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38.《美食, 祈祷和恋爱》:女性如何在关系与自由中锚定自我
本期播客以电影《美食、恋爱与祈祷》为切入点,探讨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消失又觉醒」的自我探寻过程,结合东西方文化对「生活意义」的不同诠释,聊聊如何在人生旅途中通过具体行动与内心对话,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答案 时间轴: 1. 01:00-02:30 跑马跑崩的感悟:K 分享杭州女子半马经历,因天气炎热、地形复杂跑崩,5 公里时已想放弃,但靠意志力坚持走完。她类比人生困境,认为 “专注脚下每一步、保持呼吸” 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即便过程痛苦,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2. 03:30-04:30 电影《美食、恋爱与祈祷》梗概:女主伊丽莎白在婚姻破裂后踏上环球之旅,通过意大利美食、印度冥想、巴厘岛恋爱重新寻找自我,主题围绕 “打破既定人生轨迹,追寻内心平和”。 3. 09:00-10:30 女性在亲密关系中 “消失”:女主提到 “女性易在恋爱中失去自我”,情绪随伴侣波动,生活围绕对方展开。K 结合自身经历,警惕 “恋爱脑” 导致个人特质被吞噬,强调亲密关系不应高于自我。 4. 13:50-15:30 奥古斯都遗址的隐喻:古罗马遗址从辉煌帝国到流浪汉栖身地的变迁,象征文明兴衰与人生意义的 “虚空感”。两人感慨 “永恒变化是唯一不变”,探讨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 “变化即常态” 的哲学。 5. 20:00-21:30 意大利的 “无所事事” 哲学:意大利人享受 “无目的快乐”(如慢食、闲聊),对比东亚人 “填满行程” 的焦虑。女主通过学习意大利语、品味美食体验 “放空”,反思现代社会对 “效率” 的病态追求。 6. 25:30-27:30 印度冥想的困境:女主在印度尝试冥想,因环境脏乱、思绪乱飞而艰难。讨论 “控制思维” 的难度,提及硅谷人借助熏香、药物辅助冥想,对比传统 “打坐念经” 的入门门槛。 7. 29:30-31:30 冥想与心流的关联:提出 “冥想是心流的一种”,通过专注感官体验(如品味松子、身体扫描)进入忘我的状态,类比瑜伽中 “呼吸与舒适” 的核心,强调 “专注当下” 的实践方法。 8. 35:30-38:30 电影结局的争议:恋爱是否 “落俗”?:女主最终在巴厘岛追爱,K 认为这是 “从依赖一个男性转向另一个男性” 的闭环,质疑 “女性自我实现是否必须通过亲密关系验证”;卢卡则认为这是 “经历破碎后学会健康爱” 的成长。 9. 22:30-23:30 东亚人的 “忙碌困境”:分析外卖文化如何为资本压缩打工人时间,指出结构性压力(如发展型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东亚人难以享受 “无所事事”,个人空间被 “效率至上” 的价值观侵蚀。 10. 38:30-40:30 女性叙事中的男性角色:批评电影中男性始终作为 “引导者”(如意大利语老师、印度大师),缺乏女性独立探索的视角,呼吁女性自我实现故事中更多元的角色设定,避免 “依赖男性” 的刻板印象。 11. 45:30-46:30 女性理想的微小表达:电影中印度女孩向往心理学、感恩节餐桌讨论 “男性分担家务”,体现女性在传统环境中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两人肯定这些 “细微叙事” 的力量,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分地域与阶层。 12. 53:00-54:30 勇气与选择的代价:女主放弃财产、移居异国的决心引发共鸣,引用罗翔 “检验勇气需面对真实困境”,反思现实中人们对理想的退缩,鼓励 “用行动验证自己是否具备所言的勇气”。 13. 18:00-20:00 “自我” 与 “变化” 的辩证:从奥古斯都遗址延伸到个人成长,认为 “探寻自我是持续打破与重建的过程”,接纳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而非追求 “稳定的答案”。 14. 46:50-47:30 对 “体面” 女性主义的反思:指出电影作为 “中产女性优雅寻我” 的叙事,缺乏对真实生活撕裂感的刻画,批评其披着 “女性主义” 外衣却沦为资本产物,未触及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 15. 08:00-09:00 婚姻破裂的两种视角:卢卡认为女主离婚是 “自我未觉醒的必然”,K 则从 “亲密关系积累矛盾后的爆发” 解读,反映 “个人成长” 与 “关系经营” 两种视角的冲突。
- EP37. 《十三邀》对话蔡皋:梅本无心 满天风雪得梅心 梅本无心 但以梅心作人心
本期播客,我们深入探讨了《十三邀》中许知远与蔡皋的对话,反思了童心与成长、逃避与面对、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最后,他们讨论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个人的桃花源,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行动摆脱困惑,实现自我成长。 时间轴: 1. 03:06 - 桃花源的讨论 探讨了现代意义上的桃花源是否存在,以及个人对理想中桃花源的理解。 2. 07:08 - 蔡皋老师的生活态度 分享了蔡皋老师在长沙的生活,以及他如何在繁华都市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童心。 3. 09:07 - 时间与创伤的自愈 讨论了时间对创伤的自愈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减轻痛苦。 