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 OpenAI 一年里的极速成长与“推特气氛”

2025-07-16 | OpenAI 一年里的极速成长与“推特气氛”

14分钟 ·
播放数358
·
评论数0

LLM 不可避免? 巨头 framing 下的 AI 未来争议

AI 未来与不可避免的 LLM 辩论 The future of AI and LLMs debate

围绕 LLM(大型语言模型)未来的讨论不再只是关于技术能力,而更多体现在观点和 framing 的拉锯里。文章《LLM Inevitabilism》提出:科技大佬不断以“不可避免”的叙事塑造公众思维,似乎只有接受 AI 成为日常和生产力伙伴的现实才是“理性”。但众多 HN 用户评论并不买账——有人观察到,尽管 LLM 功能强大,目前依然没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式,大量资金和 hype 难掩输出内容乏味、业务场景有限等尴尬。同时,许多评论呼吁我们要跳脱“它已注定是未来”的心理包袱,清醒追问:这是你期望参与塑造的科技图景吗?选择,不应该被 framing 剥夺。

原文链接: LLM Inevitabilism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两个“宽带受害者”自建光纤 ISP,打破垄断为社区带来全新选择

Prime-One 创始人合影

在美国密歇根 Saline,两位青年嫌弃 Comcast 的网络服务和数据上限,直接用自己的施工技能创办了 Prime-One 光纤宽带公司。Prime-One 主打“100% 地下铺设光纤”,不限流量、全称本地化运维,并极力保障服务稳定和响应速度。他们的价格更透明,首月还免费,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而且,社区居民在 Hacker News 评论区表达了非常多的积极反馈,例如“服务靠谱、没有数据上限和价格欺诈、支持本地面对面服务”,对比老牌运营商“数据上限”、“自助客服”等痼疾,Prime-One 的出现让大家耳目一新。

文章链接: Two guys hated using Comcast, so they built their own fiber ISP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

史上最重黑洞合并震撼观测,LIGO 再次刷新引力波极限

LIGO Detects Most Massive Black Hole Merger to Date

LIGO、Virgo 与 KAGRA 三大引力波探测器 LVK 团队,首次探测到质量高达 225 个太阳质量的史上最大黑洞合并事件 GW231123,极大挑战了现有天体物理模型,对黑洞形成机制带来全新思考。这对质量高达约 100 和 140 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不仅质量惊人,且自转速度接近广义相对论允许的极限,评论区网友直言:“是不是有 15 个太阳质量被转化成能量?这太疯狂了!”

与此同时,有网友担忧 LIGO 未来预算与运维压力,若预算被削减,将严重影响这类震撼宇宙事件的探测与定位精度。此次发现不仅推动理论工具的极限开发,也点燃了公众与科研人员对于基础科学价值和长远意义的思考:“能否最终造福地球实际生活?”

文章链接: LIGO detects most massive black hole merger to date
HN 链接: LIGO detects most massive black hole merger to date @ Hacker News

随机机制颠覆精英挑选,打造真正稳定的能力社会

meritocracy lottery random selection institutions

在现代社会机构中,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和个人魅力,常导致所谓 meritocracy 精英治理变味,甚至被“刷分”与关系网侵蚀。引入随机抽选(lottocracy)机制则能有效遏制这些弊端,让真正的能力与多元视角有更多机会上台。这篇文章不仅追溯了历史上威尼斯、雅典等典范,还鼓励企业通过抽签组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不断打破既得利益格局。

文章还特别讨论了常见质疑,例如随机会不会导致业余者当政、如何实现问责等,指出只要设计得当,群体智慧与层级抽选可缓解这些问题。此外,众多 HN 评论者结合现实司法陪审团、公立学校录取等实例,深入分析了随机与公平、关系和腐败之间的复杂关系。结论是,合理的随机机制不仅不会抹杀卓越,反而给 meritocracy 一个更坚实、多元、抗腐的运行基础。

文章链接: There is No Meritocracy Without Lottocracy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软体触手机器人 Shoggoth Mini:搭载 GPT-4o,探索“拟生命”与人类互动的边界

