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25 | 与陶大毕业的父亲,聊聊陶瓷和一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来到小宇宙app,关注“暂时未名radio” 这是一次特殊的交流,我邀请到了我的父亲,来做客我的电台。 父亲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至今已有40年了,这次请他来,既聊了一下如何与陶瓷结缘的,也聊了点陶瓷历史;聊了他的高考和大学生活,甚至聊了一点陶瓷行业的现状。 多年父子成兄弟,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恰当,但我很开心,真的 另:因为异地录音缘故,所以有时对话会有冲突,且中间有一段因故录音丢失,所以音质不清晰,请各位谅解。 图一为奶奶与大伯,父亲,姑姑三兄妹合影,图二为今年父亲在陶院雕塑前的合影
- EP.24 | 禅门法雨:与清华哲学系的朋友聊聊释家哲学入门
欢迎来到小宇宙app,关注“暂时未名radio”播客! 注:本期博客不包含任何宗教宣传,仅讨论本身的作为哲学性的一部分 少博是我的朋友,之前与她交流,发现她毕业于清华,导师是圣凯法师,同时毕业论文写的也是一本名为《箭喻经》的经书,便希望请她来电台聊聊这方面的内容 大约是一些奇怪的原因,本来我们打算做一个释家哲学科普,没想到到了最后,还是聊到关于我们能否在现世得到解脱的问题——论聊一期电台,反而被嘉宾夸了是怎么样的体验。 但也可能,我们都是野狐禅。虽然野狐也有野狐的好处。 本期封面为《北京法源寺》截图,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话剧
- “话剧可以有机地改变世界,或者,拯救我”——与话剧人小童对谈|暂时未名radio EP23
这是我跟朋友“小童”的一次对谈 如果有听过我们之前电台的,应当对小童不陌生。三年前,在我拍摄我的毕业作品,即以她为主角的纪录片的时候,她仍然是一个高中生,经历了一些遭遇,希望找到那个出路——对她来说,在乌镇戏剧节对这门艺术的接触,是那个让她意识到自我的契机。 她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也希望她能与我单独约一次电台,聊一些东西,在更早的时候,她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没有一部真正的作品 现在她已经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了,而她作为导演的第一部话剧也已经诞生。就这么样,我们开始聊了起来 封面选自小童最尊重的话剧导演米洛劳的作品《轻松五章》的剧照截图,这位导演也在我们的谈话中有所提及且被讨论
- EP.22 | 对谈湛江独立书店创始人:打造一个“附近”的空间
去年10月,我拜访了梦田书院。湛江不是大城市,要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也难寻,但是机缘巧合得知了,过去了,感叹这地方真不错 后来也结识这里的主理人巍然老师,于是便把她拉来电台,小叙一下 祝各位新年快乐!也欢迎湛江的朋友们来“梦田书店”玩,地址就在岭师北一门附近
- EP.21 | 十万字的童话,和我们在创作中期望找到的圆满
这是我和d老师对谈的第二期 d老师不仅是一位中学教师,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文学创作者 2022年下半年,她写了一篇童话,10万字,不长不短,而今两年半过去无法出版,只有我一个人看过。 我们想就这篇童话,聊聊我们的业余创作,我们的处境,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这些东西,找到一些对自己的安慰。 以及——我希望你们能看见这篇童话,它真的写的很好。以下是文章的链接:【儿童文学|原创】莱希亚的魂灵01 | 机核 GCORES 欢迎你的收看和收听
- EP.20 | 真实的中西部镇中教育,是怎么样的?
