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轻谈|不想当声优的配音演员,出路在哪里?
广告、电视、电影、动漫、广播剧……不知不觉中,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被配音演员的声音包围了。不久前田中敦子的去世让“声优”这个行当再次引发关注,那么“声优”在国内的对应职业又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本期丹调播客,我们请到了中国配音演员行业里的顶级选手——韩莹棣和格子。作为行业中坚,他们配音过大量国民级广告和综艺节目,同时经营着国内顶级的科幻广播剧制作团队。中国配音演员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其职业成长路径是怎样的?哪种声音最值钱?做广播剧和给影视配音又有哪些区别?从“为爱发电”到职业选手需要哪些素质?我们将在这期节目中同大家聊聊这些话题。 对了,本期节目也是丹调改版后的第一期。我们会在对乐坛大咖的访谈之外额外增加新内容,以实现频次上的提升,新的内容中会包含所有同声音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和所有同声音有关的有趣议题。如果你对我们的节目、嘉宾和声音艺术议题感兴趣,你还可以加入我们新成立的听友群[丹调播客听友群],添加我们的小助手微信账号:dandiaoboke,加入听友群! 总之,敬请收听。 01:00配音演员谈入行经历与行业发展 05:29关于配音喜好及性格类型 07:26配音行业收入、发展路径及声优养成 13:03关于配音风格变化及素养 15:28配音员讲述声音角色扮演与家人的故事及对配音的看法 19:17关于配音角色、挑战及声音气质与品牌选择 24:24关于配音工作中接客户和广告相关情况 25:51配音行业细分及不同配音工作的特点与价值 30:59关于广播剧配音录制与大 IP 作品制作 36:09关于配音入行条件及自我认识 37:21关于配音行业给新人的建议
- 李佳薇:一个理科做题家的音乐行业漫游记
如果你在各种平台看过“难度最高的流行歌曲”一类的视频,那么《煎熬》大概率会是其中之一。不少成名的歌手都翻唱或挑战过这首曲目,而做客本期[丹调]的就是这首歌的原唱者——李佳薇。 如同她的这首成名作一样,大部分人对于她的直观印象就是非凡的高音表现力。不过在歌手职业之外,李佳薇更是一个兴趣和经历都令人眼花缭乱的斜杠青年。她为了参加选秀直接考上台大化学系,自称是追求稳定的理科生。因为要买房,她顺道考了房地产经纪人证书,艺人生涯不顺利时还做过一段房产经纪人,以此化解职业焦虑。 本期节目中,李佳薇会和我们分享她对音乐职业的看法,聊聊自己入行时曾遭遇的职场心理焦虑,以及,作为理科生、做题家和打工人,如何看待和平衡艺人生涯与日常生活。 01:30 今天成为音乐人的门槛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02:15 网络、手机改变了听众的聆听习惯,削减了很多体验音乐的内涵 04:02 原来做专辑,需要思考要表达的内容。今天不需要动脑,像钓鱼 05:47 今天想当歌手需要哪些能力 08:09 上班靠时间和劳动力赚钱,是可控的、理性的。做音乐完全不是 09:11 音乐行业的“玄学”打破了理科生的稳定人生观 10:49 当艺人需要乐观:收入不稳定会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13:20 为了被大众认知,抱着音响做街头歌手,逐渐自我怀疑 17:03 内心有个做题家:为买房子考了个房产经纪人证 18:04 做房产经纪人是一段珍贵的经历,艺人需要找到普通人的生活 19:52 在网上给人分享买房知识让我有满足感,对新鲜事物都很有兴趣 22:00 贴近生活和大众是吸取艺术养分的一种方式,才能唱出大家的心声 24:54 原创者怎么看待翻唱:拜托多唱 25:39 讨厌别人说我只会飙高音 27:28 稳定性来源于用技巧调整生理状态 28:29 未来创作方向:技巧可能没那么厉害,但给人传递积极的能量 32:56 给想入行的年轻人的建议:音乐很重要,生活也很重要,不要抛开生活去做音乐
- 资深评委巫启贤评点音综幕后与乐坛现状
