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47 好不甘心啊,一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丨征集特辑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 译丹,中读音频编辑 “哎,好不甘心哦,整个夏天就快过完了,感觉就是跑来跑去,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总是会留下一些什么吧,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大家好,我是《中场时间》的主播五月,我们在前两周发起了“夏日声音故事”的征集,收到很多听众和朋友的投稿,有人分享自己对于喜忧参半的夏天的真情实感,有人带来了专属于自己夏日剧场声音故事,有人聊起了远赴西藏当志愿者的经历,有人投稿了那些打动自己的夏日声音瞬间: 同事南希:下雨后,带着小朋友去踩水坑,“老年人看着高兴,感觉夏天挺热的,多笑一笑也挺好的”; 《中国妖怪故事》作者张云:夏天风吹麦浪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那只“青苗神”的妖怪; 听众Mona:在只有夏天的巴厘岛,我在阳台晾衣服时,听到了楼下合唱团的声音,“音乐、酒器、灯光和花瓣同时都倾洒在蓝绿色的水面”; 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投稿,进行了编辑和剪辑,制作了这期“夏日时间胶囊”,用夏日的声音故事和夏天说再见。处暑已过,2023年的夏天好像真的要结束了,你会有点怀念它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属于你的夏日故事#。 歌单: 戯画 - 风のアルペジオ 岸部眞明 - 夏の終わりの海 棱镜乐队 - 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 水月陵 - We are alone 池頼広 - あの夏の坂道 编辑/天健、杨淼(实习)、符馨(实习)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6 像芭比一样“清醒”,我可以吗?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 【本期嘉宾】 达达,《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范范,中读运营编辑 这段时间,《芭比》电影的火爆和相关话题讨论应该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事件了,相信大家也已经看了不少相关的解读推送,用同事的话讲,这时候做“芭比”主题的节目,早就没有“蓝海”了。 但是,对于这样一部今年现象级的电影事件,编辑部内还是觉得有一些可以去表达的内容,主播五月邀请了二刷《芭比》的编辑同事范范,曾经写过不少“芭比”主题稿子的编辑部记者同事达达,想要再一起聊聊彼此的感受。 艾伦 《芭比》剧照 主播五月最关注的是里面没有存在感的角色艾伦,没有标签、边缘化的他更像是当下隐藏于人群中的我们,他有共情能力,有性格,帮助了芭比们,还暴打了肯,但仍然还是多余的人,我们,成为不了芭比,或许我们更像艾伦; 范范节目中一直强调“这就是一个商业产品”,当各类文章为它是平权还是女权电影争吵不已时,我们可能真忘了,“它是生意啊”; 达达眼中,芭比是一个文化符号,她小时候曾有一个银白色头发、古铜色皮肤的白人娃娃,她喜欢电影里面自我调侃的部分,“芭比是美国价值观的体现”。 这期以编辑们【闲聊】为主,欢迎大家能够在评论区多多发言。 #如果你拿到了《芭比》电影的改编权,需要把故事情节和这个人物形象都更本土化一点,你想替换哪些情节呢?# 时间轴: 00:02:07 看完《芭比》,“期待值”决定了一刷的基本评价 00:07:31 芭比的IP是不是离中国人还是有点距离? 00:08:57 “它就是一部标准的商业化爆米花电影呀” 00:11:14 唤起的“死亡意识”:和芭比的完美相对的极致状态 00:25:53 《芭比》电影里,你对哪个情节最共情? 00:29:36 肯的洗脑靠几本书,芭比的洗脑靠“金句输出” 00:30:34 “父权制和芭比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00:38:39 “肯”:必须得要“好男人”高司令来演 00:45:27 讨论肯或者芭比时,别忘了,“它是商业产品” 00:51:07 在《芭比》中最共鸣的角色其实是艾伦 00:55:38 艾伦身上的优点,女生朋友们都有哇 00:57:42 调换《封神》《芭比》的观影顺序,体验可能会很不一样 开头混剪音乐来自《芭比》电影预告片 编辑/天健、杨淼(实习)、符馨(实习)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5 世界若没了表情包,聊天的灵魂还在吗?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 译丹,中读音频编辑 �️【本期嘉宾】 小杨,中读内容编辑 继“世界厕所日”“世界噪音日”后,《中场时间》的“奇妙冷节日”系列又更新了!节目录制当天正是7月17日,正是一个大部分人可能都没听过的节日——“世界表情包日”。 表情包现在几乎无处不在,对于不少人来说,如果不能使用表情包,怕是连天都聊不好了。这期节目里,主播五月、译丹和同事小杨分享了自己使用表情包的诸多心得:比如,和不同人聊天得用什么不一样的表情包?表情包原来除了放大情绪,还代表结束?为什么有些表情包我们很难接受? 