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机掉落·共读」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导读】 积攒了一年多的读书会库存清空了,开始了和听友同步阅读的路程。以后的更新频率可能没法固定,也许很快,也许很慢;于是,我们想了一个新的分享方式:从「阅」到「读」。 这一期做个尝试,选取我们读书会短期内不会共读的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文】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一起饮用那无尽的黄昏 和连绵不绝的钟鸣。 在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的钟敲出渺茫的响声 像轻轻嘀嗒的时间。 黄昏,偶尔有人在顶楼的某个房间 倚着窗子吹笛。窗口盛开着大朵大朵的郁金香。 ——此时如果你不爱我,我也不会介意。 屋中央有一个瓷砖砌成的炉子 每块瓷砖上都画着一颗心,一艘帆船和一朵玫瑰。 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全是雪。雪。雪。 你躺成我喜欢的姿势: 慵懒。淡然。甚至还有点儿冷漠。 你划了两三回刺耳的摩擦声才把火柴点着。 手中的香烟火苗慢慢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着。烟蒂短小灰白 —一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被飞舞着扔进火炉。 【关于诗人】 这首诗温和平静,出自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之手。如果只是读它,我会以为诗人的一生也是恬淡顺遂。但事实并非如此。 生于1892年,逝于1941年,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被诺奖得主布罗茨基称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 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大多以爱情、生命、艺术与时代为主题,充满美感,细腻且充满激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但战争和革命颠覆了她的安逸生活,她曾随丈夫流亡海外,十余年后返回苏联,又因国内政治形势接连失去至亲,她也在困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诗歌创作是俄语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抹重彩,而她的一生也成了20世纪俄国诗人悲剧命运的一个象征。 曾经浪漫诗意的创作,最终成了生命中遥不可及的幻梦。 【音乐】 《哥德堡变奏曲》巴赫
- 第十五期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丨无用读书会
(城市与欲望之一:多罗泰亚↑) 【导语】 本期我们阅读的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于197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看不见的城市》。 本书以虚构的方式讲述了旅行者马可·波罗与蒙古帝国皇帝忽必烈汗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马可·波罗描述了他所见过的各种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特的特征和象征意义。这些城市并非现实中的地理位置,而是通过城市的各种奇异特征和结构映射出人类的情感、文化和思想。 阅读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卡尔维诺将现实与幻想、超现实元素相结合,加上其简洁且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他的作品既具备现实的深度,又充满了想象力和超凡脱俗的情感,往往是寥寥数语,就将一座城市清晰地勾画出来。 【谁在聊】 主持:咸慧 然少、Ryan 【时间轴】 00:16 书籍介绍 01:03 阅读感受 06:43 关于卡尔维诺 09:43 印象最深的城市——城市与名字之二:莱安德拉(*开始口误为宝琪) 15:01 城市与记忆之五:莫利里亚 19:15 隐蔽的城市之二:莱萨 23:56 城市与眼睛之一:瓦尔德拉达 26:30 城市与死亡的主题:劳多米亚、埃乌萨皮娅、阿德尔玛 31:57 城市与贸易之三:埃乌特洛比亚 33:50 城市与眼睛之三:宝琪 37:48 城市中女人的意象 43:00 城市与欲望之五:佐贝伊德 44:53 女性代表的是欲望还是理想? 理想与欲望的区别还存在吗? 男性的欲望与女性的欲望; 50:16 马可波罗和忽必烈在现实中的关系 54:50 对现实城市的思考 1:00:31 为什么世界各个地方最终都会走向城市? 1:06:50 《看不见的城市》中城市的分类 1:11:30 看不见的城市中描述有存在主义的倾向吗? 1:18:10轻盈的城市之一:千井之城伊萨乌拉 1:19:36 城市与天空之四:佩林奇亚 1:23:01 城市与名字之四:克拉莉切 1:23:56 推荐环节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忧郁的热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 《云端封建时代》雅尼斯·瓦鲁法克斯 影视: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 【下期书目】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剪辑&音乐】 剪辑:咸慧、然少 音乐:Nuvole Bianche by Ludovico Einaudi
- 第十四期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无用读书会
