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把保险当“保险”,它还能搞资产配置
先抛出个问题:什么是“橡皮泥理论”? 我并非保险的专业人士,对它的理解也仅限于投资的角度,但在研究资产配置的过程中,时不时的会遇到“保险的配置需求”。 其实,我也很好奇,那些在新闻里常常出现的“被击穿”、“没被击穿”的保险产品们,到底在土豪们的财富传承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难道就是简单的买份保单?背后的产品设计原理是什么? 再说的简单点,保险就仅仅是“保障”吗?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保险当成“理财”?资产配置中,需要有保险的一席之地否? 再不然,看看周围在保险上踩坑的人们,都是悔不当初。是保险错了,还是当初的决策错了? 这一次,我从老刘的对话中,学到了他的“橡皮泥理论”,恍然大悟。要不这样,一起来听听,我就懒得打字了。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多资产配置。可以跟我聊投资,但是,先给我有趣的故事。 老刘:刚从海外搬迁到香港居住,资深海外理财专家。 欢迎一同探讨:GoGlobalInvest, 备注你的来龙去脉 Shownotes 【01:54】老刘竟然是十几年的保险专家! 【04:14】保险在资产配置中的需求,往往是反推出来的。 【08:21】保险的真本事:稳定现金流,对未来的危机意识。 【13:57】保险的设计,就是会让你无法获得短期回报,只会有短期“亏损”。 【18:07】每一种保险都有“自己的目的”,但是使用者的“人为目的”各不相同。 【21:09】解密:保险怎么用来传承财富? 【31:06】呼吁:别让返佣成潜规则。 【36:24】精彩总结:橡皮泥理论 【44:59】消灭信息不对等,才是赚钱的正道。 【47:58】为什么踩雷?——投错产品,而不是投错公司。 【49:51】断保,是最最最常见的“踩雷”形式。 【53:57】总结:三个原则,三种踩坑
- 用日本漫画,来教你“资产配置”!
投资的各路门派中,有两派长盛不衰,叫做“资产配置”、“价值投资”。这不是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框架,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话题。 而对于传递这个理念,国内很多渠道使用的内容,都有偏颇,甚至有“人为的误解”。我一直想找到一个非常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传播方式,直到,我看到一套日本“漫画”。 没听错,是漫画。有一群专业的投资人,在用“漫画”的方式,来传递基础的投资理念(包括资产配置)。这种载体让我眼前一亮,从小看漫画,从足球小子、到四驱小子,唯独没看过“投资小子”。 说实话,《投资小子》做标题的话,这部动漫估计能火。 所以,我一定要请Tiffany,这群为漫画而发烧的投资人中的一员,来分享一下她的思考。为什么要用漫画?真的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投资吗? 一个让我感慨的观点:投资者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理念和方法,也是为了给参与其中的人,打开新的视野,打开更大的世界。 【欢迎一同探讨】GoGlobalInvest, aaronchou99@163.com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多资产配置。可以跟我聊投资,但是先给我有趣的故事。 Tiffany: 星华木兰基金合伙人,Next Gen Investors Endowment联合创始人。 【shownotes】 【05:02】Tiffany的经历:从对冲基金起步,发现投资不只是数字游戏 【07:39】和《投资者Z》漫画的邂逅,开启了与星华木兰的奇妙合作之旅。 【10:14】漫画全网阅读量超千万,本地化策略也做的非常好 【14:00】投资俱乐部让学生亲身体验投资,基本面分析的理念,从小培养。 【17:47】俱乐部招新,如何组织?如何做投资决策? 【22:15】设立奖学金:投资收益不仅回馈社会,还帮助贫困学生追逐梦想 【26:54】漫画在投资者教育中大放异彩,让不感兴趣的人变成好学者。 【29:13】改编漫画,引入中国市场,契合中国读者的偏好,老少皆宜。 【35:20】投资教育不只是为传播理念,更是为学生打开新的窗口,看到更大的世界。 【37:08】漫画推广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41:40】投教行业的内容,和实际投资有点脱节,消费者的怀疑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 【45:29】漫画、游戏化教学和早期介入,可能是改进投资者教育的好方法。 【49:42】兴许,上市公司也该加入投资者教育的行列。 【51:53】投教内容的商业化是个挑战,但保持内容的纯粹性,很关键。 【附上几张漫画】 原文: https://www.kuaikanmanhua.com/web/topic/12620/ https://mp.weixin.qq.com/s/58ce-ZkT1RvuKhPA16F9dQ 这里有讲基础的投资理念 有讲资产配置的[图片]
- 惊喜的一跃:从VC转型到全球资产配置
