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相李沆为什么不听建议?|公元1003
10分钟 ·
3·
1
节目分析了李沆此举背后的原因,并引用六百多年后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论》中的阐释,指出提建议者往往带有自身目的,或者只是基于片面信息,未能看到复杂系统的全貌和改革带来的潜在代价。王夫之提出了一套政治调整逻辑,认为治国理政应听取特定群体的意见:大的制度框架听取“先王”(开国君主)的创立,政策调整听取“百职”(各领域专业官员),执行分寸听取“掌力”(地方长官),政策是否可行最终看“从为”(百姓的行动)。
这套思想体现了一种古典保守主义精神,即对人类运用纯粹理性设计改造社会的能力保持不信任,强调尊重历史传承下来的制度框架,并在做决策时不仅考虑当下活着的人,也考虑逝去的祖先(通过传统)和未来的子孙。李沆的“不听建议”正可以被理解为这种保守主义在当时背景下的独特实践。

和你一起阅读
2025.6.10
0
李沆宁可烧掉圣旨也不改制度,你觉得现代管理中该不该效仿这种"不折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