【抽奖活动】 奖品:猫狗主题便签各一,购于东京银座伊东屋。 参与方式:在留言区参与本期节目的主题讨论即可,主播们会在留言中选取一位高质量留言的小伙伴送出两本便签。 *不包含海外、港澳台及一般快递不便送达的偏远地区,敬请谅解。 【导语】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于1929年首次出版。这部作品因其复杂的叙述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而广受赞誉和研究,通过四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康普生家族的衰落和南方社会的变迁。 小说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由不同的叙述者讲述:有智力障碍的本吉、充满内心痛苦的昆丁、冷酷现实的杰森,以及康普生家族的黑人仆人迪尔西。这种多视角的叙述方式,赋予了小说极大的深度和复杂性,让读者体验到不同时空和心理状态的交织。 《喧哗与骚动》确立了福克纳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它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今天我们在阅读《喧哗与骚动》时,依然会被它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情感所吸引。 【译本选择】 主播们的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李文俊:作为早期译者之一,李文俊的翻译在推动福克纳作品在中文世界的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译本被广泛认为是经典,受到了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 我们在阅读时发现的一点问题是在班吉的章节,译者会把原文中缺失的宾语在译文中补齐,一方面的确能够降低阅读难度,但另一方面在表现班吉作为一个智力障碍者的思维模式上就和原文有了一定的偏离; 李继宏:翻译风格更简洁,措辞更具诗意,有时会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连贯性。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今天的表达方式; 叶佳怡:台湾2023年的全新译本,译者叶佳怡是梁实秋翻译大师奖得主,同时又是小说家,译文细腻流畅,忠实于原文,但也难免带着些“台湾腔”,在阅读时仿佛会在耳边响起; 【谁在聊】 主持:Ryan 然少、咸慧 【时间轴】 00:16 书籍简介 01:45 大家的阅读感受 07:57 福克纳现实生活与小说的对照 09:34 杰生是老三还是老四?(答案:老三) 11:19 四个叙述视角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13:21 福克纳与存在主义的渊源 15:47 关于意识流 19:56 第一章 班吉 进入智障者的意识流 27:57 为什么用班吉作为第一章 30:59 小说与宗教的对照 35:11 树与忍冬 嗅觉的作用 39:31 第二章 昆丁 40:20 昆丁帮助小女孩那一段叙述的作用是什么? 42:21 昆丁对妹妹贞操的执着 53:14 时间的隐喻 58:20 第三章 杰生 1:00:09 如何理解杰生? 1:07:19 推测小说章节排序的理由 第一章 班吉 代表人的本能、生物性的阶段 第二章 昆丁 代表家庭、传统 第三章 杰生 代表现代性,物质、现实以及传统的瓦解 第四章 迪尔西 代表精神性,人最美好的一面与可能 1:14:23 无声的主人公 凯蒂 1:14:36 凯蒂是如何走向“堕落”的? 1:21:53 凯蒂的结局 1:25:10 文学与音乐 1:29:59 第四章 迪尔西 1:33:44 对迪尔西的矛盾感受 1:39:20 迪尔西一家 1:41:58 主仆关系的中西对比 1:47:20 最后的疑问和结局 1:53:10 译本的选择 2:00:00 意识流已经被文学书写遗弃了吗? 2:05:25 作家中的“剑宗”与“气宗” 2:06:38 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典? 2:15:45 本期推荐 【提及的作品】 《押沙龙,押沙龙!》威廉·福克纳 《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威廉·福克纳 《萨托里斯》威廉·福克纳 《存在主义咖啡馆》莎拉·贝克韦尔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尤利西斯》乔伊斯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老人与海》海明威 《白鲸》梅尔维尔 《1984》乔治·奥威尔 《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 【下期书目】 《看不见的城市》伊塔洛·卡尔维诺 【剪辑&音乐】 剪辑:Ryan 音乐:《Broken Home》with Suno
- 第十三期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丨无用读书会
【导语】 Call me Ishmael,这句西方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开场白之一,正是出自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Moby Dick。 这是一部以海上捕鲸为题材的小说,发表于1851年,它讲述了一位名叫亚哈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船长带领全体船员,追捕一条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鲸的历险过程。亚哈曾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白鲸咬掉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独断独行,让全船人陷入危险之境。 故事中有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捕鲸业的习俗,与鲸鱼有关的文学、艺术以及鲸鱼的生理构造,算是一部捕鲸的百科全书。同时,书中还涉及种族、阶级、善恶和宗教的探索,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从重读卡佐转战安娜,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到重读《白鲸》,这口气又瞬间提了起来。依然是痛苦而深刻的体验,对这本书,我们感情复杂,有赞叹有不解,一切的一切都投注在这迄今最长的一次讨论中。第一次耗时近四个小时,也是第一次,尝试了大刀阔斧的剪辑——剪掉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尽力保持主线的清晰。 最初看书名就直接略过,到后来完任务一样囫囵吞枣,从不喜欢到如今的喜欢,心境翻转。《白鲸》是关于灵魂、生存和挣扎的故事,是关于长长一生的故事,还没开始喜欢也不着急,走着走着或许就会了。 