如果有一天表情包消失了,或者替代了文字,那会变成什么样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表情包/图片也可以)。 时间轴: 00:01:15 哈哈,哪个硬核软广这么野? 00:05:49 盘盘你使用最多的表情包是啥? 00:08:10 什么时候微信聊天中,一个“嗯”是冷漠,两个“嗯嗯”才可以? 00:10:48 你会通过表情包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吗? 00:20:25 小杨:“颜文字”比后来的表情包更有想象力 00:23:55 我们正在用表情包充当自己的社交面具 00:28:07 什么样的表情包会归自己所用? 00:31:33 表情包归纳:工作VS官方VS私下 00:34:03 “表情包有时就是一个句号” 00:36:14 国内VS欧美:表情包所在的高低语境文化不同 00:41:52 线上真实社交链:语音大于文字大于表情包吗? 00:52:28 如果有一天表情包代替了文字,是不是代表我们不再真诚了? 00:57:50 “男妈妈”emoji:表情包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译丹的必备表情包 抖手的猫咪表情包 歌单: Silver Screen - Jumping Fleas Lemâitre - Cut to Black (Instrumental) 相关延伸: 课程丨《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 课程丨《行走的中国话》(江帆老师-《东北官话》) 播客丨世界太吵,你有没有噪音烦恼?丨Vol.56 播客丨嘿嘿,我们蹭了个“世界厕所日”的热点丨 Vol.46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4 新闻“天坑”这事儿,做新闻的能聊明白吗?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中文专业 �️【本期嘉宾】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弃医从文” 一丁,中读数字刊编辑,本场唯一新闻专业本科 前阵子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大概就是高考学子们报志愿了,没成想,因为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劝阻一位粉丝不要报考新闻传播专业,开玩笑称“最好把他打晕”,“新闻专业”成了这场报志愿风波的风暴眼,有关新闻专业到底值不值得报?新闻专业是“天坑”吗?甚至“文科无用论”的讨论又被搬到了大众面前。 这场风波孰对孰错暂且不论,就让子弹多飞一会把,但从这次风波就能看出来,很多人对于新闻专业或者说文科专业有滤镜,但也有偏见,身处新闻媒体行业中的我们,尽管离高考报志愿已经很远了,但是我们觉得或许可以做一期节目,来分享一下个人的真实经历,聊聊那些年我们的专业。 在本期节目的组合中,最重磅的嘉宾是首次做客《中场时间》的编辑部记者魏倩,她算是一个典型的“弃医从文”者,本科就读医学专业,当了一年医生后,却去读了北京某高校的传播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媒体工作,这种选择的变换令人好奇;而再次返场的一丁是本场唯一的新闻学本科专业出身,用他的话说自己“一直在向着夕阳行业前行”,他大概可以给出男生和“新闻本新”的双重视角…… 结尾,我们还向一位正在三联中读实习的传播学在读大三学生征集了问题:比如,记者赚不赚钱啦?怎么转行啦?怎么坚持传统新闻理想啦?有点犀利的哦,也欢迎大家在听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一些分享和想法,我们下期见! 时间轴: 00:03:54 新闻专业毕业生一丁发言:新闻专业到底是不是“天坑”? 00:06:55 “弃医从文”的魏倩:为什么不当医生考了传播学的研究生? 00:12:57 五月:聊聊新闻和中文专业的男生气质,哈哈哈 00:20:18 文科话术模版“你要想做新闻你什么都得学,但是学什么都可以做新闻” 00:25:17 展开聊聊:传播学和新闻学到底有啥不一样? 00:30:18 “新闻的黄金时代”是不是个伪命题? 00:39:28 五月&魏倩:那个想转行的“选择moment”是什么? 00:50:21 哈,大部分记者其实都是“社恐”? 00:55:16 学新闻,让一丁get了媒体视角看世界 00:58:35 别焦虑,专业、职业,其实都不能一锤定音 01:03:07 终极一问:好学校、好专业和好城市,你们觉得应该怎么选? 01:11:48 结尾“文科无用论”小battle:五月VS一丁 01:20:08 彩蛋:来自一位在校传播学专业学生的真诚发问 延伸推荐: 播客丨《天真与经验》为啥聊数学?那不是童年噩梦吗? 课程丨《何为大学》 课程丨《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 周刊丨“00后”求职前要跨过的N道坎 编辑/天健、蒲睿熙(实习)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3 你不是讨厌调休,你只是不想上班!