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67 戛纳过半,这两部我们推金棕榈! | 2025戛纳特刊 02
本期是深焦2025戛纳特刊第二期。目前,2025年戛纳电影节日程过半,已经有10部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亮相。最让人惊喜的,是两位名字并不够响亮的青涩之辈:《接近终点》的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和《雷诺阿》的导演早川千绘,两位都是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却已经让人看到了金棕榈奖的气质。 相较于《接近终点》一边倒的夸赞,《雷诺阿》的媒体评价显得质疑颇多,但我们依然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难得的灵动。这两部影片也将成为这期播客的讨论重点,我们将细聊为什么会选这两部作为半程推荐。 此外,我们也请到了今年戛纳与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比诺什做了采访的记者阿莫多瓦特了。借由这次采访,我们一起窥探这届评审团的评审风格是怎么样的?最后究竟哪些电影会获得青睐?一起走进这期戛纳播客吧。 《雷诺阿》(早川千绘,2025)剧照 嘉宾: 阿莫多瓦特了 自由撰稿人,《坠落的审判》十级学者 Your generosity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柳莺 深焦DeepFocus 联合创始人 / 国际发行视幻文化PARALLAX FILMS主理人 Peter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DeepFocus创始人 雷诺阿 《小艾琳》 时间轴: 00:02:12 主竞赛主席比诺什在采访中相当谨慎 00:04:50 比诺什自己的品味与选择 00:08:57 2025年戛纳主竞赛评委的组成 00:11:24 2025年戛纳电影节新闻发布会的风向 00:15:09 《接近终点》的导演不愿在发布会上过多谈论自己的作品 00:17:19 《雷诺阿》的故事背景与当时的日本社会 00:25:54 《雷诺阿》中印象派视角下的童年成长 00:32:11 《有用的鬼》用类型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 00:34:37 《接近终点》所带来的感官冲击 00:37:33 《左撇子女孩》的成片历程 00:42:34 《左撇子女孩》所呈现的中国传统家庭和社会关系 00:47:59 《全球最富有的女人》中于佩尔的形象与表演 00:54:31 《艾丁顿》成为一场批判的闹剧 00:58:59 《国家公诉人》对苏联大清洗的呈现 01:03:26 《新浪潮》对于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还原 01:08:11 《为了亚当》探讨法国社会的现实 01:13:16 《大拱门的秘密》探索艺术家对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国家公诉人》(谢尔盖·洛兹尼察,2025)剧照 涉及作品: 《雷诺阿》(早川千绘,2025) 《岁月自珍》(早川千绘,2025) 《童年往事》(侯孝贤,1985) 《搬家》(相米慎二,1993) 《137号案件》(多米尼克·摩尔,2025) 《接近终点》(奥利维尔·拉克谢,2025) 《大火将至》(奥利维尔•拉克谢,2019) 《地久天长》(王小帅,2019) 《同义词》(那达夫·拉皮德,2019) 《感谢上帝》(弗朗索瓦·欧容,2019) 《飞黄腾达》(阿里·阿巴西,2024) 《继承之战》(剧集,2018-2021) 《左撇子女孩》(邹时擎,2025) 《密探》(小克莱伯·门多萨,2025) 《外卖》(肖恩·贝克,2004) 《一一》(杨德昌,2000) 《喜宴》(李安,1993) 《佛罗里达乐园》(肖恩·贝克,2017) 《新浪潮》(理查德·林克莱特,2025) 《精疲力尽》(让-吕克·戈达尔,1960) 《粗野派》(布拉迪·科贝特,2024) 《有用的鬼》(林金伟,2025) 《全球最富有的女人》(蒂埃里·克里法,2025) 《艾丁顿》(阿里·艾斯特,2025) 《国家公诉人》(谢尔盖·洛兹尼察,2025) 《为了亚当》(劳拉·万德尔,2025) 《大拱门的秘密》(史蒂芬·德穆斯提耶,2025) 《去年夏天》(凯瑟琳·布雷亚,2023) 《国家公诉人》(谢尔盖·洛兹尼察,2025)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Bernard Herrmann —— A Reluctant Hero / Betsy / End Credits 中插:Michael Nyman —— The Scent Of Love 结尾:Lana Del Rey —— Young And Beautifu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66 戛纳开幕很炸!毕赣为何能最后一刻入围主竞赛?| 2025戛纳特刊 01
2025年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毕赣导演的新片《狂野时代》在最后时刻压哨入围主竞赛。作为中国新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这次的入围意味着中国电影进入全新的时代。同时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日本电影大爆发,各个单元都能看到日本新生代导演的作品。 虽然从表面上看,本届戛纳电影节缺乏知名导演的作品,但是从前两日的主竞赛来看,新生代的导演们普遍交出了质量不错的答卷。无论是玛莎·施林斯基的《望向太阳》很好地还原了伍尔夫小说的精髓,多米尼克·摩尔的《137号案件》体现了法国现实主义传统的人文关怀,还是奥利维尔·拉克谢的《接近终点》引起的争议。 毕赣《狂野时代》海报 嘉宾: Peter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远山淡影》剧照 时间轴: 00:00:39 深焦创办与戛纳电影节的渊源 00:03:10 毕赣新片进入戛纳主竞赛的意义 00:05:52 毕赣的电影之路 00:08:59 戛纳主竞赛的选片考量因素 00:12:22 《狂野时代》压哨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幕后猜测 00:19:02 日本电影今年在戛纳爆发的原因 00:22:26 相对平淡的《远山淡影》 00:28:13 戛纳开幕片选择《起程之日》的原因 00:29:46 为什么戛纳主竞赛会有电影空降 00:31:39 《望向太阳》很好地还原了伍尔夫小说的精髓 00:34:44 《137号案件》体现了法国现实主义传统的人文关怀 00:36:43 《接近终点》引起的争议 《望向太阳》剧照 涉及作品: 《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2018) 《路边野餐》(毕赣,2015) 《狂野时代》(毕赣,2024) 《刺心》(扬·冈扎乐兹,2018) 《安妮特》(莱奥·卡拉克斯,2021) 《站台》(贾樟柯 ,2000) 《小武》(贾樟柯 ,1998) 《米奇17》(奉俊昊,2025) 《风林火山》(麦浚龙,2025) 《雷诺阿》(早川千绘,2025) 《远山淡影》(石川庆,2025) 《某种男人》(石川庆,2022) 《爱情故事》(深田晃司,2022) 《临渊而立》(深田晃司,2016) 《恋爱裁判》(深田晃司,2025) 《八号出口》(川村元气,2025) 《电车男》(山田孝之,2005) 《铃芽之旅》(新海诚,2022) 《你的名字》(新海诚,2016) 《天气之子》(新海诚,2019) 《釜山行》(延尚昊,2016) 《怒》(李相日,2016) 《国宝》(李相日,2025) 《新的景色》(団塚唯我,2025) 《索尔之子》(拉斯洛·奈迈施,2015) 《太阳之女》(伊娃·于颂,2018) 《望向太阳》(玛莎·施林斯基,2025) 《女儿》(玛莎·施林斯基,2017) 《137号案件》(多米尼克·摩尔,2025) 《接近终点》(奥利维尔·拉克谢,2025) 《大火将至》(奥利维尔•拉克谢,2019) 《137号案件》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Herb Alpert& the Tijuana Brass ——Ladyfingers 结尾:Slowdive —— Sugar for the Pil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65 香港电影的未来,金像奖说了不算
第 43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盛典已圆满落幕,完整获奖名单:第43届香港金像奖获奖名单,《九龙城寨之围城》9项大奖横扫。在此次颁奖中,郑保瑞执导的《九龙城寨之围城》斩获 9 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陈茂贤导演的《破地狱》与翁子光导演的《爸爸》则将剩余奖项逐一收入囊中,而最佳新导演奖则由纪录片《香港四径大步走》的导演罗宾・李摘得。对于本届金像奖的颁奖结果,观众的反馈却多为批评之声,甚至有人称其为金像奖历史上最差的一届。本届金像奖共有17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仅有4部电影获得奖项,这也使得许多值得一看的港片失去了在舞台亮相的机会。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 “锵稿” 主笔子戈,以及资深港片影迷奔兔吉尔,与我们共同分享。借着金像奖的契机,我们一同聊聊近年来香港电影的变化。在本届金像奖略显无趣的同时,香港电影却正在朝着一个谨慎乐观的方向发展。新导演方面,通过 “首部剧情片计划” 走出的一批关注现实题材的学院派新导演们,他们采用与老一辈香港电影人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奉献了许多优秀作品;以《毒舌律师》的吴炜伦和《破地狱》的陈茂贤为代表的导演,从编剧成功转型,传承着香港电影的红裤仔精神,不断刷新票房纪录。这两波导演共同掀起了一股香港电影的小阳春。 