《歌手2024》告一段落,但由其引发的讨论,诸如国内歌手与欧美歌手的实力对比、国内音综的真假虚实,并没有因此终结。本期“丹调”我们请到了知名音乐人巫启贤,1980年代入行的他,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与音乐综艺的发展历程。 歌手与音乐人的本职之外,他更为人熟知的荧幕形象是在多档音乐综艺节目中担任评委,有直言不讳的“毒舌”名声,也曾因“装傻”陷入争议。资深评委巫启贤如何看待本季《歌手》暴露出的问题?在他看来,国内音综最大的症结在哪?当音综评委需要哪些素质?如何看待音综的脚本?作为资深音乐人,如何看待和面对大数据对音乐行业的冲击?本期“丹调”,请听巫启贤畅快输出。 本期嘉宾: 巫启贤,歌手、音乐人、主持人、资深综艺评委 Shownote: 01:55 十几年来,音综的修音毁掉了国内歌手唱歌的信心 04:10 音综被“怕走音”的舆论绑架,把很多美好的表演都弄假、弄坏了 05:31 早年出唱片没有修音这回事,国外歌手能碾压因为他们天天唱现场 07:28 唱歌这门艺术,偶尔有一些情绪、小瑕疵是没问题的 08:34 06年当“超女”评委,真刀真枪 09:20 当好音综评委需要哪些素质 11:45 廉价的赞美有时候会造成误解,评委要说真心话 14:00 蒙面唱将是个秀,必须按导演安排把人留下 15:06 副导演拍大腿,只能装傻认不出李克勤 16:26 有些综艺是表演性质,对评委的要求就是演技好 17:45 挨了骂,心里有苦衷,当作吞咖啡,不听也不看 20:15 80、90年代老歌经久不衰,因为那时候真有个性 21:35 大数据提供了很多跟随模仿的方向,把最好的原创精神阉割掉了 22:12 现在的年轻人音乐为什么出不来?因为没有了独立的个性 23:21 做再好的作品,没有流量就没有回馈,连被人说烂的机会都没有 24:21 混乱的时候适合练功,增强实力,等待时机 25:31 和音乐人共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机,做不同的事情
- 中国流行音乐往事录 feat.成方圆
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就是已经在内地流行音乐圈经历了40年、拿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无数第一次的初代“文艺女青年”——成方圆老师。 40年前作为一名歌手和现在的歌手都有哪些区别?她为什么当年一直自称是一位歌手,那时候歌手还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词,也许明星、歌星这样的词是更多人的向往,但她什么要以歌手自称呢? 80年代的中国有版权意识吗?曾经很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其实都是国外和港台流行音乐的翻唱,曾经的那些翻唱都支付版权费用了吗? 作为曾经国内第一位客串主持人的歌手,她曾经是著名央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的主持人,在哪个年代的综艺节目,和现在相比有着巨大的不同,而现在再回看那时的综艺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而成方圆老师现在也还在举办自己的演出,在小剧场举办的“光影成歌”结合了她另一个重要的爱好摄影,让喜欢她的朋友们可以在一个空间里感受她用眼睛和声音两种方式展示的个人世界。 00:01:23 80年代初接触到流行音乐,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00:05:11 第一个弹唱“流氓乐器”吉他的歌手 00:09:33 听到邓丽君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 00:12:03 当年的唱片行业根本没有版权意识 00:14:05 没人敢有经纪人,我们都是“职工” 00:14:56 第一个客串主持国内第一档综艺节目的歌手 00:16:11 “土”和“潮”其实不能脱离时代来看 00:17:14 第一次录专辑,和歌迷成为了笔友 00:20:15 不敢称自己是明星、歌星,定义自己为歌手 00:22:44 不论是审美还是音乐,都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年代 00:24:31 崔健和周杰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0:30:28 第一只在中国办演唱会的乐队合作歌手,现场氛围超越时代 00:38:32 摄影和旅行也不可或缺,欢迎来“光影成歌”听我娓娓道来
- 乐评人生存指南 feat.梁源