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本期人设:工作意义深度思考者 常乐,中读内容编辑,本期人设:大厂、媒体工作经历者 【本期嘉宾】 梦冉,中读数字刊频道编辑,本期人设:休假离不了带娃 一丁,中读数字刊频道编辑,本期人设:“天秤座”男孩 前阵子,“考生喊话取消调休”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原来是在#第一个出考场的考生麻烦你了#话题下,有网友留言,“希望第一个出来的考生能和媒体说一下取消调休”,于是这位高考考生冲出考场就成了“互联网嘴替”,迫不及待替打工人们在镜头前连续喊出三个“取消调休”的愿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调休”成了网友们调侃并且似乎带有无限“憎恨”的休假制度,面对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打工人们也将再次收获3天小长假+6天工作日的调休安排,为什么大家这么想要取消调休呢?难道是因为不想休假? 答案当然是No。 本期节目里,主播五月和常乐,就邀请到了中读编辑部内“超卷”的两位数字刊频道同事—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梦冉主打一个休假还得带娃的妈妈人设,对她来说,工作也是一种休息?调休竟然让她毫无波澜?还未请过年假的一丁是怎么看待休假的,他有“请假羞耻”吗?这期节目,没想到还扒出了他的“天秤座男孩”人设…… 有一个经济学理论叫做“损失厌恶”,简单来说,就是相比拥有的,你总害怕失去,这使得人们很难接受调休后那延长的工作日,如果是人们憎恨调休,不如说很多人是讨厌工作,不想上班。 你又是怎么看待调休的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也欢迎大家提供假期攻略,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时间轴: 02:53 提到调休:“震耳欲聋”的沉默 07:02 “损失厌恶”理论:相比拥有的,我们总害怕失去 12:53 “请假羞耻”“休假愧疚”困住过你吗? 18:32 因为害怕麻烦别人而不休假,这个逻辑合理吗? 22:26 “我最害怕的事是安排休假前的工作” 26:40 为了休假不被打扰,你都为此做过什么? 36:17 “有娃后,我的独处满足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小时” 42:07 很多不喜欢调休,其实是不想工作! 47:00 休假“内卷”:事件量在增加,时间在被压缩 51:12 怎样度过假期才算是不空虚的? 1:02:3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我们都被异化了 1:07:58 分享端午节假期“休假攻略”!(哎,怎么有人突然叛逆) 延伸推荐: 中读课程丨《异化的境遇:你的奋斗,我的996》 中读课程丨《马克思,请回答》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2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烧烤顶流
【主播】 五月:中读内容编辑,东北人,“东北烧烤经验者” 琛琛:中读视频编辑,因为淄博烧烤爆火而回家困难的淄博人 【本期嘉宾】 小飞:前《飞鱼秀》主持人,《有要》主播,声音工作者,“一个还未痛风的美食爱好者” 本期节目是“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系列节目之一,这次系列节目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6月10号,将有约10档三联中读原创播客集体亮相,从吃、喝、玩、乐等方面全方位送给大家旅行攻略,跟着我们一起到远方畅快旅行吧! 本次活动不仅有三联中读数字刊月卡福利送出,仔细收听节目、获取旅行节暗号,还将获得《博物馆观看之道》课程五折优惠券并赠送旅行年卡一张,详细内容请见文末。 前阵子,如果问烧烤界的“顶流”是谁,大概非淄博烧烤莫属了,这也引来不少编辑部同事的围观和讨论,东北同事们默默感叹,我们东北的“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怎么就没火出圈呢? 本期节目中,主播五月回归,为了探寻淄博烧烤的秘密,邀请了同事琛琛——一个地地道道的淄博姑娘来共同录制,而特别嘉宾则是自称“一个还没得痛风的美食爱好者”,前《飞鱼秀》的主持人小飞老师,三个人一起从淄博烧烤,侃到烧烤的CP搭配,从到底什么是烧烤之争,“火”的意义感聊到户外烧烤那些不得不聊的事儿。 西昌小肠烧烤 图片由五月提供 “烧烤对于人类文明的诞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那些火带来的深沉的历史感,以及烙印在我们基因里最原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小飞老师在最后还提出了一个自己有关“烧烤燃料”的迷思:机制炭真的可以用来烧烤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把你的答案分享给我们,也欢迎大家多多推荐你最喜欢的烧烤旅行地,让我们吃起来,玩起来! 辽西炖肠 图片由五月提供 淄博烧烤 琛琛提供 【互动福利】我们将在本期留言里精选3位用户,送出“三联中读”数字刊会员月卡,免费畅听《三联生活周刊》,互动福利截止日期为6月10日,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评论。 【暗号兑换规则】在“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输入本期节目收听到的暗号,即可收到优惠购买通道,兑换有效期至6月30日。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1 成为母亲后,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妈妈
