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85 对话微软中国CTO韦青:不是人类没有未来,是活成机器的人类没有未来知行小酒馆

E185 对话微软中国CTO韦青:不是人类没有未来,是活成机器的人类没有未来

85分钟 ·
播放数173692
·
评论数654

🤖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这是一档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投资,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我是雨白。

之前很多听众问我们,AI时代来了,小酒馆怎么不聊聊 AI?我说,我们不是不聊,而是在等合适的机会和嘉宾。这一次,终于等到了。

今天做客小酒馆的重磅嘉宾,是微软中国的 CTO 韦青。认识韦青老师是在去年年底,在中信出版社组织的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的分享会上,我是主持人,他是嘉宾。一开始我肤浅了,我以为他作为一个技术大拿,可能会从专业视角分享很多行业的洞察,但当他开口之后,我下巴都要惊掉了,韦老师旁征博引、博闻强识,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大模型,他对 AI 的观察和思考,很多都是我从未想过的角度,格外有启发性。

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当时那场分享会,只来了二十个人,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内容,必须得让咱们小酒馆的听众听到。于是我软磨硬泡,花了四个月时间,从冬天到春天,总算请来了韦青老师。那时他刚刚从国外回来,结束了一场微软全球的培训。我们的对话也从这场培训开始。

不过,与其说这是一场和韦青老师的谈话,我更愿意称其为一场宣言,对 AI 行业的从业者、对我们每一个使用者,每一个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的宣言——

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

相信我,接下来这一个多小时绝对值得你的时间。如果你听完之后,也能感受到和我当时同样的,智识上的兴奋与震撼,欢迎你把这期节目分享给更多的人。

🔗 官方地址

如果你所使用的客户端显示不全,请点此访问有知有行的官网查看全文

🍻 本期嘉宾

韦青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 时间轴

01:40  与 AI 热潮相伴而来的各种新名词:每当世界剧烈变化的时候,首先变的是话语体系

07:08  人是一种比我们想象中更易受骗的生物 🫣

15:48  技术制造者的职责:我们首先要告诉客户,这个东西表现出的所有行为,都是一种概率的计算结果,它不是人

17:39  「机器是人的一面镜子,人也是机器的一面镜子」 🪞

25:21  工程师们具备了打造「AI 白骨精」的能力,但大众消费者并不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34:45  各领风骚几十天的技术行业:没有领导者与追随者,只有现任者与挑战者

40:43  AI 会不会把我的工作取代?这是一个隐藏在真问题后面的假问题

45:01  何为通往智慧的道路?犯错,犯错,再犯错:真正的错误(mistake)一定要避免,但偏差(error)是永恒的

53:56 听话、苦干、不出错,这是机器的本分;而人类的作用是为世界提供异常值

61:57  人工智能行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写好说明书,就把它推给了大众

65:21 像重视食品安全那样重视精神食粮:你不会随便捡起地上的面包喂进嘴里

74:12  给普通人的三条 AI 智能时代生存锦囊 👛

79:22 人工智能代替不了达利,也代替不了吉卜力:机器人们,别陷入仿真之中 🖼️

🔍 猜你想看

02:32 在2022年2月8日(此处嘉宾的「2023年」为口误),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与科幻小说《雪崩》的作者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这次对话是微软播客节目 Behind the Tech with Kevin Scott 的其中一期。

03:51 韦青:二零二五之「十要十不要」

08:26 此处提及的是一种经典的视错觉现象,凹面错觉(Hollow-Face Illusion)

16:05 Scott Hanselman :微软的资深技术传道者(Technical Fellow),常以主讲人身份参与微软全球开发者活动,负责讲解Azure、.NET、开发者工具等前沿技术。

24:47 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简称KLD):在消息系统中称为相对熵(relative entropy),在连续时间序列中称为随机性(randomness),在统计模型推断中称为消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也称消息散度(information divergence)。

29:00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社会学家及哲学家。美国导演沃卓斯基自称受鲍德里亚著作《拟像与仿真》的影响,而在 1999 年拍出《黑客帝国》第一部。

43:57 此处引用的原文为:

The road to wisdom? — Well, it's plain and simple to express: Err and err and err again but less and less and less.

