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假发6年,一个秃头青年的自救指南
年纪轻轻就脱发了,怎么办? 本期《未完待续》,我们和英年早秃的典型案例李闪光聊了聊。从大二开始,他的发际线变得越来越高,尝试各种治疗甚至偏方均无效。他先是选择剃光头,后在小区一起打球的秃友安利下戴上假发,结果“真香了“。 这几年,李闪光像普通测评博主一样,在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挑选保养假发的tips。他的粉丝里不乏悲观的脱发人士,无法从自卑中走出来。其实,类似多比、徐峥、咕噜的扎心绰号,李闪光上学时也被叫过。当他迈过心里的坎跟别人聊起脱发后,事情变得简单,整个人也变得开阔。 走出发量自卑需要坦诚,而“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我继续选择戴假发,只是因为我喜欢,我只是为了好看。” 像很多女孩每天化妆一样,李闪光每天都要选一顶心仪的假发,戴着它帅气地出门。在他看来,戴假发不是不自信或者制造焦虑。秃顶只是一种外貌特征,大家可以自信地顶着任何发型生活。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01:45 可以回溯到青春期的先天性“发量危机” 04:16 用遍生发产品和偏方,最终躺平成为“秃头”青年 12:25 被邻居种草“假发”,再也离不开的“替换装” 14:13 护理假发的过程,繁琐却非常解压 15:11 戴假发后,“我”经历过尴尬的社死现场 18:17 戴假发意味着事业、爱情更顺利?甲方爸爸觉得“我”更不错了 19:38 男生戴假发就跟女生化妆一样,不是外貌焦虑,是变美自由 21:20 “假发博主”的日常:分享假发科普,聆听粉丝吐槽 嘉宾 / 李闪光 主持 / 方云槐 后期 / 管薇 配乐 tubebackr - No Regrets 希望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不会迎来终结 你可以在B站账号「未完待续Talk」观看视频三连 或在微博、微信搜索「湃客工坊」关注我们 还可以前往喜马拉雅、小宇宙APP「未完待续访谈录」收听
- 同为全职爸爸,他从不抱怨,而他接近抑郁
全职爸爸离抑郁有多远?在全职妈妈产后抑郁被频繁讨论的时代,全职爸爸们的情绪困难也被更多人关心。 本期《未完待续》的嘉宾是两位全职爸爸,老谭和芋圆爸爸。 老谭 他们都有一个事业有成、不太会照顾自己和家庭的妻子。双职工家庭无法给予小孩足够的照料,他们选择在家带娃。但在成为全职爸爸之后,同样的生活琐事,却让他们的情绪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老谭自称处于一种“自找的乐在其中”的状态。他认为,社会上对“男主内就是没出息”的看法,都是来自于不能接受女性强于自己的大男子主义。面对小区邻居“细心能干”的夸赞,他想的也是“很奇怪,其实是我老婆能干”。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芋圆爸爸感受到了女性“产后抑郁”的困境。在那段麻木、接近抑郁的日子里,机械繁复的育儿工作让他失去了自我。在他看来,全职爸妈是一份“自由职业”,没有团队伙伴支持,没有人监督,也很少被看见和得到肯定。 芋圆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作为两份全职爸爸的样本,让正在收听的你们收获一些对丈夫、父亲角色的体悟。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老谭的故事 4:32 全职爸妈vs外出工作:无形付出,没有金钱收入 6:48 全职爸爸的日常:围绕“孩子”“家务活”两个中心 8:44 奇怪:爸爸带孩子被夸,却没人夸工作的妻子 11:03 观点:全职爸爸“自我这块要立得住”,拒绝大男子主义绑架 12:16 应对复工焦虑:不赞成事业有成的一方牺牲 芋圆爸爸的故事 18:47 接近抑郁可能是全职爸妈普遍会经历的过程 21:01 自我感知和情绪被育儿任务压制,越来越接近麻木 24:23 全职爸爸也是一种职业,和自由职业很像 27:45 支持妻子的事业追求,渴望获得她的正向鼓励 28:51 失去很多社交机会,但能拥有更多亲子记忆 30:55 女性在职场里有更多高薪机会,留给家庭的选择也就更多 ### ### 嘉宾 / 老谭 芋圆 ### 主持 / 方云槐 ### 后期 / 管薇 ### 配乐 tubebackr - No Regrets Chillout & Chill House - 'Lights' by Sappheiros Hotham - The One Milky Wayvers - Love in Japan 希望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不会迎来终结 你可以在B站账号「未完待续Talk」观看视频三连 或在微博、微信搜索「湃客工坊」关注我们 还可以前往喜马拉雅、小宇宙APP「未完待续访谈录」收听