【主播】 译丹 【本期嘉宾】 中读妈妈团:梦冉(中读内容编辑,数字刊负责人)、南希(中读内容编辑,《听外刊》主播)、欧欧(中读运营) 特别嘉宾:筱诗(中读内容编辑,《一周书讯》主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本期《中场时间》汇集了组织内部为数不多的妈妈们,一起来聊聊成为母亲后的酸甜苦辣,以及她们和母亲相处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年是梦冉成为妈妈的第8个年头,提到女儿她总有许多暖心又戳人的故事可以分享; 刚成为母亲不久的欧欧是个“佛系”的妈妈,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育儿心法一个词概括——顺其自然; 孩子让南希和妈妈的联结变得更加紧密,她还意外发现了母亲的“姥姥滤镜”属性; 筱诗则从女儿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是如何意识到母亲已经变老的这件事。 成为妈妈后有哪些崩溃的瞬间,又有哪些挑战?是否会更能理解母亲当年的一些举动?大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妈妈正在变老的? 节目的开始和最后还有“小彩蛋”奉上,我们特别邀请了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大家分享他们眼中或可爱、或严肃、又或复杂立体的妈妈,顺便也聊聊他们准备的母亲节礼物,来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这些走心的故事分享,或许能将你带回和母亲相处时那些感动的瞬间,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记录下令你难忘的妈妈的故事。 《瞬息全宇宙》中的“妈妈” 【时间轴】 02:51 多了一个母亲的身份,心态会有哪些变化? 05:04 育儿的三个阶段:一岁以内最辛苦,两三岁时最好玩,再大一点就要斗智斗勇了 10:41 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育儿经验和老一辈的方式大不一样 12:09 聊聊关于生孩子的“身材焦虑” 17:42 生女孩和生男孩在教育上会有差异吗? 23:47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27:48 跟妈妈相处和跟爸爸相处有哪些不同? 31:12 鼓励型教育对孩子的帮助有多大? 42:10 很多人都在说妈妈不可以做什么,但很少说可以做什么 49"09 “有一个瞬间,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我妈老了” 54:58 当一个含蓄的女儿想要表达她的爱 57:31 抄作业时间:母亲节应该给妈妈准备什么礼物? 01:02:12 彩蛋环节:你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 【歌单】 Foxtail-Grass Studio - 靴下をはいた猫-2 水谷広実 - おいしい料理 Candy_Wind - 和煦的糖果风 ゴンチチ - 放課後の音楽室 MT1990 - 小松鼠(Little Squirrel) 拾光 - 那些美好的小事 **加读书小助手,领三联自制【女性主义流派知识图谱】(链接:https://t.yiwise.com/qoI8u)** 编辑/常乐 剪辑/译丹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40 世界太吵,你有没有噪音烦恼?
主播 | 五月、译丹 嘉宾 | 南希,中读内容编辑、《听外刊》主播 大家还记得去年《中场时间》录制过一期“世界厕所日”(《嘿嘿,我们蹭了一个“世界厕所日”的热点》的节目吗?本期节目,主播五月和搭档译丹久违地重聚录制,延续了冷门节日的主题,邀请了三联中读的原创播客《听外刊》的当家主播南希,一起聊了聊“噪音”这个话题。 有多少人知道“世界噪音日”的存在?你最不能忍受的噪音是什么?原来有专门的噪音投诉电话?同是噪音,怎么白噪音就“高人一等”呢?ASMR到底为什么能让人颅内高潮,被万千粉丝追捧? 三位主播现场还试验了一番ASMR,大家记得要调整过音量,细细收听,来次“非正式”ASMR新体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噪音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那些声音瞬间吧! 【时间轴】 01:57 从冷门的“世界噪音日”聊起 03:36 30分贝、40分贝、60分贝到底是多大声音? 06:33 译丹:北京的噪音早把我“制服”了…… 11:00 装修面面观:北京声音维权VS老家的“没事找事” 13:37 盘点那些最接受不了的声音 23:42 婴儿会对声音更敏感吗? 29:55 白噪音VS噪音: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30:43 奇妙物语:耳机需要养一下? 34:31 你也是声音依赖者吗? 41:55 噪音的困扰,“不仅我听到的,还有我发出的” 44:36 “恐音症”人:吵架声、微信提示音 54:16 声音疗愈:聊聊ASMR 01:04:30 三位主播的ASMR初体验 1:11:03 私货推荐:看看她们都最喜欢听什么? 【歌单】 忘乡 - 得似旧时 池頼広 - あの夏の坂道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 Vol.39 年轻人就业,真的被困在“孔乙己的长衫”中了?
