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生命的河流中微笑|痖弦《如歌的行板》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如歌的行板》是诗人痖弦流传最广的作品,是在谈论痖弦的诗作时绕不开的作品。它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作之一。诗中,诗人留给我们了那么多的“必要”,而人活于世,又有多少事是真正“必要”的呢? 我们的人生时时在无数的「必要」与「不必要」中穿行而过:不论是善与恶,伟大与平凡,冲突与矛盾……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们是生活的必然,亦是生命的共相。但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是「如歌的」,像河水那般自在快意地流动,在一路悲苦喜乐的风景中,不舍昼夜地前行。 痖弦是一位高度自觉且早慧的诗人,在他集中创作的那个动荡不安的六十年代,他的诗敏锐地捕捉了时代浪潮中,众生转瞬即逝的倒影,且又带有着诗人独特的激荡与温柔。那些极具戏剧性的形象,甜冷创新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音乐声调,至今仍抚慰着现代人贫乏不安的心灵。痖弦和他的诗,也会一直在名为「永恒」的河流里奔流不止。 【内容提要】 0:00 《如歌的行板》诗歌朗读(痖弦朗读) 2:25 《如歌的行板》诗歌赏析 11:46 痖弦和他的诗歌人生 13:24 “一首诗之必要” 【诗歌原文】 《如歌的行板》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旋转玻璃门 之必要。盘尼西林之必要。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 穿法兰绒长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 姑母遗产继承之必要 阳台、海、微笑之必要 懒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作者 / 痖弦
- 颠沛流离的希望之歌 | 痖弦《乞丐》
“依旧是小调儿那个唱,莲花儿那个落” “春天,春天来了以后将怎样” 越是悲惨的故事,当你用快乐的曲调去唱出来的时候,它会显得更加悲惨。诗中的“乞丐”便是如此——在终日的颠沛流离中,一遍遍地重复着莲花落的曲调。但当这一个关于乞丐的“故事”,变成诗歌中的声音呈现给我们时,带来的或许更多的是对“春天到来”的希冀,和“棘杖开花”的愿望。 此外,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不同于我们直观听到的乐曲,文字形式的诗歌同样可以具有音乐性,这也是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希望诗中的声音,你也会喜欢。 【内容提要】 0:00 诗歌朗读 2:12 诗歌赏析 【诗歌原文】 《乞丐》 不知道春天来了以后将怎样 雪将怎样 知更鸟和狗子们,春天来了以后 以后将怎样 依旧是关帝庙 依旧是洗了的袜子晒在偃月刀上 依旧是小调儿那个唱,莲花儿那个落 酸枣树,酸枣树 大家的太阳照着,照着 酸枣那个树 而主要的是 一个子儿也没有 与乎死虱般破碎的回忆 与乎被大街磨穿了的芒鞋 与乎藏在牙齿的城堞中的那些 那些杀戮的欲望 每扇门对我关着,当夜晚来时 人们就开始偏爱他们自己修筑的篱笆 只有月光,月光没有篱笆 且注满施舍的牛奶于我破旧的瓦钵,当夜晚 夜晚来时 谁在金币上铸上他自己的侧面像 (依呀嗬!莲花儿那个落) 谁把朝笏抛在尘埃上 (依呀嗬!小调儿那个唱) 酸枣树,酸枣树 大家的太阳照着,照着 酸枣那个树 春天,春天来了以后将怎样 雪,知更鸟和狗子们以及我的棘杖会不会开花 开花以后又怎样 作者 / 痖弦
- “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痖弦《给桥》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地、多么地长啊” “而从朝至暮念着他、惦着他是多么地美丽” 读痖弦的诗,每每会沉浸于其中独特的声韵美,以及那些简明又满含深意的意象。或许也正如诗人所说,“没有任何的辞章能与生活甚至生命的本身相抗衡”,并且有时候,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 【内容提要】 0:00 诗歌朗读 2:30 诗歌赏析 8:54 诗人和背后的故事 13:45 纪录片彩蛋 【诗歌原文】 《给桥》 作者:痖弦 常喜欢你这样子 坐着,散起头发,弹一些些的杜步西 在折断了的牛蒡上 在河里的云上 天蓝着汉代的蓝 基督温柔古昔的温柔 在水磨的远处在雀声下 在靠近五月的时候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地、多么地长啊 纵有某种诅咒久久停在 竖笛和低音箫们那里 而从朝至暮念着他、惦着他是多么的美丽 想着,生活着,偶而也微笑着 既不快活也不不快活 有一些什么在你头上飞翔 或许 从没一些什么 美丽的禾束时时配置在田地上 他总吻在他喜欢吻的地方 可曾瞧见阵雨打湿了树叶与草么 要作草与叶 或是作阵雨 随你的意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下午总爱吟那阕「声声慢」 修着指甲,坐着饮茶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过去岁月的额上 在疲倦的语字间 整整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一支歌的击打下 在悔恨里 任谁也不说那样的话 那样的话,那样的呢 遂心乱了,遂失落了 远远地,远远远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