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49 | 为什么米卡是“内娱最敢穿的男明星”?#时装周特辑
近两年,米卡凭借屡屡出圈的时尚造型被称为“内娱最敢穿的男明星”。回忆海花岛时期,那个“夏威夷男孩”早就展露出不同寻常的时尚触觉,他说,有的时候就是要穿得不舒服才“舒服”。 00:44 回忆出圈名场面 黑珍珠造型原本想挑战“男生一般不穿”的风格,却意外开启高定新世界! 02:54 Robert Wun教会他:时尚是角色扮演的游戏 每次造型都会设定一个角色——比如Wes Anderson电影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赋予服装故事感和情绪张力。 05:18 何为艺术家的勇气? “不害怕穿夸张衣服,甚至享受不适感。”米卡认为敢于突破舒适区才是时尚态度的核心。 09:52 在夏威夷也会穿长裤! 喜欢纽约、东京、首尔街头风格,这是自己的私服风格。 12:17 会拍才“会拍” 爱逛二手店以及收藏相机,“模特心得”是自己要会拍。 16:08 音乐创作理念转变 不再只写“私人日记”,而是让听众也能共鸣——“新单曲就是完全能让所有人get的故事”。 20:15 时尚与音乐是尚未交汇的双轨道 浪漫派音乐风格仍和自己的时尚态度没有交点,期待未来能将前卫视觉与流行乐结合。 21:53 纽约时装周体验 COS带来的时尚启发:把经典单品拆解重构,能够探索更多穿法的可能性。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48 | 从龙袍到和服,非遗缂丝是真正的奢侈品 #圈内搭子
在江南烟雨浸润的苏州,苏绣、宋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然生长。与静默于博物馆的刻板印象不同,非遗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活态传承”。缂丝,这一被誉为“织中圣品”的千年技艺,正在传承人的指尖重绽光华。 源自丝绸之路,兴于南宋,盛于明代。缂丝以其“通经断纬”之巧、彩纬交织之美,成为龙袍之上流转的奢华。上世纪80年代,这门技艺东渡日本,惊艳和服界,一时间,苏州集市常见日商寻丝问帛的身影,缂丝匠人多达20000人。然而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缂丝行业渐趋沉寂,如今能执梭贯纬者,不过二百余人。 陈文创立的“祯彩堂”,不仅守护缂丝作为收藏品的艺术价值,更以教学为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入缂丝的光阴故事, 非遗搭子:缂丝传承人& 祯彩堂创始人 陈文 00:29 缂丝为什么能入选非遗 “一寸缂丝一寸金”,如今了解缂丝的人甚少,手艺人如同“活化石”。 09:52 织与绣的根本区别 “织”是在经纬交织中生成画面,而“绣”是在现有面料上以针添加图案——缂丝属于“织”的范畴,是一门“从无到有”的奢侈工艺。 19:26 缂丝如何定价? 价格取决于工时与艺术价值:欣赏品需更高技艺理解力,实用品则需控制工时。同样尺寸的作品,因工艺复杂度不同,价格可差十倍。 23:25 苏州缂丝出口日本的黄金时代 80年代末,一场“考试一天赚6元”的招考让无数年轻人接触缂丝,从此踏上织绣设计之路。 27:09 日本市场与苏州缂丝的缘分 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期,苏州缂丝因比日本本土技艺更精细,被大量用于高级和服腰带,形成庞大产业链,也培养了一代匠人。 32:32 异空间故事 缂丝鼎盛时期,日本客户直接到苏州乡间集市挑选缂丝产品。 38:55 苏州为什么那么多非遗? 苏州人骨子里的“笃定”与“追求精致”,恰是缂丝等手艺需要的耐心与完美主义的来源。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摄影:焦奥 剪辑:安安
- V. 47 | 艺术家怎么穿?普通人怎么看时尚展?| 对谈X美术馆馆长尤洋#圈内搭子