这句话出自丹麦科学家、设计师、诗人皮特·海因(Piet Hein,1905–1996)的短诗系列《Grooks》,他活跃于科学、设计和文学领域,并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有过交流。

54:37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加拿大传播学家,以提出“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和“地球村”(Global village)等概念而闻名,被誉为“媒介研究之父”。

55:46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是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

65:41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工程师,发明家和科学行政人员。他尤其以模拟计算机和 Memex 而闻名。

65:43 司马贺:本名为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美国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1975年图灵奖得主,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69:28 Lex Fridman:俄裔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科学家,知名的播客主持人。他因主持 Lex Fridman Podcast 而广为人知,该节目以深入访谈科技、哲学、政治等领域的杰出人物著称。

70:51 此处提及为 Andrej Karpathy 讲解大语言模型原理的 YouTube 视频:Deep Dive into LLMs like ChatGPT

79:22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艺术家,超现实主义画家,下为他最知名的画作之一:

《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

🌐 知行小酒馆的公告牌

🧰 家庭财务工具箱

信息已成洪流的 AI 时代,关注自己,想清楚未来的目标,并如实记录当下,可能会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掌控感。

我们 有知有行 App 的有行模块,已经逐步升级成为了你的家庭财务工具箱。这套工具箱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记录和看见自己有多少钱,你的家庭资产是如何分布的,分配得是否合理,以及你是否有把家庭资产暴露在了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如果你是新用户,我们尤其推荐你从家庭资产记账开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有钱。

升级 有知有行 App 到最新版本,就可以体验到了,去试试看,希望你会喜欢。

📮 我们有个信箱!给我们写信吧!如果你在投资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欢迎给「知行小酒馆」写信。不管是你苦恼于不知道怎样才能存下钱,还是纠结于怎样才帮身边人弄明白某个投资小问题,只要是关于钱的问题,都可以来信倾诉。虽然精力所限,不一定每一封信我们都会回复,但我们保证每一封信都会认真地阅读和保管。 来信请寄: allinthebeer@gmail.com

🍻 我们是谁?「知行小酒馆」是有知有行出品的一档分享投资与生活的播客节目,每周五晚八点更新。我们关注投资理财,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在我们看来,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有知有行成立于 2020 年,目前在陪伴投资者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投资,下场实操。凭借在投资领域的良好口碑,有知有行在初创阶段已与一大批忠实用户同行。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不仅帮助投资者学习投资,也能让大家在有知有行安心交易,踏实赚钱。欢迎在「有知有行」社区 和我们互动交流

🛰️ 不管是在有知有行,还是小宇宙、喜马拉雅、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豆瓣、三联中读、蜻蜓 FM、荔枝播客、微信听书、Spotify、Amazon Music、Google Podcasts,以及 Overcast、Pocket Casts、Castro、Snipd 等泛用型播客客户,我保证你都能找到我们的三档节目,《无人知晓》《知行小酒馆》和《投资ABC》。

🎺 创作团队

嘉宾 韦青|主持 雨白|后期  明睿|制作 雨烨 星星 |单集封面 Recraft

免责声明

本播客所述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持人及嘉宾对投资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提醒您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依据或使用相关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有知有行联系并取得同意。