一位一级市场VC从业老兵,为什么要转型到二级市场、并且做全球资产配置?她是怎么做到丝滑“转型”的? 这是我最初的好奇。 再或者,资产配置,又是个什么东西?似乎人人都在讲,但又没人能讲透。要么感觉“高深莫测”,要么就是“烂大街的宣传”。或许今天,我们能提供点易懂、且中肯的理解。 当然,我们顺带聊了下那个一级市场的"繁花盛世",权当故事听听,回不去的就不怀念了。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多资产配置。可以跟我聊投资,但是,先给我有趣的故事。 Kathy:转型全球资产配置的一级市场投资人,资深家族办公室从业者,见证了一级市场的繁花时代。 欢迎一同探讨:GoGlobalInvest, 备注你的来龙去脉 【shownotes】 【01:35】Kathy:一位专注消费领域VC投资8年、然后转型二级市场资产配置的投资人 【07:44】当初怎么入行VC,以及对当年“盛况”的回忆 【09:16】一级市场的繁华,投资小红书和共享单车故事 【14:24】转型:机缘巧合,接触资产配置 【17:59】资产配置是一个“沉闷”的游戏:不敢赌,不要赌 【21:15】为什么不能用“赌心”? 【23:50】“赌”出来的重仓,其实是风险极高的 【26:30】资产配置,靠的是框架和约束,而非赌某一个方向 【34:00】耶鲁校办基金成功案例,主动管理配置思路 【40:16】巴菲特也是重仓“赌”,怎么就活得好好的呢? 【42:14】当前经济环境下,稳健比“赌”更重要 【45:22】投资的第一课是“保护自己” 【47:48】我要转型,有什么建议?
- 香港,香港!绝不是什么遗址
香港,一提到这个名字,就是争议。 听过“世界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吧?没听过的话,网上一搜,自媒体中一堆又一堆。 曾几何时,大陆游客涌向香港抢购;时光轮转,香港居民涌向深圳消费。鬼故事不少,口口相传:中环没人了?商铺倒闭了?老外都不来了?这里没生意可以做了,商业都完了? 香港似乎是垂垂老矣的廉颇,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我们偏要在这个时候,给香港辟谣,为香港正名。我也知道它有诸多负面的地方,但这是我们自己的城市,预言都需要自我实现,而不是靠别人来实现,更何况,别人也不想。 香港有真实的一面,大家误解的一面,三两句话说不清,干脆娓娓道来第一集。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多资产配置。可以跟我聊投资,但是,先给我有趣的故事。 老刘:刚从海外搬迁到香港居住,资深海外理财专家。 欢迎一同探讨:GoGlobalInvest, 备注你的来龙去脉 Shownotes: 【02:57】选择香港的多重考量:文化融合、职业机遇、个人发展空间。 【05:34】香港正处于周期的低谷,反而可能充满机遇! 【11:15】香港是否还藏有“惊喜”?有什么超预期的地方? 【11:48】香港人直率、高效、专业的特质。 【12:50】适当的人与人的距离,与守秩序。 【16:27】自由尺度是什么?社会问题。 【18:59】香港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20:36】负面问题:直面香港人居条件的挑战,高房价、拥挤、喧闹。 【22:25】平行世界与贫富距离。 【26:28】全球金融市场美元潮汐现象,外资流出,香港被动承受后果。 【29:37】也有先知先觉的外资在回流。 【31:39】怨言是有的,但周期总归是周期,会过去。 【34:40】人口结构变化,大陆移民,房产市场。 【38:32】香港vs.新加坡。 【41:30】预言是需要自我实现的,保持乐观。
- 房地产的大变局,和你我“自以为懂”的投资
房地产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聊就容易吵架。但也不能不聊,毕竟,房子是绝大部分人最重要的“资产”。虽然是“资产”,但又是一个被赋予了“多种属性”的产品,各家有各家的观点。 近期的政策急速变化,又把房子推向了风口浪尖。大跌,大底?难受,还是激动?或许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情绪,那就还原它作为一个“资产”的本色。我们来看一下,房地产是怎么投资的,成熟的长钱“机构”,是怎么在房地产上赚到钱的。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兴许有点启发。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多资产配置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跨境并购专家,在美国长期工作 欢迎一同探讨:aaronchou99@163.com Shownotes: 【03:08】房地产政策大变化,秀肌肉抑或用力过猛? 【05:29】政策效果真的会有? 【08:21】股市是怎么“看待”这些政策变化的? 【11:13】老百姓不买房,怎么办?靠政府? 【14:07】个人购房经历,对“刚需”概念的反思和批判 【18:30】刚需?不存在的自我安慰 【23:45】绝大部分人做的,不过是一次对房地产大行情的投机,不是投资 【28:09】机构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的三类投资机会:核心资产、有附加值投资和投机型投资。 【35:31】黑石集团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案例:如何在EOP的案子里,既投机,又投资 【42:09】对希尔顿酒店的投资案例 【45:44】一个标准的海外REITS基金,长什么样? 【52:27】对于还想投资房地产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建议 延伸阅读: 华尔街上的「生死时速」——史上最大的地产收购案 https://m.gelonghui.com/p/142707
- 细聊海外:新加坡真的是创投创业的热土?