主播 | 五月 嘉宾 | 奚牧凉,《挖啥呢》主播,北大考古学博士在读 嘉宾 | 安妮,《安妮戏聚时刻》主播,戏剧媒体人 嘉宾 | 李昱璇,00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场时间》,前段时间我们稍稍拖更啦,所以这一期,主播五月邀请到了一个还蛮“隆重”的串台阵容——中读播客《挖啥呢》主播奚牧凉和《安妮戏聚时刻》的主播安妮,再加上一位真正的00后代表,一起来聊聊前段时间热度比较高的“孔乙己的长衫”话题。 应该说,这期节目的录制的一部分内容超出了本来五月预想的范围,比如里面涉及到的对于阶层、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孔乙己悲剧背后的制度原因,正如奚牧凉所说“孔乙己被当做一个话题,可能因为它是个警醒,有些严肃的东西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它又变成了一个段子,说明还有很多讨论可能性在里面”。 在节目里,三位嘉宾和主播五月也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工作和教育经历,尤其是实习生昱璇作为00后代表的真实发言,应该会让很多人对00后的就业观有一个更新的了解。那么,你如何看待“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话题的呢?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 【时间轴】 3:40 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08:28 “大学的学术培养把我们关在了泡泡里” 9:41 00后真实发言:“正视的说法让我不舒服” 14:28 昱璇:我有找工作的“性价比焦虑” 21:40 “孔乙己的长衫”其实是一个内卷问题 31:00 怎么才算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34:25 奚牧凉:“人生永远要在思考怎么实现现阶段或更远要做的事情” 44:08 安妮:“能力和具体要做的事情本身并没有特别确定的关系” 54:27 北大博士生,多重身份加持,那失落感来自哪儿? 1:09:58 “楚门的世界”:安妮那段做“横店助理”的故事 1:13:29 我们怎么理解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28:25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你会选什么? 本期互动话题:你怎么看待“孔乙己的长衫”? 互动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Vol.38 爱购物的女孩子,其实比你想像得要理性
主播 | 五月 嘉宾 | 中读运营编辑 范范,中读内容编辑 常乐,中读设计师 敏佳 一年一度的“3·8国际妇女节”又要到了,各大电商平台早早就开始了各种促销活动,坊间有一种说法是“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主播五月邀请了中读的三位女同事,一起来聊聊女性消费这个话题。 运营范范说自己是个急性子,拒绝线上购物延迟满足,享受线下购物即刻享受的感觉; 设计师敏佳则相反,她更喜欢精挑细选、综合比价,以实现性价比最大化; 编辑常乐曾经是个“买买买”小能手,如今开始尝试起极简消费; 在节目中,大家一起聊了聊被频频放在聚光灯下女性的消费需求,也分享了自己的购物故事,当商家把“妇女节”变成“女神节”是不是一种讨好?当我们追求“极简主义”,抵制“消费主义”的时候,会不会又落入到某种“反向歧视”的陷阱? 本期节目没有严肃的说教,有的只是大家真诚有趣的分享,希望每个女性、每个人都能在消费中体验到快乐,并不断地认识、了解自我。 【互动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嘉宾范范是“带资进组”,我们将在中读app的评论区中精选5位用户,各送出一组“中国古代仕女贴纸”。 话题:你怎么看待“女性消费”/你听了本期节目有哪些感受? 留言截止时间:3月17日 【时间轴】 01:03 3·8大促来了,你消费了吗? 09:01 如何测试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买一样东西? 11:57 国际妇女节中的“妇女”指的是14岁以上的女性 17:18 “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真的吗? 26:43 警惕!女性消费的“反向歧视” 33:28 疫情三年给我们的消费带来了哪些变化? 39:45女孩子 “讲价”:也是一种消费享受啊 43:41 聊聊无性别化设计、流行色和流行趋势背后的故事 51:51 “所有的意义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需要你自己去体验” 55:44 好物推荐环节! 【playlist】 Foxtail-Grass Studio - 午後ならやっぱり? 拾光 - 那些美好的小事 编辑/天健、常乐 剪辑/译丹
- Vol.37 爱情的苦,心理学能解吗?