- 身材焦虑?胖是原罪?来摸摸我的肚子吧
在人人都苦于身材的时代,我们和一位央美毕业生聊了聊“与肉和解”的故事。 本期《未完待续》的嘉宾徐若昕,是一位22岁的央美毕业生。她从自己的毕业展览《摸摸我的肚子》聊起,表情欣喜地跟我们谈到了她凝视身体褶皱时一次次惊呼“我是一个漂亮的美女”,还跟我们分享了和一个男孩子赤诚地站在天地间的浪漫事。 这件作品,源于徐若昕凝视身体褶皱时的自我发现:褪去肥胖的种种隐喻与标签,身体蜷曲时的褶皱是那样美。对于身高1.65米、体重180斤的她来说,用“肚子”表达肥胖是经历身材焦虑后的一次自我接纳。 从7岁开始,徐若昕觉察到自己不再是所谓“正常”的体重。这不单意味着买不到合适的舞鞋和衣服,还会给她带来“一百六”“坦克”“奥尼尔”等绰号和男孩的嘲笑捉弄。在她看来,胖女孩是没有少女时期的,“好像在剪辑的时候被剪掉了”。 与此同时,自爱和夸奖是徐若昕的天性和武器。遭遇外界揶揄,徐若昕总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遍又一遍得出相同的结论:“毫无疑问,我是一个漂亮的美女。”她还分享了和一个男孩子赤诚地站在天地间的浪漫事,她很喜欢“赤诚”这个词。 徐若昕坚定不移地认为,瘦很好看,但她仍然会选择自己现在的身材:“没有什么比现在的这个东西更加完美了。”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2:44 为什么要展览“肚子”? 5:44 他人关于肚子的美好联想:新生命、奶奶、玩具 7:17 小男孩在展厅直呼“大肥子”,她不希望这种言语再用作形容其他人 10:03 7岁,“不正常身材”的起点 11:01 经过比较,胖变得清晰,现代科技的发展又让身体被进一步量化 12:33 面对嘲讽中伤,她选择要斗争,无论是硬性或软性 13:41 胖不是原罪,更不要用“胖”替伤害你的人开脱 14:18 面对镜子,她总是惊呼“哦,美女” 15:10 消费主义标定了少女模样,于是胖女孩就与少女无关 18:29 和一个男孩赤诚在天地间的浪漫事 21:06 胖女孩不是弱势群体,当普通人对待就好 24:02 瘦很好看,但她坚定选择自己现在的身材 26:06 母亲可以念她“胖”,这是母亲的自由,但她仍然做自己 27:04 此刻对胖瘦的笃定答案,或许未来又会迎来新的问题 ### 嘉宾 / 徐若昕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 ### 主持 / 方云槐 ### 后期 / 管薇 ### 配乐 tubebackr - No Regrets Soft Music - 'Pop' by Alex Productions Vinsmoker - Live Forever (ft. Kevin Adler) Sunrise - Polsor 钢琴旋律 - mingmingqaz Horizon - Ason ID [Audio Library Release] 希望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不会迎来终结 你可以在B站账号「未完待续Talk」观看视频三连 或在微博、微信搜索「湃客工坊」关注我们 还可以前往喜马拉雅、小宇宙APP「未完待续访谈录」收听
- 一名电竞科班生的自白:成为职业选手的难,你想象不到
