师访谈录 | 杨雅君:公益给我的生活续航

8分钟 ·
播放数3
·
评论数0
播客主持人:艳梅
雅君的“身份”太多了。在蓝信封,她是通信大使,是月捐人,还是书信博物馆馆长,活跃在蓝信封的每一片“空间”。在生活里,她是算法工程师、支教志愿者、民族文化保护倡导者。她在电话里慷慨激昂地给我分享了她些年的公益经历,看得出来,公益确实在给她续航。让我们走进雅君和孩子的故事——

00:56 

只要想就可以

我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外婆每逢特殊节日都会去帮助县城的困难人群,整个大家庭日常也都乐善好施,邻里之间也有很多日常互助。生活环境里的善举,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灵,在我幼小的心田种下了善良的种子。从小,我就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充满了同情,内心也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像长辈们一样,为更多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渐渐地,这种渴望化为实际行动。在老家,我积极参与公益组织,大学四年的寒暑假,支教、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活动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是学统计出身,但我在人工智能实验室经历了四年理论学习与算法实践,后来也从事着相关工作。曾经,在就业与读研的十字路口,我也曾徘徊犹豫,一度萌生出攻读社会工作研究生的想法,并在课余时间进行了自学。我憧憬着在专业的学术殿堂里,深入探究社会公益的理论与实践,渴望能以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式投身于公益事业的浪潮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历的积累,我渐渐发现,其实并不一定要通过读研这条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公益梦想。当下这样通过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活动和投身公益实践的方式,同样能够让我在这片充满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还多了一重职业技能傍身,说不定可以为公益活动提供一些特别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个打算,才让我在接下来的一场技术公益活动中与蓝信封结缘。

03:17

并非孤身一人

在腾讯的公益开发活动上,我看到了蓝信封的书信项目,它独特的服务群体和形式瞬间吸引了我。我觉得这种方式既能保护孩子们的隐私,让受助者感到被尊重,又能让帮助者灵活参与。

在与孩子们通信的过程中,无数温暖的瞬间让我铭记于心。有个孩子最初向我咨询家庭问题,后来家庭关系改善了,他又开始为学习成绩焦虑,面对他的困扰,我用心地给予了诚挚的建议,并始终如一地陪伴在他的身旁,如同一位忠诚的挚友。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他进步了二十多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满足。

后来这个孩子在英语学习上遇到困难,我建议他用打卡的方式来学习英语。由于工作的忙碌与生活的琐碎,也已经许久没有打开过单词打卡软件。但是,为了能够与孩子并肩作战,给予他最真实、最有力的陪伴,我毅然决然地重新拾起英语单词书。等待下次回信时,我会告诉他其实自己也在坚持学习,坚持打卡。我希望让他知晓,在他为了梦想而拼搏奋进的道路上,并非孤身一人,我始终与他携手同行。而不是像平常家长那样没有做到榜样的作用。我想给他一个印象,虽然我已经不是学生身份,但是我也还会努力地去学一些东西。

其实,在这一场看似我单向陪伴孩子成长的奇妙旅程中,我收获的又岂止是付出的满足感。正是在与这个孩子的通信往来中,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他所陪伴。

05:58 

公益给我的生活续航

除了写信,我还参与了很多其他公益活动。在上海,我参加过宝藏小屋的活动,也积极识别身边的公益伙伴共同行动。另外,我也有幸成为了蓝信封在上海地区的博物馆志愿者,组织过线下的读信、观影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交流公益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公益可以给我的生活充电续航,每一次跟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相处,都令我感觉自己内心又充满了能量。

参与公益,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在现实生活的迷雾席卷之下一次次找到启明星,并坚定自己的成长方向。每当收到孩子们的来信,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内心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工作中的压力也在这一次次的公益行动中得到释放,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明白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还在于与他人相互支持与关爱。我相信小时候那个暗自下决心的自己,爱出者爱返,我还会在这条路上走更远、见更多同伴。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