展开Show Notes
这一期真的可以封神,现在的大论调就是AI是大趋势,不学习进步就是落后挨打,要全民AI。一个就是唱衰文科,但我不这么觉得,今天听了这期节目感觉有了新的支撑力。技术狂潮来临的时候,文科培养的底层逻辑和精神厚度是真的会难能可贵
听友代码888:目前的舆论不是唱衰文科,而是唱衰文科生,文科的困境是文科教育机制的困境。“文科培养的底层逻辑和精神厚度”并不一定出现在文科生身上,而是看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到达了哪个阶段。而文科类的人才结构性矛盾也很难调和,文科精英的思想成果可以快速复制分发给全社会,对普通文科生的需求并不充足。
Echo_zrUC:同感,并不支持文科无用。个人体验,在快节奏高压生活环境下几度情绪崩溃,每次把自己从谷底拉起的都是记忆里的某段文字、旋律,是学生时代背诵下的诗句。
5条回复
LearnWise
LearnWise
2025.4.18
韦青老师给《英伟达之芯》这本书写的序比整本书都精彩很多。
Nephee:我也是因为这篇序知道韦青老师的,写的太好了,看了好几遍
LearnWise:在最后面了
17条回复
听话,苦干,不出错确实应该是机器人的特性。人还是要像人,不能像🤖
周灾饿:还不能有情绪,情绪还要稳定,就是把人当机器
这期听的很难受,倒不是大佬不好,而是雨白提出的问题,大佬基本不直接回答,先告诉你你这个问题很好,然后拔高到很大的层面讲一些很空的个人主张,行业应该怎么样,ai 从业者应该怎么样,价值观怎么样,教育应该怎么样....很强的说教味,充满话术。总结下来,告诉你你别去跟 ai 竞争,要避其锋芒,去搞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整个逻辑发散,不接地气。雨白扳了几次都没扳回来。听完了,没啥收获,还累😮‍💨
HD262725d: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版的答案,这就是受之前机器人式教育所带来的思维定式,总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有些问题,别人根本给不了确定的结果。
黑猫枕头:分享一点我的拙见,感觉其实就是很难回答。比较残酷的一点是,可能其中一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被淘汰,新技术出现会很无情地淘汰掉一批人,如何保障社会的稳定我猜可能这个是需要政府来做一些引导和建设。关于教育方面,这个话题太大了,举个例子可以,但如果系统地给建议怕是很难。重点收获可能是了解目前大语言模型的底层逻辑,毕竟很多人还不知道。大的叙事像是一个道,给你一个行事准则,像具体每个人的问题在术的层面还需要自己去思考吧。
41条回复
Somnr_ruXl
Somnr_ruXl
2025.4.18
资本把人异化成机器、工具了😂
flyisland
flyisland
2025.4.19
1:00:46 大佬有点脱离群众了。怪不得主播前面提到几次普通人工作被代替怎么办,大佬总绕回到全人类的这个高度。
帮我系一下鞋带:大佬讲的是道,不是术,因为ai取代普通工作这件事上目前没有靠谱的术,如果你非要追求术,你可以去试试大佬讲的“恐怖卖货”“焦虑型营销”的那些课程
sherylsun:这个有点像一些政客给Black lives matter黑命贵的回应是白命也贵,所有人命贵一样在故意弱化问题,对于AI会对普通人产生什么影响,大佬的回应就是你要变得更好,人类要变得更好
9条回复
Ass嘟嘟
Ass嘟嘟
2025.4.18
「✅AI 热潮」
当AI成熟之后,就称它为软件。
每当世界剧烈变化的时候,首先变的是话语体系。因为新的既得利益阶层必须要把旧的既得利益阶层改掉,靠概念改。
不要把硅基真的当成生命。
这是个信息时代,并不是智能时代。真正初心是人类能不能应对信息的挑战。
当机器能够通过电子的方法形成信息的时候,人类社会就将进入一个非常混淆的时代。
四个信:信仰、信心、信任、信息。

「✅人」
人类社会的信任,由于机器不断生成符号,在极速被打破。
当机器能够生成,能诱骗/引导眼耳鼻舌身认为它说的是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没有了(AI幻觉)。
凹面错觉:视错觉现象。人的感官器官很不完备。
人类,对自己自身极度不了解。
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技能是“问对问题”,问的问题是真的问题吗?
三个阶段:想清楚 → 说明白 → 做得到。
进入信息文明时代,思想也是一种行动,即“说”也是行动。
IPOF:看任何事情、问题,首先明确问题空间,再明确方案空间。
想明白:别受骗、别自欺。别受假消息的骗,别受世界常态概率分布偏差的骗。

「🪞机器」
它不是人,表现出的所有行为,都是一种概率的计算结果。
大模型是由人类语料喂养的,人工智能的所有能力都是人的善恶的体现。机器是人的一面镜子,人也是机器的一面镜子。
你的提示词就是一种引导和诱导。它已经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学进去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约束它,让它不表现出违反人类价值观的动作。
一定要能所知辩,它不是人,不断的跳下一个概率分布(KL散度)。并非一定要选概率最大的,因为温度的作用。