4. 12:01 - 逃避与面对的讨论 探讨了逃避痛苦与直面问题的不同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5. 15:00 - 童心与成长的平衡 讨论了保持童心与追求成长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在成熟的同时保持童趣。 6. 17:21 - 童心的价值 探讨了童心的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童心。主持人分享了自己对童心的欣赏和对成长的接受。 7. 21:06 - 生命的意义与人类的复杂性 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特别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主持人讨论了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情感需求的依赖。 8. 23:14 - 成长与童年的对比 讨论了成长与童年的对比,以及为什么主持人更倾向于成长后的状态。主持人分享了童年时期的无力感和成长后的自主感。 9. 26:16 - 许志远的社会责任感 探讨了徐志远在《十三邀》中展现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提问。 10. 27:06 - 蔡皋老师对青年的建议 分享了蔡皋老师对青年的建议,强调通过具体行动来摆脱困惑和迷惘。蔡皋老师认为,具体行动是解决困惑和迷惘的有效途径。 11. 33:05 - 艺术与审美的作用 探讨了艺术和审美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抒发情绪和提升生活质量。主持人分享了艺术心理学的见解,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 EP36. 纪录片《林中的四季奇观》:四季更替,万物灵动,敬畏生态平衡,人类何以解说?
本期播客,深入探讨了BBC纪录片《林中的四季奇观》,讨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他们反思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合理性,批判了弱肉强食法则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外,还分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特别是通过浮游生物短暂生命的例子,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情感需求的复杂性。 时间轴: 1. 01:13 - 纪录片《林中的四季奇观》介绍 介绍本期主题《林中的四季奇观》,一部BBC的人文自然类纪录片,共四集,分别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观。 2. 03:13 - 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讨论了科技手段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以及人类是否过度干预自然的问题。 3. 07:17 -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讨论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4. 08:31 -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讨论 探讨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合理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5. 15:20 -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讨论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全貌的有限理解。主持人提到,尽管人类试图通过科技手段干预自然,但往往因为对生态系统理解不足而引发新的问题,如澳大利亚引入兔子控制虫害却导致兔患的例子。 6. 16:42 -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自然纪录片对人类认知的影响。主持人分享了观看纪录片时的反思,认为人类不应过于自大,而应更多地敬畏自然,理解自然界的精妙和复杂性。 7. 18:15 - 动物行为的解读 探讨了人类对动物行为的解读是否准确,以及这种解读的局限性。主持人提到,尽管人类试图通过科学方法理解动物行为,但这些解读往往基于人类的视角,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8. 21:06 - 生命的意义与人类的复杂性 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特别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主持人讨论了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情感需求的依赖,对比了人类与自然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 9. 27:03 - 浮游生物的短暂生命 讨论了浮游生物短暂的生命,以及这种生命形式对人类的意义。主持人分享了对浮游生物生命的思考,提出生命的意义可能因个体而异,无法简单地用长短或行为来衡量。
- EP35. 纪录片《创伤的智慧》:接纳情绪,理解“成瘾”背后的创伤,创造你眼中的世界!