而连续两届夺得最佳导演的郑保瑞,如今已成为香港电影的领军人物,他身后的银河映像也凭借《九龙城寨》《三命》等作品迎来了转型。与此同时,北上的香港大导演们在主旋律大片示威的当下,似乎已逐渐走向衰退,如今回流香港拍片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再加上《风林火山》成功入围戛纳午夜展映单元,香港电影的未来仿佛已经撕开了一道希望的口子。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期播客一起深入探讨。 《九龙城寨之围城》剧照 本期嘉宾: 子戈 “锵稿”主笔 豆瓣 @子戈 奔兔吉尔 资深的港片影迷 豆瓣 @奔兔吉尔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最佳导演 郑保瑞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06:22 03:48 对于这届金像奖的整体评价:只用看最佳新导演和最佳新演员就够了。 12:12 金像奖评奖机制的变迁,从评审团制到选民制。 15:07 现在香港电影的整体环境:观众、创作者、社会氛围的转变共同促成香港电影小阳春和观影文化的新形态。 19:15 香港新导演面临的困境,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环境。 21:02 香港新导演的机遇,把握好本土拍片的尺度优势。 25:44《毒舌律师》吴炜伦和《破·地狱》陈茂贤代表了另一种类型的新导演,依然是“红裤子”派的传承。 27:58 《破·地狱》是承载去年香港本土情绪的集大成之作,以及影片的陈旧之处。 38:33 近年来黄子华引领香港电影票房的原因,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香港代言人。 44:45 金像奖最大争议,最佳剪辑该给《爸爸》。影片通过剪辑高概念完成表达,与社会情绪形成共振。 52:50 《九龙城寨》是在缅怀香港电影的黄金80年代,也是年轻一代与老一辈的交接,同时将九龙城寨这个地标的历史内涵引入到文本中。 01:05:48 郑保瑞连续两届拿到最佳导演奖的原因,以及他的整个成长经历与香港电影界的联系。 01:12:28 《临时劫案》银河映像串烧,学到了宿命感和角色先行的概念,但力度完全不够。 01:17:19 银河映像谁接班并不重要,风格的延续是否有偏离银河的初心,类型和主题的革新才是未来的关键,以后是否还能让大家觉得难以想象。 01:27:28 对于杜琪峰新片的期待。 01:32:38 北上导演的代表还是看邱礼涛,邱礼涛电影中始终有着连续的表达。 01:43:07 北上合拍片的三个阶段,对于香港电影来说为什么这是一条死路?以及老牌导演回流香港的趋势。 01:49:39 被忽视的电影:《看我今天怎么说》从聋人题材到身份认同的文本连接,钟雪莹更应该拿最佳女主角。 01:54:45 被忽视的电影:《从今以后》女配角许素莹值得最佳女配角提名,许素莹在《半边人》和《从今以后》里关于抽烟场景的不同情感表达。 01:59:58《风林火山》入围戛纳会复刻《九龙城寨》的成功吗?戛纳对香港电影的关注是否会对香港电影有帮助? 《破·地狱》剧照 素材库: 郑保瑞相关作品: 《澎湖海战》(郑保瑞,待映) 《九龙城寨之围城》(郑保瑞,2024) 《命案》(郑保瑞,2023) 《第八个嫌疑人》(李子俊,2023,郑保瑞监制) 《智齿》(郑保瑞,2021) 《杀破狼2》(郑保瑞,2015) 《狗咬狗》(郑保瑞,2006) 《追击8月15》(马伟豪 / 郑保瑞,2004) 《爱‧作战》(郑保瑞,2004)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郑保瑞,2001) 《她来自胡志明市》(嘉嘉,1992,郑保瑞副导演) 翁子光相关作品: 《爸爸》(翁子光,2024) 《正义回廊》(何爵天,2022,翁子光监制) 《风再起时》(翁子光,2022) 《踏雪寻梅》(翁子光,2015) 韦家辉相关作品: 《一个字头的诞生》(韦家辉,1997) 《画出彩虹》(招振强,1984,韦家辉编剧) 《誓不低头》(梁材远,1988,韦家辉编剧) 《还我本色》(韦家辉,1989) 《再见阿郎》(杜琪峰,1999,韦家辉 / 游乃海编剧) 邱礼涛导演作品: 《猎金游戏》(2025) 《谈判专家》(2024) 《海关战线》(2024) 《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2023) 《绝地追击》(2023) 《扫毒3:人在天涯》(2023) 《拆弹专家2》(2020) -- 《破·地狱》(陈茂贤,2024) 《看我今天怎么说》(黄修平,2024) 《从今以后》(杨曜恺,2024) 《临时结案》(麦启光,2024) 《毒舌律师》(吴炜伦,2023) 《诗》(许鞍华,2023) 《十方之地》(黄肇邦,2024) 《金手指》(庄文强,2023) 《靓妹仔》(黎大炜,1982,林碧琪拿到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何必有我?》(郑则仕,1985,金像奖评审团大奖) 《年少日记》(卓亦谦,2023) 《明日之下》(简君晋,2023) 《七月返归》(谢家祺,2023) 《盗月者》(袁剑伟,2024) 《酿魂》(岑嘉彦,2023) 《阴目侦信》(梁国辉,2023) 《毒舌律师》(吴炜伦,2023) 《饭戏攻心》(《还是觉得你最好》)(陈咏燊,2022) 《饭戏攻心2》(《还是觉得你最好2》)(陈咏燊,2024) 《过时·过节》(曾庆宏,2022) 《哪吒之魔童闹海》(饺子,2025) 《里斯本丸沉没》(方励,2023) 《乜代宗师》(黄子华,2020) 《栋笃特工》(张家杰,2018) 《败家仔》(洪金宝,1981) 《碧水寒山夺命金》(金扬桦 / 杜琪峰,1980) 《投奔怒海》(许鞍华,1982) 《非常突然》(游达志,1998) 《两个只能活一个》(游达志,1987) 《柔道龙虎榜》(杜琪峰,2004) 《树大招风》(许学文 / 欧文杰 / 黄伟杰,2016) 《三命》(张家杰 / 黄伟杰 / 李子俊,2025) 《一个复杂故事》(XXX,2014) 《12怪盗》(何国敏,2023) 《水饺皇后》(刘伟强,2025) 《狂舞派3》(黄修平,2020) 《半边人》(方育平,1983,许素莹主演) 《源生罪》(岑嘉彦,2022) 《风林火山》(麦浚龙,2025) 《僵尸》(麦浚龙,2013) 提及播客: 172 香港电影神级人物邱礼涛,被严重低估的无政府主义者 《爸爸》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岑宁儿 - 风的形状(《九龙城寨之围城》插曲) 中插:陈慧娴 - 让一切随风(《树大招风》插曲) 结尾:Wan Pin Chu - 超渡(《破·地狱》配乐)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64 在北京看十小时的电影,去香港看消失的电影
2025年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已圆满落幕。相较于往年热议不断的盛况,本届电影节没有太多出圈事件,天价黄牛票现象消停了不少,整体声量略显平淡。但从策展维度审视,选片丰富性与惠民政策创新仍不乏亮点,而顽疾般的观影素质争议、放映事故与交通问题依旧未能根治。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胤祥和木头人作为嘉宾,共同为这场一年一度的光影盛宴作结。 无数个瞬间交织成本届北影节的独特记忆:罗伯特·奥特曼和伊日·门泽尔的回顾单元,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电影大师的风采,也提醒我们在影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宝藏等待挖掘。而小田香和祝新的「焦点影人」单元,彰显了北影节扶持新锐的胆识,越来越大胆的选片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惊喜。作为柏林电影节直通车的重要一站,大量柏林新片散落于各个单元,构建起当代影像的前沿观测站。而《浩劫》接近10个小时的精神苦旅,则成为检验影迷纯粹性的试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因香港国际电影节延期产生的档期重叠,使香港和北京两大华语电影节形成对照坐标。从选片策略、展映机制到活动形态,这种时空并置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观察切口,也为我们了解华语电影节展生态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切片。 《浩劫》海报 本期嘉宾: 胤祥 电影学者 木头人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豆瓣 @woodhead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漂亮朋友》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34:44 胤祥部分: 03:01 这次北影节和以往相比不一样的地方。 09:02 关于北影节影院的选择,各种剧院为何每年都有? 12:50 北影节的柏林电影节直通车,选片的重点。 18:55 竞赛单元的整体选片趋势。 20:39 北影节观影的惊喜:小田香。 26:38 焦点影人单元的选择越来越大胆。 28:32 看10个小时的《浩劫》是怎样的体验? 33:35 伊日·门泽尔的厉害之处。 34:46 大银幕重看伊日·门泽尔的新感受。 37:01 伊日·门泽尔与米洛斯·福尔曼的共同点。 40:06 这届北影节选了大量群像电影,是偶然吗? 42:22 关于罗伯特·奥特曼的新认识。 46:10 北影节陪着阿尔伯特·塞拉一起成长,《岛屿上的煎熬》与《孤寂午后》。 48:57 北影节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木头人部分: 50:30 对于今年北影节的感受。 54:51 北影节观影的惊喜影片。 56:03 今年北影节观众观影素质有所提高。 57:09 放映事故回顾。 1:00:32 罗伯特·奥特曼的过人之处。 1:05:06 北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定位上的区别。 1:09:38 北影节相比香港电影节更有仪式感和节日氛围。 