「🪤祛魅」
把人脱离开容易被机器魅住的潜在陷阱。
工程师们具备了打造AI 白骨精的能力,但大众消费者并不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要不要造的决定,不应只由能造出的人决定,得由需要享用服务的人决定。但要说清楚,它不是一个人,就是一个机器。
不要跨类,不要把它诚心的用到人类不擅长的地方。
智能体要有自己的能力的话,是在它自己的函数、自己内部有一个正在学习的神经元。跟本地模型、云端的大模型性质是不一样。

「✅现任领先者」
各领风骚几十天的技术行业,不要过早下结论。
在技术行业,尽量不要用领先者,最好把自己想成是一个暂时的现任的领先者。
这个行业不尊重传统,只尊重创新。赶紧下山,爬下一座山。

「❓AI取代工作」
这是一个真的问题,这是一个隐藏在真问题后面的假问题。
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目前人类做的很多工作内容,有可能。但真正的问题是人到底应该做什么工作?
我们是被一个在工业文明下异化成了的机器人。听话、苦干、不能犯错。
正确的利用语言和看似正确的利用语言的差别,像闪电和萤火虫,都亮但本质的不同。
人本不应该这样单纯追求听话。

「✅智慧」
在机器不断回归到均值,人的价值是靠差异值、靠离群值,靠出错的值(纠错)探索出新的回归值。
爱迪生: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在证明此路不通。
偏差、差错是两个概念,真正的错误一定要避免,但是偏差是永恒的。
不是机器叫机器人,是我们才叫机器人。人不应该是因为恐惧而进步。现在因为(共识)没有主观能动性,变成机器人,因为恐惧才进步。
不是机器在吓唬你,而是机器捕捉到人类的恐慌,机器是一个回音壁。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文明是否有能力驾驭这种机器能力。
第一条路:你的感觉器官误导你,直到把人毁掉。
第二条路:星辰大海,让它帮你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第三条路:了解自己,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心灵的升华,
驾驭和利用机器,把现在的繁琐的、不喜欢的工作解决掉之后,继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同社会。

「🪐星辰大海」
机器人(人类)的工作被自动机(AI)替代,是必然会发生的。
三错法:认错、知错、改错。
当“机器人”的工作被自动机替代之后,解放了真正的人类的算力,思考真正该人类思考的事情,找回自己的人性。
听话、苦干、不出错,这是机器的本分;而人类的作用是为世界提供异常值。
未来的教育:老师给问题,学生探索,由机器给解释,解释的结果反证学生探索的方向。帮学生设计提示词,学生交的作业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人工智能说明书」
真正的问题是没有准备好人工智能说明书,就把它推出去了。
机器是被教出来的。教、学、演习、利用、优化五字法决,是智能能力的构造。
现在文明时代挑战麻烦的是,数据安全跟文明安全等价。但是文明安全要的是数据分享,数据安全要的是数据保密。
Ass嘟嘟:「✅精神食粮」 像重视食品安全那样重视精神食粮:你不会随便捡起地上的面包喂进嘴里,机器也不会。 污染AI:由数字信息造成的文明污染。现在的大模型学习,不可能在网上随便拿消息了,因为已经被很大的污染了。 真正的挑战不是自动化,也不是代替人。真正挑战是使人类的大脑丧失功能。锻炼自己的精神肌肉,吃干净的、适量的食粮。 信息文明时代的零信任原则:默认所有的都是偏的、假的;所有的摄入的精神食粮要验证和确认,验证它是真的,确认它是符合概率分布的;数字信息的有限量摄取原则。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享受大自然。 它是一个概率模型,不要让它做确定性的事。它的知识最可靠的就是人类几乎没有歧义的知识。 你要问它的是两个数大小该怎么比,而不是让它做9.9跟9.1谁大谁小。 人类要拿机器做一个你做不到的事情、你想知道的知识的学习。 「👛AI 智能时代生存锦囊」 1)把自己对信息的消费度降下来 让大脑神经停下来休息。现在大脑正在迅速的像肉体肥胖症一样,变成“大脑肥胖症”。 认清初心,达成共识,安守本分。想清楚你的初心是什么,你想活成什么样的人。 2)常识 人能不能抵御由机器造出来的幻象。 人必须得保留的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3)刻苦学习 不是拼命学习。不断的探索,但别那么早下结论。 「✅未来」 对工具的利用。 你能用AI实现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我能做到,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人工智能代替不了达利,也代替不了吉卜力:机器人们,别陷入仿真之中。 人工智能时代,答案是最不值钱的,是你的问题很值钱。
Ass嘟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AI智能,最重要的是问问题,让它做你做不到的事情、学习你想知道的知识,它可以替代我现有工作,但一定会有新的思考,回归人性、提供异常值。
3条回复
致评论区的朋友:急不可耐地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解法和答案,也是特别机器人的一件事🤖⚙️📠
星星月亮一起闪耀:说得好,问题永远比答案重要
雨白
:
火哥说的对🐶
3条回复
Larry919
Larry919
2025.4.19
15:36 别受骗,别自欺。年过30,我觉得后者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受骗就是因为自欺才受骗的。
Jilha:很同意!
Catherinnnne:因为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straybirdya
straybirdya
2025.4.18
“各领风骚几十天”🤣变化真的太快了。
GOOD棒
GOOD棒
2025.4.18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就是想不明白 别受骗 别自欺
🈶️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和逐字稿
需要可保存学习(复制到手机浏览器打开保存即可)
🔗:https://pan.quark.cn/s/1b0dc46e5dbf