选择音乐的时候曾想过影版配乐,疾风骤雨,很符合书中的紧张感,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某一刻,突然对书中所有人都产生了很深的同情,以此曲愿沉睡海底的一切安息。 致每一个漂浮在海上的Ishmael,希望我们的讨论能点燃一簇火,让大家喜欢,也庆祝无用读书会两周年。 今天,无用读书会两周岁了,祝它生日快乐! 【译本对比】 个人感受,供参考: 第一遍都选择了曹庸先生的译本; 第二遍三个人没有商量,于是很神奇地分别选择了罗山川、成时和马永波三位老师的译本,以一种没啥默契的方式默契地集齐了《白鲸》最常见的四个译本。 曹庸:經典,有一些表达比较有年代感; 罗山川:语言介于生活化和诗意之间,自然流畅,不拗口,很惊喜。 成时:最常见的译本,更贴近我们如今的表达。 马永波:有参照曹译,既是译者也是诗人,诗化语言,别具风格。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1:19 书籍简介 03:03 大家的阅读感受 11:00 开篇:关于这本书的解读 11:40 斯达巴克: 人物分析; 论命运、宿命和自由意志; 权力的倾轧; 《论自愿为奴》; 为什么船员不去反抗亚哈? 18:10 关于结局的预兆; 关于船员的侥幸和权力的服从; 亚哈是否适合做船长; 如果对死亡的恐惧都不能让船员反抗,那么权力的意识植根有多深? 25:30 魁魁格的角色解读与悲剧色彩 28:50 部落王子被歧视:原始社会权力和文明社会权力的碰撞 29:50 为什么生病好得快会被认为是“野蛮”? 32:15 魁魁格:高贵的野蛮人 35:58 和“棺材”有关的预兆和描写; 死亡的结局是否可以避免 ? 38:30 魁魁格与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上 40:55 殖民主义与温和的文化入侵 42:50 后期的亚哈与疯癫的皮普 45:50 亚哈与《海上钢琴师》的1900:亚哈的执念、牵挂和断裂的人生 49:30 斯塔布其人 51:30 一些神奇的场景和情节安排,以及大段的科普 53:50 《白鲸》的语言、讲述方式以及故事线的安排 57:33 讲述者以实玛利 1:00:25 以实玛利和魁魁格的关系; 魁魁格与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下 1:09:28 亚哈与费达拉 1:10:45 亚哈是否改信了拜火教? 拜火教的宗教理念; 亚哈的死亡预言; 1:16:27木匠与铁匠 1:20:00木匠:职业精神还是平庸之恶? 1:23:42 平庸之恶的暧昧性 1:25:47 电影《奧本海默》里的善与恶; 不同阵营的善与恶; 同一阵营的善与恶; 不同情势下对善恶的不同解读; 亚哈也曾是英雄象征; 1:33:18 故事里反叛的水手的下场;以及Moby Dick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另一种可能的结局 1:36:12 水手不反抗的另一层原因:维护权力体系 1:42:42 《白鲸》与《西方正典》; 1:44:24 《白鲸》与存在主义:属己性与常人在《白鲸》的体现;亚哈和斯达巴克作为个体与共同体的对抗 1:47:58 不承担责任也不承担自由的众人,沉默地死亡 1:50:44 有主鲸与无主鲸:关于规则、权力、占有与法律 1:55:50 爽文、热播剧的底层逻辑 1:58:00 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 2:05:00 阅读闲话 2:07:15 朗读环节:不同译本的不同选段 第十四章:最后一段 第七章:最后一段 第六十章:最后一段 2:15:40 近期让人开心的推荐: 1. 日剧《重启人生》 2. 《长安的荔枝》 3.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我的阿勒泰》 2:28:32 尾声:下期书目以及关于读书会的碎碎念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存在主义咖啡馆》莎拉·贝克韦尔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自愿为奴》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忧郁的热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老人与海》海明威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废土 《微物之神》阿兰达蒂·洛伊 影视作品: 《奥本海默》 《哗变》 《重启人生》 《海上钢琴师》 《住住》 《海街日记》 【下期阅读书目】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降E大调夜曲》肖邦 May everything rest in peace🌊
- 第十二期 《侠隐》和《逝去的武林》|无用读书会
【导语】 “燕子归时,更能消几番风雨; 夕阳无语,最可怜一片江山。” 大家好,欢迎收听无用读书会第十二期节目,本期我们讨论两部作品,《侠隐》和《逝去的武林》。 作为作家张北海的代表作,《侠隐》为人熟知是因为据其改编的电影《邪不压正》,从电影镜头回归到文字,希望读者能感受另外一个世界。 《逝去的武林》是武学大师李仲轩的一部口述作品。作为形意拳大师的入门弟子,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大量的武学史料和拳理,为大家还原了一副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画卷。 中国武侠小说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游侠列传》,现代以来,武侠小说也曾风靡一时。“武林”“侠客”总给我们一种刀光剑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但与其他想象力丰富的武侠作品相比,这两部作品给人的更是一种拳拳到肉的真实感。 【谁再聊】 主持:咸慧 Ryan、然少 【时间轴】 01:00 《侠隐》中的怀旧与伤感 04:54 《神鞭》的主题 07:21 作者张北海对故事的总结 09:31 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结局 16:12 电影中对角色的改编 17:08 理想的人物选角 25:12 小说中的感情线 27:25 关于《逝去的武林》 31:15 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古龙、梁羽生 32:35 武术的真实性 【提及的作品】 书籍: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影视: 电影《邪不压正》 电影《神鞭》 电影《无问西东》 电影《叶问》 电影《师父》 电视剧《民国奇探》 电视剧《中华大丈夫》 【剪辑&音乐】 剪辑:咸慧、然少 音乐:By the Sleepy Lagoon by Eric Coates
