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1.读书:鸿蒙系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来的?

Vol81.读书:鸿蒙系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来的?

58分钟 ·
播放数2392
·
评论数19

- 导言 -

上个月参加鸿蒙电脑发布会的时候,华为的同事给每位媒体老师准备的是一本叫做《鸿蒙开物: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的书。我们忙完最近这段时间大致翻了翻,觉得照着这个书的脉络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鸿蒙系统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如果恰好有业内的朋友听到,也欢迎在评论区帮助我们补充更多的细节。

- 书籍 -

《鸿蒙开物: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

- 时间轴 -

Intro

0:00 这是一本书的看后速读

1:29 收购三叶草公司遇阻

3:58 余承东接管智能终端的手机业务

8:03 Mate7 的成功让华为意识到软件的力量

10:06 自研操作系统的早期尝试

15:57 鸿蒙操作系统的名称由来

16:54  安全风险引发的启示

19:55  2018 年,危机将至

24:56  HMS 松湖大会战

31:02 开源大讨论

37:50  代号 543 —— Mate60 攻坚战到 HarmonyOS 5

42:30  攻坚应用适配

50:50  鸿蒙是用出来的

- 互动方式 -

B站:两颗皮蛋

微博:两颗皮蛋 

小红书:两颗皮蛋

抖音:两颗皮蛋

- BGM -

《The Sorcerer》—— Cory Wong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lbert Hammond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这期大致是一个基于《鸿蒙开物》的导读,如有遗漏或者记忆错误的地方还请友友们批评指正或者补充🙏
23:43 一个企业,迫害自家员工,利用人民朴素的爱国热情陷害其它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大搞996,以一己之力,为一己之私利,向伊朗售卖美国芯片招致制裁,还把整个国家卷进来,助推外贸失速失业增加。每一个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应该讨厌它。
这样的企业,被人类文明围剿,说明世界还有救
Hillli
Hillli
2025.7.08
50:42 有个疑问,为什么华为会有被制裁的危机感,其他公司就没有
零度保温杯:华为有自研芯片,老美害怕
穿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美国制裁
“钉钉会议空运椅子”的传言是在黑阿里,还是黑华为,还是都黑
Ronald:你有正经工作吗🤔
33:44 补充明确下,谷歌是因为捆绑了gms带来的广告收入
Kratos_
Kratos_
2025.7.04
华为成功那天我一定要买一台华为手机
阿喔额
阿喔额
2025.7.06
一拍即合 tim粉
阿发_yOaL
阿发_yOaL
2025.7.04
下次一定
34:50 选择开源
17:45 安全漏洞
阿喔额
阿喔额
2025.7.05
我不喜欢这个品牌 沸腾文化令我方感 …… 但是我需要知道他牛逼在哪
davinqi:既可沸腾又可寒气 难道还不够牛?
jerry2046
jerry2046
2025.7.04
刚刚把这书放入微信读书书架,还要不要继续读呢。。。
两颗皮蛋_零号
:
要不你先听我们的?乐
立善
立善
2025.7.05