今天的新节目我们就请到了一位音乐综艺中名场面并不少的知名乐评人——梁源。身为乐评人的他也是一个音乐App的主理人,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几万张黑胶唱片收藏,他也说自己的唱片聆听量达到了两万张以上,同时他在B站也一直都在做音乐和综艺相关的点评和科普内容。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来走近乐评人这个人群,聊聊在音乐综艺节目中,究竟在现场聆听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而作为乐评人这个人群来说,他们需要有哪些必备技能或者什么能力才是成为乐评人最重要的部分? 面对台上表演嘉宾的演出,什么样的点评才是得体并且有意义的,我们作为观众看到的播出版节目是现场内容的精选吗,还是在现场实际会有更加精彩和激烈的争论?而作为乐评人,又如何平衡自己的主观喜好和客观的评价现场的表演呢? 经常被大众说是毒舌的乐评人,会故意的为了留下镜头而恶评吗,似乎永远都不满足的乐评人面对现场的表演有没有被真正的打动过,让梁源印象深刻的现场演出都是哪些歌曲呢? 最后,关于乐评人这个人群,他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去现场作为乐评人有收入吗?欢迎收听本期节目,让我们了解乐评人、理解乐评人,试试能不能成为乐评人。 00:01:33 乐评人在节目里需要装傻吗? 00:03:08 专业的点评不是无意义的夸艺人 00:04:26 乐评人眼中的评委和大乐迷是怎样的定位 00:05:09 想做个知名乐评人什么能力最重要 00:07:42 乐评人真的都听音乐吗? 00:08:44 每个乐评人都有自己的侧重 00:10:34 对评论者重要是标准,而不是喜好 00:12:05 我还挺贵的,我要的是说实话的钱 00:12:51 有时现场更激烈,节目不敢播 00:15:09 节目里印象深刻的演出与艺人 00:20:46 乐评人是“装傻表演艺术工作者”
- 高考虽然不加分了,音乐依然是人生的加分项 feat.孔祥东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生,在2024年初,电视剧《繁花》人气火爆,而孔祥东也在该剧中出演了一位上海的钢琴老师。对于参与拍摄《繁花》和王家卫导演的合作,孔老师也分享了一些趣事,比如王家卫导演真的没有剧本吗?自己又是何时参与拍摄的等待播出的时候又有那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另外曾经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孔老师对于当今钢琴教育退潮的看法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在年青时就在国际大赛屡次获奖,考入音乐领域的最高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在求学期间又遇到了那些天赋惊人的同学,获奖无数强如孔祥东也会被降维打击吗? 最后,孔祥东先生曾经长达8年的时间与抑郁症斗争,最后也依靠音乐疗愈了自己走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开启了自己的即兴创作之路,即兴创作与音乐给与他的疗愈之间又有怎样微妙和巧合的关系?在本期节目最后您也会听到孔老师为我们的节目所做的四键成曲曲目。 00:01:58 繁花从拍摄到上映孔老师的起起伏伏 00:06:05 我成长的年代,钢琴家是不存在的 00:09:05 学钢琴觉得枯燥的话,用“库乐队”拯救一下 00:15:21顶级音乐学院柯蒂斯里的“天赋怪”们 00:18:20心理医生应该成为艺术院校的标配 00:19:12 演奏家这碗饭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命可以吃到的 00:19:35 女钢琴家其实比男钢琴家更“不是人” 00:20:30意大利黑手党往事 00:23:26 比赛型钢琴家神经系统要坚强,但比赛不是给大龄青年准备的 00:24:27小鲜肉与大叔不同的美 00:26:38抑郁的时候玩过“几十万”个app 00:27:09“音乐算命”的神奇疗效 00:31:32抑郁症会复发吗?我不知道
- 国乐行者方锦龙:做专家,更要做杂家