本期播客,围绕《创伤的智慧》这部纪录片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创伤对个人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面对和处理创伤来获得成长和智慧。他们分享了个人对旅行、情绪处理和自我接纳的见解,以及如何通过勇气和自我觉知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此外,主持人还讨论了创伤的代际传递、社会对创伤者的接纳,以及创伤与上瘾行为之间的关系。 时间轴: 1. 04:02 - 本期主题介绍 介绍本期主题《创伤的智慧》,一部聚焦于心理创伤的纪录片,探讨创伤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2. 05:24 - 创伤的生理与心理影响 分析了创伤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面对创伤来获得成长和智慧。 3. 07:12 - 童年创伤的影响 探讨了童年创伤如何影响个人的自我封闭和情绪压抑,以及这些创伤如何在成年后显现。 4. 09:00 - 面对创伤的重要性 强调了面对创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直面创伤来获得救赎和成长。 5. 11:08 - 情绪的内化与外化 讨论了情绪内化与外化的不同方式,以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情绪内化可能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 6. 12:05 - 创伤的代际传递 讨论了创伤如何在代际之间传递,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接纳来打破这种循环。 7. 14:03 - 创伤与社会接纳 探讨了社会对创伤者的接纳,以及如何通过接纳来帮助他们恢复,特别是对街头吸毒者的理解和帮助。 8. 15:28 - 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强调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接纳自己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9. 19:04 - 创伤与上瘾的关系 讨论了创伤与上瘾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创伤来应对上瘾,特别是上瘾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10. 21:09 - 情绪的觉知与处理 探讨了情绪觉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觉知来处理情绪创伤,特别是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11. 23:10 - 自我解离与连接 讨论了自我解离的状态,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连接来恢复心理健康,特别是通过自我觉知来避免自我解离。 12. 25:22 - 目标感与意义感的重要性 探讨了目标感和意义感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定目标来获得满足感和动力。 13. 39:14 - 勇气的力量 分享了个人对勇气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创伤,强调了勇气作为人类最高品质的重要性。
- EP34. 《第一人称复数》自然律:幽谷里的花到底为何开?生命自有出路
本期播客中,深入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分享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他们讨论了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理解人生的起伏和意义,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关注结果。节目最后,通过对比歌手不同时期演绎的《As Tears Go By》,探讨了人生经历对理解和表达的深远影响。 时间轴: 1. 02:24 讨论个人对自然环境的偏好,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需求。 2. 05:13 分享自然如何教会我们做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以及自然规律对人类的影响。 3. 14:08 讨论月季花的杂交问题,以及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干预是否恰当。 4. 19:08 分享关于自然规律的感悟,如何通过自然现象理解人生的起伏和成长。 5. 20:10 探讨追求物质和地位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讨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去实现目标。 6. 21:05 分享关于月季花第二年死亡的故事,探讨生命的周期和过度消耗的问题。 7. 21:50 讨论老子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居于弱势来实现上升,以及如何把握生活中的“度”。 8. 22:15 探讨人类面对无法超越的自然规律时的悲哀,以及如何接受生活中的起伏。 9. 23:01 讨论人类追求顶点的悲哀,以及如何接受生活中的起伏和过程的重要性。 10. 25:44 分享对目标和过程的看法,以及如何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享受过程。 11. 26:03 讨论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感受让生活更有意义。 12. 27:39 探讨花朵在自然中生长的意义,以及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13. 28:15 讨论人类如何通过自然现象来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接受自然规律的无情。 14. 29:52 分享通过自然现象来拓宽视野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15. 30:53 提到歌曲《As Tears Go By》,通过对比歌手不同时期的演绎,探讨人生经历对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 EP33. 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命运之网下,愿你我依旧是fighter