1:11:25 关于北影节票价的吐槽,以及香港电影节在购票上的优惠政策。 1:17:26 从耿军的《漂亮朋友》,看两个电影节观众映后提问的差异。 1:20:22 两个电影节媒体证权限的比较。 1:24:51 两个电影节有待改进的地方。 1:31:43 关于北影节片头宝格丽广告的吐槽。 《闪瞬》剧照 素材库: 《浩劫》(克洛德·朗兹曼,1985) 《雪花莲节》(伊日·门泽尔,1984) 《森林边缘的寂寞》(伊日·门泽尔,1976)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伊日·门泽尔,2006) 《消防员舞会》(米洛斯·福尔曼,1967) 《罗马风情画》(费德里科·费里尼,1972) 《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81) 《高弧慢球》(卡森·伦德,2024) 《米勒角的圣诞夜》(泰勒·陶尔米纳,2024) 《海上花》(侯孝贤,1998) 《不散》(蔡明亮,2003) 《花村》(罗伯特·奥特曼,1971) 《大玩家》(罗伯特·奥特曼,1992) 《高斯福庄园》(罗伯特·奥特曼,2001) 《好莱坞式结局》(伍迪·艾伦,2002) 《闪瞬》(小田香,2015) 《噪音如是说》(小田香,2010) 《向着那份温柔》(小田香,2017) 《与贝拉·塔尔在福岛》(小田香,2024) 《与母亲的记忆——“劳作的手”》(小田香,2025) 《天空的另一面》(加布里埃尔·马斯卡罗,2025) 《性梦爱三部曲:梦》(达格·约翰·豪格鲁德,2024) 《七宗罪》(大卫·芬奇,1995) 《无耻混蛋》(昆汀·塔伦蒂诺,2009) 《敌》(吉田大八,2024) 《侠盗猎车哈姆雷特》(山姆·克莱恩,2024) 《共同的语言》(马修·兰金,2024) 《窃听大阴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4) 《漂亮朋友》(耿军,2024)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Tom Waits - Ol '55(《高弧慢球》配乐) 中插:Barış Diri - AhMine'l Aşk Doktorlar(《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配乐) 结尾:Angelo Badalamenti - Love Me Tender(《我心狂野》配乐)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63 《黑镜》批判的未来,已经跟不上我们生存的现实
时隔两年,《黑镜》又回来了。在经历了前几季的口碑下滑之后,第七季的《黑镜》似乎又回到了它当初的水准。对现实辛辣的讽刺,对科技深深的忧虑,对人性细微的观察,我们期待在《黑镜》中展示一个自己不敢想象却又即将到来的世界。 与其说《黑镜》是一部科幻剧集,不如说它是这个时代的预言家。它呈现出我们当下这个已经被电子产品和网络淹没的世界。科技、商业和资本把我们的生活改造得面目全非。当电子屏幕关闭之后,我们只能从黑色的镜面上看到一张陌生却又真实的面孔。 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黑镜》,也从科幻作品的角度看看我们当下生存的现实。 嘉宾: 杨溢 游戏行业资深设计师,机核网嘉宾,科幻爱好者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 《黑镜》第七季 剧照 时间轴: 00:01:50 对《黑镜》第七季的整体评价 00:04:02 《普通人》中展示的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弊端 00:09:00 个体自由与商业控制之间的博弈 00:11:36 《梦幻酒店》展示科学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改造 00:17:39 《卡利斯特号》为什么在国外评分最高 00:25:05 《黑镜》系列逐渐变得缺乏新意的原因 00:27:49 《黑镜》系列的发展历程和变化 00:32:36 对现实中的科技批判与反思是《黑镜》系列的核心 00:38:59 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与《黑镜》的相互映射 00:42:45 科幻作品为何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 00:56:36 《黑镜》中的赛博朋克美学 01:03:48 科幻作品对未来想象的同质化 涉及作品: 《黑镜》(剧集,2011-2025) 《火星特快》(杰里米·佩林,2023) 《头号玩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18) 《沙丘》(丹尼斯·维伦纽瓦 ,2021) 《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2014) 《爱,死亡,机器人》(剧集,2019-2025) 《无垠的太空》(2015-2020) 《降临》(丹尼斯·维伦纽瓦,2015) 《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1982) 《银翼杀手2049》(丹尼斯·维伦纽瓦,2017) 《黑镜》第七季 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Goldfrapp ——Strict Machine 中插: Hans Zimmer / Benjamin Wallfisch ——Tears In The Rain 结尾: Irma Thomas —— Anyone WhoKnows What Love Is (Will Understand)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62 年度必看的《白莲花度假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在北京时间的4月7日正式完播,这一季也延续了前两季的黑色幽默与社会讽刺的风格,将故事的发生地从夏威夷、西西里岛转向泰国,以“生死”“灵性”和“身份认同”作为核心主题,继续讲述了美国中产和富豪阶层在白莲花这座酒店度假的经历,揭示了阶级矛盾、文化冲突以及人性的荒诞等一系列主题。 作为HBO目前的王牌剧集,第三季刚开播收视人次就比第一季增长了155%,成为HBO 历史第二高的回归剧集(仅次于《龙之家族》也就是《权力游戏》的衍生剧),可谓是备受期待。当时开播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到今天播完大结局依然有89%,虽然比前两季的90%和94%相比有些下滑,但口碑依然保持的不错。但是呢与之相比的是豆瓣的评分相比第一季的8.0,第二季的8.4,这一季一度下滑跌到了6.9,说明国内观众对第三季格外不满意。大结局播完的当天,我们就趁热邀请了两位嘉宾Luxuan和昊天,来一起聊聊这一季的故事。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剧照 本期嘉宾: Luxuan 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小红书 @柏林路 Berlin Lu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昊天 编剧,著有《逆转未来—影像的自塑》等 麦克·怀特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41:36 03:51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的整体评价。 05:32 之前看的时候有猜到第三季会死的人是谁?看到现在的结果是满意的吗? 08:39 Rick和兔牙妹的死代表了麦克·怀特的风格所在。 12:14 从Rick看麦克·怀特的人物塑造。 20:47 兔牙妹丰富的角色塑造,以及她与Rick之间的关系。 25:00 模特的存在是观众嘴替。 25:22 blenda的角色分析,以及她与Tanya的残酷关系。 30:09《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所代表的美剧当下的创新思路。 32:28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创作思路和其他两季不同的原因。 37:12 泰国本地二人组的鸡肋之处。 43:15 这一季缺少刺点的原因,以及关于小儿子乱伦禁忌表达的悬浮。 50:39 姐姐的演员表演过于寡淡。 55:48 塑料姐妹花三人组及结尾的和解设置。 1:01:52 雷声大雨点小的greg。 1:05:47 剧中多个人物内心不够精准的原因。 1:07:28《白莲花度假村》的符号化表达。 1:12:57 剧中的变性元素运用。 1:18:11 过多的裸漏戏是否真的有必要? 1:24:36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的视听语言。 1:28:12 导演对于拍摄地的环境和文化不熟悉导致的问题。 1:34:53 对于《白莲花度假村 第四季》的期待。 《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剧照 提及剧集: 《白莲花度假村》 《1923》 《人生切割术》 《权力的游戏》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Proud - You're My Dream 结尾: Carabao - Made in Thailand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王潇潇、电车 策划:王潇潇 剪辑:电车 编辑:王潇潇
- 261 鲍勃·迪伦,以音乐革命世界的那一刻 | 摇滚迷幻纪事02