由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播客「丹调」最新一期上线,「丹调」不单调,每一期将有一位音乐大咖做客丹拿之声音乐会客厅,一同探寻音乐世界的奥秘,了解旋律背后的技术与艺术,聆听与音乐相关的有趣故事,用音乐包罗万象! 本期节目著名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先生继续做客丹调,说说他在B站跨年晚会火了之后的各种感受,并且在近些年民族自信、国潮这些词的频繁出现,他在推广中国音乐和文化方面的看法。而对于他来说,杂家一直是他对自己的称呼,“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又如何理解。 当然在本期节目我们也依然可以听到方锦龙老师随时拿起乐器为我们演示来自中国音乐一直以来巧妙的演绎与传递的含义,说到自己的儿子,方老师又如何让海外留学学习西方流行音乐的后代爱上中国音乐成为国乐的推广者。而随着自己年龄的不断增长,演奏家都会出现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对于音乐的理解不断提升的矛盾,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从没有什么标准,民谣就是好好唱自己
本期节目,国内知名的民谣组合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做客丹调,来聊聊他们的音乐历程与一路以来对于音乐不断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作为国内实体唱片销量最大的民谣歌手之一,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轻松自然的音乐风格带给了无数听众美好的回忆与伴随。 对于小娟与小强来说,在他们眼中想做一名优秀的民谣歌手又要有哪些嗓音或者音色方面的特点?小娟与小强也表达了对于自己喜欢的民谣和经典歌手的看法。而音色和特质背后,大部分时候也因为歌者背后的故事和阅历,对于任何歌手来说,很多时候需要去等待一些故事发生,丰富人生阅历之后,也自然而然的会打动更多听众。 就民谣音乐来说,一直以来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重要的逻辑,对于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来说,他们的作品更多的都是在表达在创作的当下他们的感受,而在创作结束之后,其实这种感受也已经得到了抒发逐渐和他们之间也变得疏远而完全成为了一首作品,但对于他们的听众来说,不论喜欢与否其实这也都是一种缘分,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也会一直坚持这种表达自己当下感受的创作形式。 关于《我们民谣2022》这个综艺节目,也是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第一次参加音乐类的综艺节目,参加综艺这件事对于小娟和小强来说一切都又熟悉又新鲜,相比比赛的压力,他们更喜欢到处去吃去玩,也感慨于新一代年轻的音乐人的专业能力与音准,甚至让小娟感到“嫉妒”,但老一代民谣音乐人与新一代的民谣歌手之间,也擦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火花和感动。 小娟与小强也是国内音乐圈内的一对神仙眷侣了,对于爱情他们又有怎样的看法与相处方式,对于大家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关于爱情和情感的建议,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相遇很多事情也会变得不一样。 两个人共用一个手机是为什么,对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随着新的技术发展,人们在很多事情上都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对于健康方面来说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手机和科技是否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生活的乐趣。而小娟又为什么选择自己没有手机这样的生活呢。 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在本期[丹调]节目中,欢迎到各平台收听本期新节目!