- 第十一期 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
【导语】 这是无用读书会的第17本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我们在存在主义咖啡馆》,本书在2016年被《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等知名媒体纷纷收入各自的年度十大好书名单。 作者莎拉.贝克威尔(Sarah Bakewell),1963年生人。十六岁时阅读沙特的《呕吐》,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之后在英国艾赛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主修哲学。大学毕业后因迷上海德格而攻读博士学位,她认为人生就是一座存在主义咖啡馆,希望能效法存在主义者,整日待在咖啡馆里阅读、写作、喝酒、恋爱而后分手、交朋友、谈思论想。某天却毅然决然放弃学业,搬到伦敦生活。 本书讲述了存在主义的源起,以「存在主义天王天后」萨特和西蒙·波伏娃领衔,牵引出当代学术圈中的朋友和对手──卡缪、海德格尔、胡塞尔、雅斯培、梅洛庞蒂等才华横溢的哲学家轮番出场。直至今日,他们的哲学读来依旧妙趣横生,只因为它攸关人生,直指人类两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是谁?」及「我们该做什么?」 存在主义带来的不只是哲学的变革,更是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革命,战后的六八学运、反殖民、女权运动等等追求自由、民权的解放呼声,再再留下存在主义的烙印。 莎拉.贝克威尔巧妙交织了传记、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分析和个人省思,带领读者踏上这段生动而有趣的旅程,与哲学家和他们的朋友们一同经历这场令人著迷的思想运动。 【谁在聊】 主持:Ryan 然少、咸慧 【时间轴】 00:19 《存在主义咖啡馆》简介 03:00 我们对本书的整体感受 12:30 跳舞的哲学家-梅洛庞蒂 13:24 海德格尔哲学初体验 16:18 人大张志伟老师的《海德格尔哲学》课 17:59 海德格尔哲学的翻译 24:26 海德格尔的「常人」 26:38胡塞尔与现象学 28:51 海德格尔与纳粹 36:51 海德格尔对个人体验的重视 38:20 林中空地-人的位置 40:40 不要放弃思考,小心「常人」现身 42:30 萨特与波伏娃的关系 47:00 「海狸,海狸,你为什么不写作?」 49:35 波伏娃的第二性太厉害了 53:46 《第二性》为什么没能获得应有的影响力? 55:01 如何理解「存在主义」 57:51 加缪的存在主义 58:58 「存在先于本质」 1:01:46 自由的眩晕 1:04:11 加缪与萨特、波伏娃的阶级差异造成的影响 1:08:00 「电车难题」 1:12:11 韦伊,过道德的生活 1:14:45我们不再相信「无私」 1:17:01 梅洛庞蒂与儿童心理学与具身智能 1:19:55 小插曲:哪来的声音? 1:20:40 政治立场相左,还能做朋友吗? 1:32:37 无心插柳:读过的书自然而然串在了一起 1:34:13 为什么存在主义被天主教和共产阵营同时禁止 1:35:17 为什么「教育程度最高的人,最不把纳粹当回事」? 1:38:17 尾声:下一期读什么? 【提及的作品】 书籍: 《第二性》西蒙·波伏娃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西西弗斯神话》加缪 《鼠疫》加缪 《白鲸》梅尔维尔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课程: 人大张志伟老师的《海德格尔哲学》课 【剪辑&音乐】 剪辑:Ryan、然少 音乐:《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created with Suno
- 第十期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导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本期我们要讨论的书目是《安娜·卡列尼娜》,它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74年-1877年间创作的小说,被公认为写实主义的经典。 这本书于1875年1月开始连载于〈俄罗斯公报〉上,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热烈讨论。作品共分八章,以双线进行,一条是安娜,一条是列文。托尔斯泰以二人为轴,写出俄国的各种婚姻家庭生活,又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农业发展。 从重读卡佐转战安娜,我们都深深松了一口气——相比陀氏,托氏的作品故事性更强,人物刻画也更日常。讨论会一波三折,有许多聊到了,也有一些在紧张的时间里略过去了,最后成功定格为原始时长三个多小时的音频,希望各位听众朋友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共感。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1:19 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整体感受 06:58 分析安娜主线上的核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和伏伦斯基,以及这段三角关系(上) 28:11 停电插曲,休息,休息一下 28:48 分析安娜主线上的核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和伏伦斯基,以及这段三角关系(下) 35:03 托尔斯泰偏爱安娜吗? 38:30 安娜临死前看到矮小乡下人的情节用意何在? 41:34 死亡和新生之于安娜和列文 42:30 列文和卡列宁对婚姻的不同期许:吉娣和安娜的两种婚姻状态 44:50 进入列文主线的人物探讨 45:30 列文的“幼稚”爱情和生活,以及吉娣进入婚姻后的身份适应 51:05 列文和吉娣面对死亡时截然不同的反应 54:43 托尔斯泰对吉娣的刻画是在颂扬女性还是在固化女性作为照护者的角色;书中的女性处境 58:06 奥博朗斯基的人物分析 1:01:13 从奥勃朗斯基出轨看安娜出轨,推及如今现实,分析在当时社会的不同原因、处理方式和代价 1:03:19 如果陶丽出轨,奥博朗斯基会如何面对? 