1965年7月25日,美国新港民谣音乐节的舞台上,一声电吉他的轰鸣撕裂了民谣的纯净乌托邦。当鲍勃·迪伦放下木吉他,插上电声设备,以《像一块滚石》向台下观众咆哮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愤怒的嘘声与“叛徒”的骂声。这场被称为“迪伦通电”的事件,不仅是音乐史的转折点,更是一场关于艺术纯粹性、文化身份与时代精神的激烈交锋。 通电事件不仅仅对迪伦自己意义重大,也折射出了整个美国音乐文化的变迁。因为迪伦的个人行为,民谣与摇滚走向了两条迥然不同的道路。民谣失去了它最重要的偶像,摇滚迎来了它自己的英雄。 当迪伦以摇滚乐挑衅传统,观众为何视其为对民谣精神的“背叛”?从格林威治村的吟游诗人到摇滚先驱,迪伦的转变究竟是商业妥协,还是对创作自由的终极追求?这场争议如何映射了1960年代美国社会的撕裂——从反战运动到青年反叛,从“老左”的理想主义到“新左”的激进变革? 《摇滚迷幻纪事》的第二期节目,我们将回顾60年前那场变革,看看鲍勃·迪伦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无名小辈》(詹姆斯·曼高德,2024)剧照 时间轴: 00:04:41 1965年新港音乐节“迪伦插电”事件回顾 00:13:23 《无名小辈》电影与现实的区别 00:17:39 新港音乐节的历史 00:20:32 新港音乐节与民谣复兴运动 00:29:17 迪伦早期的民谣音乐生涯 00:40:40 迪伦与当时民谣歌手的不同之处 00:45:35 1960年代的民谣主要的内容表达 00:55:52 观众不接受迪伦插电演奏摇滚的原因 00:59:02 二战之后美国民众对于艺术的态度 01:07:32 迪伦的音乐形象的变迁 01:17:05 迪伦转变的内在心理动机表达政治诉求 01:22:31 迪伦转变的内在心理动机 01:27:37 美国的“新左”和“老左”对于民谣的不同态度 01:38:03 迪伦通电事件对摇滚乐发展的影响 鲍勃迪伦前四张专辑封面形象对比 《Bob Dylan》(1962)左上 《TheFreewheelin' Bob Dylan 》(1963)右上 《The TimesThey Are a-Changin' 》(1964)左下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 (1964)右下 涉及作品: 书籍 霍华德•桑恩斯《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 鲍勃·迪伦《编年史》 苏西·罗托洛《放任自流的时光》 琼·贝兹《钻石与铁锈》 凯文·J.H.德特马编《剑桥鲍勃·迪伦手册》 埃里克·方纳《美国史》 电影 纪录片 《无名小辈》(詹姆斯·曼高德,2024) 《没有方向的家》(马丁·斯科塞斯,2005) 《我不在那里》(托德·海因斯,2007) 《醉乡民谣》(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2013) 《镜子的另一面:纽波特民歌艺术节》(Murray Lerner,2007)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Bob Dylan — Like aRolling Stone 中插:Bob Dylan — It's AllOver Now, Baby Blue Bob Dylan — Mr.Tambourine Man Chuck Berry — School Days Joan Baez — Donna Donna 野孩子— 黄河谣 Bob Dylan / Joan Baez — Mama, YouBeen on My Mind Bob Dylan — Girl fromthe North Country Justin Timberlake / Carey Mulligan / Stark Sands — Five Hundred Miles Bob Dylan — Blowin' inthe Wind 结尾:Bob Dylan — A HardRain's A-Gonna Fal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60 权力,阴谋与信仰,梵蒂冈高墙背后的秘密
在今年的颁奖季之中,《秘密会议》一直是各大奖项的种子选手。这部由德国导演爱德华·贝尔格执导,拉尔夫·费因斯主演的电影将故事聚焦于梵蒂冈,讲述一次突如其来的教皇选举以及背后牵扯出的一系列阴谋。 无独有偶,梵蒂冈高墙内的种种秘密始终是影视作品热衷探索的主题。从索伦蒂诺的剧集《年轻的教宗》《新教宗》,到费尔南多·梅里尔斯的《教宗的承继》与南尼·莫莱蒂的《教皇诞生》,人们总是通过影视作品不断追求问:真实的梵蒂冈究竟是什么?世俗与信仰、权力与欲望,在这里又会催生什么样的纠葛? 《秘密会议》中有哪些内容基于现实?教皇的日常生活究竟如何?选举教皇需经历怎样的流程?在宗教式微的当下,今天的梵蒂冈与天主教仍如何影响全世界?本期节目,我们将从《秘密会议》切入,带各位观众走进梵蒂冈的高墙之内。 《秘密会议》剧照 嘉宾: 吕利 近代东亚基督教相关研究者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教宗的诞生》剧照 时间轴: 00:03:50 《秘密会议》能成为颁奖季热门的原因 00:07:50 全方位的工整是《秘密会议》最大的特点 00:12:29 《秘密会议》与政治惊悚元素的嫁接 00:17:00 《秘密会议》对于梵蒂冈的符号化呈现 00:21:51 《秘密会议》小说原著与电影的区别 00:29:17 梵蒂冈教皇选举的真实过程 00:39:03 影视作品和主流文化之中对天主教的呈现与想象 00:43:09 《莫扎特传》中的天主教主题 00:52:54 意大利人从内部视角拍摄天主教作品 00:59:00 梵蒂冈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态度 01:05:52 梵蒂冈与天主教会的影响力衰落历程 01:11:30 19世纪至20世纪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变迁 01:13:45 当今世界天主教会的生存状态 《新教宗》剧照 涉及作品: 《秘密会议》(爱德华·贝尔格,2024) 《西线无战事》(爱德华·贝尔格,2022) 《慕尼黑:战争边缘》(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2021) 《教宗的承继》(费尔南多·梅里尔斯,2019) 《教皇诞生》(南尼·莫莱蒂 ,2021) 《年轻的教宗》(保罗·索伦蒂诺,2016) 《新教宗》(保罗·索伦蒂诺,2020) 《惊情四百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92) 《驱魔人》(威廉·弗莱德金,1973) 《教皇的驱魔人》(朱利叶斯·艾弗里,2023) 《莫扎特传 》(米洛斯·福尔曼,1984) 《莫扎特传》(MichaelLonghurst,2017) 《乡村神父日记 》(罗伯特·布列松 ,1951)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2016) 《神父有难》( 约翰·迈克尔·麦克唐纳,2014) 《天使与魔鬼》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Devlin -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Instrumental) 中插:6.6 Gigue 结尾:Arum Rae - Should I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59 戈达尔!重访戈达尔
2022年9月13日,让-吕克·戈达尔以91岁高龄在瑞士罗尔完成了他最后的“跳切”——这位一生以挑衅姿态重塑电影语法的大师,选择以安乐死为生命画下句点。彼时的悼念声浪中,人们反复谈论他如何用《精疲力尽》轰开新浪潮的闸门,又如何借《影像之书》在晚年叩击数字时代的影像迷思。 但两年半后,当哀悼的激情沉淀为更为冷静的凝视,我们或许终于抵达了一个更恰当的反思时机。在明室Lucida新近出版的《电影的七段航程:戈达尔论电影》中,这位永远的革命者亲自充当向导,带领我们回望他前二十年的创作思考——这不仅是戈达尔对自我创作生涯最密集的剖白,更是一份关于戈达尔视角的电影史指南。 借此契机,我们不妨站在戈达尔的肩上,重新去审视这位公认的电影大师。本期播客邀请了两位学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王昕与大家分享。戈达尔这个名字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如何在当下思考被滥用的“新浪潮”精神?电影作者论的影响如何改变了大家对电影这项群体创作艺术的看法?戈达尔的政治性在晚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当下影坛不存在戈达尔的继承者?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让我们对于戈达尔、对于新浪潮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电影的七段航程:戈达尔论电影》将在深焦独家全网首发,这次特别制作了独家徽章,限量120份。详情可见下图,大家可以在深焦微店购买,二维码在深焦各个平台都能找到。 本期嘉宾: 王璞 学者、教师、诗人、批评工作者和译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和比较文学项目主任、重庆大学高研院/博雅学院青年兼职教授 豆瓣 @王璞一零一 王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励耘博士后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让-吕克·戈达尔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20:15 02:59 对于《电影的七段航程 : 戈达尔论电影》的基本介绍,戈达尔当时发表演讲时所处的创作时期和社会背景。 15:25 当我们在讨论戈达尔的名字时,背后意味/代表着什么? 24:26 戈达尔在创作时对于媒介的运用,以及成本对戈达尔电影的影响。 34:12 我们该如何观看戈达尔的影片? 42:07 戈达尔对于影评的看法。写影评也是拍电影,他是怎么践行的? 50:13 重新反思电影作者论,当下是否还应该推崇作者论吗?当时说这话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03:17 在“新浪潮”被滥用的当下,如何重新理解新浪潮?为什么法国新浪潮成了新浪潮的代表? 1:13:06 戈达尔与特吕弗对于美国电影的分歧,两人的纠葛历史。 1:24:48 不写剧本的戈达尔如何拍片?谈戈尔达对于剧本的理解。 1:36:20 蒙太奇才是戈达尔的最大法宝,他对于蒙太奇的理解和运用。 