新加坡有多热?这个问题取决于其他地方有多冷。上一期,我们聊了“冷”,这一期我们聊聊“热”。媒体报道太多,但媒体也是有立场选择的。新加坡的热是不是真的温度高到天上了?它是创业、创投、生活的好选择吗? 做投资的都知道,拥挤的地方,往往蕴含着风险,冷却的地方,依旧有机会。所以,我们实地来探一探吧。打算远征新加坡的朋友,不妨一听。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大Mu: 连续创业者,以不同角色参与到多家国际创业公司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工作 Shownotes: 【01:13】热议话题:新加坡市场与中国的热度大比拼,究竟谁更火? 【03:30】揭秘新加坡:家族办公室激增,政策门槛背后的秘密。 【06:34】创业热潮实探:新加坡真的在沸腾吗?资金流向揭秘。 【10:14】是不是热钱效应? 【15:36】创业生态速写:新加坡政府的支援举措,市场的真实反馈。 【18:12】教育分流大讨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和分层。 【21:06】生活成本真相:新加坡中产的钱包压力,工资追得上吗? 【24:10】工作签证新政:外国人才的新加坡梦,门槛提高了? 【27:06】人才回流潮:新加坡的留学精英,选择回归 【31:36】就业市场:新加坡政府如何保护中产? 【34:11】热度降温信号:租房价格下跌。 【36:40】裁员?资本撤退? 【38:11】新加坡的创新之路,未来何去何从? 【41:00】一波热潮后,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加坡?
- 中国创投业真的该推倒重来?听“意外的CEO”讲
Robert老吴的一篇《中国创投行业是该推倒重来了》带来了争议,创投(VC)市场在过去几年的起起伏伏,一言难尽:跟股市一样,既有波澜壮阔的牛市,也有熊市的转型和阵痛。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过去的热闹,解剖一下今天的寂静,再看下,未来还有什么。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Robert Wu: Baiguan.news 创始人,百观科技CEO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PE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生活 【延伸】 中国创投行业是该推倒重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2NnALtOAQLcVEBN7Dy480Q 回应“中国创投行业是该推倒重来了”的质疑 https://mp.weixin.qq.com/s/8eOmXuIbwseZcUDRi-9nNw 今年,国资LP开始追责 https://mp.weixin.qq.com/s/-aV4lzgHMJGAtN8yVveu9A 【01:49】老吴:穿梭于资本与创业世界 【03:12】美元基金:昔日创投市场的霸主,今日沉默 【04:18】2015年:双创热潮席卷下的经济狂欢 【08:28】2018年:创投市场的寒冬 【09:27】2020-2021年:上一轮创投市场的余晖 【11:39】资金大逆转:创投市场范式转变 【22:14】地方政府资金:新晋主力,重塑创投 【30:14】国资LP:多重责任,多重目标 【37:3】创业者的新战场:适应变革,但现状痛苦 【42:06】未来何去何从? 【49:34】投资人的蜕变:从幕后到台前,亲自下场 【52:16】老吴的心路历程:从资本到创业,他眼中的未来之路
- 炒股靠“国运”?我们来量化一下
有些宏大的概念,一用起来就无法反驳了。运是什么?是不是太不容易捕捉?是宏观经济数据吗?每年都变个样。那是微观的行业观察吗,还是个体的感受? 我们换个角度,就用股市的数据,尝试来刻画一下“运”。不要太较真,较真就会痛苦;不要不开心,失眠伤身。 嘉宾: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PE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生活 Robert Wu: Baiguan.news 创始人,百观科技CEO 【01:20】如何向海外投资者解释“运”? 【03:08】运气,还是周期? 【07:00】阿根廷:运到底是不是好的描述? 【10:36】感知的主观性:不同年代的体验与参照点 【12:26】用股市数据:运的量化展示 【12:55】美股告诉了我们什么? 【17:54】北极熊股市的波动轨迹,一蟹不如一蟹 【22:24】日本股市的三阶段“运势”逐步走高 【28:09】A股市场展示了什么? 【30:39】港股的挑战 【32:28】英国的运:年化收益率在逐年减少 【34:10】芒格和巴菲特:宏观和微观,留下思考 参考: Baiguan - China Insights, Data, Context https://www.baiguan.news/ 又到赌“运”时刻?全球股市长期回报里藏着秘密 https://mp.weixin.qq.com/s/n8kJzh-wUmyJwXryoJ_Ifg
