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0期:如何让低碳能源技术走进日常生活
低碳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然而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接受这些低碳技术,让这些技术能够真正惠及普通的老百姓?为什么普通消费者对于某些既省钱又环保的技术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本期我们邀请到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邱月明教授,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让低碳能源技术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兼顾能源政策的经济、环境收益和公平性。 嘉宾介绍:https://spp.umd.edu/our-community/faculty-staff/yueming-lucy-qiu 01:05 为什么选择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作为研究方 02:35 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高:市场失灵和消费者心理 08:56 如何制定政策来提高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使用率 14:15 能源效率的提升是low hanging fruit吗?美国与中国的比较 17:44 为什么不同能源技术的扩散有快慢的分别 30:23 为什么很多能源技术在进入居民家中后,节能减排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34:06 学术研究分享: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如何分配研究的时间、如何提高研究的效率
- 第29期:模型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改变未来?
我们这期讨论结论关注环境气候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综合评估模型以及如何理解和解读研究模型的结果。免责声明:本期负责输出暴论。 02:50 这一期的引子: 文章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3781 公众号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k2Njk3OQ==&mid=2655107487&idx=1&sn=786671b45d220e6ed7d1d0f908968331&chksm=845b74f3b32cfde55439a6f8d2c9f429c810d028bd5d837b8c6a1567f520d9ca8f911fa729f4&mpshare=1&scene=1&srcid=0723K4SCy152YVB4VKYSwGql&sharer_sharetime=1690056380250&sharer_shareid=9ec2c18109cf85f2f2d7b9fb62b869e6#rd 06:32 如何理解模型projection和prediction的作用 11:32 Projection的预测为什么重要 12:39 模型如何被验证呢?什么是好模型? 16:51 与气候科学模型类比,如何验证模型的结果 20:53 事前分析 vs 事后分析,两者如何区别?如何联系? 25:59 "综合”模型和不那么“”综合”的模型的区别 26:50 causes of effect vs. effects of cause 32:34 总结讨论 36:51 综合评估模型要更综合吗?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 第28期:碳中和科技树怎么点?
实现碳中和“技术为王”,其中最关键的方向之一就是促进低碳技术的广泛普及。本期我们和伦敦国王学院的贺唯老师一起讨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点好科技树? 嘉宾主页:https://www.kcl.ac.uk/people/wei-he 00:30 为什么选择储能技术、家庭能源技术作为研究方向? 02:49 现在碳中和需要的技术进步到了什么阶段? 06:10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低碳技术的发展有什么不同? 10:38 在对环保政策相对薄弱的不发达中国家,我们如何普及低碳技术? 15:30 在技术普及的过程中,会不会使富人受益更多而带来公平性的问题? 18:45 应该先大规模提升电网等基础设施,还是先普及电力设备? 21:00 从业者如何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29:20 技术普及如何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消费习惯? 40:49 研究项目结束后如何保证低碳技术的普及有可持续性? 45:55 技术推进普及中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50:10 政策制定者如何促进低碳技术普及?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 第27期:排放国给“受害国”赔钱,靠谱吗?- Loss and Damage
主要内容: 00:30 Loss and Damage (L&D) 背景介绍:cop 27的“唯一重要成果” 08:04 L&D 和减排、适应、地球工程的关系 12:12 L&D的历史:为什么这么久都无法达成一致 16:35 怎么计算排放国欠另一个国家多少钱呢 20:15 气候影响算账的公平性考量 27:15 气候影响的核算有可能抛开政治因素么? 34:40 如果真要赔钱,应该用什么方法赔呢? 43:38 研究者能做什么?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 第26期: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刘尚炜, Edmund(Ned) Downie(中文名:佟瑞) 嘉 宾:陈雪婉,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Refinitiv)分析师 05:34 为什么对能源电力领域感兴趣?能否为我们的听众简单回顾一下您的职业经历 (记者、研究员) 第一部分:中国电力体制简介 09:09 为什么要在此刻谈论电改? 12:37 什么是“电力体制”? 14:09 中国二十余年来的电力体制大概有什么重要变化?为什么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电改究竟改什么? 20:53 电力体制的垄断问题 24:00 为什么要建电力市场? 25:08 我们和电力体制和欧美国家的电力体制有什么区别? 27:52 电力市场建设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33:06 什么是电力现货市场? 35:02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什么意思?如何建设省间电力市场? 39:3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市场改革需要如何进行? 第二部分: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42:40 电力体制改革和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煤电何去何从? 49:21 为什么中国仍在审批和建设大量新建煤电?中国煤电建设的动力是什么? 61:51 煤电如何保证作为灵活性能源?为什么不兴建储能替代煤电? 68:06 电改等于降电价吗? 73:31 电改、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电价走势如何? 82:51 未来五年,中国电力改革应该怎么“吃改革饭”?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 第25期: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和家庭能源负担