1:46:55 戈达尔的政治表达及转变,书中多次为年轻时的激进“平反”,到底为何? 1:55:36 他对于演员的使用是什么模式?模特or共创? 2:08:14 为什么不存在戈达尔的继承者? 素材库: 戈达尔导演电影: 《剧本》(2024) 《电影<剧本>的电影预告片摘要》(2024) 《电影社会主义》(2010) 《我们的音乐》(2004) 《电影史》(1989) 《芳名卡门》(1983) 《受难记》(1982) 《各自逃生》(1980) 《<各自逃生>的剧本》(1979) 《此处与彼处》(1976) 《第二号》(1975) 《一切安好》(1972) 《中国姑娘》(1967) 《周末》(1967) 《远离越南》(1967) 《中国姑娘》(1967) 《我略知她一二》(1967) 《美国制造》(1966) 《狂人皮埃罗》(1965) 《已婚女人》(1964) 《法外之徒》(1964) 《蔑视》(1963) 《随心所欲》(1962) 《精疲力尽》(1960) 《剧本》剧照 其他提及电影: 《戈达尔直播实录:新冠疫情时期的影像》(利奥内尔·巴耶,2020) 《脸庞,村庄》(阿涅斯·瓦尔达,2017) 《红在革命蔓延时》(克里斯·马克,1977) 《世界旦夕之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73)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80) 《白日美人》(路易斯·布努艾尔,1967) 《日以作夜》(弗朗索瓦·特吕弗,1973) 《最后一班地铁》(弗朗索瓦·特吕弗,1980) 《祖与占》(弗朗索瓦·特吕弗,1962) 《北方的纳努克》(罗伯特·弗拉哈迪,1922) 《残花泪》(大卫·格里菲斯,1919) 《唐探1900》(陈思诚,2025) 《小麦的囤积》(大卫·格里菲斯,1910) 《战舰波将军号》(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 《戈达尔直播实录:新冠疫情时期的影像》截图 提及书籍: 《电影的七段航程 : 戈达尔论电影》(让-吕克·戈达尔) 《戈达尔 : 七十岁艺术家的肖像》(科林·麦凯布) 《被解放的观看者》(雅克·朗西埃) 《理论年代》(詹明信)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Jean-Luc Godard - Chapitre Deux Fatale Beauté 中插:Les Cappuccino - Bande à Part 中插:Stéphane Kerecki,John Taylor,Emile Parisien - Ferdinand (From Pierrot le fou) 结尾:Jean-Luc Godard - Chapitre Deux Fatale Beauté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电车、黄哲成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58 21世纪以来最差奥斯卡,是时候祛魅了
2025年第97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公布,详情可查看:第97届奥斯卡获奖名单,《阿诺拉》最佳影片。我们邀请到木头人和柯诺两位嘉宾来与我们畅聊奥斯卡。肖恩·贝克导演的《阿诺拉》拿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5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也让《阿诺拉》成为历史上第四部拿到金棕榈+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影片。而这个殊荣属于一直坚持低成本制作的肖恩·贝克,背后也代表了整个美国独立电影界。 受工会罢工及疫情后遗症影响,今年好莱坞影片质量严重缩水,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来自三大电影节入围的影片,但这样的入围策略并没有挽救颓势,今年奥斯卡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最差的一届,收视率相比去年也大幅下跌。获奖影片中,大部分依然是通过矮子里拔将军的方式选出来的。 今年奥斯卡整体情况来看,竞争最激烈也是最意外的奖项是最佳女主角奖,前哨战大幅领先的《某种物质》女主黛米·摩尔最终输给了《阿诺拉》女主95后新星麦琪·麦迪森。而凭借《粗野派》二封影帝的阿德里安·布罗迪则是因为使用了AI调整口音引起了场外风波,因此丢了美国演员工会奖,但最终并没有影响奥斯卡的获奖。 受场外冲击最严重的是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艾米莉亚·佩雷斯》,这部电影因政治正确的关系狂砍13项提名,但因为女主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此前的各种激进言论,最终从头号种子沦为弃子,甚至丢掉了此前已胜券在握的最佳国际影片。 而本届奥斯卡最大遗憾来自佩德罗·阿莫多瓦导演的《隔壁房间》,本片拿到一直与奥斯卡关系密切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狮奖,又是阿莫多瓦的第一部英语片,最终居然没有拿到任何一个提名,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期奥斯卡专题播客。 往期奥斯卡专题播客: 2024年96届:209 最没有悬念的奥斯卡,尽是遗憾 2023年95届:144 奥斯卡特辑:世界在倒退,杨紫琼说不! 2022年94届:097 靠打拳出圈的奥斯卡,有眼不识千里马 拿到四座小金人的肖恩·贝克 本期嘉宾: 柯诺 电影媒体人 豆瓣 @柯诺 木头人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豆瓣 @woodhead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奥斯卡影后米琪·麦迪森与小金人合影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49:36 03:22 对于今年奥斯卡提名及颁奖的总体评价,变化与观察。21世纪以来最弱一年? 15:58 川普上台对奥斯卡是否有影响? 19:32 《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场外风波及影响,政治正确的反噬。 23:48 奥斯卡与戛纳电影节高度重合的原因(戛纳入围影片拿到奥斯卡31项提名) 25:31 《阿诺拉》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影片,大成功背后的原因。 40:42 肖恩·贝克为代表的美国独立电影界是怎样的存在?奥斯卡与美国独立电影的历史。 46:46 竞争最大的奖项:最佳女演员。黛米·摩尔为何输给了麦迪森? 54:30 二封影帝的布罗迪,场外AI争议怎么看? 1:02:38 《粗野派》为什么拿不了最佳导演? 1:13:08 为《沙丘2》鸣不平,维伦纽瓦值得一个最佳导演提名。 1:19:06 从《魔法坏女巫》看中美文化差异越来越大。 1:23:07 《猫猫的奇幻漂流》最佳动画长片背后的评选策略。 1:29:35 《唯一的家园》在全世界拿奖到手软,是议题的胜利。 1:37:42 本届奥斯卡最大遗憾:金狮奖《隔壁房间》0提名。 《猫猫的奇幻漂流》导演金兹·兹巴洛迪斯拿奖后吃汉堡,致敬了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小金人的李安导演 素材库: 奥斯卡提名影片: 《阿诺拉》(肖恩·贝克,2024) 《某种物质》(科拉莉·法尔雅,2024) 《艾米莉亚·佩雷斯》(雅克·欧迪亚,2024) 《秘密会议》(爱德华·贝尔格,2024) 《五分钱男孩》(拉梅尔·罗斯,2024) 《无名小辈》(詹姆斯·曼高德,2024) 《我仍在此》(沃尔特·塞勒斯,2024) 《沙丘2》(丹尼斯·维伦纽瓦,2024) 《粗野派》(布拉迪·科贝特,2024) 《魔法坏女巫》(朱浩伟,2024) 《真正的痛苦》(杰西·艾森伯格,2024) 《飞黄腾达》(阿里·阿巴西,2024) 《猫猫的奇幻漂流》(金兹·兹巴洛迪斯,2024) 《唯一的家园》(巴西勒·阿德拉 / 哈姆丹·比拉勒 / 尤瓦尔·亚伯拉罕 / 拉谢尔·瑟尔,2024) 《黑箱日记》(伊藤诗织,2024) 拿到最佳男演员的阿德里安·布罗迪 其他提及: 《失去的周末》(比利·怀尔德,1945) 《寄生虫》(奉俊昊,2019) 《编号17》(奉俊昊,2025) 《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2002) 《佛罗里达乐园》(肖恩·贝克,2017) 《驾驶我的车》(滨口龙介,2021) 《犬之力》(简·坎皮恩,2021) 《原钻》(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2019) 《卡比利亚之夜》(费德里科·费里尼,1957) 《夜晚与周末》(格蕾塔·葛韦格,2008) 《月光男孩》(巴里·詹金斯,2016) 《狮子王》(巴里·詹金斯,2024) 《法国贩毒网》(威廉·弗莱德金,1971) 《骑劫地下铁》(约瑟夫·萨金特,1974) 《雾都孤儿》(卡罗尔·里德,1968) 《炎热的夜晚》(诺曼·杰威森,1967) 《人鬼情未了》(杰瑞·扎克,1990) 《天将雄师》(李仁港,2015) 《马里乌波尔20天》(Mstyslav Chernov,2023) 《隔壁房间》(佩德罗·阿莫多瓦,2024) 《痛苦与荣耀》(佩德罗·阿莫多瓦,2019) Lisa 登台 007 James Bond 特别致敬表演现场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Daniel Blumberg - Overture (Bus)(《粗野派》原声,最佳原创配乐) 中插:Daniel Blumberg - Jazz Club(《粗野派》原声,最佳原创配乐) 结尾:Zoe Saldana,Karla Sofia Gascón,Camille - El Mal(《艾米莉亚·佩雷斯》原声,最佳原创歌曲) 深焦播客听众群可扫码添加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57 重启黑箱,女性该如何从性侵案中自救?