这一次我跟d老师聊了聊中西部的镇中教育 d老师是我的故人,目前她在中西部某镇上的一个普通初中,做语文老师。 在我看到了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后,我很期待以一些更加微观的,在地的观察,去看到我们能够关注到的现状。尽管有林小英老师的《县中的孩子》珠玉在前,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多一个视角,并不构成对于这些书籍的否定,而是更多一种叙述的方式。 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这也不太可能,但是正如我一直想强调的一件事情:“看见本身就是力量和改变” 本期封面为ai生成
- EP.19 | 从传统武术视角,聊聊《雄狮少年2》
看完《雄狮少年2》,说实在的,惊喜万分,于是和一位修习传统武术的影视工作者朋友,聊了聊这个话题。 老实说,我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是我也厌弃当前的舆论氛围。 于是压了几天,但我们希望,为他所正名的一天终究会到来
- EP.18 | 简要世界摄影史(二):摄影缘起:1839年开始的器材进化
写在前面:1:由于本摄影史是由主播个人一力收集各方资料完成的讲述,史料浩繁,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与指正,但请以正常的,温和的探讨方式进行交流。2:本节目所使用的说明性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电台,进行删除。3:本期电台的视频版在b站“暂时未名工作室”会进行发布,会有较完整的ppt同步在视屏上面,如果希望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的朋友可以上去观看或者关注 本期参与者:沛然;云嫣 以下是本期电台的涉及的图片
- EP.17 | 当高校教师学了两年占星术后的一些思考
好像高校老师学占星,占卜的还是蛮有一些人的。反正我是其中一个 但是我是不相信命定论的,今天所聊,本也是浅尝辄止,一些探讨 我一说,您一听,图一乐。 本期节目录制于教师节期间,现在才放,大家不要介意
- EP.16 | 《门前宝地》与徐皓峰,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这是一期讨论《门前宝地》各维度的短篇影评,但我可能会用相对偏向电影学的视角去看待 在这个世代,这部片子几乎可以想象是一定会有争议的,但无论如何,我很开心它能上映
- EP.15|严肃聊聊《异人之下》(影版)带给我们的不适感
这是一期快速电台,就我一个人录 我还是很能忍的——极端情况下除外
- EP.14 | 简要世界摄影史(一):概论与入门
写在前面:1:由于本摄影史是由主播个人一力收集各方资料完成的讲述,史料浩繁,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与指正,但请以正常的,温和的探讨方式进行交流。2:本节目所使用的说明性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电台,进行删除。3:本期电台的视频版在b站“暂时未名工作室”会进行发布,会有较完整的ppt同步在视屏上面,如果希望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的朋友可以上去观看或者关注 做摄影史,是我的一个夙愿。网络上成体系的摄影史并不多,线下的书籍,如果不是专业工作者,也往往难以寻觅。而同样,作为一门艺术门类,“摄影”也是被当代人所误认最多的一门艺术。充斥在各大传播平台的摄影入门教学视屏,其质量和审美往往令人怀疑。究其原因,对于学科史的不重视,对于摄影的学理性的认知,以及从业人员与市场对于过度的商业性与过度实用性的重视,是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明白摄影为什么是一门艺术,或者对于摄影的美的认知停留在一个相对非常浅层的概念之上,这个可能是客观事实。学科史的建立,可以让我们知道历史上最好的作品是什么,也能让我们知道摄影的最高峰的脉络,对于艺术借助这个表达渠道的阐释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换句话说,摄影史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摄影,这个快门一开一合就可以创造一张图相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技巧,为什么能够被称为一门艺术,也能够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能够怎么样通过摄影进行表达。 我最早在机核网上连载文字版的摄影史,后来在大学课堂里面教授这个课程,但是今天,我想把它做成电台。 无论您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从业人员,甚至完全不了解摄影,没有拍过照片的普通听众,都欢迎您来听这个系列的节目,也欢迎您随时指正。(参考书目列在最末尾) 以下是电台中提到的照片: 参考书目: 赵刚《世界摄影美学简史》;顾铮《世界摄影史》;大竹昭子《日本摄影五十年》;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
- EP.13 | 我们希望用这一期电台安利你:来看话剧吧!
这是一期在很早就录制好的电台,也是我很满意的电台:它的内容是“话剧”。但是因为之前的录音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不得不拖更了一年。我甚至一度想过重录,但是再次录制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录制的放松了。 幸运的是在这个月,我们终于修复了录音方面的问题,也终于能够把这一期节目推送到大家面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所钟情的,也是我们几个朋友最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话剧。 希望你们能喜欢 00:00开头介绍 04:56安琪:话剧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拯救一个人的 09:36小未:在学校搞话剧,搞着搞着就搞到社会上去了 18:14乌镇戏剧节,立谈之中成朋友 25:57:我的第一次看话剧经历 28:27:小未的第一部话剧:《青蛇》田沁鑫导演 30:22纯粹中国语境下的舞台调度 33:15安琪的第一部话剧:本尼版《哈姆雷特》 35:30聊聊孟京辉 47:32南京大学《子虚先生在乌托邦》给我们的感动 58:112021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有哪些好剧?(在爱奇艺上搜索可观看) 93:26经典的话剧剧目安利,来看吧,很好看的!