艺术家“装”做毫不在意穿着?时尚展览除了打卡还能看些什么?在本期VCHAT开启的对话中,我们邀请资深策展人尤洋,以 “艺术家怎么穿” 和 “如何策划一场时尚展览” 为切入,进行了一场不设限的对话。 聊天的人 尤洋:北京 X 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时装爱好者 02:08 今天有不爱买衣服的人吗? 04:36 今天在一个完全商业的社会里,你怎么可能这个离开去商业性去谈你对今天时代的一种认识,和你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思考? 06:09 他(艺术家)的言论、他的打扮,他哪怕参加时尚媒体拍片的姿态,其实都是映射的他的艺术观念。 10:46 一个学科的发展,它肯定不是闭环的,他跟其他的学科都是有关联,研究方法上也是可以共融的。 16:08 策一个展也好,还是为书写一个序也好,其实是想生产出更多的讨论空间。 19:50 如果你的展览面向的是公众,那你需要尝试把一些比较专业的理论,用更朴实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24:36 欧洲电影更偏向于作者电影,是艺术家(导演)说了算。美国电影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制片人说了算。 26:00 今天做展览往往都希望它是“高流量”展览,所以策展人在去设计线索的时候,需要尽量让它丰富。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策划:王亮 采访:F哥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张雪婧
- V. 46 | 如果李宇春有音乐电台,她会聊?#拍摄探班
回顾出道20年心路历程,李宇春重回《皇后与梦想》专辑封面拍摄时的背后故事,那时候的她对专辑制作还很青涩,只有对音乐的一片赤诚。从未变过的热爱让她聊起音乐总是自然而然地打开话匣子,她分享着演唱会“剧透”,神采飞扬。 探班嘉宾:李宇春的温情回望与冷静思考 00:30 李宇春谈及听到“皇后与梦想”五个字的第一反应: 瞬间想起2006年的专辑封面,并揭秘封面设计幕后——原本是“蓝天白云”,因公司要求才加了肖像外壳,成了现在的双层设计。 01:09 回顾与制作人张亚东合作首张专辑的艰辛与快乐: 一句一句反复磨棚、录完一起吃麻辣烫的珍贵时光。 02:44 谈及20年来的经历,坦言有过情绪崩溃的压力时刻。 03:38 分享从未改变的价值观: 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即使心血之作不被理解(如专辑《哇》),热爱也能让她消化沮丧,再次投入创作。 07:36 亲身经历的音乐载体变迁史: 从磁带、CD、电台榜单位的权威时代,到互联网、MP3的便捷时代,再到如今的短视频音乐时代。 11:11 坦诚分享作为传统歌手的困惑: 在短视频时代,花费巨资和心力拍摄MV是否还有价值和意义? 艺术追求与时代洪流间的挣扎。 12:52 20周年演唱会为何定在9月: 本想同步推出新专辑,但因自己对作品要求严苛,进度推迟。 13:55 透露新专辑发布计划: 可能会伴随巡演,分站、分批发布新歌(第一站会多一些)。 14:50 揭秘歌曲 《冬泳》 的创作灵感来源: 源于脱口秀演员讲述自己“二姐”靠一张《皇后与梦想》专辑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李宇春深受触动,决定用音乐给予更有力量的回应。 16:40 谈及未来,表示自己很少对未来喊话,更习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如10周年、20周年)进行总结和回望。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刘硕 采访:三石一声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45 | “社恐”向涵之,笃定演员是一生的职业#拍摄探班
不断丰盈的情感记忆如涓涓细流,陪伴着、滋养着向涵之的内心:小时候和姥姥姥爷生活的片段、雨天粉丝仍然等待的感动……随着这些温暖时刻的不断叠加,她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克服着社恐的“障碍”,闯进了表演的世界。 探班嘉宾:向涵之 00:54 从社恐到重塑内向灵魂 “小时候不太敢跟人说话,因为演戏‘被迫’解放天性,希望活泼角色特质留在身体里。” 11:43 年龄与演技的清醒认知 “20岁演不好40岁的沧桑——演员的边界是生命阅历,期待自己的30岁。” 19:37 出戏比入戏更难 “杀青后靠画画和网球自我疗愈,角色内核像暂住的房客。” 27:09 安全感的自我构建 “不断完成目标的满足感,弥补了童年缺乏安全感的成长经历。” 36:53 最珍视的人生快照 “秋日落叶道牵手姥爷,心里按下快门存进永恒相册。”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艺人统筹:蘑菇仙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张雪婧