《黑箱日记》2024年1月在圣丹斯首映,是由日本记者伊藤诗织以第一人称执导的纪录片,记录了她在2017年遭受了声名显赫的新闻前辈山口敬之性侵后,如何艰难地起诉对方并与整个日本陈旧的有关强奸案的司法社会体制作斗争。影片提名了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长片,豆瓣评分高达9.2。 前不久,国内又发生了一起很恶劣的性侵案——广西百色祈福高中的男老师唐毓文,被曝出在2017年至2020年长期性侵并精神控制当时还不满16岁的女生符月华,致使其患有高度抑郁症,并于今年1月17日在家中烧炭自杀。而符月华的堂姐在之后公布了关于她和唐毓文的聊天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互联网各账号留下的鲜活的生命记录,可以令人心痛地看到她怎样在被强奸后一次次的试图自救,又一再堕入深渊。 她因为抑郁症放弃高考,但第二年复读又以县理科第一名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然而因抑郁复发休学两年后 被学校劝为退学;她鼓起勇气在互联网上说出自己的故事,反而被人以造谣为由网暴;她在班级群里检举唐毓文,被他心虚解散群聊;她向当地学校教务处举报均被打压。退学后因为没有收入来源不得不去咖啡店找了份工作,然而干了半个月就被迫辞职,因为店长发现了她手腕上自残过的痕迹。没有家人、学校、社会支持的她,曾经窘迫到靠100块钱过了20天,于是她终究在离过年还不到11天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黑箱日记》真的应该成为每个女性成长片单上必看的电影,让大家知道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一旦有类似事情发生又该如何处理?今天就和两位深焦的老朋友,弦子和何谦一起聊聊这部电影,聊聊伊藤诗织和她的朋友们为更多女性能避免这种处境所坚持的长久的战斗。 《黑箱日记》剧照 本期嘉宾: 弦子 女性主义者、发声者、写作者 何谦 生活在北美的电影研究者 王潇潇 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 伊藤诗织胜诉现场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30:42 04:30 观看《黑箱日记》的场景及感受。 12:21 两次阅读《黑箱:日本之耻》的感受,以及伊藤诗织受害者和调查记者的双重视角。 15:42 受害者经历诉讼时遇到的普遍问题和困难。 21:28 2019年何谦与伊藤诗织关于“治愈街”的往事。 24:11 何谦和弦子与伊藤诗织初次见面的回忆。 30:27 伊藤诗织的经历哺育她的共情能力,每一个与她对话的人需要能量的时刻,她就像毯子一样包裹住对方。 35:10 伊藤诗织纪录片事业受挫,安倍晋三被刺杀导致她在日本遭遇指责。 41:36 治愈伊藤诗织的不是时间,而是行动。 48:06 伊藤诗织最近发布的公开信,以及她在日本面临的影像争议。 50:32 伊藤诗织和日本的女性团体的隔阂,中国类似事件中受害者与女性团体不同的相处方式。 1:00:54 公众对伊藤诗织的过高要求,要求她是完美受害人、完美行动者、完美幸存者。 1:03:27 《黑箱日记》的影像伦理问题,保护人权的背后是谁在受伤害?谁在受益? 1:10:09 纪录片是在和公众对话,公共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 1:17:16 “封口费”为什么难以避免?制度并不支持受害者。 1:23:32 伊藤诗织的案件为什么应该公开审理?已经没有隐私可以保护了。 1:24:14 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均等。 1:31:05 当侵犯发生时,什么机构可以保护受害者? 1:32:50日本政府在廉价地利用女性NGO的善心为男权社会打补丁。 1:36:26 中国帮助女性受害者的机构及生存现状。 1:39:50 美国帮助性骚扰/性侵犯当事人的Rape Kit的历史 1:47:36 为什么不能轻易判断哪个行业类似事件更多? 1:51:26 影视行业对待女性的方式有改变吗?为什么策划作为影视行业中不被看到的角色多由女性担任? 1:57:00 从业结构、银幕上对女性身体的展现和处理、行业中的性骚扰事件,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2:02:49 《黑箱日记》是否会拿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故乡是你说的话最希望被听到的地方。 2:07:16 日本社会对伊藤诗织态度是“无视排除”。 2:12:06 《黑箱日记》的影像文本处理,片中对于植物的运用。 2:16:40 伊藤诗织与自己家庭的关系。 2:20:16 女性作品推荐:《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女人们的谈话》《初步举证》 《黑箱日记》剧照 素材库: 伊藤诗织作品: 《黑箱日记》(2024) 《女性割礼》(2019) 《老年公寓清洁队》(2017) 《黑箱:日本之耻》(2023) 《裸泳》(2019) 《日本之耻》(埃里卡·詹金,2018) 《摩登情爱》(约翰·卡尼 / 埃米·罗森 / 汤姆·豪尔 / 莎朗·豪根,2019) 《好东西》(邵艺辉,2024) 《国色芳华》(丁梓光,2025) 《宇宙探索编辑部》(孔大山,2021) 《助理》(基蒂·格林,2019) 《雾中风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1988) 《女人们的谈话》(莎拉·波利,2022) 《M就是凶手》(弗里茨·朗,1931) 《初步举证》(贾斯汀·马丁,朱迪·科默独角戏,2022) 相关书籍: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清水洁)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Rape Kit: A True Crime Story》(PaganKennedy)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黑箱:日本之耻》封面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坂本龍一 - opus 结尾: Gloria Gaynor - I Will Surviv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王潇潇、Peter Cat 策划:王潇潇 剪辑:电车 编辑:王潇潇
- 256 年度日本电影总结,现象级女演员出现
本期是一年一度的日影总结播客,由XHC和Methy两位嘉宾为大家带来分享。从电影产业来看,总票房2069亿日元,较去年变化不大,同比减少6.5%,观影人次减少7.1%。但日本国产电影票房1558亿日元,较去年增长5%,是日本电影史的最高票房纪录。进口电影票房下滑严重,总票房仅有511亿日元,较去年下降了30%,下降原因与好莱坞电影因罢工影响导致的质量下降有关。 票房榜排名前四的电影都是IP向制作,动画剧场版依然是日本院线票房贡献的主力军,《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便是其中的代表,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度,票房依然能屡创新高,今年更是勇夺排名第一的宝座,可见IP发展的潜力。真人电影方面,在中国有过上映的《最后的里程》是市场向最值得关注的影片,本片以59.1亿日元排名2024票房榜第五。这部电影以日剧全明星的模式创造了野木亚纪子编剧作品宇宙,大量耳熟能详的角色在片中客串,这也是本片能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艺术电影方面,我们依然以《电影旬报》十佳作为参考进行观察。老中青三代在今年全面发力。首先是《黎明的一切》登顶第一,让三宅唱导演实现了三年两冠的高光时刻,而同为“第三个黄金期导演”的滨口龙介新片《邪恶不存在》也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绩,以他俩为首的这批中生代导演依然是日本作者电影的中坚力量。 而更令人振奋的,莫过于90后导演们的崭露头角。山中瑶子导演(1997年生)的《纳米比亚的沙漠》和奥山大史导演(1996年生)的《我的阳光》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这两位导演都还未到30岁,且双双入围了去年戛纳电影节。与此同时,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空音央导演(1991年生)新片《圆满结局》也引发了大量好评。我们也将在播客中讨论这波新导演大爆发的原因,以及她们作品中的表达及关联。 2024年三部作品上映的黑泽清自然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位年近70的电影大师依然有着不输年轻人的创作力,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更是断层领先,今年三部影片各有各的创新点,这样的创作力无疑让人敬佩。而荒井晴彦派的新片《暴劫青春 我们无法阻挡2》,继续诉说着与若松孝二相关的左派历史,保持了传统的延续。 此外,女演员河合优实的爆发,日本电影人对海外电影节态度的转变,以及日本电影依然存在的保守性等都是本期播客的主题。让我们接下来一同回顾去年日影的喜与悲。 本期嘉宾: XHC 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豆瓣 @xxhhcc Methy(闻豪) 日本电影研究者 豆瓣 @Methy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2:32:07 00:02:31 对于2024年日影的整体观察。 