成为电竞科班生的那一年,黄同学18岁。 尽管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有2年时间就奔二了”,就快成为“大龄电竞青年”,但他还是打算尝试一次自己的梦想——成为电竞职业选手。 就这样,2018年,他从动漫游戏设计专业转到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电竞专业”)。 但很快,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欠缺职业选手的天赋和实力,只能遗憾地结束了这个梦想。 小时候,黄同学对电竞的概念还只是“玩游戏”。他把门锁着,一天最长能打上十几个小时。 在对游戏的兴趣面前,父母的反对声显得微弱。他会想:不就是打个游戏嘛,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电竞里的竞技性质极大地满足了他的成就感——如果他在游戏里拿了个第一名,发现自己的游戏技术特别强,就可以指点身边人。 于是,职业电竞选手成了他十几岁起坚持的梦想。 一次组队比赛却名落孙山的经历让他黄粱梦醒。他发现,自己处于电竞职业选手黄金年龄的末尾,实力却远远达不到水准。 更令他看清梦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是一个13岁的职业选手。 他认为成为一名电竞职业选手的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的加持,甚至于比考进985大学更加难。 一番思考后,他放弃了成为职业选手的想法。 他看到了整个电竞产业——除了幕前的选手、解说者,还有负责游戏保障、广告包装、导播镜头之类的幕后专业人员。 “我不会放弃游戏,但是我已经把它当成一个生活的附属品。”他说。 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了一名电竞助教,负责校队的日常训练复盘。他意识到,以前因为一些打游戏猝死等意外事件,以及不规范的教育机构,让电竞被很多人误解。如今,有正规院校开展电竞专业教育,电竞正在慢慢被接受。 偶尔看到学生拿下比赛,他也会想,如果台上是年轻的自己,那该有多好……
- 三次“毁容”后,这个“精致boy”聊起了容貌焦虑
这期嘉宾是“拓”,他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容貌展开的: 1、小时候,他的父母期待他成为艺人“摇钱树”,于是他从小学习唱跳,承担儿童节表演小能手; 2、大学,他做护肤品代购,毕业后成为同事眼中的“男花瓶”; 3、现在,他是一名男性护肤、医美分享型博主。 一路成长过程中,他因为车祸、整牙失败“毁容”过三次,体验过容貌焦虑,听过各种奇葩医美故事,也是“杀猪盘”受害者。 【本期主播】 方云槐,《未完待续》主持人 【本期嘉宾】 拓,护肤博主、曾有过容貌焦虑 “就怪自己以前发太多自拍了,那些都很生活化,所以就一直被这些骗子给利用到了。”因为害怕透露真实信息会让杀猪盘利用,拓坚持让我们这样叫他。 他笑着承认自己是个好看的人,以前随便自拍都会有好几百个赞和评论。父母期待他成为艺人“摇钱树”,所以他从小学习唱跳。 大学做护肤品代购,毕业后成为同事眼中的“男花瓶”,而现在,他是一名男性护肤、医美分享型博主。 “我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容貌展开的。”他说。 01 文艺儿童被“毁容” 因为爸妈是做服装的,妈妈也一直在学画画和钢琴,所以拓被寄予学艺术的厚望。 他从幼儿园开始学舞蹈、音乐,成为了一名经常在舞台表演的小孩,得到了掌声。 确立容貌的重要性后,一场车祸让他陷入了第一次容貌自卑中。 他脸上的肉被损毁,脸一边是白的,一边是红的,一只眼睛一度失明且高低不对称。因为“毁容”,他被同学叫阴阳脸。 带疤上学的他每天早上六点多第一个到教室,放学后第一个跑出学校——因为害怕其他班级的人看到自己。 02 男代购到男花瓶 大学起,拓成了一名护肤品、健身补剂代购。外形为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第二次眼睛复发“毁容”之后,他在毕业后选择了做商业顾问。 被叫做花瓶让他一度低落,但在他想要做有关容貌的全职自媒体时,老板的一番话让他转变了想法。 03 “医美博主” 拓曾经跟一些医美机构合作过,他也体验过热玛吉、植发等项目。 他发现,以前那些跟自己说“多喝水、多运动、早睡觉”就能保持好状态的50+前领导,其实暗地里早已成为医美常客。 每个人对美的追求都是千奇百怪的。有的人迷恋于毛发,想要种植胸毛,获得“毛茸茸的性感”。有的人想要脱毛,细致到肛门附近。 成为一些医美项目的体验者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颜值在自媒体行业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大的。“他们(商家)肯定想营造一种用我们产品的人,都是皮肤这么好的”,他说。 疫情期间,他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整牙复诊而导致“牙齿越整越龅,越整越飞出来”。 他开始因为这次“毁容”而焦虑,把工作失落、追求者减少等事情都归咎到容貌的变化上。后来,他觉得这可能只是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转换导致的。 谈及未来,他认为容貌重要但不是必要,是资本之一,也希望能少一点不必要的困惑……
