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家园:把自己“扔”到山上生活,我们可以更快乐一点|别任性164期

任性家园:把自己“扔”到山上生活,我们可以更快乐一点|别任性164期

92分钟 ·
播放数4735
·
评论数61

劳动节假期快乐!

本期嘉宾是我所居住的村子里最年轻的新村民之二,莉莉(98年生)和里奇(99年生),来自成都和天津。这两位邻居最近都从村子的居住区搬进了山里,分别在村子水库的两端租了一个很便宜的小房(一个没水没电,一个有电没水)。我与她们交流了上山生活的决定,以及过去一年多作为新村民的生活体会。女孩们的积极探索和自我觉察让我钦佩和欣喜,相信对于同龄的听友们也会有所启发。

“我们都在游不完的泳池里;我们都在跑不完的跑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可以更快乐一点。”

任性家园”系列是关于主流之外的多元生活方式以及它们的实践者。往期“任性家园”包括:

119期:在欧洲的生态社区生活了一年,我的疑问更多了

124期:我们不想夸柏林

128期:在农村生活,是让我们很有安全感的事

133期:彩虹宝宝的新村民生活,我们继续勇敢,希望你也一样

139期:住在村里的我,靠什么养活自己?

144期:我是第一位新村民

151期:我们有拿回生活的“魔法”

155期:如末日松茸,在村庄废墟上的缠绕与共生

✨任性广告时间:

本期节目由我们的老朋友「小雨伞保险经纪」和你一起收听。

「小雨伞保险经纪」是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秉持着让用户“明白买,放心赔”的理念,从保险专属定制方案到理赔协助,一站式解决所有保险难题,为你之后的人生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小雨伞为「别任性」听友们准备了2个独家福利:

1. 原价68元,现在1分钱,听友们即可享受小雨伞1v1专属保险顾问咨询。咨询链接🔗:www.xiaoyusan.com 

2. 关注小雨伞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免费领取1份女性防癌险,16-65岁都能保。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多,未来也越来越无法预估,与其焦虑,不如提前规划,把人生的风险缺口堵上,才能更放心大胆闯荡。祝大家安全而自由。

—————————————————————

Patreonwww.patreon.com

爱发电”:afdian.net

另外别任性粉丝群有二群了。添加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 等其他泛用性客户端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爱发电|等

RSS 订阅:https://feed.xyzfm.space/uhfae7xlb9ub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4:30 大部分来乡村生活的新村民有一定社会积累,但这两位年轻邻居的经验和路径则不大一样:里奇和莉莉以前分别做过什么工作?工作了多久?为何来到大墨雨村生活?

12:12 两人与本村酷儿青旅「奇境吗?」的关系

13:45 作为「奇境吗?」前经营者之一,里奇也曾“家大业大”,有地有鸡,“我在村里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种地。种地让我快乐。”虽然来村之前并没有种过

17:05 莉莉则在农村长大耳濡目染,从小就会种水稻,种地和做饭技术高超,但因为负面的家庭经历和成长经验,对这类劳动毫无情感

18:30 曾经的“亚比” city girl 里奇,通过生态种植实践生态女权主义(以及“懒人主义”,头一次听说种地以“两根”为计量)

22:00 莉莉与做饭吃饭的复杂历史与情感

24:05 莉莉去年持续的自我空投(沙溪、泸沽湖、泰国、内蒙、韩国),“想借助地理上的移动找到存在的意义”,出国时在边检经历惊险和应激,禅修时发现“我无法和自己相处”,以及关于无常和疼痛

32:55 因为去年做了两个月搬运工,莉莉发现自己比1米8的男人还有力气——这个经历“重塑了我对于劳作的感受”,也成为她现在独自进山生活的底气

36:02 在国内我们会因为语言相通,误以为理解彼此,在语言不通的环境反而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37:45 里奇在来村子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陌生的人际环境中压抑自我,大学时期的“臭屁宝贝”变得胆怯、畏畏缩缩、不像自己,直到有人看到了真正的她

40:30 同龄人的共同困惑:我们到底喜欢什么?我们可以做一生的事情是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如何才能得到那样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社会化的难度“我觉得目前自己是一个很虚的人,没有一个稳定的轴能让我立足,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村里”。等年龄大了,这一切会变好吗?