- EP.12 | 过年春节档,全部都是中年危机电影?
很高兴暂时未名radio做到了第12期,效率简直是奇低无比啊!(不 先跟大家拜个晚年,谢谢91个关注我们的朋友,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也希望你们今年能够顺顺利利的。 我本来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就录好了春节档的单人版,但是诚恳地说,一个人真的很难撑下去,所以录到一半决定不录了!请了两位朋友,和我们一起聊天。这两位朋友一位叫”大老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一位叫”安琪“,还没上大学,但都是仗义相助,且有才华之人。 我们简单聊了聊今年过年的四部真人电影,并且对他们的各个维度进行了讨论——然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四部影片,或多或少,都可以称为”中年危机电影“+”喜剧片“ 感谢你们的支持,以下是show note 00:30开场 感谢两位朋友的仗义相助 乌镇戏剧节让我们认识 04:08安琪的叙述 春节档没什么兴趣 《热辣滚烫》的情绪波动让人无感 09:10大老黑的叙述 今年大家需要一个出口 11:11沛然的叙述及《热辣滚烫》的讨论 戴锦华:好莱坞电影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看完还想活两周 我们需要一些许诺,哪怕它是虚假的 《热辣滚烫》在后半部分是脱离现实概念的 练习拳击的昂贵费用从哪里来?这无法说明 我们电影只能许诺”自我战胜“,甚至无法许诺经济上的宽裕 许诺观众”你会富裕“,都是危险的 17:52安琪对于《热辣滚烫》的思考 它在叙述中,遮蔽掉了对于自身身体凝视的这个事实 遮羞布是“超越自己”。 贾玲的纱裙和彩蛋——只有你瘦了,你才被“允许”穿晚礼服 无论如何“政治正确”,它仍然包含着本能的某些欲望,那些东西是必须改头换面的 27:15《第二十条》的讨论 大老黑的观感:强大的间离 悲剧和惨剧角色的不同:东西方对于女性形象的惯性阐述 悲剧人物具有主观能动性,惨剧人物没有 惨剧角色的出现:回应朴素的情感伦理 《渴望》同款角色 因为带着任务,所以必须设计惨剧型角色 观众需要强大的朴素的善恶分明,去理解和推动这个法律的逻辑 台词的密集是因为什么?为了去除扁平化人物的“板正” 几乎除了男主角,都是扁平化人物 44:29一个疑问:扁平化叙述会带来什么? 情感为先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怀疑剧情逻辑成立与否 校园霸凌的情况一定更复杂 怎么就那么快解决了? 《七号房的礼物》——袜子做热气球(可能有误) 走钢丝的国师 53:24老黑的思考 司法程序的正义 一个粗浅的观察 我们能够理解为了宣传,就以冲动和情感来统治并且说服一切吗? 更复杂的正当防卫维度:《乘风破浪》里面李荣浩演的角色的正当防卫 最好的文艺作品或许是每个个体都没有错,都有自己的理由 67:05《红毯先生》和《飞驰人生2》 大老黑:渐入佳境的《红毯先生》 将两个电影并置在一个维度下的讨论: 为什么《红毯先生》中宁浩的反思会被认为是自恋? 《飞驰人生2》的阐述:所有的反对都是只有外在环境造成的,我是无罪的 《飞驰人生2》替全国人民自恋了一次 但自恋只是一种叙事,是无罪的 《红毯先生》注定不讨喜:没有人会喜欢反思,以及阶级性的隐含 人们对于男性的反思是否是更不被接受的? 平权主义的议题迫在眉睫 86:50四部影片综述 都是中年危机电影加上喜剧 豆瓣的评分与主角阶层的联系性:神奇的对应 年轻人我们会担心过早地老去 25年的春节档:或许会更加凶狠 最后:怎么做到刘德华三星级酒店还没有被喷的 98:31谢谢你能听到这里,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 EP.11 | 《年会不能停》:虚假的和解,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符号碰撞
《年会不能停》,看的是点映场。 诚恳地说,是一部好电影,前半截是果戈里式的幽默,而后半截,而是一场奇怪的和解 导演很聪明,聪明到观众的敏感点,他全懂,不愧是宁浩的御用编剧 聪明到知道怎么引导电影最终的和解,也知道如何在和解上所安排意向和符号,是观众所最能接受的 戴锦华老师曾说过:“好莱坞电影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你看完之后,想多活两周”,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