笔记(部分)📒:
✨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否有必要深入理解这些AI领域的专业名词?
虽然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追和考虑这些名词,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解决这一问题是必要的。

✨受骗在于什么?如何避免受骗并正确理解信息?
受骗在于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中,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虚假的。这些信息对社会状态的描述实际上是一个概率分布,例如经济的好坏、行业的发展潜力等都是动态变化的。即使看到准确的消息,由于信息的多面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形成一个对当前社会状态概率分布的判断。
1️⃣ 首先要区分假消息和对常态概率分布偏差的认知;
2️⃣ 其次,要意识到我们五种感觉的粗糙性,需要通过判断和机器辅助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同时要注意机器也可能成为幻觉来源。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和使用有何启示?
人工智能并非人,其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是基于概率计算的结果。喂养人工智能的语料决定了它的能力,并且所有AI能力都是人类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因此,约束和安全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包括合理设置提示词以进行诱导,以及控制模型生成内容的“温度”,即概率决策机制,以确保其产出符合人类价值观。

✨如何看待目前智能体技术相对于未来愿景的位置,以及如何对待现有技术成就?
目前的技术成就如同北京香山的鬼见愁,可能是由于当前条件限制而未能认识到其实际价值。然而,不应固守现状,而应积极寻求突破,如同不断攀登更高的山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定位,决定是否要“下山”追求更高的目标,以实现长远发展。

✨真正的挑战是什么?
真正的挑战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而在于我们应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应该思考在这个高度自动化的时代,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定义人的价值,并探讨如何设计机器以帮助人类解脱劳作。

✨未来人类文明面临的主要抉择有哪些?
主要抉择包括沉迷于虚拟现实世界,享受由AI提供的美好体验;通过AI拓展认知边界,从事星辰大海般的探索;了解并提升自我,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心灵升华;以及保持与机器的距离,不被其完全取代。

✨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在于机器人的工作被自动机替代,但真正的问题是人们如何找回自己的人性,避免被机器取代后失去独特性。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何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未来世界,避免培养出只能应对被自动机替代的工作的孩子。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家长应该如何调整教育方式?
家长需要找回自己的人性,并意识到不能仅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来教育孩子。应转变教育方法,从告诉孩子们答案转为引导他们如何有效利用工具,如ChatGPT,进行探索式学习,设计提示词提问,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提问。