1:08:38 华仑加和柯兹尼雪夫的有缘无分;托氏和简·奥斯汀对恋爱和婚姻的不同书写 1:12:14 尼古拉其人;推测他曾经的经历 1:15:00 成为母亲:书中的孩子 1:19:37 莫斯科、彼得堡、乡下、欧洲代表什么 1:24:30 列文和柯兹尼雪夫对乡下的不同喜欢,以及对农民问题的不同关注 1:28:45 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 1:31:39 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两个关联对比 1:37:36 关于书中婚姻描述的补充 1:40:30 列文和《卡佐》中的伊凡:怀疑主义及两人信仰的走向 1:45:20 列文和柯兹尼雪夫的对话回应伊凡的疑惑 1:47:33 信仰:普通人获得信仰会怎么样?信仰之于普通人的意义是什么? 1:48:38 卡列宁的信仰和转变 1:50:52 神叨叨的法国人有何用意 1:53:30 贵妇圈的沙龙 1:58:00 安娜与列文两条主线的关系:安娜和列文会是良配吗?亦或者他们是性转的彼此? 2:04:30 托尔斯泰眼中理想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2:09:00 杂谈: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以及书中激烈的情感表达 2:13:30 紧急版收尾:近期让人开心的推荐(新增环节) 1. 《阅读的故事》唐诺 2. 北方沿海的春天 3. 综艺《种地吧》 【提及的作品】 书籍: 《面纱》毛姆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娜塔莎之舞》奥兰多·费吉斯 *讨论中口误为《喀秋莎之舞》 影视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 《海上钢琴师》 《金枝欲孽》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天鹅湖》柴可夫斯基
- 第九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用读书会
【导语】 大家好,欢迎收听无用读书会第九期节目,本期我们要聊的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写于19世纪末,是作者的压卷之作,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创作的巅峰。作品以俄国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德米特里、伊凡和阿廖沙,以及他们在家族遗产、爱情和信仰等方面的纷争与挣扎。 故事以父亲老卡拉马佐夫的遇害为引子,探讨了兄弟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人性的深层次。作品通过对这三个兄弟的命运及其周围人物的描写,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谁在聊】 主持:咸慧 然少、Ryan 【时间轴】 01:37 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评价 14:22 作品的连载历程 16:31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18:12 关于老卡拉马佐夫的形象及其他人物 23:25 关于阿廖沙的性格特点和信仰 39:10 关于德米特里的性格与人物分析 47:15 德米特里与卡捷琳娜、格鲁申卡之间复杂的关系 56:30 伊万的人物形象和信仰 1:16:43 伊万在弑父案中的行为和斯乜尔加科夫的关系 1:25:40 对斯乜尔加科夫的人物分析 1:47:10 作品中反映的家庭关系、父子关系与俄国当时的社会对比 1:52:50 佐西马长老在基督教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1:56:34 关于卡佳、格鲁申卡等女性人物分析 2:03:00 对伊柳沙等孩子的描写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2:10:10 关于信仰之跃 【提及的作品】 余华《兄弟》 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 奥尔汗·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电视剧《卡拉马佐夫兄弟》 电影《奥本海默》 【剪辑&音乐】 剪辑:咸慧 音乐:Nuvole Bianche by Ludovico Einaudi
- 第八期 李碧华与张爱玲的《霸王别姬》| 无用读书会
【导语】 大家好,欢迎收听无用读书会第八期节目,本期我们要聊的是两本同样名为《霸王别姬》的小说。 一本自然是来自大家都很熟悉的作家李碧华,小说初版于1985年,电影版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主演,于1993年上映;而另一本则来自更为人所熟悉的作家张爱玲,17岁的张爱玲在1937年曾写过这么一部鲜为人知的短篇。李碧华写的是梨园往事,霸王虞姬皆是戏中人,而张爱玲则带我们回到被围困垓下的楚军营帐中,让我们听虞姬道出心声。 两位作家都以“霸王别姬”为题材,展现了不同角度下的悲剧人生。让我们一同探讨这两部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历史意蕴。 【谁在聊】 主持:Ryan 然少、咸慧 【时间轴】 01:00 对张爱玲的第一印象 01:55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 04:00 张爱玲与胡兰成 07:57 开始进入李碧华的《霸王别姬》 08:30 电影版《霸王别姬》 11:31 程蝶衣的两次断指 14:42 如何理解程蝶衣这个人物? 16:33 程蝶衣、段小楼、菊仙的情感纠葛 20:14 电影《夜奔》 22:55 由菊仙想到《侠隐》中的唐凤仪 24:22 程蝶衣的小世界 26:00 《伶人往事》与《青衣》 28:45 审查与自我审查 34:00 你们听京剧吗? 35:36 跑题到英语教育 38:26 欣赏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形象 43:32 结局-香港重逢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倾城之恋》张爱玲 《半生缘》张爱玲 《伶人往事》章诒和 《侠隐》张北海 影视: 《夜奔》 《青衣》 《罗曼蒂克消亡史》 《精武英雄》 【剪辑&音乐】 剪辑:Ryan 音乐:启幕(《霸王别姬》电影原声)