- Tiktok的反击:国会山斗争之路,与“中企”出海的剧本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招招致命,Tiktok被重拳打击?美国为何出此重拳?和过去一轮打压有何区别?故事很复杂,心情也很复杂,一个代表性的事件,必然发生在“代表性”的时代。身处其中,五味杂陈。但是,我们也不悲观,需要细细道来:一个新的剧本即将写成,路线图也即将生成,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会怎么变化?出海对于我们,还有机会吗? 大Mu: 连续创业者,以不同角色参与到多家国际创业公司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生活 【01:42】Tiktok在美国直面史无前例的打击 【05:06】复盘Tiktok的“备受攻击”的历史 【11:09】这一轮打压,和上一轮有什么区别? 【13:59】什么样的平台公司,才算“美国公司”? 【18:43】当前的情况,会怎么变化?Tiktok有什么应对措施? 【23:45】如果剥离Tiktok,从跨境并购的角度看,会有什么难点? 【30:01】其他“中国背景”的出海公司,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境? 【36:31】对中国企业出海,有什么启示?Tiktok做了一个剧本 我们都一样,涉市未深,投资世界,懵懂求真。
- 跌跌不休的股市,救不救?
到底股市怎么了?国家队会拯救么?答案没那么简单。涉市未深的我们,把眼光放到全世界的历史长河上,到底什么情况下国家会救股市?为什么救股市?怎么救股市?效果怎么样?原来,答案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股市在各国的的定位不一样,上述的问题答案各有不同。邀请大家一起来听我们的探索。 大Mu: 连续创业者,以不同角色参与到多家国际创业公司 玖洲: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Steven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生活 【6:22】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股市的重要性 【9:15】美国股市吸纳了大量的养老金 【13:19】 中国政府养老基金,投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很有限 【16:53】日本政府养老金,对国内股市、海外股市的暴露度,都很高 【22:44】国家持股,国家队救市?或许痛感不一样 【34:22】美国救市,是美联储、财政部等机构的联合行动 【41:45】救市是一个“政府赚钱”的事情 【46:07】日本央行,买成了日本第一大股东 【55:10】2015年股灾,我们是怎么救市的?
- 2023,错过全世界
本期,三海、Aaron和大沐一起盘点了2023年几个国家的股市,盘完,我们发现2023年我们错过了全世界,跟着我们,你也会发现,在全球大变局的环境下,原来战争、国际制裁、经济发展、金融中心、通胀等等的因素都不能决定一国股市的表现 00:33 2023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看一遍 02:49 美国股市为何2023表现强劲,美国股市是全球的股市,全球的收入,全球最先进的上市技术公司,全球的资本,独此一家 05:37 撬动大盘的美国的神奇7股(如苹果、微软、英伟达等) 11:55 新加坡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2023年股市依旧不温不火,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是像纽约那样的金融中心,国家的影响力决定了当地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24:35美国供应链转移的受益者,这里的股市IPO不多,抽水不多,2023年全年上涨40%,墨西哥股市的财富密码大揭秘! 36:13阿根廷股市,300%的通胀,300%的股市回报,不输不赢 40:37 战争和制裁下的俄罗斯,股市反涨不跌
- 眼见为实:大变局下的美国及新加坡最近怎么样了?