俄乌冲突一年多来,不仅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也冲击了全球能源市场,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持续处在高位。能源价格走高带来了家庭能源消费增加和能源贫困。我们今天的播客请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单钰理教授和他课题组的两位同学,关玉儒和闫瑾,介绍他们最近在Nature Energy发表的关于全球能源危机下家庭能源负担的研究。 讨论文章:Guan, Y., Yan, J., Shan, Y., Zhou, Y., Hang, Y., Li, R., ... & Hubacek, K. (2023). Burden of the global energy price crisis on households. Nature Energy, 1-13. 嘉宾介绍:单钰理长期致力于碳排放核算、区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经济等研究,其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领域交叉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为各级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单钰理近三年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Food, and 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1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正面引用六千余次,H指数34,被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社、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其参与搭建的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自2016年上线以来,注册用户1.7万人,年下载量11万次,被百余篇研究论文使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结果和方法 04:05 俄乌冲突如何影响了能源价格?为什么要从家庭能源负担入手? 09:34 “投入产出法”如何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家庭能源影响? 10:57 谈谈大家对能源危机的个人感受 16:07 研究如何具体的反映出家庭和国家受到的能源消费影响? 21:57 为什么中产阶级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最大? 23:12 能源危机如何“间接”的影响了家庭消费?电力和食品受到了什么影响? 25:20 “投入产出方法”的隐含假设如何影响结果? 第二部分:政策意涵和展开讨论 30:41 俄乌冲突是减缓了还是加剧了全球低碳能源转型?其对经济和能源部门的长期影响如何衡量? 31:40 能源安全、平等和碳中和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协同与妥协关系?如何兼顾三者的实现? 36:23 未来能源贸易如何变化?如何平衡能源安全和能源贸易? 37:41 如何避免下一次能源危机? 41:48 如何精准的给能源贫困户发钱? 46:09 碳中和领域的整体展望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 第24期:年夜饭桌上的气候变化
祝大家春节快乐!赶上春节,这次我们聊聊吃,谈谈食物的碳排放影响。我们邀请到了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何盼老师和我们一起谈谈吃货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何盼,卡迪夫大学讲师。博士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并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探索人类行为的环境影响、可持续消费、环境政策分析等。 https://www.cardiff.ac.uk/people/view/2425263-he-pan 第一部分:食物碳排放的基础知识 01:52 年夜饭都吃什么?吃什么碳排放最高? 05:58 如何比较食物的碳排放?是不是素菜总比肉菜排放低? 07:18 加工食品的碳排放更高吗? 08:15 什么肉碳排放最高? 10:29 本地食材环境影响会比外来/进口食品低吗? 12:10 野生和养殖的食物排放谁更低? 14:29 为什么牛肉等红肉的排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6:16 是不是健康的食品普遍更低碳? 17:37 普通中国人的肉类摄入过高了吗?蛋白质摄入够吗? 20:44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到食物碳排放的数据库? 26:23 为什么好多地区要求煤烧/碳烧变成电烤? 29:07 食物碳排放的数据库搭建的难点是什么? 第二部分:如何减少食物碳排放 31:47 为了碳中和,大众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吗? 37:55 国外的素食潮是认真的吗? 39:40 对于中国胃口,怎么吃的低碳、健康又便宜? 41:17 肉蛋奶摄入不足,是东亚身体不够壮的原因吗? 43:50 如何看待西方、中国的肉蛋奶消费,对世界环境影响? 54:00 健康食品有益身体,垃圾食品有益心灵? 57:04 改善饮食结构,政策干预如何发力? 64:37 年夜饭低碳的小建议? 66:05 第三部分:新年祝福 特此感谢大家对我们播客的支持和批评! 播客24分钟前后提到的文章: Poore& Nemecek (2018)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cience. 参见食物碳排放数据库网站:https://www.hestia.earth/
- 第23期:ESG大火,“绿色”基金能给碳中和加杠杆吗?