- 歌手2024启示录:与林志炫聊聊他坚持的ONEtake
本期,“神级唱将”林志炫做客丹调,与听友们聊聊他的音乐生涯与他对ONEtake理念的坚持与践行。林志炫,是每一个喜爱华语流行音乐的人都绕不开的名字。一曲《凤凰花开的路口》铭刻了时光如逝、青春散场的别离哽咽,一首《单身情歌》唱出了追求爱情的孤勇与痴妄。他的嗓音如被天使吻过,干净、清亮又华丽,情感拿捏非常到位,也无怪乎有人这样评价他的音乐:“唱到深情时眼里含着一滴泪,快要落下来时刚好收回去,是最好的情感表达。”上到年过半百的听众,下到从音乐综艺里认识他的年轻人,他的歌声总能在瞬间俘获不同年龄层听众的心。 新一季《歌手2024》采用全程直播的模式录制,这对每个歌手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观众们惊叹于节目里外国歌手的强势表现,#歌手赶紧摇人吧#成为火爆词条,网友们纷纷@林志炫救场,林志炫也在自己的微博表达了对《歌手》邀约的感谢以及对ONEtake直播形式的推崇,“我明年来!”成为他颇具壮志雄心的回应。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许多歌手的演绎都经过了科技的加工,甚至“假唱”也成为了家常便饭。然而,对于一位真正的歌手来说,音乐现场演出是衡量演绎水平的黄金标准。林志炫将“ONEtake”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音乐理念,一遍成型、无需修音与剪辑,保留即兴的成分,像手工匠人般对待音乐,每一次都雕刻到最佳状态。这看起来像是执拗、天真与不合时宜的混合产物,但却让他的作品成为了难以替代的永恒经典。三十年歌唱生涯孜孜不倦,虽经受年月的淬炼,心态却愈发年轻,他如孩童般纯粹地追求极致,以难以磨灭的恒心与毅力攀登一个又一个顶峰。 在「丹调」,你还能听到更多林志炫的音乐往事。十七岁前从未发掘自己的演唱天赋,竟然只唱了八个字就被声乐老师相中,懵懵懂懂地走上歌手之路。家人曾对他做音乐表示不解,盼望他继承家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听从父母安排的乖小孩转变为聚光灯下的天籁歌者。曾是潇洒自由摆弄合成器的音乐DJ,却对电子音乐持怀疑态度,一心返璞归真追求真实乐器音色。日常收集自己的“红心歌单”,每次上综艺都是有备而来,借综艺舞台演绎自己热爱的动人旋律。 作为顶级唱将,林志炫在歌唱生涯中如何践行“ONEtake”理念,“ONEtake”的价值又在何处?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歌迷称作“知音”,又如何看待“知音”这个词的具体意蕴?他的演唱会《我忘了我已老去》背后代表着什么,他如何在“忘记衰老”的过程中与生命展开最真挚的对话?他为什么希望演唱会现场“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又是如何在每次演唱会中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 01:38 “ONEtake”是什么?为什么“ONEtake”价值永恒? 10:19 “ONEtake”中的瑕疵反而是亮点,自然流露造就相当美的遗憾 17:31 我的第一个知音是17岁时认为我可以唱歌的老师 24:32 家人对唱歌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理解的过程 29:20 手工演奏出来的音乐永远不会过时 31:31 从不同音乐种类中吸收 34:14 从技术到表现力,再到唱歌的情感 36:37 我最好的教练是我的耳朵,听觉是决定一个人唱歌水平的重要部分 37:09 听觉美学的提升带来歌唱的进步 40:10 沉迷于“ONEtake”,每一次演出带来新的生命 44:24 分享大陆校园巡演的感受 50:13 每一代都有新的喜欢我的人 53:44 “我忘了我已老去”的内涵是什么? 54:27 毫无保留地珍惜每一次演出 58:36 演唱会追求录音室等级的听觉感受
- 方锦龙:我是一个“不靠谱”的演奏者