本期播客,围绕古希腊悲剧作者埃斯库罗斯的著作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了剧中人物的命运、父权与母权的冲突,以及正义与和平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探讨了法律与正义的联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选择,反思了古希腊戏剧如何通过辩论和反思引发观众对正义与和平的思考。此外,主持人还讨论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改变。 时间轴: 1. 00:55 - 《俄瑞斯提亚》简介 介绍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俄瑞斯提亚》,包括《阿加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三部曲。 2. 01:29 - 阿加门农的故事 讲述阿加门农在特洛伊战争中献祭女儿的故事及其后果,以及他的妻子为女儿复仇的情节。 3. 02:16 - 俄瑞斯特斯的复仇 讲述俄瑞斯特斯在阿波罗的指引下杀死母亲和情夫,以及他面临的弑母罪。 4. 02:49 - 《报仇神》的审判 探讨《报仇神》中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纠缠,以及雅典娜的裁决。 5. 03:29 - 正义与和平的辩论 分析雅典娜的裁决如何引发了对正义和平之间关系的思考。 6. 04:27 - 民主与辩论 讨论古希腊戏剧中的民主元素,以及观众如何通过辩论参与其中。 7. 05:07 - 雅典娜的角色 探讨雅典娜在《报仇神》中的角色,以及她如何影响审判的结果。 8. 06:10 - 父权与母权的冲突 分析父权制背景下,俄瑞斯特斯的复仇行为及其对女性权益的影响。 9. 09:18 - 法律与正义 探讨法律制度如何影响对正义的定义,以及个人权利的让渡。 10. 14:04 - 反思与辩论 讨论古希腊戏剧如何通过辩论和反思,让观众思考正义与和平的关系。 11. 16:06 - 个人与社会的反思 探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在面对不公时做出选择。 12. 17:13 - 正义与和平的平衡 讨论个人心中的正义与和平之间的平衡点,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选择。 13. 22:02 - 命运与自由意志 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命运面前的能动性。 14. 30:02 - 预言与真理 讨论预言是否等同于真理,以及个人如何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 EP32. 《古希腊:戏剧起源》从聚焦政治到人性的转变
本期播客,两位主持人围绕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展开讨论,分享了纪录片《古希腊的戏剧的起源》中的内容,探讨了戏剧与民主、政治、宗教的紧密联系。他们分析了古希腊戏剧如何通过严肃议题和观众互动促进民主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戏剧在情感表达和政治议题上的差异。此外,主持人还反思了“强权即正义”的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1. 时间轴: 2. 00:13 - 个人生活分享 主持人Kristen分享自己跑完半马后去摩旅2天的经历。 3. 00:35 - 摩旅感受分享 讨论摩旅过程中的速度与激情,以及旅行中的独特体验。 4. 01:28 -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介绍本期主要内容,探讨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及其与民主、政治、宗教的关系。 5. 02:15 - 戏剧的科普知识 分享纪录片《古希腊: 戏剧起源》中的戏剧科普知识,包括悲剧和喜剧的作用。 6. 03:01 - 戏剧与民主的关系 探讨戏剧如何随着雅典民主的发展而兴盛,以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7. 04:02 - 戏剧中的角色与观众 讨论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角色以及观众的参与感,强调戏剧的互动性。 8. 05:18 - 戏剧与政治的互动 分析戏剧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议题,促进民主的发展。 9. 06:05 - 古罗马时期的戏剧变化 探讨古罗马时期戏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其与古希腊戏剧的差异。 10. 07:21 - 戏剧节与社会文化 讨论古希腊戏剧节中的游行和纪念碑,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11. 08:11 - 古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对比 对比古希腊悲剧和现代悲剧的不同,探讨其在情感表达和政治议题上的差异。 12. 11:29 - 戏剧中的严肃议题 强调古希腊戏剧更多地关注严肃议题,而非单纯的情感表达。 13. 13:08 - 悲剧的定义与反思 探讨悲剧的定义,以及古希腊悲剧如何通过经历而非情感来引发观众的反思。 14. 15:01 - 现代艺术与观众的互动 讨论现代艺术如何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与古希腊戏剧的互动性形成对比。 15. 23:01 - 强权与正义的反思 探讨“强权即正义”的观点,以及其在古希腊戏剧和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 EP31. 古希腊悲剧:命运的预言与人性的抗争
