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如何共读一本书?独树不成林

233-如何共读一本书?

38分钟 ·
播放数32866
·
评论数331

闲聊播客,在新书出版之际,分享我自己的经验,讨论如何组织一个共读小组,和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阅读讨论一本书。共读小组有什么组织方式,以及哪些行为会让一个共读小组变得无聊无比,应该尽量避免。

前奏:Schubert/Liszt - Ständchen 舒伯特/李斯特改编《小夜曲》选自《天鹅之歌》

演奏者:日安

封面:Karasubonn

我就是来树下的店主,昨晚熬夜看树老师的书📖一大早在共读群看到朋友们说被树老师cue了,哭哭哭
JasmineJaz:成都有你们真好。
沉潜_GNlV:下半年要来成都工作了,之前在网上关注了来树下,期待后面参与到线下阅读活动中来!
13条回复
突然意识到微信读书这种app就是某种程度创造了一个i人的共读场景
bebe你今天真好看:我觉得微信读书评论有点浅薄和随意,有点像视频发弹幕那样,大多还是在发表当时当刻的感受,不过有时候遇到好心人补充扩展一些文本背景知识还是挺香的
哈休:是的!用惯了,微信读书。再看私密上传的(没有评论),很不适应……
7条回复
西安有没有共读的朋友呀?我愿意参加呀!或者是有人想组织吗?我可以免费提供场所但是比较小只有十几个平,在桥梓口附近。我周围没有读书的人😭
她在来树下:各位朋友,书店生存的王牌产品是线上共读,所以是需要付费的,要凭报名截图邀请进群,不好意思大家别再误会是免费了🆓不起,书店快关门了
三角学到啦:蹲,有了踢我🤗
20条回复
Wateres
Wateres
2025.7.04
insights见解,既不是大段的所谓事实和细节,也不是太私人的情绪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很特别。记得有次写论文写不出来,找老师聊怎么才叫写出自己的看法,她说,你读了哪些文献、其中的哪些部分对你有共鸣、你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这些选择本身也是一种原创,也是你的见解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论文和共读只是不同的形式~
HD264384e
HD264384e
2025.7.04
今天知道了小木墩老师的真名叫做诸葛一杨,加油小木墩老师
晓畅
晓畅
2025.7.05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友谊是建立在真善美共同追求的友谊,即理想友谊需要建立在一个超出你我双方的,第三方的共同投入。而共读恰恰是基于一本书的内容,非常接近理想友谊的建立。
组建一个共读小组非常简单,是跟狼人杀、打麻将类似的社交活动。甚至共读产生的共享经验比其他社交更加长久,享受基于公共讨论的生发的友谊吧,因为有共同投入做基础,即使我们观点截然相反也可以持续讨论,以至于找到那些看似截然不同但彼此深厚理解的朋友。

0 参与共读的前提,积极地阅读,而非被动的收听。大部分时候面对不需要考试的书籍,我们都会偷懒,让书籍内容划过大脑,被动接收作者的思想。大家听到一个新观点只会激发猎奇,但如果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你再来介绍这个内容,必须补充上自己的见解。
筛选,你记住的是什么。然后评价,你觉得对不对,并补充更多理由。
作者多牛跟我无关,但是我要讲什么是需要经过我个人的判断。共读是一个培养判断力的途径,如何把信息转变成自己的见解。

如何组织
1 完全民主平等的交流讨论。不需要主导者,随意按照兴趣发言,最好是成员之间非常熟悉,你们对彼此的背景很清楚,容易同频。陌生人容易鸡同鸭讲,容易变得很乱。
2 选一个人做一个 10 分钟的总结,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人的总结进行随意讨论。依然是一种平等的模式,只是用一开始的总结大家作为锚点,方便开启具体的讨论。
3 有权威组织者的读书会,基于文本设计讨论框架,然后让大家自由讨论。适用于参与者提前准备较少。