- V. 44 | “剧抛脸”兰西雅有自己的表演习惯#拍摄探班
兰西雅是理性至上的ISTP人格,面对表演,她习惯于内化文案之后忘掉一切,再在镜头面前做一名感性表演者。这样的矛盾让她总想要适时抽离,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保持最本真的自我。 探班嘉宾:兰西雅 02:06 i人癖好 “下雨天出行,人少能量高;独唱KTV服务员总送我果盘。” 09:32 谈《向阳花》手语学习 “它不是固定动作,是视觉语言——像跳舞一样自由表达” 17:04 演员的“去审判化” “不评价角色才能靠近角色——贴标签会产生固有印象。” 19:47 创伤角色附身后的精神逃生术 “跳戏是健康保护!演创伤性角色后必须用音乐叛逆回归自我。” 23:31 《追风者》是职场启蒙 “片场新人经历高强度拍摄,教会我:表演是部门协作的艺术。” 31:49 反内卷的演员清醒剂 “表演不一定是终生职业——当工作吞噬热爱,抽离才是救赎。” 32:54 ISTP的完美主义陷阱 “偏执于细节是自我保护——怕小失误引发蝴蝶效应。” 35:20 心中大女人形象 “妈妈教会我:脆弱与强大可以共存。”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艺人统筹:蘑菇仙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张雪婧
- V. 43 | 有一种“将军气质”叫“站上赛场就只想赢” #圈内搭子
她们驰骋赛场的英姿有一种不可比拟的强大,这种酷飒的姿态也贯穿在了游泳运动员余依婷的生活当中。从选择成为专业运动员的那一刻起,“想赢”的欲望超越一切,所有痛苦的累积也成了赛场上爆发的动力。 运动搭子:超绝“麒麟臂”拥有者余依婷 00:34 新加坡世锦赛4×200米自由泳接力夺铜 “和队友并肩作战的凝聚力,团魂燃烧。” 04:39 女子水上项目最大挑战 “吃合规止痛药硬扛生理期,喝热水毫无用处。” 05:48 “想赢”是刻进DNA的执念 “宁愿忍受训练苦痛,也绝不愿输——输了更难受。” 10:58 亚运会的0.1秒之憾 杭州亚运会200米混合泳夺冠却错失亚洲纪录:“触手可及却擦肩而过。” 15:05 肌肉是战甲 “以前穿背心怕被看,现在理直气壮!” 19:56 谈身材攻击 “他们不懂游泳需要这样的肌肉——我的壮让我游得更快。” 20:23 四年仅休21天 “奥运/全运周期结束才放3周,四年累计休假不足1个月。”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42 | 单依纯,她是她 #拍摄探班
在《歌手2025》的舞台,单依纯以一首原唱作品《珠玉》拔得头筹。“歌王之战”前夕,她带我们回忆了难忘舞台背后的创作细节。 她就是她,总在纯粹地享受音乐。 《君》:重构三代人记忆锚点 01:05 小时候被妈妈哄睡的歌,成了她的音乐启蒙。 13:13 专辑封面是邓丽君所有专辑“君”字的切割重组,是暖光里的隔空拥抱。 《舞娘》:拥抱另一种可能 09:10 《舞娘》,是蔡依林的蜕变之作;《纯妹妹》,某种程度上也是外界聆听单依纯时所感受到的新的变化的开始。 《李白》:解压神曲的心灵抚慰 11:10 太多人需要“又能怎”的出口,她只是递话筒的人。 16:47 玩音乐发现另个自己,舞台是一面棱镜,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感官唤醒 20:26 通感实验下,和单依纯一起感受“听见颜色”的奇幻日常。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刘硕 采访:王萝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41 | 搞电影的女人,“狠”在哪儿?#圈内搭子
