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们的女性主义:解放自我还是作茧自缚?宣之于口Lost in the Loop

反思我们的女性主义:解放自我还是作茧自缚?

36分钟 ·
播放数283
·
评论数18

嗨!欢迎回到 “宣之于口Lost in the Loop”, 我是之之Lexi。

我常听身边的女性朋友说并不觉得自己的性别身份多么特殊,难道我们日常中真的每时每刻都必须要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吗?以及,在体验了国外的女性主义课堂后十分迷惑——研究女性主义还有什么意义?

过去“激进”的我也许会将这些想法通通打入“温和”的冷宫不予处理,而今天的我想跳出女性主义的圈子思考女性主义,我们过去、现在、未来做的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

本期播客我会以个人了解到的理论和个人经验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当真正该说话的人群体失声时,我们替她们说的话算不算数?

我们真的能共情其他人吗?

我们加入女性主义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伍尔夫“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究竟现实吗?酷儿理论好在哪里?

我完全不是一个会因为他人观点而愤怒的人,非常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与我交流!

2:48 混合状态的心灵“利维坦”——不只是国籍,更是文化性

4:20 当基本安全成为问题:“割礼”,裹头巾出门,未成年出嫁

5:17 站在局外人视角重新审视“我的pronoun”是否比“怎么活下去”更重要

7:03 异国女性主义课堂:两个les妈妈家庭的白人小孩大谈父权制家庭弊端

7:46 我有什么权利讨论“女性移民家政工作者”这个我不会接触的群体?

10:14 被想象的经历,被代表的声音——毫无相关经历的我如何谈reproduction labor(生育繁殖劳动)?

11:11我的好莱坞制片人老师说:“不要去讲你完全一无所知的故事”

12:19 当女性主义只在学术象牙塔内流通,“讲故事”是否成为自我取乐?

13:20 人在本质上究竟能不能共情别人?“假如下一个是我呢?”的“假如”究竟有多少分量

15:33 当“社会想象力”成为高尚的标志,就出现了无数钟爱“替别人说话”的人

17:25 加入女性主义圈层是为了什么?从“妈”变“爹”是结构语言的力量?变装小视频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多久?

19:21 迷茫时期缺失安全感,女性主义帮我找到归属感和意义——回头看:我还痴迷吗?

·女性主义很容易变成各种各样其他的主义 我们的表达更多的不再是“共同经历”而是“各自想象”

20:21 “女性主义者”不是“可以”自我定义,而是“只能”自我定义——读学术著作的女性主义者?还是卖美妆蛋的网红女性主义者?

21:38 女性主义的大气层内部生态——各种个人主义的交织

22:19 抱团取暖是仅出于身份认同的需求?

·人之所以把自己定位在拥有某种强烈主张的社会身份之下是否只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更好”?

23:15 谁健身?谁结婚?谁“服美役”?谁背刺?当女性主义成为“个人主义”的镜子迷宫

 24:19 女性主义内部的“茧房”——当大气层变为同温层

25:17 既然女性主义是一种视角,那我们真的可以选择不采取这个视角吗?

26:02 伍尔夫提出“不受性别视角局限”的incandescent & unimpeded,而我们真的有“不愤怒”的权利吗?

27:03 在生活中彻底隔离男性?这种不得不采取的抵抗方式究竟有什么意义?

28:02 究竟什么时候该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解读成“因为我是个女的”?

28:40 “雌雄同体”的心灵?蚯蚓和螳螂能是一回事吗

29:32 “雌雄同体”的实践——酷儿式的性别模糊,反抗体制和陈规的表达

·酷儿理论——伍尔夫大概率也会认同的以“人”为本的,反权力、反二元、反标签、反限制的,具有创造性、颠覆性、解构性的流动领域

31:16 酷儿理论的各种广泛运用:家庭也可以是酷儿的?

32:22 神秘势力挑起对立?你在我们之间树立鸿沟,我们不仅不要各退一步,还要各进一步一起跳进鸿沟!

33:01 比起归类自己,我想先认识自己;我认可一个观点,但我更不想被它限制

感谢你的收听!