本期播客,围绕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阿伽门农》展开讨论,分享了两部作品的梗概及其在古希腊文化中的意义。他们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这些古老故事如何通过勇气和预言的主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此外,主持人还分享推出的新专栏,专注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和文化。 时间轴: 1. 01:29 - 新专栏介绍 介绍播客推出的新专栏,专注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文化和寓言。 2. 02:13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简介 介绍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梗概,讲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并遭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3. 03:06 - 电影细节讨论 讨论电影中的色调、构图和场景设计,特别是玻璃框中的不同人生。 4. 03:25 - 寓言与时代背景 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寓言和时代背景,以及它们对现代观众的意义。 5. 04:04 - 《阿伽门农》简介 介绍埃斯库罗斯的另一部作品《阿伽门农》,讲述阿加门农为夺回海伦而攻打特洛伊的故事。 6. 05:15 - 命运与预言 讨论普罗米修斯的预言能力及其对英雄形象的影响。 7. 07:07 - 英雄主义的讨论 探讨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主义色彩,以及他在古希腊悲剧中的地位。 8. 08:40 - 命运与自由意志 讨论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古希腊悲剧中的体现。 9. 10:19 - 随机性与成功 引入《醉汉的脚步》中的观点,讨论随机性和偶然性在成功中的作用。 10. 12:30 - 《阿伽门农》中的预言 讨论《阿伽门农》中的预言和家族诅咒,以及它们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11. 16:14 - 卡珊德拉的预言 探讨卡珊德拉的预言能力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12. 21:11 - 勇气与悲剧 讨论古希腊悲剧中勇气的主题,以及它为何令人感动。
- EP30. 从《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的无尽贪欲中去享受草台班世界的《玩乐时间》
本期播客,我们围绕两部老电影《玩乐时间》和《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展开讨论,探讨了电影中的超现实风格、欲望主题以及工业化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场景、角色和情节,他们分享了对电影中展现的文化差异、阶层分化以及人性欲望的深刻见解。同时还推荐了这两部电影,鼓励观众去体验电影中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以及它们带来的思考与启发。 时间轴: 1. 01:14 - 《玩乐时间》简介 介绍1967年雅克·塔蒂导演的《玩乐时间》,这部电影通过视觉和听觉展现了一个未来世界。 2. 02:15 - 电影风格讨论 讨论《玩乐时间》中通过工业机器声和肢体语言展现故事的独特风格。 3. 03:11 - 导演背景 分享雅克·塔蒂的背景,包括他的“富二代”身份和喜剧演员生涯。 4. 04:23 - 电影观看体验 主持人分享观看《玩乐时间》的体验,强调其与传统电影的不同。 5. 05:15 - 电影细节讨论 讨论电影中的色调、构图和场景设计,特别是玻璃框中的不同人生。 6. 07:05 - 电影主题升华 探讨导演如何通过电影展现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人们在其中玩乐。 7. 08:06 - 文化差异展现 讨论电影中展现的巴黎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 8. 10:48 - 电影中的阶层分化 分析电影中不同阶层的人如何在同一个场景中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9. 13:23 - 工业化社会的影响 探讨工业化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电影如何通过细节展现这一点。 10. 16:06 - 电影中的艺术与生活 讨论电影中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及人们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 11. 18:04 - 电影推荐 推荐观众观看《玩乐时间》,分享其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12. 18:59 -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简介 介绍第二部电影《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讨论其超现实和讽刺的风格。 13. 19:07 - 电影情节讨论 讨论《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六个主角的宴会经历,以及其中的荒诞情节。 14. 20:01 - 电影主题分析 分析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欲望主题,以及其对资产阶级的讽刺。 15. 23:47 - 电影中的梦境与现实 探讨电影中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其对观众的影响。 16. 37:03 - 电影主旨总结 总结两部电影的主旨,探讨欲望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