绿色投资对于实现碳中和十分关键。我们这期节目和绿色和平合作聊一聊头部公募基金的气候变现。今天8月,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选取15家注册地在中国大陆地区、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评估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15家头部资管公司的总得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即总分的50%),得分主要分布在D级至F级,A级至C级空缺。同时,多家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可持续金融产品中含有较大比例的高碳行业(八大控排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标的,这表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在实际气候表现方面整体步伐缓慢。我们这一期邀请这份报告的撰写人袁媛和我们一起聊聊中国基金的“绿色”故事。 袁媛,绿色和平气候投资项目负责人,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2)》撰写人。 报告下载网址:https://www.greenpeace.org.cn/2022/08/02/climate-investment/ 主要内容: 03:53 投资者和普通公民为什么要关心这些基金绿不绿? 08:43 基金经理们为什么应该关心他们的基金绿不绿? 10:53 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绿不绿? 报告如何研究基金的绿色投资行为? 18:02 ESG主题基金会不会挂羊头卖狗肉? 21:40 基金对于实现碳中和有何承诺? 26:45 为什么聪明的基金经理们还在重仓高碳产业? 31:14 基金该如何披露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 38:50 各国政府对基金绿色投资有什么监管政策? 44:03 基金如何促进传统高碳行业投资?投资高碳行业也能算绿色吗? 55:10 机构投资者可以督促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吗? 63:02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绿色投资政策可以有哪些加强的地方? 68:32 如何做一个100分的绿色基金经理?
- 第22期: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的
据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30万人(中国有5万人)死于极端高温天气。这些数字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更多的热浪死亡吗?个人和社会能做些什么来降低热浪的健康影响?我们能怎么做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lancet countdown)亚洲中心成员张诗卉博士,与我们一起聊聊热浪的健康影响,以及社会和个人能够做些什么。一句话:热死人不是开玩笑的... 嘉宾介绍: 张诗卉,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后,聚焦气候变化与低碳政策的经济-环境-健康影响评估和政策优化,在the Lancet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政策咨询项目等多个课题。 2022年度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发布会 北京时间10月30日15:30-17:50 直播链接:https://m.inmuu.com/v1/live/news/2227844/intro 03:04 嘉宾背景 05:15 低碳转型与健康:中国的碳中和选择哪条路径很重要 10:28 热相关死亡 vs 热浪相关死亡 17:10 人体的最适温度 22:30 热浪、飓风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极端天气发生后十几年后还有影响? 29:10 热浪对健康的间接影响(?):装空调工人坠楼、货车司机事故、(吃冰激凌闹肚子?) 34:55 热浪发生的第一天死亡率是最高的 39:36 在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双重背景下,未来热浪的健康影响会如何变化? 42:50 热浪与空气污染的复合影响 44:29 我国现有的应对高温热浪的政策、法规有哪些?(用风油精代替高温补贴是违法的) 52:30 城市该如何应对未来的热浪?屋顶改造有用吗 60:42 政策的进步与重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 第21期:热日子还在后头呢?
夏季以来,中国和全球的热浪引起了公众高度关注。碳笑风生播客计划开展三期栏目全面解读热浪在中国和全球的成因和影响。第一期我们关注热浪科学问题,即为什么会产生热浪,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未来如何发展;第二期我们将关注热浪的健康影响,“热死了”不只是一句调侃,研究测算中国每年因极端高温过早死亡人数已超过两万人,并将不断增加;第三期我们关注热浪和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的影响,热浪下四川缺电缺水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不仅水电,煤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都会受到高温影响。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唐颢苏和大家聊一聊热浪的成因和未来发展。热知识:好热热热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02:07 嘉宾教育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为什么选择现在的研究 第一部分: 今年(和以后所有年)为什么这么热 03:32 从历史/气象的角度上看,今年有多热? 06:20 我们对热浪的直观感受 09:28 今天为什么会这么热热热热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 11:50 “环球同此凉热”的物理成因 18:53 对一周天气的预测vs对几年天气的预测有什么区别 21:06 未来热浪不仅是多,而且形式多样 23:07 高温如何促进山火频发? 26:31 热浪、极端降水、干旱如何联系? 31:45 旱涝急转:干旱后会不会还有暴雨? 第三部分:热浪与极端天气应对:预防治理与公众传播 36:27 科学家如何预测热浪和极端天气? 37:16 这次热浪气象部门提前多久预测了出来? 39:51 公共部门和群众如何利用这些预测信息? 46:49 如何预测未来几年哪里有热浪? 50:53 未来五十年,地球会有多恐怖? 54:29 气候“模式”——研究极端天气的方法 62:24 未来气候研究如何进步? 63:36 面对百年未有的气候变局,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第20期:美国气候变化法案终终终于来了?
