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理】肠易激综合征:为什么精神科能治疗慢性肠胃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一个与心理紧密相连的身心疾病,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肠胃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情绪的第二大脑!从高中生到上班族,为何这个病频频出现?它与我们的压力、情绪又有什么关系?
- 【心理】Labubu为何能捕获这么多成年人的芳心?
成年人为啥爱Labubu?Labubu不只是玩具,更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过渡性客体。为什么大家愿意为这些看似无用的小物件买单?它们真的只是噱头吗?
- 【心理】总是活在跟别人比较的阴影下,该怎么办?
分享一位今年毕业的小伙伴的留言,关于跟周围人比较之下的失落和嫉妒要如何面对。 🌟【树洞留言】 小红书或微博“学魔法的美羊羊”私信。
- 【心理】那些给困境中的女性洗脑、诱惑男性受骗的人做了什么?
最近有不少男性和女性被骗的报道,从买房骗局到灵修诈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规律?为什么一些条件不错的男女也会落入圈套?是自恋还是自卑在作祟?为什么男性一直有追寻田螺姑娘的幻想?给男性和女性洗脑有什么不一样? 相关报道 * 三联《消失的女友:39个男人陷入的买房圈》:在房市低迷的背景下,15个年轻女子以结婚为目的,诱使39个深圳工薪族前往惠州的高新区买房,在其背上将近百万的房贷后消失不见。这些受害者中,有程序员、美工、电商运营等,他们大多来自县城或农村,渴望通过恋爱找到归宿。 * 凤凰网《“前世砍头致颈椎病” ?起底国内最大灵修骗局》:“你的颈椎病是因为前世被砍了头”“交的学费越多,就能获取更大的‘宇宙能量’”——这些荒诞不经的说辞,竟让上万人掏空家底。随着辽宁沈阳法院的一纸判决,涉案35亿的“奢活艺术馆”“灵修”骗局终于现出原形。
- 《何以为父》:成年子女如何面对来自父亲的爱与创伤?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的作用远不止提供物质保障,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陪伴者”和“榜样”。最近由刘若英导演的电视剧《如果爱忘了》中,谢盈萱饰演的女儿与秦汉饰演的阿尔茨海默父亲之间的关系让人唏嘘, 为什么有些父亲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母性与父性真的只能由母亲和父亲来提供吗?父亲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如何体现? * 02:04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功能性和伤害之间 * 10:12 为什么父亲对孩子的爱取决于夫妻关系? * 17:52 父性(fatherhood)功能是什么? * 25:33 父亲对于孩子人格成长的影响是什么? * 28:04 如何修复来自父亲的创伤? 📚提及书目 《何以为父》:作者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J. 戴蒙德(Michael J. Diamond)。
- 【热议】看不懂高考作文,也找不到最初的梦想!
2025高考作文出炉,除了被吐槽有些难,还有着什么价值意涵?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范玮琪跑掉的《最初的梦想》是否还能点亮年轻人的内心?
- 《创伤与解离》:童年创伤真的会一直影响成年后的生活吗?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心理创伤与解离:创伤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得麻木?情绪的容纳力又是什么?解离,这个被忽视的心理现象,其实很普遍。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童年阴影的反射弧为什么那么长? 📚提及书目 《创伤与解离:创伤如何使我们成为另一个人》:利奈特·S.丹尼恰克(Lynette S.Danylchuk) 临床心理学家,国际创伤与解离研究学会前任主席。凯文·J.康纳斯(Kevin J.Connors)国际创伤与解离研究学会前任副主席,婚姻和家庭治疗师。
- 【心理】便秘:什么剥夺了我们的"如厕自由"?
分享一篇南方周末的报道,关于中学生的便秘问题:与走读生相比,住宿舍便秘的概率更大。“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被严格控制了,而且无法在食堂吃到足量的蔬菜。” 便秘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上厕所自由为何如此困难?学校环境、心理压力甚至个人习惯都可能影响排便。便秘不仅仅是生理问题,它还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心理学视角下的如厕训练与人格发展有什么关系? PS:【心理】假自体:我们为什么会“伪装”成大人模样?
- 【心理】如何识别隐藏在"家庭"温暖面纱下的暴力和伤害?