你心中的多元女性是谁? 《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曾经觉得影视作品里“女特务”形象特立独行,后来节目里无数妇女的经历让她理解、接纳了人性的宽度。 20岁的演员周美君已经从业10年,她细腻地感受每一个角色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生怕有一天自己忘了,更没人记得她们存在过。 从《再见,少年》到《野孩子》,导演殷若昕感激研究生导师把自己摁在排练场的三年,终于她学会了打开五感看世界。 总要有人懂那些“奇奇怪怪”,作为“FIRST FRAME她的一帧”单元评委的桂纶镁敞开怀抱,欢迎所有新生代的表达欲。 从代际救赎、疼痛共情,再到权威反叛、性别表达……听她们在FIRST青年电影展如何用影像争夺话语权。 【张越:30年媒体人的性别观察】 12:54 另类的“多元女性启蒙” “样板戏女英雄看腻了,反而对阴恻恻的女特务着迷——她们让我看见规训外的可能性”。 17:20 农妇用换衣挑战命运剧本 “她每天下地、做饭、吃饭各换一套衣服,被嘲像英国贵族。但她说:这是我的仪式感反抗!” 【周美君:20岁演员的疼痛转译】 28:23 《嘉年华》幕后揭秘 “又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脸,真的非常感动,也非常幸福,自己可以一直被银幕在记录着。” 32:36 仰望星空,与角色对话 “每次演完挨打戏,都仰望星空想:最亮那颗星是她在陪我走剩下的路”。 【殷若昕:剧场到银幕的创作突围】 40:25 玛戈皇后的壮阔启蒙 “阿佳妮在权谋血海中昂头的瞬间,启发我女性角色该有史诗感”。 42:02 自由创作来自导师的“三年禁闭令” “研究生导师把我摁在排练场三年:不准接活,先打开五感看世界——受用至今”。 【桂纶镁:国际影展的多元视角】 56:08 FIRST FRAME的评委体验 “看新导演用多变叙事解构性别议题——他们找到了我不敢想的钥匙!” 58:09 给新人的身体宣言 “别被‘女性’标签困住!你的欲望和动物性,可以用舞蹈甚至拳头表达。”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韦祎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40 | 30岁以后,姜思达“清醒地变差”#拍摄探班
31岁的姜思达把自己的播客定义为“到死前都要坚持的事”,另一方面,他却称自己创作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悲观底色与行动昂扬的对抗,让他一边计算生命剩余价值,一边在控制欲与妥协间挣扎。 想要收听姜思达与越野跑的故事可以直接拉到32:10开始。 探班嘉宾:姜思达 01:38 社交鬼才的语言艺术 “没话聊就说'我昨晚梦到你了',其实全是编的,只为打开话题。” 04:17 播客是终身契约 “只要我还活着且能说话,每周必更新。一期、两期不算什么,做一辈子才有意义。” 06:50 自恋式使命感 “世界上不能没有我的声音——有人觉得我算老几?但我不在意。” 09:41 30岁进入创意期倒数? “20岁觉得未来可期,30岁常感‘命不久矣’。剩余创作时间有限,三年做一个作品,还能做几个?” 17:40 爱好的商业化悖论 “我总抱怨爱好变赚钱工具,但多少人想变还变不了?看一眼账户余额就闭嘴了。” 28:16 成年人的退化论 直面“清醒地变差” “我知道某些地方不如从前了,但这就是成长吗?不,只是不得不接受的'变化'。” 34:53 越野跑者的自虐时刻 “崇礼168最后20公里:全身关节剧痛,像碎掉的机器人,但'爬也要爬回去'。” 49:38 巴黎奥运马拉松狂欢 “半夜赛道被欢呼声震聋!” 53:53 拒绝“神话”跑步 “我能力值就是国内中上等,训练就进步,不练就退步——别神化跑步。”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蘑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成思嘉
- V. 39 | 五条人承认,他们也觉得自己变了#拍摄探班