- 第七期 莱姆:《索拉里斯星》|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我们恐怕不会对它有任何了解,但也许能够了解一下我们自己。” 本期我们讨论的作品是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于1961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这部作品先被译作法语,后由法语转译成英语,于1970年出版,成为莱姆在英语界最负盛名的作品。它被认为是科幻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人类在充满谜团的索拉里斯星上试图和外星生命沟通,然而异样的事件却不断发生。索拉里斯这颗行星被海洋覆盖,而且这片海洋似乎有着自己的意识和记忆,能够触及人类的心灵,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希望或者愧疚等情感,然后创造出这些情感对应的人类幻觉。 和传统科幻作品相比,它故事性不强,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描述有很多,让我们的读书会有了一次非常神奇的讨论体验:在几个话题之间来回反复,却无法给出最终的定论。 我很难说这是一本很好读的科幻小说,但必须承认它很有深度。就像书里所写,“我内心中可能有一些想法,一些意图和希望,有的残忍,有的美好,有的则充满杀机,而我对它们却一无所知。人类已经着手与其他世界、其他文明相接触,却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犄角旮旯,自己的死胡同和竖井,还有自己被堵起来的黑乎乎的门户”,似乎道尽了科幻主题下冲突和对抗中最核心的那部分东西。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1:35 阅读《索拉里斯星》的整体感受 08:00 《索拉里斯星》与其他科幻作品的不同 03:55 当对文明的认知不同,不同群体间的优越感还会存在吗? 10:00 引入第一次接触:什么是接触? 11:00 小说里关于“接触”的定义,以及我们所理解的“接触” 12:45 影视作品中不和平的接触 13:47 书中人物对索拉里斯星的态度 14:52 当两种文明碰撞,一定会产生对抗吗?书里这种态度的由来以及作者的影射 16:00 对比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行为 16:12 二战:有可能的写作背景? 17:12 不同的文明间会有和平的接触吗? 17:44 人性风评持续被害 19:16 和平的唯一方案? 19:55 书中人物对于访客的攻击性从何而来? 21:51 索拉里斯星上的访客是人吗? 22:51 决定“你”是“你”的关键因素是肉体还是记忆? 23:23 为什么在一个星球上会出现两个一样的“人”? 25:55 第二个一模一样的访客会拥有第一个访客与书中人物相处的记忆吗? 27:00 人类思想是访客(模仿体)记忆的关键吗? 29:00 如果星球上同时出现N个访客(模仿体),TA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9:35 克里斯真的爱哈丽吗? 30:35 克里斯爱的到底是哪个哈丽?爱她还是杀死她? 35:30 为什么克里斯能平静地接受第二个模仿体哈丽的离开? 36:00 为什么斯诺特说哈丽不会再回来了?武器的作用还是执念消失? 38:00 其他人对访客的态度以及对他们访客的身份 41:30 作者将人性的恶投射在写作中 42:27 为什么这部作品有这么高的评价? 43:35 作品中的二战联想 46:00 潜意识:人能不能对自己的潜意识负责?索拉里斯星有意识和智慧吗? 47:00 索拉里斯星:让人类看到自己 48:32 成长中的索拉里斯星和AI,以及人类能否第一时间察觉到AI的意识? 50:50 闲聊2023年的AI发展和应用 53:00 AI新应用:跨国星探,以及某些职业的消失 55:00 AI的感知时差 56:55 结论:索拉里斯星是否有意识 57:15 书中的道德冲突 58:44 科幻作品里的替身文学 59:45 克里斯最深的恐惧是什么?为什么他后期会陷入一种几近崩溃的状态? 1:02:12 章节“梦”:对克里斯状态的暗示 1:03:30 吉巴里安是梦里的人还是现实中的访客? 1:06:40 是完成式的结局吗? 1:07:45 第二个哈丽尝试自杀对克里斯造成的影响,以及克里斯最后的状态 1:11:00 尾声:一次非常神奇的读书讨论感受,下本书读什么,以及闲聊《繁花》、上海和王家卫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三体》刘慈欣 电影: 《降临》 《世界末日》 《独立日》 《阿凡达》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is that what everybody wants(影版Solaris主题曲)
- 第六期 许倬云:《万古江河》|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一部历史类的作品,史学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 许倬云,生于战乱,长于抗战,求学于台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其学术著作和大众史学著作丰富,本期我们讨论的《万古江河》就是其“中国文化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为《说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精神》)。 “巴颜喀拉山的雪水,在最近的未来必流入大洋。在彼此相同的海洋中,长江、黄河的水滴,将与别处的水滴混合。那时,中国的江水河水、印度河、恒河、尼罗河、波斯湾、红海、地中海、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刚果河……各处的水滴将在本来就分不开的大洋之中,难分彼此!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谁在聊】 主持:咸慧 Ryan、然少 【时间轴】 00:00:43 作者许倬云 00:03:15 西方通史的历史分期 00:10:26 自然地理对文化思想的影响 00:22:55 周人的“天命”观点 00:28:52 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 00:37:30 宋至明早期经济的繁荣与外贸 00:40:15 你希望生活在哪一个朝代 00:45:26 文化与武化 00:56:37 宋代对读书人地位的推崇 00:59:45 名誉、财富和权力的关系 01:04:35 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 01:09:11 清末民初各地武装力量 01:11:41 农业发展与人口增长 01:14:49 天下国家与主权国家的区别 【提及的作品】 詹云国《细说宋朝》 贾德·戴蒙《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唐诺《声誉》 【剪辑&音乐】 剪辑:咸慧 音乐:《故宫的记忆》