美国时间8月7日下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这一法案资金涉及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3800亿美元将会投资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这一法案与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初设想的万亿美元投资相较缩水不少,但毫无疑问仍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气候法案。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法案的通过和实施或助推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减排40%,已接近拜登提出的减排一半的承诺。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这一法案,这期节目我们介绍了美国这一新法案的内容和影响。 第一部分:法案基本情况介绍 01:38 法案经费筹集和使用方案介绍 08:22 3700亿美元的气候投资是个啥概念? 10:13 法案为什么用“预算和解”方式来通过? 13:14 民主党大刺头曼钦如何影响气候法案? 20:14 通胀削减法案真的能降低通胀吗? 第二部分:法案的气候影响 23:19 法案能减排多少?能完成拜登的气候目标吗? 24:36 气候政策模型如何模拟气候法案的影响? 28:46 气候法案和之前的气候法案提议力度有什么区别? 第三部分:美国气候政策的回顾和展望 30:40 碳定价 vs 转型政策:美国气候治理历史的启示 40:09 共和党议员为何反对这个法案? 44:49 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有何影响? 48:51 气候变化: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第19期:堕胎案后,美国最高法院“魔爪”伸向气候变化?
近几周,美国最高法院接连做出极富争议性的裁决。在倍受关注的Roe vs Wade有关堕胎权的裁决出台后一周,美国时间6月30日,最高法院对West Virginia vs 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有关监管发电厂温室气体一案宣判。最高法院以6:3的比例判决EPA在清洁能源法案(Clean Power Plan)中拟定的部分减排政策,超出了现有法律给予EPA的行政权力,这部分减排政策不受法律保护。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与美国乃至全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治理有哪些影响?最高法院对于气候变化和堕胎权的裁决有哪些联系,透露出了美国怎样的政治风气? 嘉宾:俞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环境健康系 博士生) 02:44 west virgnia和epa因为什么事情打官司 08:00 诉讼的背景:EPA有法律权力监管温室气体吗?它有什么样的权力? 22:49 6:3的结果,多数派法官(EPA 越权)的判决依据 24:41 反对派法官(EPA不越权)的反对意见 29:26 重大问题原则 (Major Question Doctorine)登上历史舞台 37:03 谁来决定哪些是所谓的“重大问题”? 41:26 对于支持气候变化的人们来说,这次判决并不是“”最坏的消息“? 44:53 重大问题原则是对民意的一种保护和尊重吗? 58:27 气候变化、堕胎和禁枪,最高法院是“双标”吗 65:19 美国的体制是否天然不适合解决气候变化这种紧迫的环境问题 68:12 判决之后,气候变化治理的乐观派与悲观派 讨论出现的政策/法令: 清洁空气法案 Clean Air Act 清洁电力提案 Clean Power Plan (CPP) 平价能源提案 Affordable Clean Energy (ACE) 扩展阅读 强烈建议阅读 WV v. EPA 的 court opinions 的 syllabus。syllabus 介绍了案件背景,同时附有majority 的意见总结。【阅读时间10-20分】 West Virginia v.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597 U.S. ___ (2022)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97/20-1530/#tab-opinion-4603401 2. 反对派 Kagan 大法官的反对意见。【链接同1, 阅读时间一小时】 3. 以环境法为背景介绍的美国司法体系。【阅读时间20分钟】 Environmental Health Law: An Introduction 作者:Russellyn S. Carruth and Bernard D. Goldstein 4. 判决意见和我们的讨论中提到了很多之前的案例,比如 Chevron vs NRDC, Massachusetts vs EPA等案例。推荐一个网站Oyez,里面是所有美国法院判例的精简总结,适合快速了解大概内容。
- 第18期:碳中和技术的爆炸性增长来了,吗?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技术中,一半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将为近期的减排做出主要贡献,另一半技术则还在示范和研制阶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我们节目第一个返场嘉宾,正在哈佛大学访学的孙鑫博士,一起讨论技术进步的科学、政策和社会问题。 01:15 讨论背景:IEA的碳中和技术报告 04:20 什么是“成熟”的技术? 11:58 能源模型的三类技术 18:01 技术的路径依赖 20:43 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发展历史 31:26 马斯克作用的讨论:历史的命运vs个人的作用 36:20 如何让技术推进政策更有效率? 38:40 选企业还是选产业 42:20 通过政策试点优化 45:38 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如何优化和现实挑战 58:47 实现碳中和,技术政策如何继续推进? 68:10 学术如何位优化政策做贡献? 75:00 气候变化减缓目标能够实现吗?