他们是从南方出走到北方的“野狗诗人”,用“塑料袋音乐”唱尽烟火哲学。五条人的仁科和茂涛可以从博尔赫斯永生寓言聊到鲍勃·迪伦的80岁叛逆,却很难说清自己从南方走到北方,到底哪里变了。人不都这样?总在不断变化,总在不断适应,就像他们的音乐现在都不可避免的少了南方的“潮湿味”。 本期播客如同即兴爵士——仁科的思想碎拍撞上阿茂的冷幽默鼓点,在“老搭档互怼”与“永生者沉默”间反复横跳。 探班嘉宾:把生活扎根水泥地的五条人。 02:17 博尔赫斯式相处困境,仁科借永生寓言调侃老友默契: “熟过头会物极必反,20年该聊的全聊完了,像博尔赫斯笔下永生者最终沉默在山洞”。 05:04 仁科自信养成记 “鼓励式教育,剪公交卡也没挨过骂。” 12:21 体会每一座陌生城市 “街头牛排招牌、鸡尾酒摊都是灵感源——走路时大脑才真正思考”。 14:10 最近每天用两个小时手机,太久了: 阿茂自省“每天淘黑胶两小时像着魔”,仁科规定手机戒律:“洗澡吃饭睡觉上厕所不碰手机!” 18:10 年龄虚无主义: “80岁米克·贾格尔台上脱衣仍是少年,鲍勃·迪伦把经典唱成新歌挨骂也叛逆——把年龄忘了吧!” 22:28 《野狗》诞生记: 受滚石乐队启发即兴碰撞,自嘲“主动当野狗很帅,残存野性的自由比狼可怜,比家犬珍贵。” 30:20 仁科推崇凯鲁亚克式创作: “花7年生活3天写书,比7年雕琢文字更鲜活”。阿茂补充:“即兴碰撞出的音乐才有生命。” 34:10 《地球恋曲》变形记 阿茂揭秘专辑蜕变:原版四平八稳,排练时仁科触发乐队即兴重构,终成荒凉与浪漫交织的“宇宙之声”。 41:05 终极舞台狂想 把巡演变成“打开车厢就是舞台”的游牧仪式,所谓接地气,不是重复城中村叙事。阿茂的野梦:“开大篷车走穴,村口发电演出!”仁科加码:“去鸟巢旁边的隧道演。” 46:59 精致与野性的辩证 仁科哲学暴击:“说部落野蛮?他们能辨百种植物,比科学分类更精致!野狗再凶也有可怜性感,贵宾犬再乖也藏獠牙——拒绝非黑即白的对立”。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主持:王奕文、王伯谦、范氿维 艺人统筹:蘑菇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 38 | 狠毒女孩的能力,配不配得上她的野心?#拍摄探班
当美妆博主从教人“画皮”转向解剖自我,当“狠毒”从自我攻击变为生存智慧,狠毒女孩Money用五年时间验证——真正的变美是允许失控,终极疗愈是袒露伤疤。正如她崩溃时,蕾哈娜的那句点醒:"Money, let them shut up and just wash off!" 探班对象:“觉醒者”狠毒女孩Money 00:02 节选自狠毒女孩与蕾哈娜第二次见面的自媒体内容 05:37 “黑皮”逆袭 “防晒>一切!” 17:34 220斤时的时尚智慧 “买不到大码衣服,自学剪裁做全年穿搭。时尚和美容一样没有‘不适合’,多多尝试不会错。” 24:48 26岁的年龄顿悟 “25岁前拿万花筒傻乐,25岁后握万花镜看世界。胖瘦都红过?拒绝被风格PUA!” 34:00 解离症告白,直面人设撕裂 “曾觉得屏幕里嘻嘻哈哈的不是我。现在懂了——台前幕后都是真我,观众不需要‘完美博主’,要的是‘真看真听真感受’。” 45:08 与蕾哈娜见面“后遗症” “去年她问我‘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当场懵了。花一年消化才懂:野心配不上认知时,人会跌入哲学黑洞。” 52:06 小学生写不出大学论文 “你的痛苦源于无知+超高自我要求。就像小学生硬写博士论文——想突破瓶颈?先承认自己需要上课!” 59:22 “狠毒”背后 “‘狠毒’是13岁起对自己的鞭策!280斤时被骂‘猪’,取名提醒‘对嘴巴要毒,减肥要狠’。如今它成了接纳伤疤的勋章。” 01:01:50颠覆美妆认知 “妆容本质是向上社交的密码。画刘亦菲仿妆?是潜意识想成为她!” 01:04:18 独处充电的治愈魔法,对抗虚无主义 “断网闭关,串珠+听播客+化妆。那些没拍下过程的绝美妆容是我的情绪解药。”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软糖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成思嘉
- V. 37 | "笨女人"那艺娜成顶流,在座每一位都有责任#拍摄探班
她因《爱如火》席卷全网,那艺娜意外走红的背后是农村主妇逆袭的魔幻奇遇记。面对黑红争议,她强调“文明娱乐”的初心;不懂饭圈文化,却成为年轻人的快乐导师……用质朴对抗网络暴力,她是未被流量异化的草根样本。 拍摄探班:52岁“顶流”歌手那艺娜 05:02 “俄罗斯娜娜”走红真相 “用儿子旧手机拍特效视频,两个月涨粉200万。直播10天就被举报封号,我没骗过一分钱!” 11:01 《爱如火》诞生记 “花3000元学美声,花300元录歌。回家发现播放量仅18次,开直播宣传后一周爆火——这就是命运。” 19:35 英雄情结与自由灵魂 “我最大的梦想是骑马在草原狂奔,舞台是我忘掉烦恼的地方。” 23:02 舞台治愈论 “一登台我就彻底放飞,那是真正忘掉烦恼的时刻。粉丝嗓子喊哑?正好锻炼肺活量!” 27:02 娱乐精神有底线 “我有娱乐精神,但拒绝低俗!