45:55 没怎么上过班也没什么储蓄的两人,是怎么“解决”经济问题的?莉莉:完全没有钱,纯靠随机和冒险探索“如何用最少的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物质上的“苦”并不让她痛苦,空虚和失去才是“苦”。

【这里提及的“古月”是我发起的「女性生活者联盟|WWMT」的群友,在沙溪有一个果园,同为群友的莉莉曾去短暂居住。「女性生活者联盟」(WWMT)的目标:寻找并连接更多女性的生活建设者(建筑、设计、农耕、生活用品制造、食物相关等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基础条件的行业或技能),促进女性之间的技能交流,鼓励女性个体的终身学习和DIY,看到并且庆祝女性才能,并调动女性的自我组织力,在未来形成一个无中心的互助体。欢迎关注或加入。加入方式请看这期节目

里奇:“与钱的关系很保守”,所以有存款;上山生活后条件不便也让生活更加生态环保(比如洗碗的水循环)

55:05 两人选择山上生活的共同原因:不是为了吃苦,而是因为这样的生活让我快乐/平静;但最深的安全感跟环境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有自己能给自己

1:00:25 现在最首要的生活任务:听到自己,回归自己,练习拒绝,学会取舍

1:05:50 里奇检视自己在社交中的“讨好”和“伪装”:或许是因为对于体验的渴求,不想失去任何可能性,也可能是因为进入村子的“社会”后,(错误地)感到自己不够厉害不够好

1:10:30 本该宜人美好的“礼物经济”和邻里互助,为何让我们感到压力?这也是因为”自我“的孱弱吗?

1:17:10 如破土的小苗,或者旺盛的野草,找个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把自己养大;创作,或者像狮子座一样创作和雕塑自己也不错

1:20:10 莉莉:“我需要的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父亲,而是独立。”

1:21:50 里奇:“学会取舍的意思是不再去强迫自己,以及接受,包括接受自己仍然会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不像自己的样子,不再消耗精力与自己作斗争。”

1:24:30 接受流动的自我,面对恐惧,与不确定性共处

1:29:25 表达未尽,语言太轻又太重,只有生活和体验本身是不可替代的。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