不要🫸
- 授课在瓦解共读。共读的“共”,不是授课,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然它跟你一个人听课有什么区别。共读绝不是听别人高谈阔论,或自己高谈阔论。
- 过分考究文本腐蚀掉自然扎根生活的阅读体验。引用作者自我装饰没有意义,你要告诉我的是基于你的立场,你要赞美还是批判。
晓畅:坐标温州乐清柳白区,也在弄读书会,坚持了一年,现在处于大家的时间很难聚在一起的状态。 读书会的作用,倒逼自己更加认真读书,用力训练自己如何表达,以及认识彼此可以产生交流的活人。虽然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喜欢嵌入在群体中参与社交的状态。
哈哈陈
哈哈陈
2025.7.04
?官司输了
仲树1
:
没有,对方撤诉,并要求我删除第23、49、159、184期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删除就赔礼道歉。我选择赔礼道歉
栗豆包包子:反应了一会儿,树老师把道歉公告再写得详细一些啊,把道歉缘由也写上,让大家都知道前因后果
21条回复
JasmineJaz
JasmineJaz
2025.7.04
听闻树老师这期播客有感,来深圳之后想参加读书会已经很久了,但是在小红书上搜到的要么是讲座式读书,要么就是打着读书旗号的相亲活动。想问一下有没有深圳的朋友想一起读书,可以组建一个小的社群。评论区有同学了解深圳书店的共读活动也可以推荐!!
奔跑吧夏天:刚查了下见她书屋在坂田,有没有住南山的姐妹愿意一起读书,就从树老师的这本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读起
她在来树下:推荐去见她书屋,深圳的书店
12条回复
来树下书店主理人就是我们的思想保姆,无论店里和共读选书都非常深度和专业性~今年参加了几次共读,现在已经越来越能坚定远离“比谁尿的更远的饭局”
听完以后有一种深深的文化差异的无力感,不管是以平等的方式展开讨论的共读,还是以一个人为主导展开个人体验式共读,都意味着可以找到那么一群无功利目的的爱好智识进步的人,也意味着大家还有畅所欲言地表达和讨论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摧残了这两件事,人们对书籍的渴望是功利的,对于讨论的能力是匮乏的。呜呼哀哉……
HF_7YYZ
HF_7YYZ
2025.7.05
扒拉了一波,要不来组一个线上的读书会,没有地理的限制,按照仲树的建议来实践一波共读,摇人摇人哈哈哈,大概想法是月按照大家的感兴趣主题来共读一本书,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哇
Jessica_6VTS:举手
路边小板凳:好耶
12条回复
提炼书的内涵→表达个人见解→思想交流讨论→基于智识交流产生的友谊
思想的分歧和共识,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Gromit
Gromit
2025.7.04
广州,滴滴一下
Dulaladu:搬张胶椅占个位
桉树叶之神:淡了老久终于翻到广州的了
8条回复
舅妈
舅妈
2025.7.03
呜呜呜咱们来树下共读小友上电视了🥺
虞山明若
虞山明若
2025.7.07
07:52 分享一个有趣的“共读小组”… 我在瑞士设计学院的研究生课程里有一门选修课。主要是关于“故事叙述方式”,也就是分析讨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我叙事逻辑和细节。一共大概会有5本书,然后10多个学生从里面挑选书。最后3个人一组读同一本书,但是分别关注不同的章节。每个人需要分享自己读的那个部分,原文内容及自己的发现和观点。三个人一组也可以给其他小组成员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和视角。通过分享每个人都过得了几本书里的一些有趣观念。然后可以相互提问和讨论。指导老师在旁边纯听,几乎不需要说话…那位老兄从柏林坐9个多小时火车来琉森,每周一个来回🔁
听完了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常常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更害怕的是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相悖,或者说我一直在观察等待,更有倾向于去通过“求同”来寻求一种认同感。树老师说的这种可以随意讨论的公共空间真是太难得了,但是如果自己不勇于表达,可能也会加速这种空间的坍塌,以后我要多多发表自己的“独到”观点!
31:22 今天树老师攻击力好强哈哈哈
常茁
常茁
2025.7.04
05:50 来树下的共读就像是朋友们叽叽喳喳聊天,知识开心的溜进脑子里,每次都很期待每周的讨论
Steve_DHyN
Steve_DHyN
2025.7.04
他们连姓诸葛都敢惹
莫久久
莫久久
2025.7.04
超级认同 最烦分享感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