主播 | 五月、译丹 嘉宾 | 张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注册心理咨询师,《这,就是心理学》主讲人之一 *本期节目有互动福利,详情请见shownote文末~ 2月14日的情人节刚过,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沉浸在甜蜜的氛围中呢?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更新中,为大家送上了“中国妖怪在哪里”系列节目的最后一期——“妖怪的爱情”,是不是蛮应景的。 那么,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想要非常正式地再聊一次人类的爱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有关“年轻人恋爱越来越难”的话题也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恋爱这事儿,到底难不难? 《再见爱人2》中的张婉婷和宋宁峰,来源:”再见爱人“官博 本期节目中,主播五月和译丹邀请了北京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精品课《这,就是心理学》的主讲人之一张婍做客录音间,期待张婍老师可以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和她自身的感情经历一起聊聊爱情这件事。两位主播在节目中“现身说法”,张婍也分享了自己和老公相差14岁的姐弟恋故事。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还开启“情感电台”模式,选择了4个征集上来的情感心理问题请张婍老师解答:比如,如何成功劝人分手?怎么克服“对别人都很好,但对爱人很差”的问题…… 总之,这是一次很真诚并且有料的对话,期待听到这期节目的朋友都能拥有或收获更好的爱情! 【互动福利】 话题:#你怎么看待年轻人恋爱越来越难这件事儿?# 我们会从“小宇宙”的评论区留言中精选2位用户,各送出1本三联生活周刊·《幸存的爱情》实体刊。 幸运用户将在评论区公布,留言截止2月23日。 【时间轴】 04:16 “恋爱大过天”和“恋爱脑”是一回事吗? 09:14 年轻人谈恋爱怎么就那么难了呢? 12:04 张婍:“大学阶段,我就把爱情主题作为人生重要课题” 19:14 磕综艺影视里的糖,让我们更不敢恋爱了? 21:35 怎么才能看到爱情的整体部分? 27:50 命中注定,是个伪命题吗? 32:58 “分开是爱情恒久的主题” 40:16 心理学家眼中,好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 45:04 那些我们在爱情中容易犯得错啊 51:12 找到一段1+1>2的感情,难不难? 58:08 张婍老师自己的14岁差的姐弟恋故事 1:01:03 敲黑板!心理学上的恋爱时间线 1:07:42 姐弟恋为什么很甜? 1:11:35 情感咨询特别板块!大家都问了啥? 【歌单】 Kae Sun - Ship And The Globe Nancy Sinatra - Sugar Town The Once - You’re My Best Friend Norah Jones - Carry On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Vol.36 行路的人呐,愿传播学成为你的灯塔
主播 | 汤伟,《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制作人 一般嘉宾 | 内容部boss 俞力莎、课程编辑小杨 神秘嘉宾 | ? 你好,本期来聊《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课程的制作幕后~这里有三位经手了课程的编辑,让我们看看4个月后,他们产生了哪些变化: 汤伟:冷静了(从此纷繁的世界与我无关却有关) 小杨:沉思了(课程里的观点疯狂对照日常生活) 力莎:融会贯通了(再看传媒人的朋友圈,又有新感悟) 神秘嘉宾:输出幽默又有趣的传播学知识 三人:升华了! 隐私、偏见、女性、记忆……聊着聊着,节目就成了项目复盘和读感交流大会。也许是有太多的感受想聊,太多的观点想讲,太多的东西想要去重新相信。 2022年发生了很多事,我们目睹信息世界里平地起高楼,轰然崩塌又重建。在纷纷扰扰的时代洪流中,希望传播学能够带给你前进的勇气,为你的前路锚定一座航标! 你有哪些想听的课程幕后?想了解哪些老师的课后“八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 ---不可不听分割线--- 对课程感兴趣的听众,欢迎在“三联中读”APP中搜索《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 ----传播学老师硬照分割线----- “元宇宙”一讲彭兰老师拍摄的《时尚芭莎》封面 编辑/小杨,剪辑/译丹
- Vol.35 妖怪的爱情:爱浪漫,多BE,也磕CP丨中国妖怪在哪里03
主播 | 五月 嘉宾 | 张云,作家、记者,著有《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作妖》等 欢迎来到《中场时间》“中国妖怪在哪里”播客系列第3期,本期依然有赠书福利,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互动~ 本期就是“中国妖怪在哪里”系列的收官节目啦,不知道这三期你听得过不过瘾呢? 妖怪能谈恋爱吗?如果这样去问嘉宾张云,那他一定会回答你,“妖怪是人的另一张脸,是人的镜像”,所以,他们怎么就不能谈恋爱呢? 在那些我们熟知的妖怪爱情故事中,《白蛇传》《倩女幽魂》都有着百转千回的爱情转折,以及令人心颤的BE结局,在节目里,主播五月也和张云探讨起了从小看妖怪故事就困惑的问题:比如,妖怪的爱情为什么没有圆满结局?怎么男妖怪的爱情故事特别少?人和妖的娃到底长得像谁?