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深入讨论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常某发起的针对其导师宫某的网络举报事件。
举报视频中的一份105页的PPT把这组师生关系彻底撕裂在公众视野前,让人不仅看到了两个个体的悲剧,还有权力结构阴影下的时代症候。
今天我们四人带着各自视角视角,尝试解剖这个充满拉扯的网络审判罗生门。这场辩论逐渐超越事件本身,拆解成了更具体的话题:学术权力的私人化、取代正常维权渠道的网络举报、舆论审判快过制度程序......我们在辩论里摸到了很多不可言说的暗礁。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是否下意识地沿袭着一种绝对不能苛责弱者的“唯一的正确”?网络舆论意外的站“上位者”是否也干扰着我们的理性判断?
这次讨论没有封闭式答案,但留下了关于权力、性别、畸恋、理智、感性、制度、举报等等一系列想法。
本期内容:
Part 1 核心事件与权力结构
02:45 全网热议:性骚扰指控引发动机立场大辩论
06:30 权力优先于感情:社会关系分析的底层逻辑
09:43 师生恋禁令:权力不对等的预防性设计
14:13 情感与权力的优先性辩论
Part 2 维权困境与畸恋关系
26:38 「完美受害者」不存在:对弱者的道德要求总是过高
32:52 三年谋划的动机谜题:正义诉求还是逐利算计
39:10 以爱之名:恋爱脑都是情感勒索
43:31 天下苦无爱久矣:宫老师的梦女投射
Part 3 社会机制与文化变迁
48:58 数字时代的举报文化:网络公审替代申诉渠道
55:59 社会机制不畅时的自救策略:道德审判作为补充性正义
58:34 校方快速处理不应舍弃程序正义
另外 刘主播揣测常的动机 就算常的动机不纯 或者他们就是真爱而后面闹掰了 也因为宫和常从一开始就存在权力不对等的关系 所以无论外界怎么猜 怎么辩 宫就是理亏和违反了教育规范的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 宫就不能和学生产生这样的关系 而和男男 是否是真爱 无关 如果真的是真爱又这么放不下 那么二人就应该有一方放弃目前学业或职业 解除权力和利益关系 那么才能开始聊感情这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