📚 鸿蒙诞生的前夜:危机与觉醒2012年,华为试图收购美国三叶草系统公司(Springboard),这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型机公司本可以成为华为操作系统的技术起点。谈判顺利到已经开始代码合并和组织架构调整,却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叫停。书中描述当时团队"痛苦地从系统中剔除代码,删干净所有邮件"的场景,成为华为技术自主的第一根刺。2013年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长期监控华为设备,让管理层惊觉:"如果核心技术捏在别人手里,哪天被禁了怎么办?"而2011年余承东接管终端业务后,在三亚会议拍板做高端安卓机,通过调度、能耗、图形、媒体和Web五条线优化安卓,最终Mate 7在2014年一战成名,这让华为看到了软件优化带来的商业价值。这三件事像三把火,点燃了自研操作系统的决心——不是情怀驱动,而是生存必需。🔧 摸着石头过河:鸿蒙的"史前时代"华为内部对做系统的讨论从2011年断断续续到2015年,直到王成路争取到向任正非汇报的机会。他提出"先从国内市场做起,避开GMS依赖"的策略,老爷子追问"然后呢?",他回答"做成全终端统一系统"。这次对话后,项目加速推进,划归到欧拉实验室。早期华为采取"四条腿走路"策略:2014年8月开源轻量级IoT系统Light OS开发TVOS(原Media OS)锻炼团队接触诺基亚MeeGo团队开发手机原型,一个月点亮屏幕,三个月实现通话最终整合为Atlier OS项目(简称AOS),内部代号"齐达内"最有意思的是"抽屉式替换"思路——保留Linux内核,逐步替换安卓的问题模块。警用机项目首次实现安卓/AOS双系统切换,成为技术验证的关键一步。🧠 关键转折:从技术准备到生死之战2016年加州大学学生在安全大赛中用鼻子解锁华为P9的TE可信区域漏洞,暴露出安全体系的短板。华为请教360后重构漏洞响应机制,从客服敷衍回复"设计如此",转变为专业团队对接。这个插曲催生了后来的XMan高校安全大赛。2018年真正的风暴来临:美国FBI局长公开警告不要购买华为手机,AT&T突然终止合作。华为内部评估发现GMS服务是"致命软肋",而当时华为手机正处巅峰——2019年短暂登顶全球份额第一,国内市场占比达38.5%。2019年5月16日制裁落地,GMS被禁。华为启动"HMS松湖大会战",召集3000人突击支付、广告、地图、浏览器、搜索五大核心服务。原计划包下松山湖所有酒店,因容量不足分散在深莞宁京四地。这个被称为"一夜转正"的项目,让海外机型得以保留基本功能。🌍 开源与生态:破局之路的艰难抉择甲骨文起诉谷歌Java侵权事件,让华为意识到编程语言也可能被"卡脖子",这直接推动了自研语言"仓颉"的诞生。而安卓生态的成功证明:操作系统不是孤军奋战。华为面临艰难抉择:完全兼容安卓的"双框架",还是彻底独立的"单框架"?反对声浪巨大:"微软、谷歌花了十年才建成生态,华为凭什么?"诺基亚MeeGo、三星Tizen、阿里云OS的失败案例历历在目。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美国《无尽前沿法案》通过,制裁泛化让华为判断"AOSP也不安全"。徐志军最终拍板单框架,代号"五四三"项目启动——Mate 60成为关键载体。这个2021年启动的项目分两阶段:先验证双/单框架性能,再推动Top 225应用适配。🚀 Mate 60的"闪电战"与生态攻坚2023年9月雷蒙德访华当天,华为突然上线Mate 60"先锋计划",没有预热、没有发布会,却创造了现象级销量。这部上市时仍是双框架的手机,实则完成了单框架技术验证,成为谈判筹码:"这么大的销量,不适配鸿蒙你就掉队了。"2024年1月"鸿蒙千帆起"动员大会上,华为展现出惊人执行力:为与钉钉谈判,从上海空运符合规格的桌椅到会场;给政务、新闻类应用开发模板,数据格式匹配即可快速适配。阿里全系、京东、微博、WPS成为首批支持者,政务和国企应用适配尤为迅速——华为甚至直接下场协助开发。💡 真实的鸿蒙:不完美但坚定的进化书中坦承鸿蒙的成长阵痛:命名混乱(鸿蒙5、Next、星河版同时存在)、开发者困惑("能兼容安卓为何要单独开发")、功能滞后(最近才支持锁屏歌词)。但徐志军的话道出核心:"鸿蒙是用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从早期的技术准备,到制裁后的被迫加速;从双框架过渡的小心翼翼,到单框架的坚定转型;从企业生存的底线思维,到生态共建的开放心态——鸿蒙的十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技术博弈中艰难突围的缩影。正如开发者"谈天"的信中所写:"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前方仍是星辰大海。
09:44 亲,那些OS只是安卓换皮,能和鸿蒙同日而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