由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播客「丹调」最新一期上线,「丹调」不单调,每一期将有一位音乐大咖做客丹拿之声音乐会客厅,一同探寻音乐世界的奥秘,了解旋律背后的技术与艺术,聆听与音乐相关的有趣故事,用音乐包罗万象! 本期,中国著名国乐艺术家、琵琶演奏家、“国乐行者”方锦龙做客「丹调」。行走在经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天地间,他既是传统音乐守望者,又是接地气的、自信多元的“音乐变色龙”。融会贯通、包罗万象是方锦龙的音乐个性,以创新有趣的形式传播音乐文化是方锦龙的执着追求,这也使他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国乐icon,“众所周知,方锦龙是一种乐器。”刷屏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他的喜爱与赞叹。 自称“不靠谱”的演奏者,方锦龙如何“着调”?脸皮足够“厚”才能成为“脸皮演奏家”?“乐器流氓”方锦龙竟然一夜未眠,研究刚从南美购入的乐器如何使用?“科技魔法”与五弦琵琶结合,琵琶摇身一变,竟会发出吉他的声音?与挪威、非洲演奏家合作,方锦龙如何在世界音乐的浪潮中“玩”出自己的音乐?他如何看待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差异,又如何让传统音乐“出圈”,在年轻人群体中重新风靡? 01:05 国乐和民乐的差异 02:26 东方音乐讲个性,西方音乐讲共性 02:53 音乐终极目标是发挥自身特点,扬长避短 03:15 独奏音乐与复合丰富的音乐形式 03:53 发行《音乐诗经》,运用世界音乐的概念将古老诗经当代化 04:17 音乐具有无中生有的特性,将古老音乐与当代结合实现守正创新 04:50 收藏民族乐器,研究如何演奏 06:02 触类旁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06:47 与挪威演奏家、非洲演奏家组合“三色金” 07:20 白种人讲和声,黑种人讲节奏,黄种人讲旋律 07:50 把西方管乐的恢弘转变为柔和内敛 08:45 音乐是一条河流,依时代而变,随心而动 11:02 从西方音乐中学习吸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56 国乐和西方音乐根本上的理念区别:西方“靠谱”,中国即兴成分强 12:33 西方音乐科学严谨,中国音乐看似简单,实则富有人性 14:26 回看年轻时的演奏 15:16 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的区别 16:33 传统和科技的结合 18:05 五弦琵琶可以切换出不同乐器的声音风格 19:48 “行动”的思维与“舍得”的智慧 21:30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国乐
- 2024北京车展特辑|与重轻聊聊旅途与音乐
「丹调」2024北京车展特别节目上线!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国内音乐播客《不在场》主理人、机核网常驻嘉宾重轻,与我们畅聊汽车与音乐之间的种种关联与想象。 在这期「丹调」里,重轻与梦琦围绕汽车与音乐聊了不少,这些有趣的谈论可能会带给你全新的视角。比如,在自驾游播放音乐时,重轻为什么选了平常不听的孙燕姿和凤凰传奇?“丹拿之声”电台作为复古体验,在汽车音响上实现了文艺复兴?在汽车听电台,竟然会感受到人心的存在和共时性的幻觉体验?古典乐不适合在汽车播放,那电动汽车呢?汽车是体验全景声门槛最低的方式,全景声居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比亚迪“仰望”和丹拿音响所代表的国产品牌高端化,意味着什么?硬件、软件与内容汇集成宏大的拼图,会产生什么颠覆性变化?点开这期节目,听听重轻对汽车与音乐的理解。 01:56 自驾游播放音乐“不讲礼貌”与“讲礼貌” 03:40 丹拿之声app的歌单与电台 04:00 在汽车里听人声比听音乐传统更悠久 05:06 电台是复古的、追根溯源的体验 05:27 广播是被时代锤炼到极致、满足人们需求的媒介 06:20 丹拿之声电台的聆听感受:人心的存在与共时性的幻觉 08:00 汽车音响音质如何不构成一个问题 08:30 在汽车上听音乐最大的问题是噪音过高、音乐难以听清 09:10 没有办法在汽车上听古典乐 10:00 电动汽车技术让聆听更多类型的音乐成为可能 11:20 在电动汽车上听流行音乐,尝试均衡调整以聆听音乐不同频段乐器的声音 12:50 在汽车不同位置、不同姿势听到的音乐都不同 13:55 汽车是体验全景声门槛最低、最适合的方式 15:50 全景声本身也是艺术创作 16:55 全景声作为浪潮,超越算法模拟 17:55 没有适合的商业模式激励音乐人创作全景声,全景声在发行端有更大可能 18:27 比亚迪“仰望”和丹拿音响与国产品牌高端化 20:56 硬件端也需要内容,在电动汽车上汇集成拼图,促成听觉体验的提升
- 超越经典不是我的终点|最暖女中音姚璎格
