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简奥斯丁难道不是土味言情小说吗?!独树不成林

8-简奥斯丁难道不是土味言情小说吗?!

32分钟 ·
播放数23874
·
评论数105

4:01 为什么我们现在读简奥斯丁经常有人抱怨这不就是言情小说吗?!

19:31 俺从零备一门大学研讨课背后的忐忑心路历程

28:24 为什么(总体来说)看电影无法代替读小说?

Luckyhaehae
Luckyhaehae
2023.10.23
作为张爱玲和《傲慢与偏见》的忠实读者,在近年来看见关于两位作家眼界狭窄和过时不如网文的评价,只觉得这些人幼稚吵闹不值得反驳,却没有得出一套明确的理论进行反驳,听完树老师的本期播客,有稍微理清自己的思辨结果:这些作品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细致入微地讲述个体小小世界的故事。书中每一个看似粗浅刻薄的描写,都是作者对生活高度敏感的捕捉,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赋。它们在文学长河里会永远屹立不倒。
处处闻啼鸟111:我没有恶意,不过我想问问:网文不也是宏大历史背景讲述个体小小世界嘛?
Kid_4qeL:哇 你提炼得真好
5条回复
太好了 可以在博客听你讲课 太幸福了😊
butnotforme
butnotforme
2023.10.24
18:13 能感动人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一件可以打动小朋友的《猛虎下山》未必会比最收推崇的山水画的价值低。徐渭一辈子画花卉,他的艺术成就并不比同时代的山水画家低,甚至远远超过,就像奥斯丁并不会因为创作类型小说而在文学性上输给纯文学或历史小说作家。
朝阳名媛:奥斯丁创作的不是类型小说🥹 她最开始创作的小说甚至是完全反类型的 比如诺桑觉寺是对哥特小说的一个parody
09:48 这种只铭记价值而不真的去阅读的想法感觉,有些反智主义。历史价值可以被他人定义,而只有自己确实去阅读才能得到个人价值。如果自己都没有对作品本身的理解,那对历史价值的理解也只是背诵知识点罢了。
某日你会想起舞动的九月:14:39 有道理……脑子已经被污染(?)了,形成mindset后就很难摆脱了。盲区被扩大而表达变得激烈。
某日你会想起舞动的九月:29:03 妈呀最近的90s流行文化写作课刚刚要求看过Clueless,也是改编自爱玛。但是我们课上解析和阅读材料,对于这部电影的分析都更侧重于它在90年代对于青少年文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和简奥斯汀的原作其实完全无关。原作与改编作是需要分开看待的两个(或多个)作品,彼此之间的成败、主题、侧重都不相关,通过原作去思考新的改编角度需要个人创新力和时代的某种代表性特质,故而从改编作倒推回原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阿檬
大阿檬
2023.10.22
简奥斯丁之于英国政治的意义,深受启发。
鸢尾_CpTP
鸢尾_CpTP
2023.10.25
15:53 你看到的是什么,取决于你的眼界。
能听出来你讲中文真的有点艰难😂😂😂内容很有意思!
左埃
左埃
2024.10.18
很想听树老师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谈简奥斯汀作品中对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的“忽视”,这个问题在文学研究中也被很多人关注,Marilyn Butler, Raymond Williams, Harold Bloom, Edward W. Said等人在作品中都谈过相关问题,很好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与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的回答这一问题的不同之处。其次,很感谢树老师的分享,已经暗戳戳向树老师学习了一两周,听了很多很多期播客,感觉自己猥琐到像私生饭了;但我真的不是,我只是一心向前辈学习的猫妹。上一条评论打了很多又删掉,想了半天还是来留言,总结一下树老师之于我的意义和启发:首先树老师的对于学界、社会的诸多评论引起我诸多共鸣。