🎉福利 本期评论区留言,抽3位小伙伴送出武志红老师即将上市的《为何家会伤人》新版书,“磨铁”图书出品,2025年6月。 📻内容提要 近日,9岁天才围棋少年,在受到父亲家暴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发关注。家本是温暖的港湾,为何成为了伤害的源头? 除了家暴,来自原生家庭隐秘的伤害常常以温情的面貌存在。对于中国式家庭,伤害有哪些形式?为何家会伤人?如何在保持关系的同时保持边界?为什么明知父母不对,却还是活成了他们的样子?就是和父母和解不了怎么办? 📚拓展介绍 《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武志红,知名⼼理学者、资深⼼理咨询师、⼼理学畅销书作家,百万级畅销书,被称为“中国家庭问题第一书”的《为何家会伤人》作者,国内最早引⼊“原生家庭”概念的⼼理学者之。
- 【禅修祛魅】神明经济:寺院的钞能力有多强?
今天聊聊台湾的宗教场所,从“钞能力”这个词说起。你可能想不到,台湾的寺庙比便利店还多!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逻辑?在物价高昂的地区,宗教场所为何能如此繁荣?
- 【心理】文化养育: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形成"被动型人格"?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成长”系列节目之“女性的被动型人格”。女性主义叙事崛起的背后,是否真的赋予了女性自主权,还是依然受制于文化环境的影响。女性的被动型人格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女性如何在文化烙印与个人选择之间如何自洽? 💡时间轴 * 00:02:07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独立性 * 00:04:08女性权益:客体还是主体? * 00:08:13被赋予温柔、亲和力标签的女性“情绪被动” * 00:16:17被架在高处的“大女主”人生故事 📚参考书目 * 《阅读安娜·弗洛伊德》:[英] 尼克·米奇利; * 《人我之间:客体关系理论与实务》:[美]格雷戈尔。
- 【心理】情绪稳定的代价:我开始感受不到开心和愤怒!
分享一位幼师小伙伴的提问:情绪稳定之后,为什么感受不到开心和愤怒了?现代社会,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都会感到压力与无奈,但我们都学会了“情绪稳定”。这种状态背后是不是一种心理雾霾?作为老师,怎样才能找回真正的快乐和活力呢?如何摆脱道德防御和理智化的困境?为什么明明很努力,但感觉状况在变糟糕? 📚推荐书目 《重燃:治愈抑郁与心理创伤的新图谱》:官方正版购买连接:u.jd.com 【心理】抑郁、麻木、无感:我们的生命活力为何会丧失? 🌟【树洞留言】 小红书或微博“学魔法的美羊羊”私信。
- 《思考,快与慢》: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决策和做反应的?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思考力”经典好书《思考,快与慢》,[美] 丹尼尔·卡尼曼,中信出版社,2025年4月第2版。 * 人类思维的两种系统:系统1和系统2,分别代表快速直觉和慢速深思。人在决策时如何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跳跃? 《思考,快与慢》2025年新版购买链接:https://u.jd.com/rOYkiza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全球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也是盖洛普高级科学家。 2024年3月27日,丹尼尔·卡尼曼去世。为纪念这位世界顶级的思想家,中信出版联合卡尼曼教授生前指定中国区唯一审校人、曾就职于卡尼曼实验室的赵佳颖教授,推出全新审校版《思考,快与慢》。
- 【心理】梦与催眠:如何读懂"潜意识"的来信?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成长”系列节目之“如何与潜意识沟通”。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到荣格的《红书》,潜意识都是一个人核心动力的宝库,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如何理解潜意识的语言?我们和潜意识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时间轴 * 00:02:04下意识行为中的潜意识信号 * 00:11:22梦与催眠中的虚假与真实 * 00:22:49梦境中的冲突与焦虑:考试梦、错过车站与寻找厕所的象征意义 * 00:28:31梦中的俄狄浦斯冲突与乱伦焦虑 * 00:31:22自由联想是做什么的? PS:【睡眠心理学】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好好休息、睡个好觉?
- 【心理】青岛"安全距离"事件:舆论如何捕获大众情绪?
青岛“安全距离”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我们是被舆论带偏过还是内心早有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