- 无脑买、无存款五年后,我终于敢直面自己的账单
“消费那一瞬间是真的爽,收到快递也是真的爽。”回忆从前的消费劲,在英国生活的王大丽感叹道。 那时,她保持着学生心态,不去长远规划理财,随性消费那些看似是“小钱”的日用品、化妆品。工作前五年,她没有存下钱。 疫情期间,生活变得无聊,她靠购物满足新鲜感的次数越来越多。直到和丈夫争吵后整理了家庭的账单,她才意识到——是时候必须改变自己的购物模式了。 01 “完全没有在控制我的欲望” 王大丽形容自己原先的消费为“学生心态”:不长远计划理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刷购物网站是她的习惯性动作,一旦被主播种草,那就会沉浸其中,一直要看东西好不好用,好用在哪里,哪里买最便宜。哪怕是几乎全盘接受博主的“安利”,她也会觉得自己的消费决定挺审慎的。 在她的视频里,她称自己有着消费“五宗罪”:依赖消费达到即时满足、逃避银行账单、囤货癖、装备党、逃避有计划理财。 她认为,消费获得的快乐是即时而简单的,能够满足她的新鲜感需求,让她沉迷于这种大脑刺激。 02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疫情算是直接导致她反思消费行为的原因。 原本以为在疫情期间会花费减少的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买得更疯了”。她原本觉得自己买的都是“小东西”,花的都是“小钱”,但是钱就是从指缝中流走了。 账单让她清楚地知道了她有多少钱花在了冲动消费上,存款率有多少,也让她明白了自己以前不克制消费的后果。 她开始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觉得自己原始的消费动机是渴求新鲜感。她也开始环视周遭的消费环境。 她决定不买非必需品,进入自己的“不买年”;每周列下自己的食谱计划,给自己规定下可以购买的品类……不买之后,她的存款率迅速上升。 她开始效仿商家营销的手段,以刷购物网站的频率来刷银行账户,用存钱而非花钱的信息轰炸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她把这种策略称为“反攻”,戏谑道“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在进入“不买年”之后,她获得了对生活的掌控感,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原本对购物的精力投入也转移到了别处。她坦言,尽管中途一度差点“破功”,目前的心态还是比较平稳,并没有悔恨这个“不买年”,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 不过618的乳腺癌女生:你们买吧,我要好好活着
像个晴天霹雳一样,乳腺癌陡然出现在小张的27岁。 一个洗澡时摸到的肿块、左乳全切的手术、四次化疗、复查出的淋巴结……在一系列的治疗中,她理解了小时候作文里的那个词语——向死而生。 “生病了之后,就完全就放飞自我,你们卷吧,我不卷了,我要活着。”她不再追求工作中的奖项、不停买买买的生活也戛然而止。 01 以上帝视角看618里买买买的人 “我不知道618明天开抢,我只知道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小张说。 生病前,忙碌的工作让她没时间线下购物。购物也给她提供了一个短暂释放压力的渠道。遇到618、双12等购物节,她一样不落,都会“剁手”。日常生活中,她也会在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后,躺在床上刷手机不停刷直播种草和下单。 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快递员都会直接用三轮车把她的快递直接拖到她家。 在手术过后的一次复查里,医生怀疑她脖子上有个不好的淋巴结。这又给了她一次重击。