从开始到现在,我始终要求大家文明。” 32:55 面对黑粉的智慧 “现任造型师曾是'幽默黑粉'。对造黄谣的永不原谅,但对创意玩梗保持开放。” 42:06 颠覆演唱会定义,巡演本质是巨型Party “我们打出的招牌是'巡如演'——这不是音乐比拼,是年轻人的解压派对!只要不触红线,退票梗随便玩。” 43:26回忆演唱会感动瞬间 “粉丝喊妈妈时,我眼泪直接出来了。人不必活得太通透,简单才快乐。” 46:04 “笨女人”哲学,回应人设争议 “《坚强笨女人》是我的心声。人笨点反而快乐,活得太通透太累。” 55:08 爆火终极答案 “大家喜欢我,因为我把孩子当朋友而非晚辈。坐绿皮火车和大学生聊一路——这种毫无心机的相处,就是我的全部魔法。”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王奕文 艺人统筹:蘑菇 采访:张林鑫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成思嘉
- V. 36 | 白宇帆:现实主义信徒的自我驯化#圈内搭子
30岁的白宇帆对于演员事业有了更通透的理解,坚持强逻辑带来的表演困境没有打倒他,因为“妥协吃过亏!现在创作认‘死理’” 。喜欢减法人生,但阅读、网球和狗狗都丰富着他的内在世界。 本期搭子:会在深夜轻轻碎掉的白宇帆 06:48 “内向者”的性格蜕变 “表演方式寻找是自我认知过程。2023年VS现在,从社恐到主动链接世界!” 10:03 “人生角色”马得宝的启示 “一无所有时最自由!‘演不好还演不坏’的忘我状态成就了马得宝。新作品《高兴》是另一种突破。” 15:23 救助流浪狗是一直会做的事 “车里常备狗粮,见收容基地破产想接手。要么别答应,答应了我肯定做到。” 18:03 自然疗愈下的温柔内核 “深夜也会‘猛男落泪’,抱树有助于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治愈。” 22:13 “网球魂”觉醒 “《我在他乡挺好的》启蒙网球,坚持实用主义,拒绝做装备党。” 26:11 三十而“砺” “30岁生日后工作狂基因觉醒!上升摩羯座发力:艺术创作绝不你好我好大家好。” 31:08 西北汉子的极限二选一 “压抑还是自由?我选压抑中自由。”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统筹与策划: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 V.35 | 跳voguing还要“装直男”,“亚洲先生”表示得心应手#办公室闲聊
听V中文版艺术副总监VE(小红书同名)讲述地下舞会的治愈力量。 当VE从菲律宾Ballroom大赛获得两个冠军回到办公室后,他说自己被压抑了30年的情绪终于有了一个出口。作为性少数群体,这样的比赛于他而言是像霍格沃茨一般的“怪物学校”,他被规训的生存技能终于得到了“肯定”。 聊完这期播客,我们惊奇地发现“伪装成直男”竟是规则之外的自由。 00:32 “装直男”比赛冠军 “Realness项目不是才艺展示,是性少数者的生存技术。” 08:08 童年规训下所建立的性别操演论 “驼背压嗓学古惑仔,只为消灭‘女气’!Ballroom让我把屈辱感转化为冠军奖杯,这是朱迪斯·巴特勒理论的身体实践。” 14:14 “看不出性取向”的夸奖,算不算隐形歧视? “就像夸穷人‘不像农村人’!Ballroom教会我:伪装成功不等于认同。” 23:49 自制战袍走秀,这是时尚民主 “拼多多材料组装的Elton John火箭装,穿完就拆!时尚应该是普通人都能造梦的沙画唐卡。” 30:12 反权威不一定是对的,但权威不是Ballroom “上海Ballroom开始借设计师礼服走秀,或许手工致敬的核心精神正在丢失。” 34:39 舞台的魔力在于存在感补偿 “办公室很难获真诚赞美?Ballroom的喝彩治愈了东亚式否定——每个动作都有人喊‘哇哦’的体验像充电。” 37:38 Voguing本质新解 “不是舞蹈是行为艺术!少比多好,慢比快好——我的派系教我用最简动作构建最强存在感。” 42:40 第一次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30年的别扭灵魂找到‘怪物学校’!我想喊:终于收到霍格沃茨录取通知书。”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成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