- EP29. Go through it! 祝你勇敢的穿过生命的每一个时刻
本期播客,围绕自我觉醒、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在追求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与传统思维的碰撞、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平衡自我与共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真正进入生活并感受其酸甜苦辣。此外,还讨论了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如何通过接纳和积极面对来构建个人的力量和希望。 时间轴: 1. 01:03 - 自我觉醒与社会责任 讨论人在自我觉醒后,如何在追求自我提升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2. 02:31 - 个人觉醒对周围的影响 探讨个人觉醒如何影响周围的小生态,包括家庭、朋友和工作环境。 3. 03:15 - 城市生活与传统思维的碰撞 分享在城市生活中,个人如何与传统思维产生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带来的矛盾感。 4. 03:55 - 拒绝与责任的转移 讨论在工作中拒绝任务时,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责任转移问题。 5. 05:10 -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碰撞 探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不同角色中找到平衡。 6. 07:05 - 个人边界与体系健康 讨论个人边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边界促进体系的健康发展。 7. 08:05 - 个人觉醒与体系牺牲 探讨个人觉醒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牺牲,以及如何在个体与体系之间找到平衡。 8. 09:26 - 家庭关系与代沟 讨论家庭中代沟问题,以及如何在尊重传统与追求个人独立之间找到平衡。 9. 11:06 -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与共情 探讨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平衡自我需求与对对方的共情和理解。 10. 13:37 - 真正进入生活 分享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参与日常活动,真正进入生活并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11. 16:02 - 自我与亲密关系中的力量 讨论在亲密关系中,个人如何通过柔软和共情展现力量,而不是通过强硬和独立。 12. 19:20 - 生活中的多样性 强调在生活中参与多样活动的重要性,如修马桶、种花等,这些活动能让人更真实地感受生活。 13. 21:01 - 普通人的力量 探讨影视作品中普通人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抗苦难的态度。
- EP28. 《第一人称复数》走与留:出走的决心和留下的勇气,都是生命力的解法!
本期播客中,围绕女性在家庭中“走与留”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对现代婚礼、家庭关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刻见解。他们分析了电影《出走的决心》《革命之路》《婚姻的故事》和《82年生的金志英》,探讨了女性在传统角色中的自我束缚、社会规训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社会问题和个人成长。此外,节目还讨论了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意识和实践来推动性别平等。 时间轴: 1. 01:24 讨论本期主题“走与留”,提及《第一人称复述》节目中的女性视角,以及毛尖、张越和周轶君三位嘉宾。 2. 03:41 讨论现代婚礼的外宣感和形式主义,以及婚礼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表现。 3. 04:51 探讨婚礼形式与爱情本质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爱情表达的困境。 4. 06:04 讨论婚礼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形式主义对爱情表达的影响。 5. 08:30 分析脱口秀演员小鹿对婚礼的看法,以及婚礼作为自我宣誓的意义。 6. 12:03 讨论电影《出走的决心》中家庭暴力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男性在社会中的困境。 7. 13:29 探讨男性在家庭暴力中的角色,以及社会结构对男性行为的影响。 8. 17:17 分析电影《82年生的金志英》,探讨女性在传统角色中的自我束缚和社会规训。 9. 22:04 讨论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意识,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自我。 10. 25:06 讨论“剩余物”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展现社会问题和个人成长。 11. 28:59 探讨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通过加工创造来展现社会问题。 12. 33:21 讨论社会规训对女性角色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意识来打破传统束缚。 13. 42:02 分享《出走的决心》中苏敏的故事,探讨从农村出走的女性的勇气和力量。