…… 人鱼 (《讲了很久很久的妖怪故事》插图) “为妖怪上户口”的张云则细细讲了好多个妖怪的爱情故事,甚至在最后以妖怪的爱情故事为鉴,为即将到来的情人节,送上多个爱情建议: “千万别低估爱情中的嫉妒心” “容易招桃花的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稳住,别浪!” “万一所托非人怎么办?” 《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剧照 从第一期聊唐朝的妖怪,到第二期善恶两面的妖怪,再到这一期,聊到大家最感兴趣的妖怪爱情话题,希望“中国妖怪在哪里”的小系列能够让大家对于中国妖怪文化多了一点了解,如果你对于妖怪文化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我们未来或许会制作更多相关内容。 《中场时间》联系邮箱:zhongchang@lifeweek.com.cn 张云老师 撰写的妖怪丛书 【留言赠书】 为了庆祝《中场时间》的首个播客小系列,我们也会为听众送出最为丰厚的福利,每期赠送2本张云老师的实体书! 本期留言互动赢赠书:你知道哪些妖怪爱情故事?听完妖怪爱情故事,你的感想是什么? 我们将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中,为点赞数量最高的两位锦鲤分别赠送张云老师的实体书1本。 本期赠书包括:《作妖》1本,《讲了很久很久的妖怪故事》1本,随机发送。 开奖日期:2月10日 (赠书将在收齐地址后,于两周内寄出) 【时间轴】 04:24 印象最深的妖怪爱情故事TOP3是什么? 09:37 神仙+妖怪CP:道长和荻花精的爱情故事 15:01 “妖、精、鬼、怪”都能拥有爱情吗? 17:32 妖怪的爱情故事也随着历史朝代更迭变化 20:01 六朝“鹄女”:爱就要大胆说出来! 25:58 明清后,为何鬼狐的爱情故事特别多? 32:06 有没有圆满的人妖相恋的故事? 37:08 终极困惑:人和妖的娃到底长得像……? 44:18 “瘦腰郎君”:和男妖谈恋爱,还当上“富婆”了 51:24 “器物妖”:和美人图谈恋爱是怎样的感受? 53:36 爱磕CP的“上床鬼”:感情不好?我来了! 1:08:11 神与人—人与妖:三界恋爱鄙视链 1:10:30 日本妖怪“道成寺钟”:爱情得不到,那就毁掉 1:15:08 听妖怪爱情故事,能给人什么启迪? 【延伸内容】 妖怪名称: “鹄女”(载于南北朝刘义庆《幽冥录》、南北朝任昉《述异记》) “蛴螬”(载于唐代张读《宣室志》),“瘦腰郎君”(元代林坤《诚斋杂记》) “獭妖”(晋代干宝《搜神记》、东晋戴祚《甄异传》、南北朝刘敬叔《异苑》、南北朝刘义庆《幽明录》、清代袁枚《子不语》都有过记载) “美人图”(唐代丘悦《三国典略》) “上床鬼”(载于清代乐钧《耳食录》) “囊囊”(载于清代袁枚《子不语》) “瞳人”(载于《聊斋志异》) “卖花娘子”(载于《稽神录》) 策划、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Vol.34 为什么善良的小妖怪也逃不了被消灭的命运?丨中国妖怪在哪里02
【本期嘉宾】 主播 | 五月 嘉宾 | 张云,作家、记者,著有《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作妖》等 欢迎来到《中场时间》“中国妖怪在哪里”播客系列第二期。 *温馨提示:本期节目依然有赠书活动,本期话题为“你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妖怪故事或传说吗?”,更多信息见文末,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参与~ 在上一期节目《唐朝的妖怪:我可比人洒脱多了》中,主播五月和嘉宾张云线上聊了聊唐朝的妖怪到底是怎么作妖的,这一期,俩人终于回归线下录音间,痛快地聊了第二期话题——“妖怪是不是都是邪恶的?妖怪是不是也有温暖善良的呢?”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就在第一、二期节目录制之间,一部被称为“2023年开年爆款”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横空出世,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的“社畜打工人”小猪妖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原来小妖怪也能这么可爱啊”。张云老师在节目中提到,“80%的中国妖怪其实都是善良温暖的”,这或许和大家印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但是正如《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第一个被孙悟空打死的结局一般,张云说“这其实更接近中国传统妖怪文化中妖怪的结局,即使大部分妖怪是善良的,但都不会有太圆满的结局”。为什么妖怪就逃不了被消灭的命运呢?妖怪原来也可以不只有善恶两面?同样的妖怪还有可怕的日本版和温良的中国版? 《讲了很久很久的妖怪故事》插图:蛇王 《讲了很久很久的妖怪故事》插图:人鱼 本期节目的最后,为了恭贺兔年春节,张云老师还特意讲了两个有关“兔妖”“兔鬼”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祝大家兔年大展宏兔,前兔似锦!我们年后相约“中国妖怪在哪里”的第三期! 张云老师 撰写的妖怪丛书 【留言赠书】 为了庆祝《中场时间》的首个播客小系列,我们为听众朋友们准备了丰厚的福利,每期赠送2本张云老师的实体书! 本期留言互动赢赠书:你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妖怪故事或传说吗? 我们将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中,为点赞数量最高的两位锦鲤分别赠送张云老师的实体书1本。 本期赠书包括:《妖怪奇谭1》1本,《妖怪奇谭2》1本,随机发送。 