【联系方式】lostintheloop@163.com

之之Lexi:octonine@163.com

Instagram:@lostintheloopwxz

小红书:之之Lexi

如果你喜欢这档播客,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也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potify评分,期待我们接下来的每一次相见。

展开Show Notes
讲得超级好……特别认可,如果小宇宙有推荐键我按爆
之之Lexi
:
谢谢你!!!💕
粤北
粤北
2025.7.10
11:11 这样的研究,代理别人发声的事情,你可能需要几千个小时的调研、体验、田野才能做,它也需要自身的人生经验作为底色,它不是随便一个学生弄一个选修课就可以的。
粤北:解决的方法不是“我不发声了”,而是“你真的要砸几千个小时进去,乃至要在那个你研究的群体身边摸爬滚打十几年”。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12:33 想起来柴静了
apple_for_me:可能这就是媒体工作者和书籍的作用吧,解构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16:44 弥赛亚情节
HD271044c
HD271044c
2025.6.22
感觉越讲越钻牛角尖了,女性主义是很广泛,但女性主义觉醒的时候,还是有界限的,不是怎么样的都是女性主义的分支,像你所讲的向下的自由是自由吗?那向下的女性主义也是女性主义吗?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1
33:44 可是我会觉得这个目前这个阶段很难实现的,你怎么可能能让既得利益者放下利益,和“目前更弱势的”女性一同成为人?他们怎么可能能放弃使用昏因去获得斐济杯、保姆、血包呢?好难想象。我不由地想问,这样的话不会让自己感觉自己离生活本身很远吗?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1
27:36 我觉得使用女权主义在男权社会里彻底生活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如审视地生活,男人们也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允许自己带着矛盾去生活,但是不允许明明清晰地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不允许在知道矛盾的前提下,路过它,把苦难和不平等本身的意义消解。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11:28 我写小说也是,我总是觉得自洽是一种必要性,所以我写下的应该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玄幻”。她应该反映了什么,而不是一种激素产物。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08:27 国内本科论文belike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07:44 对我无害之人。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06:15 黄皮肤的主播写了许许多多黑皮肤的女性被白皮肤的女性压迫的论文,感觉讨论的主体变成了种族。
apple_for_me
apple_for_me
2025.6.10
03:59 会想到identity,人类都需要一种身份认同去奠定自己的底色。就像家的存在。
HD23361d
HD23361d
2025.6.08
我在作答一份有关残障女性婚姻状况的问卷的时候,我会明确的和对方去说,为了让我们能够互相的成就,我不仅仅会对提纲或者是问卷的问题本身做出解答,也会对问题做出我的分析,里面有一道题就是,请说出你的残障状况,里面有视障,听障,还有智力方面的障碍,当时我就和那个人反馈,在我国,婚姻制度是建立在男女双方同意的基础之上,就是说做出如婚姻之类的重大决策的人,他首先是一个道德能动者,他知道我签了这个字,它代表着什么?我和这个男人选择共度余生,意味着什么?而一个智力障碍的女性,是不具备一个道德能动者的素质的,而恰恰是因为我国法律对于智力障碍,女性道德能动性的一种漠视,才造成了铁链女这样的悲剧,我觉得在一些激进女权的框架之下,我应该痛骂对方,而且应该非常响亮的告诉他说残障人士的事情,你们不要插嘴,但是我觉得有理有据的,和他平心静气的探讨,抓住一切机会表达出我的声音,这才是最重要的
HD23361d
HD23361d
2025.6.08
女性主义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做无结构的暴力,里面提到一个点,就是当时的女性主义组织,如果有一个人出来当做一个话语的代表来说话的时候,他就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就像是中国大陆,抖音这边有一个武汉理工大学的视障女性博士黄英,开设了一个账号,然后出来讲一些有关视障人士,残障人士的事情,以及他对这些事情的思考,他所提倡的,比如说残障人士要比一个健全人士更加努力,才能够得到尊重。他的99%的观点我都觉得很保守,而且人权意识淡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作为一种视障人士的话语代表,尽管我非常的不赞同他,但是,我仍然不觉得,他这个人存在极不合理
HD23361d
HD23361d
2025.6.08
女性主义的纷繁复杂,这1块我觉得不仅仅是存在女性主义,凡是政治的都是这样的,就像是德国魏玛共和国的阶段,有那么多的党派,那么多的诉求,同样的左翼政党对马克思的解读就是非常的不同,而且一个档的内部也会发生非常大的分裂,女性主义有一个口号,就是我们先要拧成一股力量去追求同样的诉求,等追求完之后,我们再去商讨其他的,这个首先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不存在大家存在着同样的一种诉求,其次,这也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