其次,非常佩服树老师对于学术的热情,与其说是对学术的热情,更应该是对于智性生活的热情,以及超于常人的勤奋,这些都再度点燃了我,将我心里的小火苗烧得更加旺盛,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对学术的意义,以及所谓的学术工作如何与我的日常生活搭建一个稳定的关系等问题都缺少答案,过去半年多终于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是偶然听到树老师的播客(还是因为自己最近做研究需要,想从播客这里快速听一下法国政治、法国历史相关的知识,才有机会听到树老师的播客,虽然我开始很佩服树老师的清晰,但还吐槽了一下您热火朝天的轻蔑语气~)更是确信了我自己心底的答案,非常喜欢树老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几期解读,恰巧前段时间重新读了一小部分陀氏作品,感到自己本科第一次读的时候完全地没有读懂,不过也是因为似乎现在在阅读上终于进入了一个成年期,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听了树老师的分析更是敦促了我重读一切我觉得重要的文学作品。(忍不住分享一些个体经验)第三,很佩服树老师在学术界之外的这种尝试,感觉树老师的播客其实很契合大学通识课的内在要求,大学通识课的选课学生通常是非专业学生,这些人文教育的经典文本以专业课的方式客观地介绍和讲述或许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且因为通常通识课总受学生怠慢等等。而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或许在于,找到这些经典文本与学生的个体生命所关切的问题联结的桥梁,正如树老师所做的这样,真的太棒啦!希望树老师在海量评论里能看到我这条,虽然或许树老师根本不需要我的赞扬,因为树老师已经足够自信飞扬啦~最后祝树老师的播客越做越好喵!
果冻郎
果冻郎
2025.2.26
22:34 民族自豪的狂热之中…这不就是…
悖论13:22:59 :民族自豪的狂热之中…这不就是…
鸢尾_CpTP
鸢尾_CpTP
2023.10.25
16:31 现在在写书法😦🫨
王婷_5Dx3:我也边听边写书法~
Kelly_Pjx2:我也是
哈哈,想起中学的时候学曹禺的《雷雨》,当时我们都觉得俗套极了
傲慢与偏见狂热爱好者严格来说是达西先生迷妹,看到博主讲简奥斯丁好开心,等会细细听。
butnotforme
butnotforme
2023.10.24
24:13 我觉得《劝导》的结尾几乎是笼罩拿破仑战争的阴影之下(95版电视剧表现的比较好)。这本里有意无意地很多次提到英国在加勒比和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和海军掠夺商船的情节。维多利亚早期chartist也闹得很凶,英国能隔岸观火是否也可能和在19世纪中后期依然有很多可以转嫁矛盾的殖民地有关呢。
Mnemosynne
Mnemosynne
2025.1.14
英国又不是只有奥斯丁一个作者~认为通过她可以理解英国政治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涂森珀:关键是说她要是写了什么东西,觉得他可以反映政治倒也罢了,他没写的东西,你觉得他可以反映政治,岂不是搞笑。
我觉得逻辑有点奇怪,眼界高的人能通过简奥斯丁的创作窥见英国的社会背景,说明简奥斯丁的小说有价值。那如果一个人在看粗制滥造的网文的时候也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感悟,难道能说明那个网文是有价值的嘛
Messiah_fdqc:不能否认存在有意义的网文,只是载体不同。
徐长花:31:05 我也觉得逻辑有点别扭。
Yanette_WDdv
Yanette_WDdv
2025.4.24
城邦内的政治!只有在女性小说里才能看到家庭生活的细节面 又从这些细腻延展到社会面 我非常钟爱简奥斯汀 她的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小窗一个小镜头小角落里的故事 她还喜欢在小说里创造一些角落 比如曼斯菲尔德庄园里范妮的那个不被允许生火取暖的房间 当我阅读到这里时 隐隐的在心中有一个猜测 会不会这个不被允许生火的房间就是简奥斯汀的困境 也是在那个时代对女性创作者的局限 但她利用这个困境在其中自得其乐 成为她创作的来源呢?我想她未必不知道与同时期欧洲小说来看自己创作的局限 未必没有为自己少了这份机会而扼腕 在《劝导》里优秀的安妮在原生家庭里得到极为不公的待遇 她描述出这样一种差距 一个过早逝世的母亲 一个爱慕虚荣的偏心父亲 和从不和谐的姐妹 这不就像是在那个时代里对女性创作者困境的比喻吗 而劝导她的教母更像是这个社会对她的规劝 对男主的选择就好像是某种局限里挣扎的天性 我极为赞同“城邦里的政治”在简奥斯汀小说里的呈现 而且这是一种缺失的政治 在那个时代缺失的女性视角里的政治
艾琳沃克
艾琳沃克
2025.1.04
30:30 需要的不是电影或电视剧导演的视角,需要的是作者本人的视角。电影电视剧的作用或许是宣传,让更多人知道那本书,激发一种想要去读原著的好奇心?
祝子
祝子
2024.7.30
27:25 简奥斯汀是树老师的又一副猛虎下山图😂
斯诺尔林
斯诺尔林
2023.11.11
视角有启发性!
鸢尾_CpTP
鸢尾_CpTP
2023.10.25
好的好的没问题树。等你下次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