这期,涉世未深走出去了。过去一阵子,三海和大沐踏出国门,去了美国和新加坡,见了许多的朋友。我们回来后相聚到三海家,从投资人、创业者、经济爱好者的角度,一起聊聊我们的所见所闻。通胀席卷全球后的漂亮国和星岛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实际的美国和自媒体中的美国差多少?他们是怎么看中国的? 大Mu: 连续创业者,以不同角色参与到多家国际创业公司 九州:十几年经验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全球投资经历 三海:一级市场资深人士,跨境并购专家,曾在美国长期生活 02:34 美国之旅,不安全感明显增加 07:18 通胀已经影响到美国的大多数人 10:21 无家可归者确实在增多,商铺变着法子“拒绝”homeless 12:32 美国人的精气神还充足吗? 16:06 他们怎么看中国? 18:46 新加坡同样面临着物价飞涨 20:06 涌去新加坡的资本,至今有什么新动向? 24:34 新加坡的“微管理”社会治理体系 27:22 与众不同,专门研究“20年长期问题”的部门
- 万亿国债,与我何干?
02:24 国债一万亿?什么是财政赤字 04:52 财政赤字,是用什么途径“货币化”的? 09:40 万亿赤字,这次拿来干什么?有猫腻吗? 15:02 跟08年的四万亿相比,这次力度更巧妙? 24:30 赤字货币化,搞崩掉的案例? 25:30 “北海币”是个什么货币?还在中国流通过? 30:25 日本财政赤字这么大,为什么不通胀? 35:03 对我们的投资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 超越日本,全球No1!中国汽车出海,真的势不可挡么?
本期播客《涉市未深》里,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汽车行业出海。有许多朋友选择在国庆期间出国休假,很多有自己公司的人会选择在这个时间去调研当地的商业机会。国际业务近年有两个最热门的方向让人瞩目:一个是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寻找机会,从几年前的基础设施发展到现在更多元化的机会。另一个是中国优势产能的出海,比如太阳能、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其中,中国的汽车出海尤为引人关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国汽车出口量成为全球第一呢?这个趋势能否持续?背后又是什么逻辑呢?本期我们邀请了一位嘉宾来和我们分享。 Feat. Mr. Epeng: 15年+投资者和创业者。在互联行业、消费行业、汽车行业都有过深入的涉猎和出色的业绩。经历过初创公司到上市公司等不同规模的公司。在投资领域,Epeng的投资足迹遍布全球,包括互联网消费、新能源、硬科技、游戏、汽车等众多行业。他在投资领域的经验丰富,所投资的公司在国内、北美、新加坡、非洲等地都有业务布局。有十多个成功的投资案例。近年来,Epeng专注于汽车行业,他在该行业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对行业趋势和发展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所投资的公司在国内、中亚、北美、非洲都有业务布局,展现了他对全球市场的深刻洞察力和战略布局能力。 04:25 资本市场对怎么看汽车行业股票?预期是什么? 08:41 国产车厂是被迫“出海”么? 10:12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燃油车能打还是新能源车能打? 12:48 奇瑞QQ的逆袭,Tesla是导火索? 18:11 ”一带一路“这么大,为什么选择了非洲? 22:22 和当地政府产业政策更加深度的合作 30:02 中亚市场的混战 31:59 中国的车卖的好,不再只是依靠低价 34:59 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硬实力,还要能融入当地 37:56 灵活运营中国元素才能出彩
- 政策底,市场底,越跌越多底,到底有没底?
8月份,国内的经济数据出现了久违的反弹。 这一弹,弹出了各路财经媒体和研究员,大喊遥遥领先“政策底”。真的存在所谓的“政策底”吗?还是说这是一种资本市场的自High,其实越喊越没底? 本期节目,我们试图从行业的角度揭秘“政策底”和“市场底”的概念,深入剖析“制造概念”的套路,给满天飞乱成一团麻的蹭政策的分析进行梳理,理清市场真正的关联机制。 00:49 政策底是什么?怎么来的?靠不靠谱? 03:01 近期的政策组合,重点是什么 04:33 房地产政策的核心及资本市场的政策凸显了其地位有变化 14:38 政策和资本市场表现,并没有必然关系,甚至没有稳定的关系 17:31 政策本身,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会变化,难说绝对的底部 21:07 案例说明,政策也可能没有底 25:15 政策有时候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28:18 经济结构、体量完全不同以往,政策的发力效用也不能简单复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