- 第五期 《西方正典》和《夜晚的潜水艇》|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本期讨论围绕两本书展开。 一本是青年作家陈春成的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也是2021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作品。 一本是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评论集《西方正典》,详细讨论了从莎士比亚、但丁、伍尔夫、卡夫卡等26位西方文学殿堂级作家、作品。 【谁在聊】 主持:Ryan 然少、咸慧 【时间轴】 00:25《夜晚的潜水艇》启航 01:04 对《潜水艇》的整体感受 03:58 小说集中喜欢的篇目 07:15 李碧华《霸王别姬》 10:55 托卡尔丘克《怪诞故事集》 11:57 作家的30岁 13:00 进入《西方正典》 13:40 关于翻译 17:50 读过哪些书中讨论的作家作品? 23:20 从殖民主义视角读《鲁滨逊漂流记》 24:28 布鲁姆的“憎恨学派” 27:17 精英阅读 27:50 阅读的多元与正统 31:05 《夜晚的潜水艇》与《哈利波特》 33:24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34:01 啃完《西方正典》奖励自己10本网络小说 35:49 《西方正典》的写作背景 37:20 网络时代的新现象 39:25 文学经典的标准 42:00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如何确立的 45:25 中国小说受到的西方影响 49:12 canon的翻译 51:30 艺术有标准吗? 56:05 布鲁姆的审美 01:01:08 同学,请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01:06:15 作家是能教出来的吗? 01:08:17 阅读《红楼梦》的个人感受 01:13:41 啥是大语文? 01:16:45 信手拈来 01:17:43 正视自己的阅读感受 01:21:50 我们感兴趣的作家 01:27:46 博尔赫斯 01:31:31 影响的焦虑 01:34:55 简·奥斯汀 01:41:35 翁贝托艾柯 01:44:36 日常的阅读 01:50:05 读书会之外的阅读选择 01:52:55 对经典文学作品态度的转变 01:54:14 读书会后续书目讨论(闲聊) 【提及的作品】 《霸王别姬》李碧华 《怪诞故事集》托卡尔丘克 《达洛维夫人》伍尔夫 《时时刻刻》电影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哈利波特》J.K.罗琳 《小说的艺术》戴维·洛奇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红楼梦》曹雪芹 《乡土中国》费孝通 《狄金森》美剧 全三季 O Captain! My Captain! 惠特曼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博尔赫斯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博尔赫斯 《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阿瑟·克拉克 《无限的清单》翁贝托艾柯 《别想摆脱书》翁贝托艾柯、卡里埃尔 《眺望时间的尽头》布赖恩·格林 《芯片战争》克里斯·米勒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鲸》梅尔维尔 普鲁斯特、托尔斯泰、夏目漱石…… 【剪辑&音乐】 剪辑:Ryan 音乐:《深夜食堂》片头曲
- 第四期 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 每次看这个开篇,我都忍不住笑出声。这么一个讨厌旅行的人,却将自己的探险经历生动地记录下来,集结成册——它就是我们本期要讨论的作品:《忧郁的热带》,作者是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这本回忆录出版于1955年,是斯特劳斯唯一的非学术著作,文笔细腻优美,如果对人类学感兴趣,不妨一读。 《忧郁的热带》主要讲述作者1930年代在巴西旅游及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经历,里面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观点。叙事常常会被各种课题的反思打断,当中牵涉哲学、社会学、地质学、音乐、历史学及文学等学术范畴,整体偏意识流,如此倒和我们初次的话题四散形成了某种呼应。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文学性,数次感慨。据说由于《忧郁的热带》属非文学类别,没能竞逐法国文学界最具威望的龚古尔文学奖,该奖项委员会还曾特地印制公报,对未能把此书列入考虑表示遗憾。 “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人类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人类也不会存在。”这是斯特劳斯的想法,也是我们彼时阅读时的想法。 这是我们22年6月底创建读书会以后读的第一本书,初次讨论笨拙有之,时事印记亦有之,我在剪辑中保留了这些,也保留了一些我们对读书会的想法。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1:50 开篇闲聊 02:43 浅谈结构主义 03:55 当对文明的认知不同,不同群体间的优越感还会存在吗? 06:32 原始部族面对西方人的“优越感” 07:32 印第安原住民对文明的排斥 10:10 何为文明?西方的征服真的意味着文明程度更高吗? 12:21 尼泊尔见闻 16:22 吃人的背后 19:18 开因给恩族印第安人因为被西方人嘲笑而改变饮食习惯(重口);对比以狗肉为食的现象 23:30 不同族群的饮食禁忌及其原因 *感谢听友最新科普:回族不吃猪肉更准确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猪是不洁之物。 