开奖日期:1月31日 (赠书将在收齐地址后,于春节假期后寄出) 《妖怪奇谭1》插图:舂之音,人与妖和谐相处 【时间轴】 05:07 《中国奇谭》被家长炮轰,应该吗? 08:02 张云:《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被打死的结局才更接近真实 10:08 为什么大部分妖怪是善良的,结局却往往不太好? 14:47 最可怕的妖怪TOP2:万万不可接近的“抹脸妖” 16:27 “变婆”为什么是可怕TOP1?因为它背后可能是真实的故事 24:02 同日本、西方妖怪不同,中国妖怪有烟火气 28:15 同样的“山魈”:中国版“帮人干活”,日本版“让人死于非命” 35:26 大名鼎鼎的“白骨妖”也有日本版和中国版之分? 40:22 中国也有会善恶转化的“山姥”吗? 45:46 日本的阴阳师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50:59 《影娘》:一个有趣的道士、人和妖的故事 58:55 我们为什么总觉得妖怪可怕?谁小时候没被吓唬过 1:00:46 长得吓人的妖怪也可能很温柔、很可爱 1:07:09 《素娥》:妖怪性格其实也可以很复杂 1:16:56 兔年说“兔妖”:它们都是可爱的妖怪吗? 【延伸内容】 手冢治虫(1928—1989):日本著名漫画家、动画家,1963年,手冢制作日本第一部电视黑白卡通《铁臂阿童木》。 妖怪名称(部分,按从前到后顺序):抹脸妖、变婆、山魈、舟幽灵、白骨妖、山姥、鲿鱼、黑鱼、影娘、老吊爷、素娥。 策划、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Vol.33 唐朝妖怪:我可比人洒脱多了丨中国妖怪在哪里01
【本期嘉宾】 主播 | 五月 张云 | 作家、记者,著有《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作妖》等 欢迎来到《中场时间》“中国妖怪在哪里”播客系列第一期。 有关这个播客小系列的前情提要,我们已经在预热文章《注意!50期了,我们搞了个“大”事情》中详细说过了,这不,大事情就来了(温馨提示:文末有赠书福利~)。 在上一次“中元节”特辑的录制中,张云老师和我们讲了不少日本妖怪的事儿,那时就提到,唐朝可谓是对日本妖怪文化影响颇深,于是在首期节目里,主播五月和张云老师就打算围绕着唐朝的妖怪展开聊聊。 电影《妖猫传》剧照,讲述盛唐时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的背后故事 神秘、开放、诡谲、随性是唐王朝的特点,也深深影响着唐朝的妖怪文化,在张云老师看来,“唐朝塑造了中国妖怪文化的巅峰”。在丰富的唐传奇和志怪典籍故事里,唐朝人不惧怕妖怪,并且认为妖怪就是真实存在的。 在妖怪故事里,唐朝的妖怪性格也同唐朝人的性格一般,自由、洒脱,而猫鬼在其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它是中国妖怪当中唯一一个被国家法律记载在案的妖怪,《唐律疏议》中记载“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张云所写的妖怪推理小说《猫怪》 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令人好奇,张云老师还以此为素材,以《朝野佥载》的作者张鷟为主人公,写了一本妖怪密室推理小说《猫怪》。除了猫妖,驴妖、犬妖、鹿妖……等等在唐朝妖怪中也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这一期,我们就和张云一起,看看唐朝的妖怪到底是怎么作妖的? 张云老师 撰写的妖怪丛书 【留言赠书】 为了庆祝《中场时间》的首个播客小系列,我们为站外用户准备了独家福利,每期将从张云老师的实体书中选送2本! 你印象最深的妖怪故事是什么? 我们将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中,为点赞数量最高的两位锦鲤分别赠送张云老师的实体书1本。 本期赠书为《猫怪》(1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1本),每位锦鲤各1本,随机发送。 开奖日期:1月20日 (由于临近春节假期,赠书将在收齐地址后,于春节假期后寄出) 【时间轴】 04:47 聊妖怪怎么就绕不过唐朝呢? 11:49 唐朝“学霸”张鷟:当得了“公安局长”,写的了志怪畅销书 18:32 猫鬼是中国妖怪当中唯一一个被国家法律记载在案的妖怪 25:51 鸡妖的故事:原来唐朝人认为妖怪是身边真实存在的 28:33 跟妖怪开玩笑?“白骨小儿”:真有你的 32:26 唐朝的妖怪都是这么狂放不羁吗? 36:26 长安、洛阳……唐朝妖怪都住大城市? 40:59 乡野“鹿妖”:做不做和尚全凭心情 44:13 唐朝最有名的不是猫妖,其实是狐狸 48:42 当家里的狗也能成妖怪,那马…… 53:01 唐朝的宗教对妖怪文化有什么影响? 01:01:43 唐朝的器物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变的 01:09:46 要继续写发生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妖怪故事 【延伸内容】 《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 《朝野佥载》是唐代张鷟撰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载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 《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牛僧孺撰。 张鷟:唐朝大臣、小说家,唐高宗调露年间,历任河阳县尉、长安县尉、鸿胪寺丞,号称"青钱学士",著有《朝野佥载》。 《广异记》:一部唐代前期的中国志怪传奇小说集,唐代戴孚所撰。 策划、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