Shoggoth Mini 机器人配图

Shoggoth Mini 是一款由 GPT-4o 和强化学习驱动的软体触手机器人,兼具趣味性与前瞻性。它不仅在机械结构上进行了诸如多电缆张力调校、3D 打印与训练仿真等创新,还通过不断增加“情感呼吸”“动作表达”来让机器人更贴近“生命体”。许多 HN 评论者认为,这既让人着迷,也引发出“我们到底是否想让机器人看起来像活物”的人机哲学讨论。其互动体验也暴露出技术挑战,如 GPT-4o 语音延迟带来的不适,和视觉追踪视野受限等问题。

文章链接:Show HN: Shoggoth Mini – A soft tentacle robot powered by GPT-4o and RL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宫崎骏动画现实化:日本爷爷奶奶为孙辈打造等身 Totoro 公共车站

日本爷爷奶奶为孙辈打造等身 Totoro 公共车站

日本宫崎县高原町的一对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亲手搭建了一个等身大龙猫 Totoro 雕塑和公交车站,只为给孙子们带来童年惊喜。这一作品不仅精细还原了《龙猫 My Neighbor Totoro》中经典场景,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龙猫粉丝前来合影。网友评论称,“真希望未来的宫崎县遍布老一辈打造的吉卜力角色,这会吸引大量游客”,还有人调侃猫巴士(Nekobasu Cat Bus)会不会于现实中绕远路来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景还被收录进了谷歌街景,让全球观众都能一睹为快。这对祖父母用爱建造了属于全家的童话,也让无数旅人分享了属于 Ghibli 的治愈感动。

文章链接: Japanese grandparents create life-size Totoro with bus stop for grandkids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雪夜奇缘:Blender Studio 发布暖心新作 Dog Walk,神奇纸艺 3D 世界&Godot 引擎梦幻联动

DOGWALK - Blender Studio

Blender Studio 推出他们的首款官方游戏项目 Dog Walk,这是一款充满温情与艺术气息的互动故事游戏。你将扮演一只巨大温柔的狗,陪伴小主人在纸艺打造的雪地林间探险、堆雪人,感受玩家行动带来的独特反馈。游戏充分展现了 Blender 和 Godot 开源生态的创造力,所有3D 素材均由真实纸工艺品通过摄影测量再现,成为社区探讨的热点。而关于 Godot 在性能和 macOS 上的表现、源代码开源许可等话题,也在 Hacker News 上激起热烈讨论。

文章链接: Dog Walk: Blender Studio's official game project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OpenAI 一年里的极速成长与“推特气氛”:前雇员深度反思团队文化、创新节奏和产品迭代

OpenAI 办公室与团队协作

在这篇由 OpenAI 前员工 calvinfo 撰写的《Reflections on OpenAI》中,作者以一年多的亲身经历,分享了 OpenAI 在超高速扩张下内部文化的真实样貌 —— 极致 meritocracy、产品和迭代“推特气氛”、实时适应市场节奏与社会关注。作者坦言,OpenAI 并不是神秘的超级英雄公司,更多人是在强烈的行动驱动力和快速变革中努力“做正确的事”;领导可见性极高,团队快速组建、流动灵活,真正做到优秀创意源自任何角落。评论区也讨论到 OpenAI 的混沌与机遇并存,GPU 成本成压顶现实,成功背后也有诸如文档与技术写作不足、人才高强度流动与抗压风险、AGI 赛道竞争等隐忧。全文不乏批判视角,如安全性究竟“重不重视”、OpenAI 是否高估自身产品对社会的影响,但一线视角为外界观察大厂与 AGI 三足鼎立提供了独特窗口。

原文链接: Reflections on OpenAI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Blender 4.5 LTS 重磅更新:Vulkan 支持、Geometry Nodes 和新 UI 引领 3D 创作新时代

Blender 4.5 新特性配图

Blender 4.5 LTS 正式发布,带来了期待已久的 Vulkan 后端全平台支持、Geometry Nodes 大升级,和一系列 UI 与性能优化。这一版本不仅让 3D 内容创作过程更直观、更高效,也在社区反响热烈,评论区有人指出:"Blender 正在逐步吞噬 3D 行业",并热情鼓励大家用咖啡的钱来支持开发团队。新版还加强了自定义网格法线、OSL自定义相机、点云对象、Grease Pencil 二维动画等能力,便捷性与兼容性显著提升。用户反馈 Blender 的学习门槛较高,但希望未来能有 LLM 智能助手集成,帮助降低使用难度。

原文链接: Blender 4.5 LTS 发布说明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