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6 滕王阁序—王勃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 43 问说—刘开
刘开(1784-1824),字明东,一字方来,号孟涂,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文学家。
- 42 黄生借书说—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
- 41 李氏山房藏书讠己—苏轼
李氏山房是北宋人李常(字公择)年轻时读书之处。
- 40 治学(节选)—徐干
徐干(170-217),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南)人,东汉末学者 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今存二十篇,《治学》是其第一篇。
- 30 宋词三首 六州歌头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贺新郎——张孝祥 辛弃疾 刘克庄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北伐宋军在符离溃败,主和派得势,与金国通使议和。时张孝祥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留守,作此词。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此词作于南宋淳熙二、三年(1175、1176)间,辛弃疾当时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南渡(建炎三年,即1129)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此说与史载隆 祐南逃路线不尽相符,但金兵在追击过程中,大肆侵扰赣西一带,却是事实。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贺新郎,词牌名。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南宋文学家。
- 29 李商隐咏史诗二首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行至马嵬(wéi)驿(在今陕西兴平西),随行军队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 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隋宫,这里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所建的江都、显福、临江等行宫。隋炀帝在位期间穷奢极欲,曾三次游江都,造龙舟、楼船数百艘,从行船只几千艘,船只 相接二百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
- 28 咏怀古迹(选二)—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诗,共五首,系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所作。古迹分别指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刘备庙)和武侯祠。这里选的是第 二和第三首,分别是追怀宋玉和咏叹王昭君出塞之作。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家,著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等。 王昭君,名嫱(qiáng),西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被遣嫁匈奴呼韩邪(yé)单于。
- 27 咏荆轲—陶渊明
荆轲,战国末年卫国刺客,燕人称其为荆卿。燕太子丹求能刺杀秦王的勇士,田光举荐了荆轲。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荆轲以秦舞阳为助手,出使秦国,太子丹等送 荆轲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境内)之上。后荆轲至秦廷献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欲生劫亲王,反而失去刺杀亲王的机会,失败被杀。
- 26 《秦中吟》(选二)—白居易
《秦中吟》为一组讽喻诗,共十首。诗前有小序:“贞元、元和之际 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轻肥:即“轻裘肥马”,指奢华的享受。 买花:此诗借长安贵族喜爱牡丹的习俗,讽喻世相。
- 25 兵车行—杜甫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当时诗人目睹唐玄宗对吐蕃、南诏用兵,人民苦于行役,故作此诗。
- 24 蒿里行—曹操
蒿里行,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是古代挽歌。蒿里,山名,在泰山之南,古人以为是人死后魂魄所聚之地。
- 23 六州歌头—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北宋词人。六州歌头,词牌名。 此词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秋。当时西夏屡犯边界,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低阶武官,感于国事而作此词。
- 22 念奴娇·中秋—苏轼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秋,时苏轼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 21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