✨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应对新的挑战?
我认为真正的挑战不是自动化替代人,而是使人类大脑丧失功能。因此,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精神肌肉,即通过验证和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及符合概率分布来应对信息洪流。具体来说,首先要默认所有信息都是偏颇和不真实的,并且所有进入我们视野和听觉范围内的信息都需要进行验证。这意味着要借鉴网络安全中的零信任原则,对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并通过系统工程中的验证和确认(verify和validate)来构建正确的认知。
✨面对海量信息和AI制造的不确定性,应该如何应对?
应该有限度地摄取信息,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辨性思考,而不是完全依赖机器给出的答案。要明确人类知识的可靠来源,避免让机器去做概率较低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需要确定性结果的任务。同时,要保持身心健康,重视心理健康,认清初心,达成共识,安守本分,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是用机器去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探索未知领域。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AI智能文明时代,有哪些生存法则或建议?
1️⃣ 首先,降低对信息消费的度,保持身心健康,因为大脑也需要休息,过量的信息摄入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2️⃣ 其次,认清初心,达成共识,安守本分,重视人的本性和人性,保持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3️⃣ 最后,不断学习和探索,但不盲目追求快速结论,做到知行合一,保持对人工智能使用的批判精神,以避免被替代,找回并坚守人性。
GOOD棒:https://pan.quark.cn/s/1b0dc46e5dbf
专注说我是效率:你是大善人!
5条回复
jhwei
jhwei
2025.4.19
1:11:43 通篇听下来,嘉宾是“向善”的,毫无疑问。但是社会不只有为地球文明不懈努力的人。正如,我去不了清华是因为我不想吗。AI如果不忙我解决了写报告总结文档这些事,我哪里有时间去为人类文明努力。同时,我已经上了一天班,我就想赛博算算命,还要被说教不要做无意义的事。
不焦虑是对的,要理性也是对的,再无限制的拔高,无限制的上价值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贩卖焦虑
燕七0521:同感,不太接地气
12:44 想清楚,说明白,做得到。拨云见日!!
flyisland
flyisland
2025.4.19
55:48 笑死我了,韦大佬一定是很喜欢西游记,却又很厌恶红楼梦, 主持人说了N次风月宝鉴,韦大佬都不肯接茬
Wssssss_5o4Z: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森林大栎栎:计算机从业人员的文学水平很有限的,能这样不错了
sherylsun
sherylsun
2025.4.20
我觉得大佬谈艺术风格的时候有点避重就轻了。LLM没有达利/宫崎骏的思想和灵感是事实,但在我看来如何保护创作者版权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不能说大家要变得像达利一样有思想,会提正确的问题,就自然不会被取代了。作为科技行业牛马,我觉得这个大佬和我司大佬都差不多,因为大佬们觉得自己是达利,是宫崎骏
Synxx:1:09:36 自诩精英的“人上人”叙事,浓浓的领导训话风和华夏爹味。有价值的内容都是海外培训里老外的观点,回到本人就是知乎式提问、天地人道的缠绕(只知道水浒聊斋)。“AI不对我才对,你认同AI因为你不如我懂”。
森林大栎栎:还凑合 没那么糟
3条回复
Feng_zUT7
Feng_zUT7
2025.4.19
爹味儿十足
青漓on
青漓on
2025.4.18
44:05 支持,一味听话、守规则、苦干是机器人要干的事,不是人要干的。
ciiiiiiircle:可现实
这一期对于高度关注AI的从业者和偶尔才关注并有些焦虑的其他行业人员的听感应该会差别巨大。
对于从业者来说,全文对AI的定义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有的时候以agent的工具目标去讨论,有的时候以目前的基础大模型水平去讨论,有的时候又以宇宙终极AI回答42的畅想去讨论。
而对于其他平时没有时间关注AI又有点焦虑的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喝了这碗鸡汤。
听友代码888:现在身处高位的AI从业者都是这套话语体系,谈到“AI助教”就是AI拥有准确性,谈到“AI信息生成”就是AI没有准确性;谈到“agent”就是AI不会犯错人会犯错,谈到“基础大模型”就是AI会犯错人不会犯错。看你想说什么了
Synxx:“全文对AI的定义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切中要害。我一个AI喵呜都听出了这种跳脱的不一致性。这种失焦显得发言者要么不是自己也不是真懂,要么就是揣着明白在忽悠。
3条回复
很水的一期,原因你琢磨
Synxx:开始没几分钟硬塞佛家五感就在注水了
Jessica皮
Jessica皮
2025.4.22
为什么这一期 明明很精彩,一看评论区却两个极端的严重,不是批判精英大佬不接地气就是批判没有答案和解决方案,这就好像你在和一个家长说不要鸡娃,他说是你不懂当前局势是一样的语塞,套用雨白最后的话:机器人们,觉醒吧~(也是for myself)
迷失的贵族:对牛弹琴是个神一般的典故
森林大栎栎: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