由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播客「丹调」最新一期上线,「丹调」不单调,每一期将有一位音乐大咖做客丹拿之声音乐会客厅,一同探寻音乐世界的奥秘,了解旋律背后的技术与艺术,聆听与音乐相关的有趣故事,用音乐包罗万象! 本期,“中国最暖女中音”姚璎格做客「丹调」,与听友们聊一聊她的“暖”心音乐与“飒”意人生。从《笑看风云》的豪迈豁达,到《送别》的离愁别绪,她的歌声总能触动听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千篇一律的翻唱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如何在重复中变奏、在传承中创造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姚璎格在「丹调」分享了自己始终坚持的音乐理念,秉持“重新演绎经典作品”的使命感,她超越单纯翻唱,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对原有作品进行重新编曲、二次创作。 在「丹调」,你还能听到姚璎格更多奇妙的经历。为了唱出汉族人心目中的草原,钢筋水泥现代都市长大的她,竟去到内蒙古亲身体验骑马喂羊。旅游时大量挖掘当地传统音乐唱片,在葡萄牙酒吧聆听伤感法朵后沉醉不已,把不同民族风格各异的音乐编织进音乐演绎之中。收到歌迷情真意切的长信,歌迷提及痛苦无助时因姚璎格一曲《朋友别哭》,擦干眼泪重拾生活信念。 从艺术世家里听黑胶长大的小女孩成长为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再从时装圈跨界为囊括数个音乐奖项的女中音歌唱家,姚璎格在逐梦路上经历了什么?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HiFi天后,她最喜欢听什么音乐?什么样的歌在她的评价体系里能称之为好歌?在“好作品难求”的音乐界,她如何看待原创音乐?用“翻山越岭”一词来评价重新演绎的难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02:00 服装设计师跨界成为女中音歌唱家 04:32 作为歌手喜欢听的音乐 05:26 重新演绎与翻唱的区别 06:38 重新演绎的标准 07:39 歌手是否更偏爱原创作品 08:21 重新演绎面临最大的难点 10:07 重新演绎时,对原唱版本的态度 12:01 通过什么方式让作品变得与众不同 15:13 歌迷印象深刻的反馈 18:09 什么样的歌是好歌
- 赵鹏,我的低音与声卡无关
由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播客「丹调」开播。「丹调」不单调,每一期将有一位音乐大咖做客丹拿之声音乐会客厅,一同探寻音乐世界的奥秘,了解旋律背后的技术与艺术,聆听与音乐相关的有趣故事,用音乐包罗万象! 本期,素有“人声低音炮”之称的歌手赵鹏做客「丹调」音乐会客厅,与听友们共同开启一段关乎HiFi音乐的奇妙旅程。 音乐发烧友、香港演员罗嘉良正是因为一张《闪亮的日子(赵鹏人声低音炮1)》与妻子苏岩相识,两人因《月亮代表我的心》生动悠扬、情意绵绵的浅唱低吟成为知音,坠入爱河。 如果你有一套赵鹏的《人声低音炮》专辑,那就相当于有了“音乐发烧友”的金牌认证。《人声低音炮》系列是HI-FI音乐界的销量神话,他也就此与“人声低音炮”这个标签难解难分。 在这个以高亢与快速为目标的时代,赵鹏的低音与缓慢让他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不免让人产生误解。这次,一向“佛系”的赵鹏在「丹调」变得不再“佛系”,面对尖锐质疑,他以真诚表达和犀利言语一一回应。不仅如此,他还跟我们聊了聊最近几年的原创音乐创作,以及对音乐的独特看法。 在「丹调」,你还能听到关于赵鹏的一些“隐秘的角落”,看着这个大众印象里温文尔雅一身西装的音乐人,你可能很难想象二十几岁的他,是个长发飘飘悸动狂野的愤怒青年,组乐队玩摇滚,在舞台上嘶吼着挥洒热血。十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从学习古典变身摇滚青年,又从摇滚转到原创音乐,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转变契机又是什么? 对于“人声低音炮”这个撕不掉的标签,赵鹏如何看待?在“低音”舒适圈里用心耕耘,还跳出舒适圈尝试创新,他如何抉择?“佛系”的生活态度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对于“你什么时候能红”,他又怎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