00:12:22 《最后的里程》的日剧全明星创作模式。 00:18:38日本电影对于海外市场的关注度低的原因。 00:22:00日本文化输出的进展和局限,以及《幕府将军》和《刺客信条:影》的影响力。 00:31:38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电影引进态度的转变。 00:41:27对于《电影旬报》十佳评选的看法。 00:50:23 《蓦然回首》作为中短片电影为什么可以参与评选?日本电影届对电影时长的看法。 00:53:56 《黎明的一切》在去年碾压级别的评价,以及三宅唱实现三年两冠的原因。 01:04:03“第三个黄金期”导演作为日本电影的中坚力量,以及滨口龙介在日本电影界的独特存在。 01:14:30九零后新导演为何能在2024年大爆发?他们是否能反映“九零后世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01:28:33日本年轻电影人对于国际电影节态度的转变。 01:35:26 河合优实在2024年的爆发不是偶然。 01:42:32 70岁的黑泽清一年上映三部电影,依然有着年轻人般的创作活力。 01:58:01日本大导演在国外拍片为何总是水土不服? 02:04:33国外电影节对于日本小成本动画电影的关注是否有所提升?对日本动画人是否有帮助? 02:09:23《暴劫青春 我们无法阻挡2》与若松孝二的关系,以及历史在不同时代的重构。 02:18:28吴美保的《我生活的两个世界》是在日朝鲜人电影脉络的延续吗?为何选进了上海电影节主竞赛? 02:21:12 2025年前瞻,值得期待的日本电影。 02:26:18 2024年被大家忽略的日本好片。 素材库: 2024年日本电影票房前五: 《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158亿日元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116.4亿日元 《王者天下4》:80.3亿日元 《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63.2亿日元 《最后的里程》:59.1亿日元 2024年电影旬报十佳: 1.《黎明的一切》三宅唱 2.《纳米比亚的沙漠》山中瑶子 3.《邪恶不存在》滨口龙介 4.《云》黑泽清 4.《我的阳光》 奥山大史 6.《我生活的两个世界》吴美保 7.《蓦然回首》押山清高 8.《暴劫青春 我们无法阻挡2》井上淳一 9.《最后的里程》冢原亚由子 10.《杏运》入江悠 11.《箱男》石井岳龙 野木亚纪子编剧作品: 《慢行列车》(土井裕泰,2025) 《最后的里程》(冢原亚由子,2024) 《去唱卡拉OK吧!》(山下敦弘,2023) 《平家物语:犬王》(汤浅政明,2021) 《非自然死亡》(冢原亚由子 / 竹村谦太郎 / 村尾嘉昭,2018)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金子文纪,2016) 其他提及: 《诡谲屋(奇怪的家)》(石川淳一,2024) 《星愿》(克里斯·巴克 / 弗恩·维拉桑托恩,2024) 《幕府将军》(乔纳森·范塔勒肯 / 弗雷德里克·E·O·托耶,2024) 《刺客信条:影》(游戏,育碧,乔纳森‧杜蒙) 《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片桐崇,2023) 《惠子,凝视》(三宅唱,2022) 《爱的接力棒(接棒家族)》(前田哲,2021)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2013) 《宛如阿修罗》(是枝裕和,2024) 《一夜爆樽》(空音央,2022) 《岁月自珍》(早川千绘,2022) 《只在那里发光》(吴美保,2014) 《福田村事件》(森达也,2023) 《革命+1》(足立正生,2022) 《掮客》(是枝裕和,2022) 《云》(黑泽清,2024) 《蛇之道》(黑泽清,2024) 《钟声》(黑泽清,2024) 《间谍之妻》(黑泽清,2020) 《本格小说》(黑泽清,待上映) 《国宝》(李相日,待上映) 《无尽希望的斯嘉丽》(细田守,待上映) 《逃走》(足立正生,待上映) 《东京出租车》(山田洋次,待上映) 《Renoir》(早川千绘,待上映) 《北极星洒落之夜》(山中瑶子,待上映) 《地下》(小田香,2025) 《去海边的路》(横滨聪子,2025)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Haruka Nakamura,うらら - Light song(《蓦然回首》配乐) 中插:Hi'Spec - Peers(《黎明的一切》配乐) 结尾:Eiko Ishibashi - Evil Does Not Exist V.2(《邪恶不存在》配乐)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Peter Cat 策划:电车、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55 今 敏,及其唯一的电视动画《妄想代理人》
本期播客的契机,是后浪出品的今 敏自传性随笔集《“妄想”的产物》上市。这本书聚焦《妄想代理人》这部今 敏最被低估的作品,也是今 敏唯一一部电视动画作品的创作。该动画由MADHOUSE公司制作,2004年2月2日起在日本WOWOW电视台首播,音乐由平泽进创作。《妄想代理人》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实验性风格,探讨了现代都市人脆弱的精神世界,通过吉祥物设计师鹭月子被袭击的事件,引出一系列由妄想引发的社会现象和个体心理问题。剧中融入了大量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元素,其制作形式和大胆的题材选择使其在动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今 敏作为动画作者的创作魅力和对动画表现可能性的探索。 【首刷限定版】《“妄想”的产物》正在深焦独家全网首发,本次的周边组合大礼包也由深焦独家呈现,包括了今敏印签+刷边+官方海报+徽章,详情可见下图,大家可以在深焦微店购买。 以下皆为首刷限定,深焦专属福利大礼包组合,不容错过: ◎今 敏 珍贵烫金印签 ◎书口三面刷粉,喷绘《妄想代理人》中“玩偶玛洛米”形象,搭配内封,环绕式沉浸于“粉色妄想” ◎《妄想代理人》官方海报,尺寸为210mm×335mm,选用160g晶采冰白珠光纸,配有抗压海报收纳筒 ◎《妄想代理人》“玩偶玛洛米”金属徽章 今 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最重要的大师之一,他的动画作品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对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深刻探讨而著称,不仅在日本国内获得了高度评价,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今 敏于2010年因胰腺癌逝世,享年46岁,但他留下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对后世动画创作者甚至电影导演都产生了持久的启发。未完成之作《造梦机器》更是成为无数动画人和观众的遗憾。 《“妄想”的产物》可视作《我的造梦之路》的续篇,也是一种完全不同视角的补充与延伸,两者共同构成今敏创作方法论的全貌。书中详细记录了《妄想代理人》的企划、制作过程,包含今敏对动画创作的思考、灵感来源、角色设计理念以及制作现场的日常与突发事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分镜稿、未公开的文本以及今敏对作品的自我评论等。 本期嘉宾: 塔塔君 一个普通日本动画观众与电影观众 Palomar 日本文学硕士,艺术与动画领域自由撰稿人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豆瓣 @电车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37:48 00:04:32 对于《妄想代理人》的基本介绍。 00:09:30 《妄想代理人》创作的社会背景。 00:13:54 《妄想代理人》相比其他电视动画作品的独特性。 00:18:27 在阅读了《“妄想”的产物》之后重新认识今 敏。 00:20:18 《妄想代理人》播出后的反响。 00:22:22 今 敏制作《妄想代理人》的契机。 00:23:44 制作《妄想代理人》之前的今 敏,有怎样的影响力? 00:25:34 《“妄想”的产物》这本随笔的写作文风和他作品的关系。 00:29:50 今 敏的两本随笔《我的造梦之路》与《“妄想”的产物》的对比。 00:34:35 通过《“妄想”的产物》中今 敏的自我评价,重新理解《妄想代理人》。 00:41:34 今 敏制作电视动画的流程和工业化制作流程相比的异同。 00:44:50 今 敏的早期创作收到哪些人的影响? 00:50:43 今 敏与平泽进的非典型合作。 00:54:12 今 敏职业生涯的成长与转变。 01:01:43 《“妄想”的产物》提及参与《妄想代理人》制作的人员中,哪些人日后的作品受到了今 敏的影响。 01:10:15 今 敏的写实与新海诚的对比。 01:16:08 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如今 敏般天才的动画人。 01:22:23 之后是否还有机会看到今 敏遗作《造梦机器》? 01:28:13 今 敏对于死亡的看法。 01:34:02 世界电影节对于日本动画的关注是否在转变? 《妄想代理人》剧照 涉及作品: 今 敏导演作品: 《未麻的部屋》(1997) 《千年女优》(2001) 《东京教父》(2003) 《妄想代理人》(2004) 《红辣椒》(2006) 《造梦机器》(未完成) 《OPUS》(漫画) 《海归线》(漫画) 《我的造梦之路》(随笔集) 其他提及作品: 《老人Z》(北久保弘之,1991) 《她的回忆》(森本晃司,1995) 《魔卡少女樱剧场版:被封印的卡片》(浅香守生,2000) 《死亡笔记》(荒木哲郎,2006) 《千与千寻》(宫崎骏,2001) 《鹿王》(安藤雅司,2022) 《可可西里》(陆川,2004) 《五号屠场》(乔治·罗伊·希尔,1972) 《冥王》(松尾衡,2023) 《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松尾衡,2021) 《机动战士高达 雷霆宙域》(松尾衡,2015) 《舞动青春》(板津匡览,2017) 《北极百货店的接待员》(板津匡览,2023) 《空之境界》(近藤光,2013) 《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2021) 《犬王》(汤浅政明,2021) 《造梦机器》设定图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夢の島思念公園 - 平沢進 (《妄想代理人》原声) 中插: 白ヶ丘-マロミのテーマ - 平沢進 (《妄想代理人》原声) 结尾: パレード- 平沢進 (《红辣椒》原声)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 2025新书期待,读最布尔乔亚的书,过最平凡的生活 | 以读攻读