她开始思索家里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把之前放在家里无用却没舍弃的东西扔了。 断舍离之后,她开始了“不买年”的极简规划。一方面,她为了今后的治疗费用储蓄,另一方面,她觉得当东西变少后,她获得了久违的轻松,不因物品而负累。 她设定自己各项支出的上限,不买非必需品,还把自己的小猫“可乐”也拉进了极简主义的阵营。 02 你们卷吧 我不卷了 小张用“要强”形容自己。 在当上老师之后,幼儿园创省优的时候,她都会比较拼命,熬夜熬到十二点,饭都吃不上。论文比赛,她也给自己规定要每年拿到省级的两个奖。 生病了之后,她不再想那么拼命和劳累,选择放飞自我。 不同于往时的重视,复工之后,遇到评优评奖,她都会“往后躲”,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03 为什么不豁达和快乐呢 被问到患癌之后的生活时,小张不以为然——她不认为自己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洗澡的时候看到自己胸口长长的刀疤,她也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癌症病人。 不只有一个人向她表示羡慕,她只是乐呵呵笑着,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有什么被羡慕的。 经历生死考验,她更是卯足劲追求健康。原来怕晒黑的她,变得不再顾虑肤色,尽情地“补钙”。她也不再跟别人比较,不再觉得自己低到了尘埃里。 化疗会让记忆力变差成了她开心的理由——因为难过的事情过一会儿就忘了。癌症让她看到的、体验的东西比别人多,看得更加通透。 如今,她最近喜欢做的,就是去小公园,平静地走在树林里,摘点桑葚和枇杷吃。她跟自己约定,每年都要画一幅紫藤花……
- 在985相亲局下成功脱单,学历匹配真的有益于爱情吗?
网聊20天左右,交大本硕毕业的曹先生找到了恋人——他“挂牌”的985相亲平台创始人乐乐。 和他一样,乐乐有着本科清华、硕士交大的985高学历,并且要求未来的另一半学历高。 2021年,结婚第四年并有了一个女儿的夫妻俩认为:他们985相亲局下的婚姻是幸福的,学历是他们走到一起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全部。 01 学历门槛等于歧视与不公? 在大学里忙着搞学习、毕业了忙着搞钱而没时间恋爱,是许多985学生单身的原因。 以乐乐为例,当她进入交大念研究生的时候,课程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6点,实习和考证占据了她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很少有机会认识潜在的恋爱对象。 当她把谈恋爱提上议程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单时间有限,并且对另一半的期待也比较高。985学历成了她对另一半的要求。 她和另一位创始人月亮找到了更多想要985相亲对象的需求者,创办了一个平台,对“挂牌”者提出了的985学历的限制。她认为,985学历能使两个有更多共同话题的人相遇,因为她们不限“应征者”的学历,所以不能构成歧视与不公。 02 学历匹配真的有益于爱情吗? 乐乐曾经遇过一个非985相亲对象。对方把简历、裸着上半身和满桌子名片的照片发到她邮箱的时候她吓坏了。特别是当对方把名片照片定义为高端人脉的时候。她觉得对方又刻意又油腻。 “好像确实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说。 大学四年,理工男曹先生因为见到女生会羞涩,以及玩游戏、补专业时间无暇顾及恋爱,所以恋爱经历贫乏。在一个复旦朋友的撺掇下,他写了一份自我介绍发给了乐乐创立的相亲平台。 一开始,乐乐看中了曹先生的写代码技能,拉他入伙了相亲平台,在曹先生换了张更帅的头像后,乐乐对他有了兴趣。 聊得投机之后,两人开心地在一起了。 在相处过程中,他们发现,学历背后,是两个人拥有很多共性:过往求学经历的共同话题、对知识的热情、对未来的规划…… “在一开始会有这样子的一个加分项,比如说都是交大的,能让大家拉近距离,然后有一些共同的话题去聊起来。”乐乐说。“后来这其实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了,大家真正相处起来。”曹先生又补了一句。 03 985相亲局下的婚姻:搞钱与鸡娃? 