- EP27. 齐奥朗《解体概要》:探究虚无主义的谜题,对死亡认知的重塑
在本期,深入探讨了虚无主义,分享了他们通过阅读《解体概要》书籍来应对生命意义的困惑。他们分析了齐奥朗对死亡和虚无的独特见解,以及他的反叛精神如何为对抗虚无提供新视角,并讨论了人们在虚无主义影响下通过结婚生子寻找生命意义的现象,以及对死亡的不同认知和态度,强调了敬畏生命和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时间线: 1. 01:07 讨论虚无主义的危机,以及通过书籍和经历来应对虚无主义。 2. 01:49 介绍《解体概要》这本书,讨论其内容和写作风格。 3. 03:08 讨论齐奥朗的写作风格和他对哲学的抨击,以及他对定义的反感。 4. 04:06 讨论齐奥朗对死亡和虚无的看法,以及他的反叛精神。 5. 05:16 讨论齐奥朗的反叛精神和他对哲学的否定,以及这种否定带来的勇气。 6. 06:01 讨论齐奥朗的写作方式和他对主流哲学的批判。 7. 07:03 讨论齐奥朗对哲学的否定和他对陌生化哲学的肯定。 8. 08:17 讨论虚无主义的否定过程和齐奥朗的反抗精神。 9. 10:01 讨论齐奥朗对诗歌和莎士比亚的肯定,以及他对哲学的否定姿态。 10. 12:20 讨论齐奥朗的生命力和他如何通过思考来对抗虚无。 11. 15:02 讨论虚无主义的产生,以及如何通过宗教和哲学来寻求解脱。 12. 19:01 讨论虚无主义的个人体验,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应对。 13. 22:03 讨论信息过载和资源丰富可能导致的麻木,以及如何通过相信生命本身来对抗虚无。
- EP26. 2024年终特辑:让宇宙发射的信号,引领我们去往璀璨的2025
感谢大家这一年的陪伴,我们2025年见!
- EP25. 《她的房间》刘小样:推着西西弗石头的路上,我已种满花田
这期播客我们聊了聊刘小样,一个让无数人共鸣的有趣灵魂。我们一起探讨了她如何从青春的迷茫走到如今的自洽,还有她对远方的那份执着追求。最后,我们发现,无论刘小样的故事有多少种解读,她都教会我们:生活不就是一场寻找自己“远方”的冒险吗? 合作嘉宾: 丁乐Dyue- 播客《跑步播客Runner Podcast》 时间轴: 1. 01:56 - 刘小样的社会共鸣探讨刘小样如何跨越不同界限,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2. 03:24 - 刘小样的个人成长与变化分析刘小样从年轻时期的迷茫到成熟自洽的转变。 3. 04:42 - 刘小样与时代精神讨论刘小样如何代表一个时代的突围精神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4. 05:58 - 刘小样的故事与社会关注分析为什么刘小样的故事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5. 09:07 - 刘小样的反叛精神探讨刘小样如何以其反叛精神和对远方的幻想影响他人。 6. 13:18 - 诗与远方的割裂感分享个人对诗与远方的理解和刘小样身上的割裂感。 7. 26:14 - 城市生活与刘小样的现实探讨城市生活是否给刘小样带来了她所寻求的答案。 8. 34:01 - 刘小样的主体性与独立思考讨论刘小样如何展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9. 45:26 - 刘小样的生活态度和个人价值分析刘小样的生活态度,她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和价值。
- EP24. 那些奔跑的时刻,我最看清我自己!
本期探讨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跑步如何成为提升耐力、享受独处和模拟人生挑战的一种方式。分享了跑步中的心流体验、如何保持平常心以及跑步如何帮助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虚无主义的挑战。最后,鼓励听众通过运动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体验运动带来的积极变化。 时间轴: 1. 00:41 - 运动的重要性讨论运动如何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 01:35 - 跑步的个人体验Kristen分享她对跑步的热爱,以及跑步如何帮助她提升耐力和独处时的思考。 3. 02:56 - 跑步与生活的相似性探讨跑步过程中的留白时间,以及如何通过跑步来模拟和体验生活的不同阶段。 4. 05:02 - 跑步中的心理挑战分析在长跑中如何应对心理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跑步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5. 07:15 - 跑步的平常心Kristen强调在跑步中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种心态应用到生活中。 6. 09:06 - 跑步与人生讨论跑步如何反映人生,包括竞争、目标设定和个人成长。 7. 13:07 - 跑步中的超越与比较分享在跑步中如何看待他人的超越,以及如何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8. 17:20 - 跑步与风景Kristen描述在跑步中欣赏风景的经历,以及这些时刻如何增强跑步的体验。 9. 26:12 - 运动与虚无主义探讨运动如何帮助应对虚无主义,以及运动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