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MBTI 教练法:深入理解自我与他人的框架

133-MBTI 教练法:深入理解自我与他人的框架

8分钟 ·
播放数22
·
评论数0

本期节目深入探讨了当前非常流行的性格评估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我们将从它的理论起源、四个核心维度,聊到它在教练领域的应用,以及围绕它的种种争议和使用误区。这不仅是对一个工具的解析,更是对如何科学、负责任地探索自我与他人的深度思考。

本期你将听到: 🎙️

  • MBTI的起源:从卡尔·荣格的理论到迈尔斯母女的发展 📜
  • 四个核心维度详解:外向(E)与内向(I)、感觉(S)与直觉(N)、思考(T)与情感(F)、判断(J)与感知(P) 🧭
  • 关键概念澄清:MBTI中的“外向”、“判断”等词与日常理解有何不同?🗣️
  • 16种人格类型:为何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天生偏好?🌟
  • 科学争议与批评:信度问题、巴纳姆效应,我们该如何看待?🧐
  • MBTI的正确使用场景:作为教练工具提升自我意识的价值 ✅
  • 使用的“红线”:为什么绝对不能用MBTI做招聘筛选?🚫
  • 总结与反思:如何拥抱MBTI带来的洞见,同时警惕其局限性?🤔

【时间线】

  • 00:00:00 话题引入:MBTI是什么?它的起源与核心理念。
  • 00:01:13 深入四个维度:开始解析E/I、S/N、T/F、J/P两分法。
  • 00:01:33 获取能量的方式:外向(E)与内向(I)的差别。
  • 00:01:59 感知世界的方式:感觉(S)与直觉(N)的对比。
  • 00:02:27 做出决策的依据:思考(T)与情感(F)的不同考量。
  • 00:02:49 生活方式的偏好:判断(J)与感知(P)的结构与灵活性。
  • 00:03:28 概念辨析:警惕对MBTI术语的日常化误解。
  • 00:04:14 争议与讨论:MBTI在科学界的信度、效度问题。
  • 00:05:13 警惕“巴纳姆效应”:为什么类型描述总让你觉得“很准”?
  • 00:05:55 在教练中的应用:作为提升自我意识的起点。
  • 00:06:25 严正警告:使用MBTI做人才筛选是严重的误用。
  • 00:06:56 核心总结:关键在于如何负责任地使用这个工具。
  • 00:07:10 留给听众的思考:MBTI这类框架的真正价值与局限性。

【主播】👥

  • 👨 老张 ——曾任世界 500强高管,喜欢读书和学习
  • 👩 Rose ——世界 500强担任 HRVP,坚实的教练践行者

【节目摘要】 📝

  • 一个理解偏好的框架 🧭
    MBTI并非给人贴上固定标签,而是揭示我们天生的“偏好”——即我们更自然、更习惯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结构化视角,强调所有类型都是平等的,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待发展领域。
  • 四个维度的探索 🔍
    节目详细拆解了四个核心维度:我们从哪里获得能量(E/I)、如何接收信息(S/N)、如何做决定(T/F)、以及我们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J/P)。理解这些维度的特定含义是准确使用MBTI的基础,避免望文生义带来的误解。
  • 争议与负责任的使用 🧐
    我们直面MBTI的争议,包括其开发者背景、理论模型的科学性质疑(如双峰分布、重测信度)以及“巴纳姆效应”的风险。因此,节目强调,专业的解读和深入的讨论至关重要,网络上的免费测试可能带来误导。
  • 教练应用与明确红线 🚀
    在教练场景中,MBTI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能有效促进客户的自我意识、改善沟通、探索职业方向。但材料明确划出红线:绝对禁止将其用于招聘、晋升等人才筛选决策,这是对工具的严重误用,可能导致歧视与偏见。

【留给你的思考】 🤔

在试图理解自我和他人这种复杂的事情时,像MBTI这样的框架,其真正的价值到底在哪?同时,它的局限性又提醒了我们需要警惕哪些潜在的误区?

【制作团队】🎬

  • Coach8(教练吧)制作群 🎙️

【找到我们】📱

🛰 公众号:教练吧

🛰 获得更多资讯加  tiezhu06 (注明播客平台及节目名称)

欢迎关注更多深度话题,提升沟通与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