结婚后,曹先生和乐乐在家的一半时间都是两个人一起工作。 “生活中我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一起加班。所以我们家装修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工作台,能够让我们两个都能在那边加班。”乐乐说。 “搞钱”是两个人的共同爱好。两个人经常会互相分享知识以及讨论创业思路。 女儿没有出生之前,乐乐有着雄心壮志,希望能培养孩子考上好学校。但女儿出生后,她表示平安喜乐最重要。 但“激进”的曹先生和她的想法却不一样。他希望孩子的智商能高过自己,之后搞竞赛,至少上华东五校。 “或者对社会做出贡献。”关于对女儿的期待,乐乐又补了一句……
- 30+直男程序员,只穿女装上班
30+的d酱已经穿Lolita小裙子上班近两年了。 照片里,他身穿各类有着蕾丝花边的Lolita小裙子,戴着精致的头饰,踩着高跟鞋,站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卫生间的全身镜前自拍。 d酱在公司卫生间的全身镜前自拍 截止目前,#d酱今天穿这个上班#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645万。评论区里,网友们赞叹他纤细的身材、夸奖他美丽的小裙子,以及好奇他的生活。 面对《未完待续》的镜头,结婚11年的他强调自己是个直男。穿Lolita小裙子,只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穿着是美丽的。 人到中年,突然的自我 2019年,d酱家里的长辈相继离世,养了16年的猫也去世了。一直喜欢Lolita女装的他醒悟,自己原来一直在循规蹈矩地做着别人眼里的“好人”。 几乎每个工作日,d酱都8点起床,花两个小时化妆、搭配好华丽的裙子、头饰、袜子、鞋子。十点半到达公司。 对于他,这种梳洗打扮像吃饭睡觉一样,只是日常的习惯。周末懒得化妆时,他会穿上比较低调一点的女装。 02 11年的丁克婚姻 结婚11年,妻子早已跟他达成了一种彼此成全的默契,不会对对方的生活过多要求和干涉。 老婆喜欢戳羊毛毡,有时候还会给他戳个耳夹。为了搭配耳夹,他还特意买了一身Lolita小裙子。 令他吃惊的是,母亲顺利地接受了他的穿着,并且还想要将他的照片集给他的姥姥看。妻子父母的态度也被母亲所感染了。 03 穿Lolita裙子去大厂上班 这些年,d酱一共花了35万,买了160多条Lolita裙子。他还发挥自己程序员的优势,用Excel给裙子们做了很多有趣的统计:比如哪种颜色的多,每个品牌、每种版型各有多少条。 妻子曾担心过他穿女装去上班过于高调。可事实是,在程序员的世界,有穿背心裤衩的,也有穿Lolita裙子和汉服的。比起着装,大家更在意的是,对方写的代码bug。 他会因为穿着而被同事邀请合照。别人的喜欢让他开心。同时,他也可以做到不被别人的不喜欢而影响。 对于未来,他选择顺其自然,如果哪一天,他不想再穿Lolita,那就就此打住。他说,大家看到自己的故事,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是这样生活的,就挺好的…… d酱的Lolita写真
- 我是姐姐,童年在7岁时结束了
大概没有人会否认:《我的姐姐》戳中很多在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的女生的痛处。电影开头,女主安然的父母出了车祸,车里一张三口之家的全家福,独独少了安然。接着,众亲戚一齐道德绑架她,必须无条件负责弟弟的未来。那个可爱懵懂的弟弟,也朝姐姐吐口水、喊“你给我从家里滚出去”。为什么非要生男孩?为什么只是性别不同,待遇就差了这么多!延续了千年重男轻女思想,无论被质疑、唾弃了多少次,都依旧给一个个女孩子带来悲剧。而那些亲历了不公的女生们,面对过往,是愤怒、仇恨、抗争还是释然、平静、妥协? 本期受访者: 季中寒,1993年生,是两个双胞胎妹妹和一个幺弟的长姐。 两个的妹妹出生那一天,她7岁,在远离家乡的超生村做了童年第一次家务。10岁时,弟弟出生。 弟弟妹妹出生后,哄孩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家务成了她的责任,挨打挨骂也成了她童年里的日常。重男亲女是母亲的本能,父亲带她看病会埋怨她让自己触霉头,如今,她是在读博士,一面出离愤怒,一面跟家庭保持距离、警惕被“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