《以读攻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新年好! 2024年是《以读攻读》开播的第一年,作为一档比较小众的文学与书籍类播客,我们的订阅数也达到了一万。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感谢各位听众的支持与鼓励。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和林老师都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接下来一年中我们最期待的新书,也可以算作是《以读攻读》接下来的节目预告。在2025年,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深度严肃地聊文学,还想把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给大家呈现更多样更丰富的节目。 本期节目就是我们的2025年私人甄选。 点击此处,可直接订阅深焦播客子节目《以读攻读》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00:02:38 《以读攻读》过去一年的回顾与新年的展望 00:08:10 2025年我们期待的新书 文学类: 00:12:10 米尔恰·克尔特雷斯库《螺线管》《左翅》 00:16:36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想想龙虾》 00:22:09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废墟之行》 00:26:05 珍妮弗·伊根《糖果屋》 00:33:08 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三只忧伤的老虎》 00:35:30 塞斯·诺特博姆《众灵日》 文化、理论类: 00:41:51 弗兰克·克默德《结尾的意义》 00:46:35 詹姆斯·夏皮罗《莎士比亚在分裂的美国》 00:51:13 格奥尔基·伊万诺夫《彼得堡的冬天》 00:55:56 弗朗哥·莫莱蒂《布尔乔亚》 00:58:25 罗伯特·达恩顿《诗歌与警察: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 00:59:40 埃德蒙·威尔逊《三重思想家》 01:04:55 摇滚史系列节目介绍 本期其他涉及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 《芬尼根的守灵夜》 阿拉斯代尔·格雷《拉纳克》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坠物之声》 珍妮弗·伊根《恶棍来访》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 埃德蒙·威尔逊《到芬兰车站:历史写作与行动研究》《阿克瑟尔的城堡》 西蒙·雷诺兹《撕碎重来:后朋克,1978-1984》 大卫·赫普沃斯《1971,摇滚乐的黄金之年》 哈特穆特·罗萨《重金属摇滚的社会学》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NeoRetros— Battles andWastelands 中插:Joshua Bell — Serenade 结尾:Dan Fogelberg — Sutter's Mill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 254 肮脏的90年代,改变摇滚史的科特·柯本 | 摇滚迷幻纪事01
欢迎来到深焦播客的全新系列节目——“摇滚迷幻纪事”。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以回顾性的视角重新梳理摇滚乐的发展历程,追忆那些伟大的摇滚巨星,探讨摇滚与政治、文化和社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各位听众展现摇滚乐鲜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的第一期节目从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柯本讲起。作为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人物,科特·柯本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存在。他既是叛逆的文化偶像,也是渴望被爱的阿伯丁少年。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再到最后的骤然离世,他重蹈了许多摇滚前辈的覆辙,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在音乐上,科特·柯本展现了无可置疑的才华。他将垃圾摇滚这种地下音乐带入主流视野,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腾。然而在生活上,他却未能抵挡成名后的诱惑与压力,最终被接踵而至的压力所吞噬。从柯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摇滚乐最迷人的特质:艺术与商业的博弈,梦想与现实的撕裂。 这就是科特·柯本的故事,也是摇滚乐的故事。 嘉宾: 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译有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弦理论》《永远在上》,大卫·利普斯基《尽管到最后,你还是成为你自己: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公路之旅》,帕梅拉·保罗《至少还有书》,以及艾拉·莱文、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等。 豆瓣 @无人售票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涅槃乐队 1993 纽约不插电演唱会 时间轴: 00:03:19 “摇滚迷幻纪事”系列节目介绍 00:10:28 科特·柯本的标签与摇滚乐文化之间的关系 00:17:40 九十年代的摇滚乐氛围与六七十年代的区别 00:29:23 不同时代的歌迷对摇滚了态度的改变 00:35:07 规模商业化对摇滚乐的改变 00:39:26 九十年代的摇滚乐文化氛围 00:47:10 “西雅图之声”崛起的原因 00:51:55 “X一代”的家庭观念与文化背景 00:55:28 美国在九十年代的经济转型对“ X一代”的影响 01:00:55 涅槃乐队的“垃圾摇滚”风格 01:10:32 地下乐队究竟要不要出圈 01:14:34 涅槃乐队与枪花乐队之间的纠葛 01:16:46 不同摇滚乐队之间的不同气质 01:27:55 科特·柯本的自杀是可以避免的么 01:34:16 30年之后重听柯本,我们能获得什么 1992年MTV颁奖典礼上的两位主唱。Axl Rose(左)Kurt Cobain(右) 涉及作品: 查尔斯·R.克罗斯 《重于天堂》 Simon Frith 《剑桥大学摇滚与流行音乐读本》 马克亚姆《西雅图之声—关于垃圾摇滚的口述史》 郝舫《灿烂涅槃》 埃德·沃德《摇滚:一部历史1964-1977》 格斯·范·桑特 《最后的日子》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Nirvana —— Come As You Are 插曲:Nirvana——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The Beatles —— Love Me Do Sex Pistols——Anarchy in the U.K. R.E.M. ——Drive Black Flag——Rise Above Joy Division ——She's Lost Control Nirvana —— Seasons In The Sun Nirvana —— The Man Who Sold TheWorld (Live) Guns N' Roses ——Sweet Child O' Mine Nirvana ——Something In The Way(Live Version) 结尾:Nirvana ——All Apologies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