- 第17期:碳排放的账怎么算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邓铸博士来讲讲一个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问题:碳排放是怎么算的。邓铸,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分辨率碳排放清单构建,构建了当前唯一近实时更新的全球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已被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机构作为基础数据采用。 02:02 嘉宾背景介绍 第一部分:碳排放核算方法 05:17 碳排放是怎么算的? 07:44 研究和政策制定者通常使用的碳排放数据的来源是什么?他们存在哪些问题? 注:中国已经提交的报告数量是5份而非6份。 11:54 碳排放核算的误差一般有多大? 15:39 碳排放数据库可以与卫星或者大气反演的结果进行比较么? 20:33 我们为什么要构建实时的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是如何搭建的? 27:15 更细的时间尺度做什么应用? 39:52 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实时排放数据库如何构建? 42:08 看到每日排放数据,如何理解和应对气候焦虑? 第二部分:新冠疫情和碳排放 47:11 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碳排放的影响如何? 51:22 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部门之间的差异? 55:18 短期的碳排放波动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很小,那么着眼于疫情的研究对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碳核算的未来与政策意涵 59:22 碳核算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比如说确认国家、区域实现碳排放达峰或者碳中和,碳排放核算还需要在哪方面发力? 62:14 如何核算一个企业的碳排放? 66:06 碳核算的验证和审计如何进行? 62:14 如何核算新型科技企业的碳排放?如何认识企业的碳承诺? 75:29 有可能对个人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核算吗?
- 世界环境日特辑: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2022)
6.5环境日特辑:讨论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按照去年开始的新传统,我们今年也录制了一期科普向的世界环境日特辑,讨论网络热门碳中和言论。关于气候变化的基本逻辑,碳中和实现的政策、技术和行为转变,我们去年的特别节目已经有详细讨论,欢迎大家考古!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b84bd4ec97c268f87cae18?s=eyJ1IjogIjYwNDk2NGI1ZTBmNWU3MjNiYjBmMjk5OCJ9 第一部分:什么是碳中和? 我们对碳中和的认识 02:38 “碳中和”和“碳减排”的联系和区别 05:30 碳中和最近的发展趋势 07:05 碳中和的“协同效应” 09:01 实现碳中和的挑战和困难 09:35 网友评论:“我现在刚刚毕业,运气好被行业大佬带入森林碳汇开发这个行业里面。碳这个东西现在真的和up说的一样是我们个人这辈子翻身的机会,去年我还在考虑工资怎么到一万,现在就考虑以后要不要游艇了。”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19:55 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21:12 网友评论:“胡说八道 现在的降雨量明显不如以前,中国最大的降雨记录是1912年的8409mm。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小 98洪水 那时候世界炭排量远比今天低” 25:25 网友评论:“很多人分不清一件事,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是否相关和各大国家组织是否用这个问题来做文章是两回事。不能因为人家拿来卡发展中国家就说这个是骗局,这是因果倒置。我们要探究的是人类活动是不是真的倒置气候变暖,以及变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zz活动可以利用事件,但事件的真假不因zz活动而改变。” 28:24 网友评论:“碳中和最大的俩个目标,一个是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大目标就是摆脱石油(美元捆绑)的控制。” 第三部分:如何实现碳中和? 30:20 网友A评论:“就电力这块儿来说,抛开火电和核电,风水太阳能潮汐等都是靠天吃饭,水电有枯水期,风电太阳能潮汐更不用说,最终这些必定都是辅助发电项目,电力支柱必定是由火电向核电发展(个人理解,狗头保命)” 网友B回复 :“只要储能成本降低,就可以化不稳定为稳定了。核能也有出事几率,个人认为最终方案很可能是光伏加储能,或者等到可控核聚变” 网友C跟帖:“关键是现在储能是啥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35:22 网友评论:“煤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最后的路只有核电和清洁煤,别的都是扯。无锡尚德施正荣,汉能薄膜李河君,再到现在隆基股份李振国,每次都是上游一涨价,就躺倒,这次上游硅料又开始涨价了,中环又进来打价格战了。” 37:24 网友评论:“有些人说电子化阅读能节省树木纸张,但似乎他们忘了,电子化是要火力烧煤发电的,而且你是持续性的消耗能源,因为你只有在开机状态才能阅读,而纸张做成书只是消耗一次!所以电子化阅读比纸质书更高碳更浪费资源!” 结尾 42:17 讨论热门言论的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