25:30 饮食及各种流行文化背后的文明较量 28:55原始部落里的女性:母系社会是否真的存在? 32:05 母系社会的定义;波洛洛族的女性继承 34:00 部落财产的归属:不是自己的,不是兄弟的,不是儿子的,那是谁的? 35:50 男人会所及其部落等级 38:25 斯特劳斯对于原始部落的描述视角以及他的创作 42:30 再谈结构主义,书籍里的一些背景和人物 49:00 人类学家如何平衡自己的政治倾向 51:23 现代文明的侵袭是否是对人类和自然的一种污染? 53:00 一辈子观察人类生活是什么感觉?会更喜欢人类还是会更讨厌人类? 54:39 更喜欢森林、大海还是高山? 55:30 颠覆认知:文字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01:01:01 人类对于权力的执念从何而来? 01:02:00 酋长和现代领导人的区别;对权力追求的演变 01:09:05 人是否应该有信仰? 01:10:48 传教士让土著改变信仰的方式 01:11:53 政教为什么互相对立? 01:14:58 关于这本书的闲聊以及作者的明确倾向 01:17:36 又谈结构主义,参照书中“生者与死者”部分的描写 01:20:09 猜测斯特劳斯会对如今的人类有何看法 01:21:50 斯特劳斯与萨特的辩论参见《野性的思维》最后章节 01:22:52 纯粹做研究的人和时代对人的成全 01:24:59 被污名化的流行词 01:27:51 花絮:初讨论复盘、选书的倾向和读书会的一些设想 第一次讨论聊着聊着就随机结束了录制,如今剪辑只能选取一个点做结尾,正好留个悬念,让大家猜猜看: 我们第二期到底读了什么? 各位元宵快乐, 晚安。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 第三期 从简·奥斯汀到伍尔夫:《傲慢与偏见》《劝导》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讨论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劝导》,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简·奥斯汀于1775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傲慢与偏见》是她的第二部小说,也被认为是充满“女性意识”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典型的简·奥斯汀风格描写了班内特一家五个女儿的爱情与婚姻,而故事中透露出的态度与观点在今天仍然让我们深思。《劝导》是简·奥斯汀后期的一部作品,讲述了安妮与温特沃思上校历经磨难的爱情故事,也成功地刻画了一位积极正面的女性形象。 一百多年之后的1882年,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在伦敦出生了。与简·奥斯汀相比,伍尔夫的社会生活要丰富许多,也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家。《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基于“女性与小说”这个主题的两篇演讲,这篇长文讲述了女性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面临的困境。这种困境在伍尔夫假设的“莎士比亚的妹妹”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事实上,从简·奥斯汀到伍尔夫,以至到后来的波伏娃和今天的我们,都不能说摆脱了这种困境。 【谁在聊】 主持:咸慧 Ryan、然少 【时间轴】 00:30 简·奥斯汀与伍尔夫的幽默感对比 04:25 重读简·奥斯汀 08:05 简·奥斯汀小说的影视改编 08:22 简·奥斯汀小说主题的原创性和现实性 16:10 女性对军官的青睐 27:10 简·奥斯汀眼中的理想婚姻 30:40 安妮和伊丽莎白的区别 33:50 班内特先生对女儿们的情感 38:50 女性与婚姻 47:05 伍尔夫的时代 47:05 简·奥斯汀笔下的埃莉诺 48:45《西方正典》中对简·奥斯汀的评价 52:10 简·奥斯汀小说中对颜值的看重 54:00 关于男女谁更重感情的争论 55:35 伍尔夫的意识流风格 66:45 伍尔夫与女性主义 61:15 伍尔夫的经历与写作 【剪辑&音乐】 剪辑:咸慧 音乐:First impressions by Andrian Johnston
- 第二期 《宗教的40堂公开课》| 无用读书会
【导语】 本期无用读书会我们来聊一本通识作品《宗教的40堂公开课》。 这本书是耶鲁大学出版社的通识书系「小历史」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书的简体版目前有中信出版社的三本《耶鲁美国小历史》《耶鲁科学小历史》《耶鲁文学小历史》、北京日报出版社的《哲学小史》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经济学通识课》。 从古至今,宗教总是随着时代文化不断变迁,从多神到一神、从社会到个人、从现世到来生、从观念到实践,宗教的历史映照着人类思想与需求的轨迹。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都难免会受到宗教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借由这本书,我们来聊一聊宗教的源起、发展和在今天的诸多面向。 【谁在聊】 主持:Ryan 然少、咸慧 【时间轴】 00:14 书籍信息 01:40 对本书的综合感受 06:35 宗教信仰确认环节 09:17 一个小错误 12:20 有神论、无神论、不可知论 21:34 犹太教与以色列 29:38 一神与多神 35:18 《忧郁的热带》描述的部落状态 39:07 鬼舞-美洲原住民的悲歌 41:53 进入印度教 45:50 佛教 52:00 云南之旅与南传佛教 55:50 宗教禁忌与被和尚吼的经历 1:01:25 宗教天堂的男性想象 1:02:48 《天堂的旗帜下》与摩门教 1:04:55 美国新兴宗教 1:09:21 身边的宗教信仰者 1:12:12 女王的诞生:玛丽与伊丽莎白 1:15:28 如何定义邪教 1:19:50 展开聊,怪力乱神任你挑 1:33:30 下期读什么 【提及的作品】 书籍: 《英格兰史六部曲》彼得·阿克罗伊德 《狼厅》希拉里·曼特尔 影视作品: 《狼厅》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仙剑奇侠传·一》 【剪辑&音乐】 剪辑:Ryan 音乐:《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