展开Show Notes
Alexwood
Alexwood
2025.5.02
置顶
小雨伞的专属福利在此:
1⃣原价68元,现在1分钱,即可享受小雨伞1v1专属保险顾问咨询。咨询链接🔗可从shownotes点击或者复制粘贴👉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8493&chn=tf-yp-zt-team3-corazhang-brx-250416-01#/entry
2⃣预约咨询的同时,关注小雨伞公众号并回复「别任性」即可免费领取1份女性防癌险,16-65岁都能保~。
堵上人生风险缺口,更大胆地闯荡未来!
R_in_Summer
R_in_Summer
2025.5.02
听到莉莉,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高敏感察觉和缺乏家庭理解托举交织在一起是很痛的,但是这是天赋啊,绝对不会缺乏技能。坚持做喜欢的事,多尝试下,会在这条路上不断遇见自己的。有的是时间,还那么年轻,何况永远都不晚👍🏻
35:00 啊好感动~你一直都行,只是不知道。但现在你知道了,真好啊❤️👍👍
德西卡
德西卡
2025.5.02
1:15:55 Alex说的太好了!女孩儿们的聊天也很美好,其实让“帮助”变得寻常,让人与人的关系放松一些,不正是脱离当下“城市生活”所期待的那种理想状态吗。感觉gen Z确实很辛苦啊,除了有我们所有人都会有的“20岁迷茫”还要试着走出建立了20年的对人与人相处模式的惯性,但相信大家都会慢慢变得更好的。关注Alex的实践,也很喜欢听村民访谈,大家加油!
HD1005125r
HD1005125r
2025.5.13
喜欢两位女孩真诚的分享,我都看到有自己的影子,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吴俊_JzrU
吴俊_JzrU
2025.5.10
这么年轻的生命能有这样的体验和感悟,好难得,喜欢这两位姑娘,听你们的故事,带给自己很大启发。第一次听别任性,朋友推荐的,要继续挖宝藏。
1:09:11 谢谢两位嘉宾的真诚分享,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与世界相处的试探方式,认知自我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把握社交和自我的边界也是很难平衡的,我和嘉宾的年龄相近,你们的经历分享对我来说很重要。谢谢💕
八爪梨
八爪梨
2025.5.08
34:35 好厉害的莉莉!四十斤的橘子搬500箱!难以想象
太棒了,这些分享很有启发,感恩❤️
EMMA_MA
EMMA_MA
2025.5.03
1:12:31 联想到齐思钧上无聊斋
简里里?总结说
我们说的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也许都不是外界给的
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也许我们的担忧都是我们内在的。
VelaH
VelaH
2025.5.11
在另一期的播客里也听到过Alex表达过这个观点“我一点儿也不想要重回20多岁,20多岁的那段时间真的太艰难了。”我狠狠地赞同,因为目前为止,我生命中的重大变故、人生的巨大转折点、甚至让我几近抑郁的经历,统统都集中在童年——20多岁,现在30➕,我常常庆幸也时常感谢自己“谢谢你扛住了”
VelaH
VelaH
2025.5.11
丽丽说(大意)“因为在外国,彼此语言的不相通使得我们不会轻易地去批评对方”“我们以为语言相通就天然地能理解彼此,但事实上,语言相通的人并不一定存在于同一个世界”好一番哲学家体察,丽丽好厉害,竟然能如此敏锐地捕捉到这些。
八爪梨
八爪梨
2025.5.08
45:28 啊!是的! 我也一直觉得村里的人都很厉害,有半年都在焦虑自己要怎么谋生
AceG
AceG
2025.5.04
23:51 这个姑娘物理意义上虽然逃离出去家庭了,但是心里并没有解放自己,从烧饭这事儿能感觉出,责任心很强,但是过分看重他人眼光,导致心累
susanwwen
susanwwen
2025.5.03
非常好的两个不一样的年轻人样本
感觉很拧巴
Alexwood
:
不欢迎不请自来的评判
追风老少年:还不是因为你节目做的太优秀,被推到我首页了。
3条回复
Zudy
Zudy
3天前
52:23 好牛…
1:17:58 小苗这个形容好可爱听的人哈特软软🥺
十年前在波兰两个月,那种氛围让人不自觉的有种禅修的感觉。现在来到沙特刚一个月,也有一种禅修的感觉。禅修看似简单,实则一点不简单,把自己与手机和互联网隔离这一项就非常不容易。现在想来,童年在农村的那种环境下生存,其实就是一种禅修:没有互联网,没有任何电子通讯手段,没有音乐,没有电影和电视剧,没有任何电器,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车,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那时并没有觉得这种环境有什么不好,现在倒觉得那种环境在某一个层面上其实挺好的。
VelaH
VelaH
2025.5.11
这种“对于陌生人的善意和无条件的馈赠总是感到不安,并且害怕无以回报”的感受,让我想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老师的观点,他说(我只能凭借理解还原大意)“高度的城市化建设使得人们从部落和社群的共同利益转变为私有制,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后,私有制经济高度发达,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变成了利益交换,距离也越来越远,因为隔壁住的人你不认识,周围的人都是短期关系、而不再是长期关系,所以利益交换成为了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交往的主要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随之变得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